初中生心理压力、学业成绩与对应方式的关系研究-慈树伟.docx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238884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85.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心理压力、学业成绩与对应方式的关系研究-慈树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生心理压力、学业成绩与对应方式的关系研究-慈树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心理压力、学业成绩与对应方式的关系研究-慈树伟.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分类号: B84 学校单位代码: 10446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文题目:初中生心理压力、学业成绩与应对方式 的关系研究 研 究 生 姓 名 : 慈 树 伟 学科、专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研究方向 : 心 理 健 康 教 育研究 导师姓名、职称:张怀春教授 论文完成时间: 2011年 4月 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说明 (根据学位论文类型相应地在 “” 划 “ A/” ) 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博士 / 硕士 :文初中生心理 压力、学业成绩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 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 / 硕士 位期间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 的成果。论文中除注明部分外不包

2、含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 果。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己明 确的方式注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全由本人承担。 作 者 签 名 為 柯 B期 : 珠初 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根据学位论文类型相应地在 “” 划 “ V” ) 初中生心理压力、学业成绩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系本人在 曲阜师范大 %读博士 / 硕士 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博 士 / 硕士W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曲阜师范大学所有,本 论文的研究内容不得以其他单位的名义发表。本人完全了解曲阜师范 大学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部门送 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

3、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曲阜 师范大学,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可以公幵发表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 H期 “ 养玥 珀 . 曰 期 : 上 之 为了探讨初中生心理压力、学业成绩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采用 “ 中学生 应对方式问卷 ” 、 “ 中学生应激源量表 ” 对 576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且收 集了他们期中考试中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作为学业成绩,通过对收集的数据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 初中生的心理压力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性别差异 主要体现在总量表心理压力 ( p0.05),分量表学习压力 ( p0.05)、 教师压力 (p0.01)、

4、 与同学朋友交往的压力 ( p0.05)、 自我身 心压力 ( p0.05), 年级差 异主要体现在总量表心理压力 ( p0.001), 分量表学习压 ( p0.001)、 教师压力 (p0.001)、 家庭环境压力 ( p=0.001)、 父母教养方式压力 ( p=0.001)、 与同学 朋友交往的压力 ( p0.001 )、社会文化压力 ( p0.001 )、自我身心压力 ( p0.001 )。 初中生应对方式的分量表逃避存在性别差异 ( p . 5);初中生应对方式的分 量表问题解决、社会支持、忍耐、发泄情绪、幻想否认、指向情绪存在年级差异 (p0,05; p0.001; p0.001;

5、 p0.001; p0.05; p0_001)。 总量表心理压力 在不同成绩分组中存在显著差异 ( p . 5)。 分量表学习压力、父母教养、同学 朋友、社会文化、生理心理在不同成绩分组中也存在显著差异 (p0.01,p0.05,p0.05, p0.05, p0.05,p0.05)。 应对方式分量表问题解决、寻求 社会支持、合理解释、逃避在不同学业成绩分组上存在显著差异 (p0.001,p0.001, p0.001,p0.05)。 另外,指向问题也存在显著差异 ( p0.001)。 心理压力、应对方式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指向问题应对方式,也就 是问题解决应对方式、寻求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

6、积极的合理化的应对方式,与心 理压力、学业成绩呈显著负相关。指向情绪应对方式,也就是忍耐应对方式、幻 想否认应对方式,与心理压力、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学业成绩与心理压力呈 显著正相关。 心理压力和学业成绩对应对方式具有预测作用。 关 键 词 : 初 中 生 心 理 压 力 应 对 方 式 学 业 成 绩 性 别 差 异 年 级差异 Abstract In order to dicuss the relationship of mental pressure?academic achievements and coping styles among junior middle-school s

7、tudents, useMmiddle-school students coping styles questionnaire” and ” middle-school students stressor scale , to carry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576 middle-school students.While, collecting their mid-term exam of Chinese, Maths, and English scores as academic achievement.Based on the data coll

8、ected ,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mental pressure of junior middle-school students does have the difference in the sex and grade.Gender differences mainly embodies the mental pressure (p 0.05)and sub-scales,such as the pressure rooting in learning (p 0.05)? the pressure rooting in teachers

9、(p 0.01), the pressure rooting in classmates and friends (p 0.05), the pressure rooting in ego physical and mental (p 0.05);grade difference mainly embodies in the mental pressure (p 0.001), sub-scales of pressure rooting in learning (p 0.001), the pressure rooting in teachers (p 0.001), the pressur

10、e rooting in family environment (p = 0.001), the pressure rooting in parents upbring (p = 0.001), the pressure rooting in classmates and friends friends (p 0.001), the pressure rooting in social culture (p 0.001), the pressure rooting in ego physical and mental (p 0.001)-2. the sub-scale escape copi

11、ng styles among junior middle-school students does have the difference in the sex (p 0.05);the subs-cales of coping styles,such as problem solving, social support , endure, emotional outburst, fantasy and deny, pointing to emotions ,exist grade difference (p 0.05; p 0.001; p 0.001; p 0.001; p 0.05;

12、p 0.001).3.among three levels of academic achievements ,mental pressure and coping styles exi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Mental pressure(p0.05) and subscales ?such as the pressure rooting in learning , the pressure rooting in parents upbring?the pressure rooting in classmates and friends, the pressur

13、e rooting in social culture, the pressure rooting in ego physical and mental(p 0.01, p 0.05, p 0.05, p 0.05, p 0.05, p 0.05),do have difference.The subscales of coping styles,such as problem solving, seeking social support, reasonable interpretation, escape in different academic group ,have signific

14、ant difference (p 0.001, p 0.001, p 0.001, p 0.05). In addition to , pointing to problem also exist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01). 4. the mental pressure, coping styles and academic achivements a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each other.Problem solving coping styles, seeking social support coping s

15、tyles and positive rationalization coping styles are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 mental pressure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s.Endure coping styles, fantasy and deny coping styles a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mental pressure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cademic achivement and the mental pressure show a sig

16、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5.The mental pressure and academic achivements can predict the coping styles of junior middle-school students. Key Words: junior middle-school students; mental pressure; coping style; school achievement; gender differences; grade differences 目 录 1 弓 . 1 2文献综述 . 3 3研虹具 .

17、 11 3.1 mt . a 3. 2研究工具 . 11 3. 3研究变量 . 12 3_ 4研究过程及数据处理 . 13 4 果 . 14 4. 1心理压力及其各分量表的年级和性别差异 . 14 4.2应对方式的年级和性别差异 . 16 4.3学业成绩的性别和年级特点 . 17 4.4心理压力、应对方式与学业成绩 . 17 5讨论 . 24 5.1性别差异 . 24 5. 2年级差异 . 25 5. 3心理压力、学业成绩与应对方式的因素分析 . 25 5. 4心理压力、学业成绩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 26 5. 5心理压力、学业成绩与应对方式的多元回归分析 . 26 6 结 论 与 建 议

18、 . 28 6. 1 賊 . 28 6. 2 舰 . 28 7 關 . 30 . 3i 隱 . 35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38 麵 . 39 初中生心理压力、学业成绩与应对方式 的关系研究 1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压力 ( stress)成 为个体每天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压力已经成为个体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必不可少 的一部分,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应对工作、生活或者学习中所面对的种种压 力,尤其是初中生,心理压力已经成为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一大障碍。 初中生,即年龄一般在 11、 12岁到 14、 15岁之间,是由儿童期(幼稚期) 向青年期(成熟

19、期)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主要特点是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 的时期,这是一个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这时的初 中生具有半儿童、半成人的心理。他们还像儿童,需要热烈地去吸取一切印象, 而且身体和精神都在生长着。他们也感受到了这种生长,并从其中获得力量和勇 气,但他们却还不知道自己力量的程度。同时,初中生已经不是儿童,开始拥有 了很多的生活经验,已经不再像儿童那样充满幻想的生活着,而是已经拥有另外 的兴趣 。 一直以来,学业成绩与受教育程度的高低紧密相连,而一个人受教育水平程 度越高,其社会地位、职业状况就越好。尽管高等院校进行了扩招,但由于激烈 的职业竞争,导致学业成绩一直被

20、学校、家长和老师作为评价学生最重要的指标。 而初中生不仅仅需要面对生理、心理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心理压力,还要面对学 业、人际交往、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环境所带来的各种心理压力。心理压力存在 于生活和学习中的各个方面,每个人都要承受心理压力,适度的心理压力有助于 激发初中生的学习效率。但过度的心理压力不仅会降低初中生的学习效率,还会 影响他 们的生活质量,甚至会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心理压力过大对个体身心健 康非常不利,尤其是在成长阶段的学生。现有研究发现,压力阈值达到一定程度 会引起人体的某些生化反应失调。过度的心理压力还会导致一些生理症状上的变 化,例如头痛、疲劳、溃疡、胃功能混乱以及失眠,更严

21、重的还有神经失调、心 律加快以及心血管疾病等症状。过度的心理压力除了带来以上生理变化之外,还 会带来以下心理变化,例如暴怒、抑郁、焦虑,甚至是自杀倾向、靑春期精神分 裂症、选择性缄默症倾向等。还有研究发现,学生的心理压力过大会导致攻击行 为。 随着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幵展,学生的心理压力 ( menta丨 stress)受到 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我国中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到底有多大,这足当前社会, 尤其是教育界和心理界所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内外对压力问题的研究比较 多,怛是涉及到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则研究得较少。 只有了解现状,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现在,一些初中学校对心理

22、健康 教育的硬件投入虽然很好,也建立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了心理老师,但是仍有许 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真正幵展起来。建设和谐的 校园,学校需要让心理 健康教育真正走进初中生的心里。初中生心理压力问题研究已引起心理学家的重 视,不仅是国外还是国内,都做过相关研究。而本论文研究初中学生的心理压力、 应对方式和学业成绩的关系,一方面可以了解初中学生的心理压力状况,了解他 们应对方式运用的状况,通过调查和统计分析数据,从而了解初中学生压力、学 业成绩和应对方式三者之间存在的关系。 2文献综述 2. 1心理压力 压力是个体每天都要面对的,每个人会用不同的言语来表达,例如焦躁,感 觉像背着石头被压得喘不

23、过气来等。本文所说的压力是一个外来词汇,相对应的 英文为 “ stress” , 中文翻译有 “ 应激 ” 、 “ 紧张 ” 、 “ 压力 ” 等。 “ stress” 最早是指 物理学、工程学或者建筑学中的压力和应变,而最早由加拿大生理学家 Hans Selye将这个概念引入生物学科。 一个人最佳的状态是需要适度的,即不太高也不太低,环境刺激,也就是压 力要适度。如果压力不足,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会变得枯竭,乏味和疏离,注意力 水平下降,容易变得分心,失去主动性以及投入战斗的能力。单调、原始、简单 的生活容易使人产生厌倦和想睡 觉的感觉,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都会强打 精神来拼命的抵抗阵阵睡意

24、。以上表现就是动力不足,具体表现为厌倦、疲劳、 沮丧和不满。同样,过度的压力和感觉难以胜任也会使人筋疲力尽。当个体无法 完成他们所期望的所有工作或者活动时,就会感觉到疲惫和力不从心。长时间的 过度压力,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综合能力降低,以及产生 “ 井蛙之 见 ” 。所谓井蛙之见 就是指只能察觉到身边的一小部分信息,从而错过了许多 必要而且有用的信息。消极的压力、超负荷和压力不足在外在表现上都是相互联 系的,焦虑、沮丧、担心、挫折以及没有 能力处理冲突、变化和挑战。但有时压 力也可以是积极的。挑战、征服、控制、合作和互动给人带来前进和充满机遇的 感受,会使人体会到一种积极的压力,即良

25、性压力,这种压力给人一种对生活充 满信心和期望的美妙感觉。尽管在谈到压力时,总是谈减压,然而在很多情况下, 却会因为缺乏刺激和挑战而倍感困扰。为此,我们需要保持某种适度的压力水平, 平衡的状态是需要适度的压力刺激来维持的。 对压力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加拿大生理学家汉斯 .塞利 ( Hans Selye)在 1936 年的各种伤害作用引起的综合症研究,汉斯 .塞利把压力看作 是一种一般适 应综合症 ( 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GAS), 即全身适应综合症,包括生物 系统内非特异的引起的所有变化,这种非特异性反应与刺激性质无关,并且会经 历三个阶段。随后他又提出了心

26、理压力的概念,心理压力的研究之后得到了飞速 的发展。 国外的压力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临床取向 . 20世纪 60年代 中期至 80年代初 。这 个 阶段主要是从病理心理的角度来说明生活中的危机事件 或身体疾病对个体身心的影响,对危机事件的研究则是从压力源研究角度而言 的 。 Mayers & Pitt ( 1976), Morawetz (1982), Petti & Wells ( 1980)分别研究 1 1 赵网秋 . 心 埋 丨 对 策 略 M.浙江 .人学出版 H.2006 绑架以及家庭成员杀人等压力源 ; Steinberg ( 1974) &Yours ( 1980)研

27、究父母 离异压力源以及 Bulman&wortman (1977)研究创伤性事件等压力源。身体疾 病又是这个阶段研究较多的另一个压力源,如心脏病 (Mehler, 1978)、激素疾病 ( 1(1, 1阳, 1980)、癌症( 1, 1979)等。第二个发展取向研究阶段 : 自 80 年代开始,对压力的研究幵始突破生理心理模式,转向发展心理模式。着重从发 展任务的角度来研究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应对的关系 (Oerter, 1985)。也有研究者以质的研究方法探讨了 60位儿童的应激,归纳为家庭问题、 感受差异、学校问题、纪律问题、一般问题 5个类别; Humphrey则较前者更 为概括

28、,将儿童的应激源分为来自个体的应激源、来自家庭的应激源、来自老师 的应激源三个方面。国内学者刘贤臣等研究发现,中国青少年所经历的生活应激 事件通过因素分析可归为六个方面,即人际关系、学习应激、受惩罚、亲友与财 产丧失、健康与适应问题及其他;郑全全等人 ( 2001)将中学生的应激源分为七 个维度:学习问题、教师问题、家庭环境问题、父母教养方式问题、同学朋友关 系问题、社会文化问题和自身生理心理问题。 相对于国外对压力的研究,我国的研究要晚许多。 20世纪 80年代末出版的 心理学大词典中出现了 “ 应激状态 “( stress state)这一术语; 90年代上海译 文出版社的心理学 词典对压

29、力 ( stress)的解释是 : “ 压力、应激、重音:一 般指作用于系统使其明显变形的某种力量,该词用来指有关物理的、心理的、和 社会的力量 ” 。直到现在,压力的概念也没有达成一致,仍有许多种认识和见解。 总的来说,心理压力的研究在西方有着比较长的历史,各流派对压力研究众 说纷纭,极大地丰富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内容。而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压力并不 仅仅指这些事件或环境,还包括个体在与这些事件或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 过个体的认知与评价而在心理上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我国台湾著名心理学教授 张春兴先生对压力做出 的界定较为有影响力。 “ 在心理学上,压力 ( stress) 词 有三种解释:

30、指环境中客观存在的某种具有威胁性刺激。 指某种具有威胁性 的刺激引起的一种反应组型。 指刺激与反应的交互关系。个体对环境中具有威 胁性的刺激,经认知其性质后所表现的反应 2。在心理学上所研究的压力,多数指第 三种解释。本文中心理灰力 ( stress & mental stress)是指个体在生活实践中对压 力事件反映而形成的一种持续紧张的综合性心理状态,即个体心理真正意识到了 压力存在而无法摆脱时形成的带有紧张情绪的心理状态。 2. 2应对方 式 应对 (coping),现在经成为压力和健康关系研究中的 一 个主要研究方向。 0从美国学者 Murphy和 Lazanls于 1966年对应对进行首次研究以来,越来越多 : 张存兴 .观代心观学一观代人研允 1丨的 f学 M.丨 :海 :.丨 :海人 R出版札丨 994,55卜 5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