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法律制度.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3832885 上传时间:2022-07-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朝法律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唐朝法律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朝法律制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朝法律制度.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唐朝法律制度.精品文档. 唐朝唐初法治指导思想:一、礼法结合,缺一不可。唐律疏议,名例:“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二、内容要统一、简约和稳定。三、慎重行罚。唐朝立法概况:一、法律形式:律、令、格、式、典。律以正刑定罪;令以设范立制;格以禁违正邪。1、律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刑事法律,是定罪量刑的主要依据。2、令是国家规章制度的汇编(正面的积极指导的法规)。3、格是皇帝发布的各种敕令的汇编(以禁止为主的单行法规) 留司格:留在尚书省下属24个司总使用的格;散颁格:颁发至全国各州、县使用的格。4、式是国家机关的办事细

2、则和公文程式。知识串联:格起源于东魏麟趾格,式起源于西魏大统式5、典指唐六典,总结了以往组织法立法的经验,结合唐朝的实际情况,系统地规定了唐朝组织法的内容,并对以后的组织法立法产生深远影响。辨析:律令格式有明确的分工和明显区别。律偏重于消极惩治犯罪,令格式侧重于积极规范人们的行为。其次,违反了令格式要依律科刑。唐律的制定:武德律唐高祖李渊第一部贞观律(唐律):长孙无忌、房玄龄对武德律修改。修改内容:1、增设加役流,将其作为死刑的减刑,介于常流与死刑之间。2、区分不同的反逆罪,缩小缘坐处死的范围。3、完善了五刑、十恶、八议、请、减、赎、官当等主要制度。至此唐律即定型,以后修改极少。永徽律及律疏唐

3、高宗、长孙无忌,12篇500条唐高宗编纂永徽律疏原因:(1)、科举考试的明法缺少统一标准,有必要对律文作个统一官方解释,以解决考试问题。(2)、由于对律的认识不同,各地在定罪量刑中出现畸轻畸重的情况,有必要对律文作统一解释,以解决司法问题。永徽律疏共30卷,又称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刑法典。4、开元律唐玄宗,李林甫刊定。唐律的结构:第一篇:明例律(刑罚总则),6卷57条,主要规定唐律的指导思想和一般原则“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第二篇:(编排根据犯罪行为侵犯的社会关系在整个社会关系中的地位排列)卫禁律,规定侵犯皇宫警卫和国家关津要塞保卫等方面的犯罪

4、。职制律,规定违反官吏职务方面和有关行政公务方面的犯罪。户婚律,规定妨碍或破坏户籍、土地、赋税管理和婚姻家庭方面的犯罪。厩库律.,规定在违犯牲畜和仓库管理方面的犯罪。擅兴律,规定在军事和非法营造、兴建工程方面的犯罪。盗贼律,规定严重危害国家统治秩序和财产制度方面的犯罪。斗讼律,规定在伤害他人和违反诉讼要求方面的犯罪。诈伪律,规定各种欺诈和伪造行为方面的犯罪。杂律,规定以上各律所无法包容的其他一些犯罪。捕亡律,规定在追捕罪犯嫌疑人方面的犯罪。断狱律,规定在司法审判方面的犯罪。唐律的特点:一、礼法结合:礼是立法的依据;法是维护礼的武器。二、首创“疏议”:作用1、阐明唐律指导思想;2、简述每一篇目的

5、沿革情况及篇目间的联系;3、解释律文;4、概说罪名之间的区别;5、说明刑罚相关问题(用刑的必要性、实施、沿革使)三、内容简约唐律的影响:一、对后朝的影响:宋刑统大明律大清律例等。体例沿用唐律构架,内容上沿用唐律为多。二、对东亚国家:朝鲜高丽律、越南、日本大宝律令养老律令等唐朝刑事法律:一、一般原则规定:1、刑罚:封建制五刑:笞、杖、徒、流、死。笞:用荆条或小竹板锤击臀、腿部的刑罚。杖:用大竹板锤击背、臀、腿部的刑罚(长形杖)徒:剥夺罪犯人生自由并强制其服劳役的刑罚流:吧罪犯遣送到边远地区并强制其服劳役的刑罚。(2000,2500,3000里)加役流:适用于免死的罪犯(3000里,苦役3年)死:

6、剥夺生命的刑罚,分:(绞、斩)*可以用铜赎五刑(“十恶”、“五流”除外;)“五流”:加役流、反逆缘坐流、子孙犯过时流、不孝流、会赦犹流(大赦后又犯流刑)*减刑时减一大等,加刑时同级逐加2、重点打击“十恶”:谋反:图谋推翻现政权谋大逆:毁坏皇家象征物(宗庙、陵墓、宫殿)谋叛:图谋背叛国家投靠敌方恶逆:殴打、谋杀尊、亲属不道:杀死一家非死罪三人,肢解、邪术诅咒、造畜盅毒物伤杀人大不敬:危害皇帝人生安全和尊严(过失居多)不孝:子孙不能善待父母、祖父母的犯罪行为不睦:亲族互相侵害(多为平辈)不义:侵犯长官和夫权的犯罪行为内乱:亲族之间犯奸的犯罪行为明例律:“五刑之中,十恶尤切,亏损名教,毁裂冠冕,特标

7、篇首,以为明誡。”3、贵族官吏的特权:(1)议,即八议:犯死罪的,先由司法官将其罪行和符合议的条件奏上,再由大臣们集议并拿出处理意见,最后由皇帝裁断;犯流罪以下的,司法官依律减一等量刑。(犯十恶不享有此特权)背景知识:八议入律始于魏律(2)请:通过“上请”程序而减免刑罚的一种特权(一品至五品官员及八议亲属)(3)减:六、七品官员及议请范围内亲属享受减一等处罚的一种特权。(4)赎:官吏贵族及家属犯流罪以下的,享受用铜赎罪的特权(5)官当:官吏用官品抵罪,可用铜赎罪;因官当而解职的,一年后降原官品一级继续任官。4、其他原则:(1)老幼废疾减免刑罚原则:70上15下和废疾(折一肢)流罪以下用铜赎罪;

8、80上10下和笃疾(折两肢和双目失明)死刑的上请处理;90上7下死罪不追究刑事责任(2)更犯的处理原则:“各重其事”,从重量刑。(3)“六脏”的处理原则。“六脏”指六种以非法手段获得钱财的犯罪。(强盗、盗窃、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财物、坐赃)受所监临财物:主事官员私受所属官吏及百姓的财务坐赃:非主事官员因事受贿(4)自首原则(5)共犯的处理原则(两人以上共同犯罪):家人共犯只追究尊长;共监主守为首,以凡人为从(6)两罪从重处罚(7)同居相为隐:扩大亲亲得相首匿。四代以内,部曲、奴隶为主人隐瞒(8)化外人相犯:属人主义与属地主义结合(明代都以属地主义论处)(9)关于比附原则:唐律中无明文

9、规定但又必须判定罪行的存在。“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最者,则举轻以明重”唐朝民事法律一、人的身份法:“良人”指一般平民,主体是农民,自耕农。贱民包括“官护”“部曲”和“奴婢”二、所有权:1、宿藏物是指埋葬物。在自己的土地上发现,所有权归发现人所有;古器钟鼎之类的特殊宿藏物,应送交官府;在他人的土地上发现,发现人和土地所有人各占一半。2、阑遗物是指遗失物。拾得物交官府,公告三十日后无人认领由官府保存,所有权归归家说有。3、漂流物是由流水带走的物品。交给官府,认领后可以补偿;无人认领的拾得人可拥有拾得物。三、债权法1、买卖契约:成交的三天内在市司的监督下订立“市券”,即在契约中盖有官印

10、。2、借贷契约:允许“役身折酬”,债务人在无法以资产抵债的情况下,可以劳役来抵偿债务。四、婚姻法:1、结婚条件:(1)报婚书:书面的结婚协议,男方持“通婚书”,女方持“答婚书”(2)私约:附带的口头婚姻协议(对婚书的补充)(3)聘财:婚姻成立的条件,即用彩礼表示婚嫁关系的确立。(纳征)2、结婚的限制:良贱不得结婚;监临官与其下部女不得结婚3、离婚规定:(1)和离:夫妻双方不相安谐,自愿离婚(协议离婚),赋予女性一定的离婚权。(2)义绝:夫妻一方对对方一定范围内的亲属有殴、杀、奸等行为而被强制离婚的形式。唐朝使义绝规定完备化:首先,把义绝作为强制离婚的形式规定在律中,使其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其次,

11、对义绝的具体行为作了明文规定,使其更规范化。;最后,明确了对义绝行为的处罚,使其更具强制性。唐朝司法制度:一、司法机构:中央司法机构:御史台:台院(纠察中央百官)、殿院(纠察朝仪)、察院(纠察各级地方官吏)“三司推事”(大案、疑案):大理寺、刑部、御史台长官一起审理“小三司”(大案不便解送京师):派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属官前去审理。地方司法机构组成:(州、县两级)司户参军受理民事案件;司法参军受理刑事案件。二、诉讼制度:告诉限制:1、亲属间;2、对奴告主;3、生理上限制(80以上10以下以及笃疾者,除了对重大犯罪与本人哦与直接利害关系的犯罪外,都没有告诉权);4、对囚徒的限制(监狱官虐待囚徒;知道他人有谋反、谋大逆、谋叛的严重犯罪、自首其他罪行时牵涉别人犯罪。)三、审判制度:1、审判官回避制度始于唐朝2、刑讯规定:(1)刑讯条件:“事状疑似,犹不首实者,然后拷掠”(2)刑讯工具:尺寸要求(3)禁止刑讯对象:享有议、请、减等特权者、老幼废疾者、孕妇和产后未满百日者。(4)刑讯的执行3、直诉形式:挝(zhua-)登闻鼓、邀车驾、上表等4、死刑复奏:“三复奏”四、司法官责任:审判责任:不可有“出入人罪”行为。把无罪断成有罪,轻罪断成重罪(出罪);把有罪判为无罪,重罪判为轻罪(入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