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_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pt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3761546 上传时间:2022-07-02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课_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3课_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课_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课_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pt(2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点要求:郡国并行制;三省六部制;行考点要求:郡国并行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选官制度。省制度;选官制度。2 打油诗反映了威风的皇帝的哪些烦恼?其中打油诗反映了威风的皇帝的哪些烦恼?其中最主要的是解决什么问题?最主要的是解决什么问题? 好了歌好了歌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忠奸难辩睡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忠奸难辩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君权与相权、君权与相权、 中央与地方、中央与地方

2、、 以及监察制度和选官制度等系列问题。以及监察制度和选官制度等系列问题。秦秦 朝朝君主专制中央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权制度的形成形成从汉到元从汉到元 君主专制中央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权制度的发展发展从从明明到到清清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制度的顶峰及衰落顶峰及衰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央中央地方地方君权君权相权相权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发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哪展过程中会产生哪两对矛盾两对矛盾?中央集权中央集权专制主义专制主义探究1:刘邦建汉后确立的地方管理制度与秦朝有何异同?为什么? 最终是怎样解决的?异同异

3、同: :秦:秦:郡县制郡县制; ;汉:汉:郡国并行制度郡国并行制度原因原因: :汉高祖对秦亡的错误认识;让郡县和王国相互牵制汉高祖对秦亡的错误认识;让郡县和王国相互牵制解决解决: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汉武帝:颁布颁布推恩令推恩令“新朝代(西汉)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新朝代(西汉)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一种斑马式斑马式的省级组织。的省级组织。”这里这里“斑马式的斑马式的省级组织省级组织”指的是(指的是( )A郡县制度与都司制度并存郡县制度与都司制度并存 B郡县制与封国郡县制与封

4、国制并存制并存C行省制度与行省制度与土司土司制度并存制度并存 D州郡县三级交州郡县三级交错管理错管理B影响影响: :加强了中央集权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加强了中央集权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探究2:元朝行省制度的内容及影响?内容:内容:路、府、路、府、州、县州、县和宣慰和宣慰司(拥司(拥有经济、有经济、军事大军事大权但行权但行使行政使行政权是受权是受中央节中央节制制古代的三大地方行政制度比较古代的三大地方行政制度比较 比较点比较点分封制分封制郡县制郡县制行省制行省制不不同同点点盛行的时盛行的时代不同代不同和中央政和中央政府关系不府关系不同同作用和影作用和影响不同响不同相相同同点点奴隶社会奴隶社会( (西周西

5、周) )几乎整个几乎整个封建时代封建时代元朝元朝侯国相对独立侯国相对独立, ,权力地位世袭权力地位世袭中央政府下属中央政府下属行政机构行政机构, ,郡郡守县令守县令皇帝任皇帝任免免是中央中书省是中央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的派出机构, ,行政长官直接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对中书省负责一定时期产生过一定时期产生过积极作用积极作用; ;但长期但长期以来其残余势力以来其残余势力破坏国家的统一破坏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和社会安定不仅在当时有效加强了中不仅在当时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都是中

6、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结果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结果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朝代朝代地方管理制度地方管理制度 对中央集权对中央集权影响影响秦秦汉初汉初 元元小结:小结: 中央集权发展中央集权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地方管理制度演变郡县制郡县制郡国并行郡国并行加强加强削弱削弱 行省制行省制, ,宣慰司宣慰司, ,宣政院辖地宣政院辖地加强,重大加强,重大变革,省制变革,省制开端开端趋势:趋势:中央权中央权力不断力不断加强加强;地方权地方权力不断力不断削弱削弱(二)隋唐时期三省六部(二)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制审议审议决策决策

7、执行执行官吏的任官吏的任免和考核免和考核 刑狱刑狱 军政军政 户籍、土户籍、土地、赋税地、赋税主管礼仪主管礼仪科举等科举等国家的工国家的工程建设程建设 1.1.源流源流: :2.2.运作程序运作程序 3.3.影响影响对当时:对当时:A、相权一、相权一分为三。分为三。三省合作,三省合作,三省三省相互牵制相互牵制和和监督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保证了君权的独尊。B B、减少决策失误,提高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行政效率;对后世:对后世:是中国古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重大创造造,以后历朝基本,以后历朝基本沿沿袭袭这种制度。这种制度。魏晋南北朝形成三省体制魏晋南北朝形成三省体制;隋

8、唐时期确立和完善。隋唐时期确立和完善。二二. 君主专制的演进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中央官制演变唐朝中期,政府要在某年的春天举行一次恩科来选拔人才,按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礼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礼部B朝代朝代 措措 施施 对君权的影响对君权的影响隋唐隋唐加强,相权加强,相权一分为三一分为三小结:小结: 君主专制的演进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中央官制演变趋势趋势:三三.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1.察举制:察举制:自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自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 两汉时期两汉时期 孝廉(才能

9、、道德)孝廉(才能、道德)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有效地选拔了人才,促成了汉武帝时期人才辈出有效地选拔了人才,促成了汉武帝时期人才辈出 东汉后期为豪强地主所垄断,助长了其势力东汉后期为豪强地主所垄断,助长了其势力门第(东汉)门第(东汉)时间:时间:标准标准; ;影响:影响:察举制察举制常举常举(岁举)(岁举)非常科非常科(特举)(特举)孝孝廉廉科科貌貌才才科科贤贤良良方方正正科科明明经经科科明明法法科科至至孝孝科科童童子子科科察访察访荐用荐用任用任用德能才行德能才行存在什存在什么问题?么问题?2.2.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属于察举制,是一种由品评官评属于察

10、举制,是一种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时间:时间: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标准:标准:门弟、道德、才能并重门弟、道德、才能并重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评价:评价:为世家大族所把持,不利于选拔人才和中央为世家大族所把持,不利于选拔人才和中央集权,同时也促进了世家大族的没落集权,同时也促进了世家大族的没落门弟门弟成为唯一标准成为唯一标准 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以本处人任诸俯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 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共九品. 3.科举制: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

11、员的制度时间:隋朝到晚清标准:以考试成绩选官概况: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用考试方法选官;炀帝时始建进士科 科举制形成 唐宋元:继承并完善 明清:衰落(八股取士) 1905年废除 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天下英雄,入吾毂中。” 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结合所学知识,对科举制作出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对科举制作出评价见书见书明清时期八股取士明清时期八股取

12、士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忽视实用性学问,忽视实用性学问,不利于科技的发展;不利于科技的发展;阻碍阻碍了近代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是造成近了近代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文化因素。积极:积极:( 前期)前期)消极:消极:(后期)(后期)朝代制度标准方式汉朝魏晋南北朝隋唐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品行门第才学举荐评定授官考试A. A.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B.B.发展规律:发展规律:依据材料判断选官制度:依据材料判断选官制度:“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

13、如鸡。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常荣。”“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或势)族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或势)族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察举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世官制世官制科举制科举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2.历程:发展从未中断,有继承、有创新,源流分明,沿历程:发展从未中断,有继承、有创新,源流分明,沿革清晰革清晰3.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

14、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4.选官标准、方式:选官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发展到选官标准、方式:选官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发展到才学,日趋公正;选拔方式渐趋严密科学;选官权收归才学,日趋公正;选拔方式渐趋严密科学;选官权收归中央中央5.核心:人治高于法治,实质是独裁统治核心:人治高于法治,实质是独裁统治6.程度: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程度: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 唐太宗时中书省的长官,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唐太宗时中书省的长官,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

15、防御的诏令,接下来诏令,接下来应该做的应该做的是是 A.A.交唐太宗裁定交唐太宗裁定 B.B.交门下省审议交门下省审议 C. C.交枢密院出兵交枢密院出兵 D.D.交尚书省执行交尚书省执行B 元朝的行省制度实际上元朝的行省制度实际上继承并发展继承并发展了了 A A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 B B郡县制郡县制 C C分封制分封制 D D科举制科举制B 唐朝时期,三省六部制的实行是封建专制主唐朝时期,三省六部制的实行是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义集权制度的完善完善,主要,主要是因为是因为 A A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保障皇权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保障皇权 B B废除了丞相制度,加强君主专制废除了丞相制度,加强

16、君主专制 C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D D相权确立了对皇权的强势地位相权确立了对皇权的强势地位A(20092009年江苏历史年江苏历史2 2)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体现了了 A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C(20082008山东文综)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山东文综)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行政效率,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在于在于 A.A.增设

17、机构,独立施政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简化机构,总揽于上B(20082008江苏历史江苏历史3 3)唐太宗说:)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材料表明他表明他主张主张 A.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君权与

18、相权相互制衡 C.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A(20082008宁夏文综)宁夏文综)旧唐书旧唐书 良吏传良吏传记载了记载了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员,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员,“(高宗)永徽中累授(高宗)永徽中累授定令,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定令,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当时此类的记载尚有许多,这说明当时此类的记载尚有许多,这说明 A. A.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地方治理的关键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地方治理的关键 B. B.朝廷一直压制门阀士族朝廷一直压制门阀士族 C. C.朝廷对地方缺乏影响力朝廷对地方缺乏影响力 D. D.士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士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