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精美实用课件)(1).ppt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3676197 上传时间:2022-07-01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愤(精美实用课件)(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书愤(精美实用课件)(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书愤(精美实用课件)(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愤(精美实用课件)(1).ppt(2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书书 愤愤陆游陆游 白河一中白河一中 刘仁成刘仁成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山阴人,著名的爱国诗人。诗宋山阴人,著名的爱国诗人。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要表现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主要作品有主要作品有游山西村游山西村、书书愤愤、临安春雨初霁临安春雨初霁、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钗头钗头凤凤 、示儿示儿等。等。其中词作其中词作钗头凤钗头凤和诗作和诗作示儿示儿最能最能反映陆游一生的际遇。反映陆游一生的际遇。 陆游诞生和成长的时代,正值宋王朝腐败不振、屡陆游诞生和成长的时

2、代,正值宋王朝腐败不振、屡遭金国进犯的时候。遭金国进犯的时候。公元公元11261126公元公元11271127年,年,金兵攻陷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北宋首都汴京,史称史称“靖康之变靖康之变”,之后陆游随父亲向之后陆游随父亲向南逃亡。可以说,童年时代饱经丧乱的生活体验,点燃南逃亡。可以说,童年时代饱经丧乱的生活体验,点燃陆游心中爱国的火焰。少年时代的陆游就立下了陆游心中爱国的火焰。少年时代的陆游就立下了“上马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的志向。 陆游出身于一个由陆游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贫居苦学”而仕进的世宦家庭,而仕进的世宦家庭,从小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陆游从小深受

3、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陆游2929岁时,赴南宋岁时,赴南宋首都临安应试,名列第一,但因居于投降派权臣秦桧的首都临安应试,名列第一,但因居于投降派权臣秦桧的孙子之前,又因他不忘国耻孙子之前,又因他不忘国耻“喜论恢复喜论恢复”,于是受到秦,于是受到秦桧忌恨,竟在复试时将他除名。秦桧死后,方被朝廷起桧忌恨,竟在复试时将他除名。秦桧死后,方被朝廷起用。用。 陆游在政治上坚持抗金主张,怀着陆游在政治上坚持抗金主张,怀着“气吞胡虏气吞胡虏”的的英雄气概和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的牺牲精神,决心“扫扫胡尘胡尘”、“靖国难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却屡遭朝廷投,但在政治斗争中

4、,却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想。陆游是一位多产的诗人,现存诗约陆游是一位多产的诗人,现存诗约93009300余首。在陆余首。在陆游诗中始终贯穿着一个永不衰退的特色,那就是炽热的游诗中始终贯穿着一个永不衰退的特色,那就是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创作背景介绍: 陆游生活在金兵大举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陆游生活在金兵大举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偏安江南一隅,不思北伐。陆游主那时南宋当局偏安江南一隅,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

5、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击排斥,多次被罢官。 这首诗作于宋孝宗十三年(这首诗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年),此时陆游已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北定中原、收复年,北定中原、收复失地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失地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满腔激愤。的满腔激愤。 速读全诗,注意节奏。疏通文意。 书书 愤愤 陆陆 游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

6、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书写书写愤懑,悲愤愤懑,悲愤 书愤书愤:书写心中的愤懑、不满。书写心中的愤懑、不满。一、(回顾)诗人一、(回顾)诗人“书书”了哪些事?了哪些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早年由于不懂世事的艰难,那时,早年由于不懂世事的艰难,那时,我遥望着被金人占领的北方,满腔愤我遥望着被金人占领的北方,满腔愤恨,气势如山,真渴望一举收复沦陷恨,气势如山,真渴望一举收复沦陷的故土。的故土。 “书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楼船夜雪瓜洲渡

7、,铁马秋风大散关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曾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在瓜洲做通曾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在瓜洲做通判时,与朝廷军队一起在雪夜里驾驶着判时,与朝廷军队一起在雪夜里驾驶着高大的战船在瓜洲大败敌军,第二年朝高大的战船在瓜洲大败敌军,第二年朝廷军队骑着勇猛的快马,奔驰到西北大廷军队骑着勇猛的快马,奔驰到西北大散关,赶走了敌人,收复了大散关。散关,赶走了敌人,收复了大散关。“书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可惜我曾经以塞上长城自比,现可惜我曾经以塞上长城自比,现在已是鬓发斑白、年老体衰、功业未在已是鬓发斑白、年老体衰、功业

8、未建、壮志未酬,空留下许多感叹。建、壮志未酬,空留下许多感叹。 “书书” :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真羡慕诸葛亮,他在真羡慕诸葛亮,他在出师表出师表里表里表达了达了“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他的决心,他确实做到确实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令后,令后人敬仰,千古以来,有谁能和他相比呢?人敬仰,千古以来,有谁能和他相比呢?“书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回顾)诗人(回顾)诗人“书书”了哪些事?了哪些事? 首联首联 “书书” 颔联颔联 “书

9、书” 颈联颈联 “书书” 尾联尾联 “书书” 早年恢复中原之志早年恢复中原之志两次抗金胜利之役两次抗金胜利之役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二、二、 诗题为诗题为书愤书愤,就全诗来看作者,就全诗来看作者因何事而因何事而“愤愤”?作者?作者“愤愤”的根源又的根源又是什么?是什么? (从诗中找)(从诗中找)A忧愤国家忧愤国家金人入侵、国土沦陷、被迫迁都。金人入侵、国土沦陷、被迫迁都。B忧愤朝政忧愤朝政求和偏安、打击主战派、政治黑暗。C忧愤自己忧愤自己年老体衰、功业无成、壮志未酬。三、这首诗的颔联历来为世人广泛传颂,三、这首诗的颔联

10、历来为世人广泛传颂,请分析此联的妙处?请分析此联的妙处?v答答:v1 1、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2525年前的两次抗金胜仗:瓜年前的两次抗金胜仗: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内容)。(内容)v2 2、在艺术手法上,颔联也极具特点。本联运用白描、在艺术手法上,颔联也极具特点。本联运用白描手法,只用六个名词组接。既是叙写了战争之事,手法,只用六个名词组接。既是叙写了战争之事,同时也是写景,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画,同时也是写景,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画,将诗人的收复失地的壮志豪情具体化将诗人的收复失地的壮志豪情具体化。(手法)。

11、(手法)v3 3、意在表明南宋人民具有保卫自己国土的伟大力量,、意在表明南宋人民具有保卫自己国土的伟大力量,借此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的壮志豪情借此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的壮志豪情。(情感)。(情感)(句意分析型)(句意分析型)四、本诗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塞上长城”的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 “出师一表”出自三国志用典使诗文含蓄,曲折,不直露。(尾联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推崇、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诸葛坚持北

12、伐,把统一中原为其终身大业。结句揭示全诗“愤”的由来, 奸臣当道,壮士报国无门的悲哀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虽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感情?v作者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作者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激昂中透着悲怆。腔激愤,激昂中透着悲怆。 表现手法表现手法?B、对比手法:、对比手法: 理想和现实的对比。理想和现实的对比。 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

13、A、借古讽今(用典)、借古讽今(用典) : 诗中对诸葛亮的高度颂扬,实则是对诗中对诸葛亮的高度颂扬,实则是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愤恨。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愤恨。颂古在于非今,落笔千载以上,旨在颂古在于非今,落笔千载以上,旨在千载以下。千载以下。 v 拓展思考:拓展思考:请用比较的方法进一请用比较的方法进一步理解步理解书愤书愤和和蜀相蜀相这两首作这两首作品,品, 并找出两首诗的异同。并找出两首诗的异同。 相同点:相同点: 1.背景:背景:书愤书愤和和蜀相蜀相都作于动乱年代都作于动乱年代 。2.都借用诸葛亮事迹表达情感。都借用诸葛亮事迹表达情感。 不同点:不同点: 1.情感:情感:

14、 蜀相蜀相是杜甫晚年之作,抒发了对诸葛亮出师未捷是杜甫晚年之作,抒发了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和不得重用的痛苦;身先死的惋惜和不得重用的痛苦; 陆游的陆游的书愤书愤则表达则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壮志,抒发了壮志未酬、功业未成的愤懑。了收复失地的壮志,抒发了壮志未酬、功业未成的愤懑。 2.写作手法:写作手法: 蜀相蜀相借乐景抒哀情:借乐景抒哀情:“映阶碧草映阶碧草 ”; 书愤书愤以典明志、以典明志、借古讽今借古讽今+ 对比手法对比手法(两个对比两个对比) 3.作品风格:作品风格: 杜甫杜甫 沉郁顿挫沉郁顿挫(一三两联景仰、二四两联叹惋一三两联景仰、二四两联叹惋) 陆游陆游 沉郁豪雄沉郁豪雄(以愤为

15、意脉以愤为意脉,,句句是愤,字字是愤。感,句句是愤,字字是愤。感情沉郁情沉郁,但二三四句大气磅礴但二三四句大气磅礴,笔力雄浑。笔力雄浑。) v(2008(2008江苏卷江苏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v 登金陵凤凰台登金陵凤凰台v 李李 白白v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v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v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中分白鹭洲。v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v 【注】【注】一水:亦作一水:亦作“二水

16、二水”。v思考:思考:“总为浮云能蔽日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法? ?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拓展延伸三、拓展延伸 链接高考链接高考v答:答:v1 1、总是见到浮云能遮蔽太阳,暗含的意、总是见到浮云能遮蔽太阳,暗含的意思是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思是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歹。(内容)(内容) v2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手法)(手法)v3 3、远望长安不见,让人忧愁,忧贤者包、远望长安不见,让人忧愁,忧贤者包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情感)

17、(情感)总结总结 : 一心报国却壮志难酬,这样的遭遇不只一心报国却壮志难酬,这样的遭遇不只是一个人的,诗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是一个人的,诗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爱国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一个永影。爱国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有句话说恒的主题,有句话说“国家不幸诗家幸国家不幸诗家幸”,每当国家危亡时刻,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每当国家危亡时刻,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并把它发大放异彩。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并把它发挥到无人企及的高度。爱国主题不但贯穿在挥到无人企及的高度。爱国主题不但贯穿在他的诗歌中,而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他的诗歌中,而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为陆游诗歌的灵魂。为陆游诗歌的灵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