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共10首《古诗词诵读》教案及反思.doc

上传人:侗****源 文档编号:2281586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共10首《古诗词诵读》教案及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部编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共10首《古诗词诵读》教案及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共10首《古诗词诵读》教案及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共10首《古诗词诵读》教案及反思.doc(2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共10首古诗词诵读教案及反思1.采薇(节选)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2.能熟读并背诵。能借助注释,大体把握诗意。3.体会从军将士的艰辛和思归的情怀。教学重难点能借助注释,大体把握诗意,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旧知导入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我们习惯说唐诗、宋词、元曲,就是指诗、词、曲这几种文学样式的巅峰时期分别在唐朝、宋朝、元朝。细心的同学可能会问,诗歌起源于哪个朝代?最早的诗人是谁?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首诗的学习来感受中国最早的诗歌的美。1.板书课题,释诗题。(了解“薇”:薇菜,植物名。花紫红色,结长扁荚,其中有五六颗种子,可吃。)2.了解诗经

2、。(出示诗经简介,生齐读,强调重点)二、初读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句:大声,小声,自读,合作读。读准字音,读顺诗句。2.指名朗读,师相机正音。(诗中有两个生字“矣”和“霏”,诗中还有一个字需要特别注意一下,平时我们读“雨”,而这里读y。)3.再读古诗,找出诗中的反义词。(“昔”和“今”,“来”和“往”)4.指导断句。(出示朗读断句)5.思考:这首诗和我们以往所学的古诗有什么不同?(四言。课件出示诗经语言特点。)6.齐读古诗,体会语言特点,感受节奏之美。三、精读感悟通过朗读我们感受了诗经的语言美、节奏美。当我们能读懂诗句内容时,就能穿越三千多年的时光,欣赏当时的美景,感受当时人物的心情。1

3、.再读古诗,结合注释,把你读懂的诗句讲给你的同桌听,再标记不理解的诗句。2.讲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1)这是什么季节?(春天)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中,“我”要去哪里?(介绍社会背景:诗中人是一位即将出征的战士。)(2)在这幅画面中除了主人公,还可能有谁?(送别的亲友)再读这句诗,此刻主人公会是什么心情?(不舍)(3)家乡的一草一木,每一位亲友都值得留恋,但“我”能留下吗?(不能。因为他既是父母的儿子,也是国家的臣民。)3.讲解:今我来思,雨雪霏霏。(1)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战争结束,终于可以回家了。此时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雨雪霏霏)请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指名说)(2)此刻“我”的心情

4、怎样?(归家的喜悦、激动、急切;劫后余生的感慨)请同学们带着体会到的心情再读这句诗。(3)他还有可能会想到从那个“杨柳依依”的春天到现在“雨雪霏霏”的冬天所有的经历。(有道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鼓角争鸣,刀光剑影,丢弃的战车,满地的鲜血,累累的尸体,这就是战争。)(4)他还可能看到的场景有“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此刻你的心情怎样? 请带着你体会到的心情再读。4.讲解: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1)释义: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2)采薇中最后四句,体现了“我”此时怎样的心情?5.抽查

5、学生说诗歌大意。(当初离家从军去,杨柳依依轻摇曳。如今返乡解甲归,雪花飘飘飞满野。道路长远慢慢行,又饥又渴愁肠结。我的心中真悲伤,谁知我有多凄切!)6.通过师生对读、齐读、填空读等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背诵。四、借景抒情,拓展迁移1.同学们,诗句为我们描绘了“杨柳依依”“雨雪霏霏”两幅动人的画面,我们能从中读到诗人复杂的心情以及沧桑的心境。诗中是否出现“悲喜”之词?(没有)那作者把情绪藏在了哪里呢?(都蕴藏在生动的景物里)2.情融入景,景包含情,原来诗中(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是诗歌的特点,也是诗歌的魅力!让我们一起读出情中景,景中情!读!3.同学们,在我国浩如烟海的诗词中,像这种“借景抒情”的诗歌还

6、有很多,我们课下可以找来读读。(如静夜思泊船瓜洲)教学板书1.采薇(节选)战争之祸 昔往杨柳依依不舍今来雨雪霏霏悲凉教学反思教学采薇(节选)一诗时,我通过“读”来使每个学生进行自我感悟。对古诗的学习更要通过朗读这一主要形式来让外部语言转化为内部认识。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让他们在读书中思考。不足之处是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上,我讲解得过多,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今后应该多注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2.送元二使安西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词语的情味,体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3.感受诗人与好友的深情厚谊;感悟诗人离别的情怀。教学重难点咀

7、嚼和体悟重点字词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感悟诗人离别的情怀。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1、 音乐导入。 有一首曲子叫,也叫,这首曲子是后人根据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诗创作的。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理解诗意。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读准“朝”“舍”“更”的读音。 3.引导学生理解“浥”“更尽”等字、词的意思。三、细读古诗,感悟诗情1.渭城这里的景色怎样,你是从哪些字、词感受到的? 2.指导感情朗读。 3.体会“柳”的寓意:一个柳字,你能读懂诗人的情吗?带着这种情怀,再来读诗句。 4.拓展关于“酒”的诗句,理解“酒”中蕴涵的情。话练习:相聚的日子,他们曾 5.这

8、是一杯怎样的酒? 6.有感情朗读。四、互文理解,感情升华。 1.拓展:“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寒尘。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从这首诗中体会什么?对比想象安西与渭城的不同。 2.结合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体会别后的思念。 3.背诵古诗。五、拓展延伸。 学生背诵课前搜集的其它送别诗。教学板书2.送元二使安西 雨蒙蒙 柳青青 酒浓浓 情绵绵依依惜别教学反思唐代大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又名渭城曲),千古传诵,脍炙人口。它是送别诗的典范。我在教学时先播放歌曲送别,并以抽背的形式让学生背学校举行“我爱记诗词”时背过的送别诗,未成曲调先有情,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很快进入到“送别”的氛围中。

9、教学中根据诗歌特点,先从情“这是一杯怎样的酒”到景“哪些景物让诗人的愁绪更浓”再回到情“朋友要去塞外荒漠,难舍难分”。大胆地采用“以读代讲,层层推进”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层进式的以情“引读”,学生心潮逐浪高的“复读”,以“以讲代读”的魅力,引领学生进行了一次精神的洗礼。课堂中还渗透了四句送别诗词、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和三首折柳送别诗,容量比较大,学一首带一组。最后以古筝阳关三叠曲升华情感。整体说来效果还是不错的,但还有许多细节方面还需斟酌。还有教师的教学机智也影响教学的效果。如:当我问学生安西与渭城相距多远时,学生个个沉默了,后来老师告诉他们安西与渭城相距3000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如果

10、用当时最先进的交通工具马车行驶,需要半年。而老师一紧张竟然说成了半小时,虽然立即改口,还是引来学生的一阵哄笑。效果就大打折扣。课后,我想如果当时补这样一句:看来老师和王维一样,多么希望安西离渭城近一些,多么希望半小时能到安西,可惜事实上需要半年的行驶才能到安西。王维的心里是多么不舍呀!这样是不是会更好些。3.春夜喜雨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2.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3.通过抓诗眼的方法,感受春雨的美好,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教学重难点了解诗句意思。通过抓诗眼的方法,感受诗人的喜悦之情。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简介背景,导入诗题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流离转徙的生

11、活后,终因陕西旱灾而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开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761年春,杜甫于锦官城(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成都曾经住过主持织锦的官员,所以叫“锦官城”)写了春夜喜雨这首千古名诗。(板书课题,解题:春天的夜晚下了一场雨,作者的心里十分高兴。)二、初读古诗1.指名读诗,简介这首诗的体裁。(春夜喜雨是一首五言律诗。共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2.生自由读诗,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大意,并提出不懂的问题。3.指名读,师正音。(“重”在这里读zhng)4.说一说读诗的初步感受,提出不懂的字、词,在班上交流。(乃:就。)5.想一想: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和感情来读这首诗。(欢喜、轻快的语气,读出

12、对春雨的喜爱)三、品析古诗师:大家能读懂诗人笔下的这场雨吗?你读出了怎样的雨?(及时的雨)从哪里看出来的呢?(1) 感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1.为什么说它及时呢?(知时节,播种的时节)2.雨知道时节,在这春天正需要它的时候下起来了。这里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拟人。把雨拟人化,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3.指导朗读此句。4.这除了是一场及时的雨,你还读出了这是一场怎样的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雨)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二)着重体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1.为什么用“潜”?能换成别的词吗?(偷偷地,悄悄地不让别人知道)2.为什么要悄悄地来呢?看来,春雨有心滋润万物,却无心让人发现

13、呀!(引入朱自清的春片段。“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一层薄烟。”)3.春雨悄悄地来,静静地走,滋润万物,默默无闻,你喜欢这样的雨吗?指导读此句。(三)学习“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4.是呀,好一场及时雨呀!下吧,下吧,多下会儿吧!把干涸的土地彻底地滋润。想象一下,经过一夜的春雨,明天早晨的锦官城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四)想象“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1.读着这句诗,我们仿佛看见了什么?如何理解“重”字。(1)图片出示: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的样子。(2)诗句帮助理解: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2.这样的万紫千红,这样的娇艳欲滴,这样的花团锦簇,难道诗人仅仅想到了城里的这些美景吗?他还会

14、想到什么?(秋天,丰收)(五)感悟朗读。春天的美丽,秋天的丰收都将由这一场雨带来,你喜欢这场雨吗?让我们一起来读:大地干旱,人们生活贫困,他们盼望(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悄悄地来了,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看到下雨时(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想到(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四、总结升华1.见诗如见人,诗是诗人真实情感的表达,今天我们不仅读懂了一首诗,也读懂了一位诗人杜甫。在你心目中,他是一位怎样的诗人?(生谈感受)2.杜甫同情人民,他创作的诗歌中贯穿着忧国忧民的主线,他的诗以最普通的百姓为主角,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和强烈的时代色彩,真实地反映了一段历史。3.了解了这些,我们就不难理解,

15、为什么一场春雨会让杜甫如此欣喜若狂,因为这场春雨带给诗人的是无限的希望啊。杜甫表面上是因雨而喜,实际上是为民而喜,让我们带着欣喜之情再来读这首诗。4.尝试背诵。教学板书3.春夜喜雨 雨(好)知(拟人)潜、细听觉黑、明视觉湿、重想象教学反思在这首古诗的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整体感知这首古诗的意境,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和注释来理解诗意,通过抓住重点的字词来把握这首诗的基调,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诗意展开合理的想象。由于反复地读,很多学生都会背诵了,这也达到了指导背诵的目的。但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在学生练读古诗这一块,用了不少时间,以致还有些问题没有能更深地展开探讨。这些遗憾,鞭策我今后要不断

16、地去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更好地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韩愈的文学常识;朗读、背诵全诗。2.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3.感悟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教学重难点背诵和默写这首诗;理解作者表达的喜爱早春的情感。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释题导入1.(板书诗题,齐读)说说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诗题有点长,但信息量也很丰富。诗题告诉了我们时间:早春;送呈对象:张十八,张十八即唐代诗人张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秋思;对方官职:水部员外郎。)2.韩愈和张籍是什么关系?他们是师生关系。韩愈爱护人才,是个真正的伯乐,也是世间所罕有的良师益友。

17、李贺、贾岛都得到过他的教益,但最让后世传颂的是他与张籍的师生之情。韩愈引荐张籍进士及第,后来又推荐他出任水部郎中、国子司业。韩愈并不以张籍的老师和恩人自居,而是视张籍为信得过的朋友。“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就是出自韩愈写给张籍的诗调张籍。3.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课件出示)如此一个大文豪想告诉他的学生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文。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自由诵读,读准字音,看准字形。2.教师范读。3.指读,指导朗读。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4.全班齐读。5.这首诗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理解诗意。6

18、.全班交流,扫除难点,翻译全诗。三、细品诗句1.“天街小雨润如酥”第一句写早春的雨景:蒙蒙春雨飘洒在皇城的街道,细雨滋润着春草,一片朦胧。2.“草色遥看近却无”第二句写早春的草色:小草极淡极少,似有似无。这一句恰是全篇的绝妙佳句。3.“最是一年春好处”第三句似乎在提醒大家: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春的“最好处”在于早春。4.“绝胜烟柳满皇都”本句将初春草色与暮春的满城“烟柳”作对比,更突出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四、合作探究1.作者对早春的喜爱之情在各句诗中是如何体现的呢?明确:第一句写早春的雨景:蒙蒙春雨飘洒在京城的街道上,雨滋润着春草,一片朦胧。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滋润细腻,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

19、。造句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二句写早春的草色:小草极淡极少,似有似无。这一句恰是全篇最妙的佳句。试想: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的时候,春天的影子很难找到。但若下过一场春雨后,春就悄悄地来了,小草就是春的使者。让人不由得想起了王维的诗句“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第三句似乎在提醒大家: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春的“最好处”在早春。很自然地引出末句“绝胜烟柳满皇都”。为什么早春的草色比皇城的处处烟柳好呢?只因为春草蕴涵着大地回春、万象更新的勃勃生机,而杨柳堆烟的暮春又有什么稀罕的呢?将初春草色与暮春的烟柳作对比,更突

20、出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2.这首诗在写法上的特点是什么?明确:抓住了早春的景色特点,将初春草色与满城烟柳做对比,以突出春色的特征。3.拓展阅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二)。五、教师小结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春色的特征。通过对早春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教学板书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早春雨景(小草)春的使者 早春胜暮春早春的喜爱之情教学反思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一首写景诗,赞美了当时京城长安早春微雨时的优美景色。指导学生学此诗的关键,在于领悟“早春”二字。因此,我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逐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早春的喜爱之情,从而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不足之处在于

21、,我的课堂语言不够简洁,拖慢了课堂的节奏。5.江上渔者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试着背诵古诗。2.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3.展开想象,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体会渔民生活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展开想象,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由“鱼”引出“渔”。2.讲述:专门从事打鱼、捕鱼工作的人,我们称他们为“渔民”“渔夫”“渔人”,古人也称他们为“渔者”。揭示课题:江上渔者。3.作者简介。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有敢言之名,曾多

22、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疾苦感受较深,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岳阳楼记更是脍炙人口,流传千古。他留下来的诗文有356篇。二、熟读古诗1.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已学过不少古诗,学好古诗有哪些方法呢?(解诗题、知作者、解诗意、悟诗情。)2.朗读古诗。(1)学生自由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出没(m)鲈(l)鱼风波(b)(2)同桌互读,读出情感。(3)指名朗读,读出节奏和情感。班组评议。(4)教师范读。(5)师生对读。三、明

23、诗意1.默读古诗,圈出不明白的字词。2.全班交流重点字词的解释。(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鲈鱼:一种头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生长快,体大味美。君:你。)3.出示古诗,看图读诗,思考:古诗中写了哪些人?4.交流反馈:(打鱼的人“渔者”;吃鱼的人“江上往来人”)5.引导学生了解诗句大意,知道打鱼人和吃鱼人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1)学习前两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出示图片)师:你们看,每天江上许多来来往往的人们,他们都非常爱吃鱼,特别是味道鲜美的鲈鱼。想一想,这些人们在吃鱼的时候,会怎么说?(2)学习后两句: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出示图片)师读诗句,引

24、导:吃鱼的人们不知道这些鱼是从哪里来的,怎么来的,你们知道吗?引导学生看图,了解:捕鱼人的船是一条小船。想象:这条小舟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就像什么?(一片漂荡在江面上的小树叶;一片随时都会被风浪卷走的小木片)6.学生集体交流诗句的主要内容。明确:在这一带来来往往的行人,只知道鲈鱼的味道鲜美。你看江中那可怜的打鱼人吧,驾着小船在风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四、读诗悟情初读江上渔者,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对打鱼人的深切同情。范仲淹生长在松江边上,对渔民的生活无比了解。他在饮酒品鱼、观赏风景的时候,看到风浪中起伏的小船,联想到渔民打鱼的艰辛和危险,情动而辞发,创作出言浅意

25、深的江上渔者。1.当我们读着这首诗时,能否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情形?“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客人很多,来来往往,鲈鱼味道鲜美)你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吗?2.如果你是酒楼的客人,吃着美味的鲈鱼,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打鱼人那只小船像一片树叶一样在风浪里漂荡,时隐时现,场面惊险。)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捕鱼人随时都有可能丢掉自己的性命。)请同学们朗读第三、四句,读出自己的感情。3.播放相关课件,激发学生相关联想,体会劳动者的艰辛。看着这画面,看着这滚滚波涛,你又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作答:看着这滚滚波涛,想到打鱼人吃、住的艰难;看着这滚滚波涛,想到打鱼人每次打鱼,要经历很

26、长时间;想到渔民可能随时会遭受强风雷暴的袭击;想到一叶小舟行驶的危险,随时可能翻船小结:李绅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其实江上渔者也很辛苦,每一条鱼得来也不易呀。五、朗读全诗,升华感情1.师:面对这汹涌的波涛,面对着在波涛中捕鱼的人,大家无比感慨。之所以能收到这样的效果,在于作者巧妙的着笔,作者将“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进行对比,描绘出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反映了劳动者的艰辛,体现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整首诗语言精练而又意境深远。2.请同学们饱含深情地朗读全诗,尝试背诵。教学板书5.江上渔者江上对往

27、来风波比出没作者对劳动者的同情教学反思教学江上渔者这首诗时,我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渔者的艰辛,从而明白作者的意图,体会到作者对劳动者的同情。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学生掌握得很好。 6.泊船瓜洲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2.理解诗意,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3.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释题导入1.(板书课题泊船瓜洲)同学们,一提起家乡,我们都会感到特别亲切,诗人王安石也是如此,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哪位

28、同学愿意介绍一下王安石?你背过哪些王安石写的诗?请说说你的体会。2.“泊船”是什么意思?(停船靠岸)“瓜洲”是在什么地方?(出示挂图,指名找出瓜洲所在地)“泊船瓜洲”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指名说)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朗读古诗,看看诗中有什么不会的字或不懂的问题,请用笔画出来。2.指名读,正音,读准诗中的多音字。(泊b;间jin;数sh;重chng;还hun)3.齐读古诗,初步了解诗歌大意。思考:王安石在瓜洲看到了什么景象?(春江、绿、明月、山)4.师指导朗读,注意停顿和节奏。5.根据课文的注释及查找的有关的资料,小组内互相交流,说说诗句的意思。(生交流,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学习方法。)三、

29、深究语境(一)学习第一、二句诗师: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都很热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读这首诗。1.指名读第一、二句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2.想想:京口、瓜洲、钟山分别在什么地方?(指名在图中标画瓜洲和钟山的位置)3.师:王安石的故乡在哪里?(指名说)4.师: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长江的南岸,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1)“一水间”是什么意思?(2)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与京口隔着什么?(数重山)“数重山”是什么意思?表示路途近还是远?从哪里可以知道?(抓住“只”补充介绍)5.朗读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路程近的特点。(“只隔”重读)(二)学习第三、四句诗师过渡:诗的第

30、一、二句写诗人路经瓜洲,发现天色已晚,泊船在此。在这样静寂的夜晚,他辗转难眠,独自一人走出船舱,仰望夜空中的一轮圆月,此时诗人有何感慨呢?1.读第三、四句诗,这两句诗哪句写景?哪个字写出了景物的特点?“绿”是什么意思?师:是啊!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闭上眼睛想象江南春色的美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用上“我仿佛看到”练习说话,教师点评)2.体味“绿”字。(1)师:(出示课件)其实,诗人刚写这首诗时,不是用的“绿”字,曾用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字。看课文插图,你能猜猜他用过哪些字吗?(吹过来)(2)比一比,讨论用哪个字好。指名谈看法:王安石改字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教师

31、小结:是啊!一个“绿”字,使王安石炼字成了千古佳话。同时告诉我们写文章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的道理。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千古名句。3.师:其实,这句诗精彩的是“绿”字,重点却是“又”字。大家想想,这句诗中的“又”字是什么意思?告诉了我们什么?(告诉我们在草长莺飞的春天,五十多岁的王安石又要再次离开家乡,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而诗人赴京城再次为官,什么时候能回来呢?)4.请同学们读最后一句,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哪个词表现出了作者的心情?(何时)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师指导朗读:诗人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主张变法,却屡遭保守派的反对,被免除宰相职务后回到家乡。第二年皇帝又起

32、用他,在赴京路上,思乡情节更浓。我们应该怎么读这句诗?(配乐,全班齐读)6.说说整首诗的意思。(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暖和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四、拓展延伸同学们,其实从古至今,像王安石这样身在异乡,思家心切的诗人还有很多,他们也写下了无数感人肺腑的思乡诗。课前,老师收集了十首有关思乡的古诗,送给同学们。回去大家可以按照今天我们学习泊船瓜洲的方法,读读、议议、背背,以后有机会我们再一起来赏读。教学板书6.泊船瓜洲景长江水钟山江南岸情思念愉快忧虑、无奈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教学反思教学

33、时,我让学生先通过自读自解,整体把握诗意。然后根据查找的资料,小组内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图片的渲染以及语言的描绘,创设多种场景,让学生感受诗人创作的情境,从而更深刻地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情感。7.游园不值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2.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欣赏美丽的春景,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理解“春色满园关不住”的意境美。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课件展示春天美景)春天在同学们的心中是什么样的呢?能不能用

34、几个词来描述一下?(春暖花开、万紫千红、鸟语花香、桃红柳绿、姹紫嫣红)2.同学们用词语来描绘春天的美,古代诗人却用诗句来描绘春天的灿烂美景。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游园不值)二、自读自悟,乐于探索1.知诗人。(课件出示诗人简介)2.解诗题:强调“不值”是“没有遇到人”的意思。3.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体会诗句该如何朗读。4.学生跟读,师指名读。5.在读的过程中,体会诗句的意思。三、抓字眼,晓诗意1.俗话说:“书读百遍,而义自见。”我们跟着叶绍翁在游园的时候,遇到了什么?(苍苔、柴扉、红杏)“柴扉”是什么意思?(柴门,用柴草编织的门)是不是这样的呢?(课件出示图片)这样的门

35、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简陋)2.你是如何理解这首诗的意思的呢?(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理解古诗中所表现的古今汉语不同的特点。)(1)理解“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师点拨:“怜”在这里是“怜惜”的意思。 “屐”是古代人们常穿的木鞋。为什么是“扣”柴门,而不是“敲”柴门?(因为作者尊敬园子的主人)“扣”的动作是怎样的呢?(让学生自己用手扣桌子)因为尊敬园子的主人,所以诗人轻轻地敲门,因此在“扣”的前边用了一个“小”字,“小”字本意与“大”相对,这里引申为“轻轻地”。小组讨论:为什么会“久不开”呢?(课件出示诗人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生活环境)“柴扉久不开”时诗人会想些什么?心情怎样?

36、(失望、扫兴、遗憾)让学生再整体把握该句的意思。(2) 理解“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师:诗人想要游园却不得进门,但是他依然看到了什么?(红杏)是的,他看到了一枝红杏出墙来!可是,他没有进入到园子里,为什么会说“春色满园”?诗人根据什么想象园内春色满园,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园内美丽的景色吗?(生:有柳树和各种美丽的花;有蝴蝶、蜜蜂;有浓郁的花香等。)听了你们的描述,老师也仿佛置身于那桃红柳绿、姹紫嫣红的美景之中。你们想看看我们所想象到的满园春色吗?(在优美的音乐中,出示春天的画面,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看到这样美丽的春色,你们现在的心情是如何的?(高兴)那么诗人看见一枝红杏出墙

37、来,也想到园内满园春色,他的感情有什么变化?(快慰、高兴)抓“关”和“出”。是谁“关”住了春色,用什么“关”住了春色?红杏是怎样“出”墙来的?红杏为什么能“出”墙?高墙大门关不住出墙的红杏,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一切有生命的事物是不能被禁锢的,它们会冲破牢笼,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发展生长起来。)指名完整地说诗意。(也许是因为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我轻轻地敲着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可是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红杏已经伸出墙外来。)四、回顾所学,思维拓展1.你认为这首诗应该怎样读更能表达诗人当时的心情呢?(前两句应该读出扫兴、惆怅之感,后两句应读出欢快、喜悦之情)2.春色是如此的

38、美丽,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这节课的所思、所感题诗作画。教学板书7.游园不值游园未遇主人(扫兴)杏花满园春色(喜悦)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各种形式地读,领略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充分体会作者在诗中的思想感情,这是教学的重点。在学生了解了诗意后,我让他们根据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结合插图,充分想象诗人没有看到的“满园春色”。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诗词,大体把握词意。2.想象诗词描述的情境

39、,体会词人的情感,感受诗词的魅力。3.体会词人对好友归乡与家人团聚的美好祝愿,及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重难点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词的韵律美,品味作者融情于景之妙。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师:同学们,谁能背诵一首离别诗?(生举手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词人王观写的一首送别词。(板书课题,齐读课题)1.解题:“卜算子”是词牌名,它标明了词的调子,词牌的名称有很多,如渔歌子 、蝶恋花、菩萨蛮等。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调子。在这首词中“卜算子”这个词牌与词的内容没有直接联系。“送鲍浩然之浙东”是这首词的题目。2.简介作者。(课件出示)二、读通词文,初步感知1.自读,读流利,读出节奏。

40、2.指名读,生评价。(注意读出节奏、断句、押韵。)3.师范读,齐读。4.同桌互读。三、再读词文,理解大意1.请你们再读诗词,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找出词中描写的景物,用笔圈出来。(生自由交流)2.借助注释,交流对字词的理解。3.交流对词意的理解。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要问朋友要去哪里呢?是去那山水交汇的地方。刚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如果你到江南赶上了春天,千万要把春光留住。四、精读赏析,品悟词情1.“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1)词中有画,让我们轻轻地读读这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2)这样美的画面使你想到哪些写景的成语?作者又是用什么手法给我们展现了这幅美丽的

41、山水图的?(3)指导朗读。面对如此美景,你此时的内心是怎样的?用朗读来表达你的内心感受吧!(生读,生评价)2.“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1)师:这美丽的景色到底在哪里呢?(2)让我们用朗读再现这一美丽景色。(生感情朗读)(3)师小结上阕:上阕运用了比喻、设问的修辞手法,把江南秀丽的山水比作女子的眼波和眉毛,极富有人情味,也暗示好友归乡与家人团聚。3.“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1)师:美丽的景色令人心情愉悦,面对好友的离去诗人的心中会是怎样一番滋味呢?(2)难道作者就没有一丝不舍之情吗?你从哪个字体会到的?(送)送走了春天,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送走了春天紧接着又送走了朋友,你想想此时

42、作者的内心又是怎样的感受?(3)感情朗读:男女生读,师生读。(4)师小结下阕:下阕词人连用了两个“送”字和两个“归”字,把季节同人巧妙相连,一是“送春归”,二是“送君归”,言下之意春归人也归,最后词人发出美好祝愿,希望朋友和春天相聚,和家人相聚。4.“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1)为什么要“和春住”啊?(生汇报交流)(2)师:原来这是对朋友真诚的祝愿,希望朋友永远享受幸福和快乐,成人之美,替代了离别的依惜之情,忧愁伤悲荡然无存。你们看,这两句就抒发了作者的什么啊?(板书:情)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啊?(3)生有感情地朗读。5.归纳中心:这首词通过描写词人送别好友鲍浩然归家的情景,表达了词

43、人对好友归乡与家人团聚的美好祝愿,抒发了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6.写作手法:词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这样的写作手法是借景抒情。这首词构思新巧,词语明丽,很有表现力。且俏皮话说得新鲜不俗,颇受人们喜爱。“眉眼盈盈处”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到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眉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妙语双关,熔铸非易。五、拓展延伸,学以致用请写一段话,用上一句诗或词,表达对即将离别的老师或同学的深情。教学板书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借景眉眼盈盈处(愉悦) 抒情千万和春住(祝福)依依惜别之情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还是做得比较好的。第一,朗读到位,一开始我就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并且在

44、理解的过程当中结合读。第二,展现学生的自主性,在初读词之后,让学生结合注释自己学习本词。第三,抓住重点,帮助理解。当然本节课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课堂气氛虽然十分活跃,但个别学生的注意力没有集中起来,在教学中还可看出学生的知识面窄,在表达时,有些学生表达的内容不够准确。今后我会加强这方面的培养。9.浣溪沙教学目标1.了解与苏轼有关的文学常识。2.反复朗诵,品味用词的凝练,理解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会以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变故和挫折。教学重难点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江水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

45、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那么,苏轼又是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呢?让我们随着苏轼的笔触一起走到浣溪沙中去寻找答案。1.简介作者。(课件出示)2.介绍创作背景。(课件出示)二、朗读课文1.听朗读音频,注意听准节奏和重音,可以轻声跟读。听完后提问:从哪里看出这首词是游记?(点明小序的作用)2.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点评。3.全班齐读。三、翻译词句1.参见课本注释,通读全词。师补充部分字词含义。(白发,代指老年。)2.同桌为一组,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意思。(一个同学译上阕,一个同学译下阕)3.学生合作交流。4.指名说意思,其他同学点评。5.师说全词意思四、悟意境,体感悟1.师:大家觉得苏轼在游清泉寺时心情是怎样的?(对学生各种不完全的回答,教师相机引导。)2.师引导:如果我们能体会出这幅画面的意境,也许我们就能体会出词人的心情。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着朗读走进这幅画面,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一会儿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上阕写景,描绘了三幅画面: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山上松间沙路洁净无尘,黄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