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10《清平乐》教案及反思.doc

上传人:侗****源 文档编号:2281567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10《清平乐》教案及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部编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10《清平乐》教案及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10《清平乐》教案及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10《清平乐》教案及反思.doc(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0.清平乐教学目标1.了解黄庭坚。2.理解黄庭坚在词作中流露出的惜春、恋春却不伤春的思想情感。教学重难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寄托。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春天一派朝气,生机勃勃的景象。古代诗人最爱春天,但春天却又是稍纵即逝的,很多诗人借写春表达一种惜春、惜时的情感。今天我们共同走进黄庭坚的清平乐,看看他是如何惜春的。(板书课题,释题)二、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词人、诗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三宗之一,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合称为“

2、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帜,为“宋四家”之一。2.写作背景。因新党重新执政,作者政见偏于保守,晚年屡遭贬谪,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这首词写于被贬之时,词人借伤春、悼春来抒写暮年无为的感慨。三、熟读诗词,理解词意1.自由诵读该词作,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和断句。2.分组朗读本诗,读出语调和语气。3.师范读。4.结合注释,理解词意。(1)行路:指春天的行踪。 (2)因风:借着风势。 (3)唤取:唤来。取,语助词。5.小组交流后,指名说说自己的理解。明确:春天到哪里了呢?只留下一片清静,找不到它回去的路。若有人知道它去往哪里了,仍叫它回来,和我同住。春天归去

3、的踪迹有谁知道呢?要不问一声黄鹂吧,它的叫声十分婉转,却没有人能听懂,唯有借着风势飞过开满蔷薇的墙头。四、鉴赏悟情1.“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词人为什么要寻找春的踪迹?结果如何?明确: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因而想要寻找她的踪迹。然而春天却消失得无影无踪,一句“寂寞无行路”,写尽惜春、伤春之情。2.“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此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明确:拟人,赋予春天以生命,表达词人强烈的留春情感。他多么希望再回到往日春风得意的时候,因此千呼万唤地召唤春天“归来”与自己“同住”。3.赏析“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4、”。明确:春天无声无息地消逝了,它的踪迹谁又知晓呢?作者想象飞来飞去的黄鹂可能知晓,可谁能听懂它悦耳多变的歌声呢?留给词人自己的,依旧只是满腹的惆怅。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天已来临。词人终于无奈地认识到:春天,确实回不来了。作者用黄鹂和蔷薇这两个意象进一步烘托出惜春的惆怅。4.词人思想感情的变化经过了哪几个阶段?结合全诗分析。明确:春归无行路(寂寞伤春)若有人知(假设希望)春无踪迹(更加失望)问取黄鹂(最后希望)无人能解(彻底绝望)。觅春思春伤春之情层层深化,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对美好事物的执着与追求。五、诗意赏析上片作者发问起调,“春归何处”,找寻春天。作者

5、没有描写落花流水景象,也没有表现悼红惜绿的伤春情怀,只由问春而至寻春,其徘徊寂寞之情态,希冀驻日回景之衷肠已跃然纸上。下片以反诘句承接,不再去询问和求证,而是将惜春寻春之情,引入更奇妙的境界。黄鹂是春天的使者,她或能知道春天的踪迹,但人情鸟语难通,寻春愿望终成泡影。不仅春之芳踪仍无处寻觅,且词人心头的忧伤之情愈发加重了。当看到黄鹂趁着风势飞过夏季开花的蔷薇时,词人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去夏来的现实。词中蕴含着一层深似一层的感情,把作者惜春的心态写得活灵活现了。六、写作特点1.平淡朴实,委婉含蓄;2.构思新奇巧妙;3.多转折而层层深入。教学板书10.清平乐觅春 唤春 问春 惜春教学反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虽然按照预设的教学流程走,但留给学生朗读的时间少了,互动交流的时间少了,大部分时间都是我在讲授,没有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后,我认识到除了老师自身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在备课时还要预设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有应对能力。孩子是有思想的,课堂情况是随时发生变化的,我除了要做到心中有数,还要能不受教学设计的限制,跳出教学预设,将各个环节做扎实,且能巧妙无痕衔接过渡,让学生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