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科主治专业知识讲义1001.pdf

上传人:景云 文档编号:22478765 上传时间:2022-06-24 格式:PDF 页数:35 大小:2.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全科主治专业知识讲义100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21年全科主治专业知识讲义100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全科主治专业知识讲义100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全科主治专业知识讲义1001.pdf(3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传染病传染病 传染病防治传染病防治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病原体 2.传染性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 3.流行性散发性发病是指某传染病在某地近年来发病率的一般水平,当其发病率水平显著高于一般水平时称为流行。 4.免疫性 传染病流行过程中的 3 个基本条件 传染病的经常性预防措施 1.管理传染源对有传染性的患者、病原携带者和动物宿主的管理。 2.切断传播途径消毒、隔离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消毒、隔离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 3.保护易感人群即对可能受病原体威胁的人群采取免疫预防和健康教育等。 法定传染病分类与疫情报告制度 1.传染病的分类甲、乙、丙三类共 37

2、 种 (1)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包括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 (3)丙类传染病 (4)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用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2.疫情报告制度 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首诊医生负责制实行属地化管理。首诊医生负责制。 医院内诊断的传染病病例的报告卡由首诊医生首诊医生负责填写,由医院预防保健科的专业人员负责网络直报。 院外传染病病例报告卡由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现场调查人员现场调查人员填写,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 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以及其他

3、暴发传染病、新发传染病以及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疫情时,应于 2 2 小时内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电话)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通过网络进行报告同时通过网络进行报告。 尚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诊断后城镇 2 小时内、农村 6 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送(寄)出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按规定报告传染病的病原携带者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疫情报告单位在诊断后应于 2424 小时内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尚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在诊断后应于 24 小时内寄出传染病报告卡。 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 概述 病毒性肝炎是由各种肝炎病毒引起的,

4、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 包括甲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丁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 2 分类特点 分类:传播途径的区别 记忆: 做家务,消极 甲、戊肝炎 消化道传播 急性 指出下列哪种是戊型肝炎病毒主要传播途径 A.注射、输血 B.蚊虫叮咬传播 C.唾液传播 D.垂直传播 E.粪、口传播 正确答案E 病原学 甲型肝炎病毒(HAV) RNA 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 丙型肝炎病毒(HCV) RNA 丁型肝炎病毒(HDV) RNA 戊型肝炎病毒(HEV) RNA 3 DNA乙肝病毒 记忆:第一 属于 DNA 病毒的是 A.甲肝病毒 B.乙肝病毒 C.丙肝病毒 D.

5、丁肝病毒 E.戊肝病毒 正确答案B 临床表现 (1)急性肝炎:五型肝炎病毒均可引起急性肝炎。 1)急性黄疸型肝炎 起病急,有乏力、消化道症状,肝大有压痛、肝区叩击痛及皮肤、巩膜黄染,肝功能主要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病原学检测阳性、血清胆红素上升。 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与急性黄疸型基本相同,但无黄疸。 (2)慢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未愈 1)轻度: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或虽有症状、体征,但生化指标仅 12 项轻度异常。 2)中度: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 3) 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症状,ALT 和(或) AST 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白蛋白32g/L,凝血酶原活动度为 40

6、%50%。 (3)重型肝炎: 1) 急性重型肝炎:以急性肝炎起病,10 日内出现极度乏力,消化道症状明显,迅速出现度或度以上肝性脑病,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黄疸急剧加深;或黄疸很浅,甚至尚未出现黄疸,但有上述表现。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 40%。 4 肝小;肝脑;出血 急性重型肝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应小于 A.70% B.60% C.50% D.40% E.30% 正确答案D 记忆:重型肝炎与死神擦肩 2)亚急性重型肝炎: 起病 10 日以上,有明显消化道症状,极度乏力,黄疽迅速加深,重度腹胀,可出现腹水或脑病,胆红素大于 10 倍正常值上限,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 40%并排除其他原因者。 3)

7、慢性重型肝炎:临床表现与亚急性重型肝炎相同,但有慢性肝炎、肝硬化或乙肝病毒携带史及严重的肝功能损害史。 (4)淤胆型肝炎: 自觉症状常较轻,皮肤瘙痒,大便灰白,常有明显肝脏肿大,肝功能检查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凝血酶原活动度60% 黄疸持续 3 周以上,并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肝内外梗阻性黄疸者,可诊断为急性淤胆型肝炎。在慢性肝炎基础上发生者,可诊断为慢性淤胆型肝炎。 淤胆型肝炎核心特点 1.黄疸长:持续 3 周以上 2.黄疸高,三分离 3.大便颜色浅,皮肤瘙痒 39 岁,男性,发热起病,轻度乏力,腹胀,皮肤巩膜黄染逐渐加深,持续不退已两个月,皮肤瘙痒,粪便颜色变浅,化验呈梗阻性黄

8、疸表现,PTA70%,诊断应考虑 5 A.急性黄疸型肝炎 B.亚急性肝衰竭 C.胆汁性肝硬化 D.淤胆型肝炎 E.硬化性胆管炎 正确答案D (5)肝炎肝硬化: 代偿性肝硬化:无明显症状及化验异常。指早期肝硬化。可有轻度乏力、食欲减少或腹胀症状,无明显肝功能衰竭表现。 血清白蛋白35g/L, 胆红素35mol/L, 凝血酶原活动度多大于 60%。 血清 ALT 及 AST轻度升高 可有门静脉高压症,如轻度食管静脉曲张,但无腹水、肝性脑病或上消化道出血。 失代偿性肝硬化:明显症状及化验异常。指中晚期肝硬化。有明显肝功能异常及失代偿征象,如血清白蛋白35g/l,A/G35mol/l,ALT 和 AS

9、T 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15 个/高倍视野)及红细胞。 3.粪便细菌培养培养出痢疾杆菌为确诊依据。 【处理要点】 (一)急性菌痢 1.一般治疗消化道隔离至症状消失,粪便培养两次阴性。卧床休息,以流质、半流质食物为主。高热脱水者口服补液盐溶液(ORS 液),吐泻严重者可静脉输液。 2.抗生素治疗应参考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或联用下列抗生素,如喹诺酮类、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头孢类抗生素及复方新诺明、黄连素等,疗程 57 天。 (二)中毒性菌痢 病情凶险,应注意早期诊断,采取综合抢救,及时有效的抗休克和脱水剂治疗,并采用强有力的抗生素治疗。 (三)慢性菌痢 1.根据药敏试验,联合应用抗生素,连用 23

10、个疗程。 2.选用微生物制剂调整肠道菌群。 3.生活规律,注意饮食,适量体育活动。 【健康指导】预防措施包括: 1.管理传染源患者及带菌者应隔离治疗,从事饮食业者应调离工作岗位。 2.搞好饮食、饮水卫生,切断传染途径。 霍乱霍乱 病原学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致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属国际检疫传染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列为甲类传染病。 霍乱弧菌属弧菌科中的弧菌属,革兰染色阴性,呈短小弓形的杆菌,显微镜下可见呈鱼群样排列,细菌的一端有鞭毛因而运动活泼。 致病因素 霍乱弧菌能产生内毒素、外毒素(即霍乱肠毒素,是主要致病因素)及血凝素等。 19 激活细胞环磷酸腺苷(cAMP)介质

11、系统,引起肠液过度分泌,以致超过了肠管再吸收能力,形成本病特征性的水样腹泻。 【例题】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 A. 霍乱内毒素 B. 霍乱外毒素(霍乱肠毒素) C. 透明质酸酶 D. 腺苷酸环化酶 E. 蛋白水解酶 正确答案B 流行病学 1.传染源:患者及带菌者是传染源,后者及轻型患者更重要。 2.传播途径:本病为消化道传染病,可经污染的水源及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及苍蝇的媒介引起传播,其中水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 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多表现为隐性感染,是重要的传染源。夏秋季节为流行高峰。 临床表现 起病急,病程分三期。 1.泻吐期 2.脱水虚脱期 3.反应期(恢复期) 1.泻吐期

12、 (1)泻: 泻在吐之前 两多 两无 次数多:数次、十数次至无法计数。 含水多:最初大便有粪质呈黄稀水样、继而呈无色透明水样,无粪臭,可有鱼腥味,部分患者呈米泔水样大便,少数患者呈淡红色血水样便。 无腹痛 无里急后重 20 水多 (2)吐: 喷射性呕吐 为胃内容物或米泔水样,不伴恶心。病初多无发热(儿童可有)。 先泻后吐 一泻千里 2.脱水虚脱期 (1)皮肤 (2)循环 (3)代谢 (4)肌肉 (5)低钾 严重脱水 (1)皮肤 “洗衣工手” “霍乱面容” 眼窝深陷,两颊深凹 21 舟状腹 皮肤干皱、湿冷无弹性 (2)循环衰竭 血压下降 意识障碍 (3)代谢性酸中毒 呼吸深长,可有意识障碍。 (

13、4)肌肉痉挛(钠盐丢失) 腹直肌及腓肠肌多见 (5)低血钾 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消失 鼓肠,肠鸣减弱 心律失常、心动过速 22 低钠抽筋;低钾弱 霍乱核心表现小结: a.急性起病 b.先泻后吐 (泻:次数多,水多;无腹痛,无里急后重) (米泔水) c.脱水(洗衣工手)血压下降,低钠抽筋 【例题】男性,25 岁,因洪水后饮用江水,突然出现剧烈腹泻,随后呕吐,由水样物转为“米泔水”样物,皮肤干,腓肠肌痉挛。最可能诊断是 A.金葡菌胃肠炎 B.急性细菌性痢疾 C.霍乱 D.病毒性肠炎 E.大肠杆菌性肠炎 正确答案C 3.恢复及反应期 少数病人有反应性低热(持续 13 天,体温 3839) 症状消失,尿

14、量增加。 1.轻型每日腹泻不超过 10 次,无脱水表现,血压、脉搏正常。 2.中型泻吐次数较多, 每日腹泻 1020 次, 有脱水表现, 血压下降, 脉搏细速, 24 小时尿量在 400ml以下。 3.重型脱水严重,休克状态,血压甚低或测不出,脉细速常无法触及,无尿。 4.中毒型霍乱即干性霍乱,起病急骤,不待吐泻症状出现即迅速进入中毒性循环衰竭而死亡。 【诊断要点】 (一)流行病学资料 1.夏秋季为流行季节。 2.地方性流行或霍乱正在流行的疫区。 3.与霍乱病人有接触史。 4.进食不洁、不熟的海产品。 (二)临床表现 突然起病,多数以剧烈腹泻开始,继以呕吐,多无腹痛,无里急后重,一般无发热。每

15、日大便次数自数次至十数次或更多,初为稀便,后即为水样便,少数为米泔样或洗肉水样便。由于严重吐泻引起水和电解质丧失,可出现脱水及周围循环障碍。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周围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相对增高; 23 2.粪便悬滴镜检可见到运动力强、呈穿梭状运动的细菌,涂片能见到排列呈鱼群状革兰阴性弧菌,暗视野观察呈流星样的特征性的运动,并能被特异性血清所抑制; 3.粪便标本 分离培养可资诊断。 4.血清学检查 抗体测定呈 4 倍以上增长。 鉴别诊断 1.食物中毒性胃肠炎。 2.急性细菌性痢疾。 3.大肠杆菌性肠炎。 4.病毒性肠炎。 【处理要点】 1.在地方性流行或疫区内,凡有典型临床表现者,即

16、应按霍乱病人处理。腹泻不严重,但有密切接触史,按高度疑似病人处理。 2.病人应及时严格隔离至症状消失 6 日后,大便连续培养,每日一次,连续两次阴性,可解除隔离出院。 (1)补液治疗: 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是治疗本病的关键环节。轻、中型病人可采取口服补液,重症病人要先静脉补液。 (2)抗菌药物治疗: 作为液体疗法的辅助治疗,能减少腹泻量和缩短排菌期。常用药物有诺氟沙星、多西环素等。 疫点消毒:对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用干漂白粉进行消毒。受污染的水源、食具、衣物等可用 0.5%过氧乙酸或 3%漂白粉消毒。 【健康指导】 1.采取预防为主的措施,把住病从口入关。 2.加强教育宣传,普及霍乱的知识,提高人

17、们的卫生水平。 3.做好“三管一灭”,即管水、管粪、管饮食、灭蝇。 谢谢大家! 24 肾综合征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原名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传染源 主要为各种鼠类,在我国流行的两型,即以黑线姬鼠为传染源的野鼠型和以褐家鼠为传染源的家鼠型。 人不是主要传染源 【例题】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传染源主要是 A.啮齿类 B.猪 C.病毒携带者 D.犬 E.急性期病人 正确答案A 季节性: 多数地区(野鼠型)于 1012 月为流行高峰 传播途径 多种途径传播,如呼吸道、消化道、接触传播、母婴传播、虫媒传播等 携带病毒的鼠类排泄物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通过呼吸道感染人

18、体是主要传播途径。 基本病理变化:为全身小血管包括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害。 本病临床表现不一,复杂多变,典型病例具有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大主要特征。 考点:三大主症 25 临床表现知识框架 五期经过 发热期发热期 低血压期低血压期 少尿期少尿期 多尿期多尿期 恢复期恢复期 发,低,少 多,灰 【例题】出血热在少尿期之前是 A.发热期 26 B.低血压期 C.高血压期 D.多尿期 E.恢复期 正确答案B 发热期核心知识发热期核心知识 三痛三痛 三红三红 出血出血 肾损肾损 头痛、腰痛、眼眶痛 发热期发热期 三红三红 发热发热 2 23 3 日后出现小血管损伤引起的充血、出血和渗出水

19、肿,颜面、颈及上胸部皮肤明显充血潮红日后出现小血管损伤引起的充血、出血和渗出水肿,颜面、颈及上胸部皮肤明显充血潮红(三红),重者呈酒醉貌(三红),重者呈酒醉貌 发热期发热期 出血出血 出血点常见于软腭、腋下及胸背部,皮肤出血点常排列成条束状(鞭击样)或抓痕状,少数患者有鼻出血点常见于软腭、腋下及胸背部,皮肤出血点常排列成条束状(鞭击样)或抓痕状,少数患者有鼻出血、咯血、便血或大片瘀斑。出血、咯血、便血或大片瘀斑。 27 发热期发热期 肾损肾损 发病早期即可出现蛋白尿,尿量减少,肾区有叩击痛。发病早期即可出现蛋白尿,尿量减少,肾区有叩击痛。 蛋白尿蛋白尿 【例题】 某患者于 1 月 3 日起发病

20、,3 天来发热,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头痛,四肢酸痛,腰痛。查体:重病容,上胸部皮肤明显充血潮红,球结膜充血,无水肿,咽充血,腋下可见点状抓痕样出血点,肝脾未及。血常规检查:WBC12109/L,N 72%,L 28%,可见异型淋巴细胞。尿常规:尿蛋白(+),RBC 25 个/HP,患者首先考虑的诊断为 A.钩端螺旋体病 B.败血症 C.肾综合征出血热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结核性脑膜炎 正确答案C 低血压期低血压期 患者体温开始下降时出现血压下降,少数热退后不久出现血压下降。患者体温开始下降时出现血压下降,少数热退后不久出现血压下降。 热退病情反而加重热退病情反而加重-特征性改变特征性改

21、变 少尿期:尿量减少,至无尿,主要表现为尿毒症,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少尿期:尿量减少,至无尿,主要表现为尿毒症,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 多尿期:可出现失水和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钾血症。多尿期:可出现失水和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钾血症。 恢复期:非典型和轻型病例,可以出现越期现象,而重症患者可出现发热期、低血压期和少尿期之间恢复期:非典型和轻型病例,可以出现越期现象,而重症患者可出现发热期、低血压期和少尿期之间相互重叠。相互重叠。 【诊断要点】 (一)流行病学包括流行地区、流行季节,病前 2 个月内有疫区旅居史或与鼠类接触史。 (二)临床表现如发热中毒症状的“三痛”、充血出血外渗征的“三红”

22、和肾损害。病程的五期经过。患者热退,症状反而加重,是与其他感染性疾病不同的特点,有助于诊断。 (三)实验室检查 1.一般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血小板发病早期即可减少;尿蛋白阳性等均有助于诊断。 2.特异性实验诊断特异性 IgM 阳性或发病早期和恢复期两次血清特异性 IgG 抗体效价递增 4 倍以上,均有确诊价值。 【处理要点】 本病治疗以综合疗法为主,总原则:“三早一就”,即早期发现,早期休息,早期治疗和就地治疗。早期可应用抗病毒治疗,同时强调根据不同病期的病理生理改变,采取合理的液体疗法的重要性。治疗中28 要注意防治休克、肾衰竭和出血。 1

23、.发热期治疗原则是控制感染、减轻外渗、改善中毒症状和预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2.低血压休克期要积极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和改善微循环障碍。 3.少尿期稳定机体内环境、促进利尿、导泻和透析治疗。 4.多尿期原则是维持电解质平衡,防治继发感染。 5.恢复期注意补充营养,定期复查肾功能。 【健康指导】 1.自动免疫,注射疫苗,提高免疫力。 2.进入疫区的人群,应从饮食、住宿、个人防护等方面加强预防措施。 3.做好防病知识教育,消灭老鼠,切断传染途径。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概述: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是由 SARS 冠状病毒引起。 传染源 SARS 患者是

24、最主要的传染源,症状明显的患者传染性较强。 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传播,也可经接触和消化道传播。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及老人发病少见。 流行特点:冬春季。 临床表现 SARS 的潜伏期通常限于 2 周之内。 (一)症状 1.发热等全身症状 首发和主要症状 常以发热为首发和主要症状,体温一般高于 38,常呈持续性高热,可伴有畏寒、肌肉及关节酸痛、头痛、乏力。 2.呼吸系统症状 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 咳嗽不多见,表现为干咳,少痰。可有胸闷,严重者逐渐出现呼吸加速、气促,甚至呼吸窘迫。常无29 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3.其他症状 消化道症状 部分患者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 体征 常不明显 肺部体征常

25、不明显,部分患者可闻及少许湿啰音,或有肺实变体征。偶有局部叩诊浊音、呼吸音减低等少量胸腔积液的体征。 重症重症 SARSSARS 1.1.呼吸困难,成人休息状态下呼吸频率呼吸困难,成人休息状态下呼吸频率3030 次次/ /分,分,且伴有且伴有:X X 线胸片显示多叶病变或病灶总面积在线胸片显示多叶病变或病灶总面积在正位胸片上占双肺总面积的正位胸片上占双肺总面积的 1/31/3 以上;病情进展,以上;病情进展,4848 小时内病灶面积增大超过小时内病灶面积增大超过 50%50%,且在正位胸片上占,且在正位胸片上占双肺总面积的双肺总面积的 1/41/4 以上。以上。 2.2.低氧血症,低氧血症,氧

26、合指数低于氧合指数低于 300mmHg300mmHg(PaOPaO2 2/FiO/FiO2 2) 3.3.出现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出现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MODS)。)。 实验室检查与其他检查 (一)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下降,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常减少,部分病例血小板减少。 (二)血液生化检查 ALT、LDH 有不同程度升高。血氧饱和度降低。 (三)血清学检测 SARS-CoV 抗体或抗原检查。 (四)病原学检测 确诊方法 PCR 技术:应用 RT-PCR 检测病毒 RNA。 (五)影像学检查 肺片:一片白 X 线平片和 CT 是 SARS 的主要检查方法。 表现为磨

27、玻璃密度影和肺实变影。 30 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 症状与体征 起病急,以发热、干咳、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为主。肺部体征无或有少许湿啰音,或有肺实变体征。 一般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减少。 胸部影像学检查 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部分患者进展迅速,呈大片状阴影。阴影吸收消散较慢。 病原学相关检测 SARS-CoV 血清特异性抗原、抗体或 RNA 阳性,或分离到病毒可确诊。 治疗 原则: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手段 临床上以对症支持治疗和针对并发症的治疗为主。 (一)一般治疗与病情监测 卧床休息,居室保持空气流通。 给予足量的维生素及蛋白质。 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

28、道分泌物。吸氧。 观察病情变化,监测血氧饱和度或动脉血气分析、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心肌酶谱及 X 线胸片。 (二)对症治疗 1.发热38.5或全身酸痛明显者,可使用解热镇痛药。物理措施降温。儿童禁用水杨酸类药。 2.咳嗽、咳痰者可给予镇咳、祛痰药。 3.心、肝、肾等器官功能损害,应采取相应治疗。 4.腹泻患者应注意补液及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5.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体温,胸片,氧合指数 有严重的中毒症状,持续高热不退,经对症治疗 5 天以上最高体温仍超过 39; X 线胸片显示多发或大片阴影,进展迅速; 氧合指数下降达到急性肺损伤或 ARDS 的标准。 抗病毒治疗:目前尚无特异性抗病毒药物

29、。 免疫治疗:胸腺肽、干扰素、静脉丙种球蛋白等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对 SARS 的疗效尚未肯定,不推荐常规使用。 抗菌药物:用于继发细菌、真菌感染。 预防 管理传染源 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对密切接触者应实施医学观察 14 日。 我国传染病法将 SARS 列为乙类传染病,在发病或流行时按甲类管理。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加强个人防护,无疫苗。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SARS 的管理应是 A.按甲类管理 B.按乙类管理 C.按丙类管理 D.各级医疗机构自行决定 E.各省级卫生管理机构自行决定 正确答案A 31 谢谢大家! 艾滋病艾滋病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是有

30、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HIV 为单链 RNA 病毒,属于反转录病毒科。HIV 分为型和型。世界各地 AIDS 多由型所致。 患者和无症状 HIV 携带者是本病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是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机制: HIVHIV 特异性的侵犯特异性的侵犯 CD4+CD4+ T T 淋巴细胞,造成机体细胞免疫受损。淋巴细胞,造成机体细胞免疫受损。 临床表现 艾滋病的全过程分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 1.急性期 淋巴结肿大 一般发生在初次感染后的 24 周,表现为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痛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持续 1 到 3周后缓解。 2.无症状期 所有感染者都经

31、过数月至数年的无症状期,具有传染性。血液中可检出 HIV-RNA 和抗-HIV 抗体。 HIV 感染初期,血液中虽有抗原存在,但抗-HIV 抗体尚未出现,此时检测抗-HIV 抗体阴性,称为窗口期。窗口期一般数周到 6 个月。 3.艾滋病期患者 CD4+ T 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血浆 HIV 病毒载量明显升高。 主要临床表现为 HIV 相关症状、各种机会感染及肿瘤。 HIV 相关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 1 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体重减轻常超过 10%。部分患者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还可出现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其特点为:除腹股沟以外有 2 个或 2 个以上部位的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直径1cm

32、,无压痛,无粘连;持续时间 3 个月以上。 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1)临床表现:高危因素和临床表现。 (2)实验室资料:HIV/AIDS 的实验室检测包括 HIV 抗体、病毒载量、CD4+ T 淋巴细胞、P24 抗原检测等。HIV1/2HIV1/2 抗体检测是抗体检测是 HIVHIV 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感染诊断的金标准 男性 40 岁,不规则发热,半年余,反复抗菌无效,明显消瘦,侨居国外多年,临床考虑是否同艾滋病有关,下列哪项检查既便捷又具特异性 A.痰培养 B.胸部 CT 32 C.血清抗 HIV D.HIV 分离 E.CD4/CD8 比值,CD4 计数 正确答案C 【处理要点】 目前无

33、特效治疗方法,重在综合治疗。 可给予抗病毒、免疫调节、抗机会性感染及抗肿瘤等措施。 【健康指导】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1)严禁吸毒,杜绝不洁注射。 (2)严格血及血制品管理。 (3)提倡安全性行为鼓励使用安全套。 (4)切断母婴传播。(5)控制医源性感染。 (6)保护易感人群:对高危人群要定期进行 HIV 感染检测。实施有创性操作或手术要常规筛查 HIV 抗体。 麻疹麻疹 概述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 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但全年均有病例发生。 【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1.前驱

34、期表现为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充血、畏光、流泪、柯氏斑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充血、畏光、流泪、柯氏斑发生在病程的 23 日 2.出疹期 发热 34 日开始出皮疹。皮疹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颊、面、颈,自上而下蔓延到全身自上而下蔓延到全身,最后到手最后到手掌及足底掌及足底。皮疹多为充血性皮疹。此期可出现高热、嗜睡、淋巴结轻度肿大。出疹期为 35 日。 3.恢复期热退,皮疹按出疹的先后顺序消退 成人麻疹全身中毒症状常较小儿为重,临床表现时常不典型。 (二)实验室检查 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测定血清抗体,抗体效价增高 4 倍以上为阳性。可检测血清特异性 IgM 和 IgG 抗体

35、。 33 麻疹常见的并发症 支气管肺炎、心肌炎、喉炎、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 诊断 在麻疹流行期间接触过麻疹患者的易感者; 出现起病急、发热、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结膜充血、畏光、口腔内有柯氏斑; 出现典型皮疹和退疹等表现后可确诊。 非典型患者及难以确诊者,可通过血清特异性抗体测定等实验室检查手段协助诊断。 【处理要点】 原则为对症处理治疗,加强护理和防治并发症。 【健康指导】 1.预防 管理传染源,患者隔离至出疹后 5 天。有并发症患者应隔离至出疹后 10 天。接触麻疹的易感儿童应隔离 3 周。 2.切断传播途径 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均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体弱、患病、年幼的易感

36、者接触麻疹后,可采用被动免疫。接触患者 5 天内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 3ml 可防止发病。 新发与再发传染病新发与再发传染病 新发传染病的定义 是指新发生的、新变异的、新传入的传染病。 第一类:过去可能或根本不存在,新近才在人间出现的传染病。如艾滋病、0139 霍乱等。 第二类:疾病可能早已存在,但并未被人们所认识,近年来才被发现和确定。如军团、丙型及戊型病毒性肝炎等。 第三类:疾病或综合征早已在人间存在并被人们所认识,但并未被人们认为是传染病或一直没有确定其病原体,近年发现了这些病原体并予以确认。如 T 细胞淋巴瘤白血病。 新传染病发生的影响因素 1.生物病原因素 (1)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导致

37、新病原体的出现。 (2)人类宿主机体状态改变,导致原本不致病的生物体成为病原体。 2.社会因素 (1)人类的活动范围日益扩大,导致与环境生物接触的广度和频率增高。如旅游、探险、生产、科学考察等。 (2)人类居住环境的改变或对环境资源的利用和掠夺,导致生物宿主的改变或使病原生物易于传给人类。 3.自然因素 (1)自然灾害导致环境改变,生物群落的变异。 (2)人类对环境的改造或破坏。 4.人类与科学技术的进步 新发传染病的危害性 1.对健康和生命的危害 2.经济损失 3.对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危害 4.对人们的生活与生产的危害 34 新发传染病的现状 1.一些新发传染病在我国出现或流行。如艾滋病、O1

38、39 霍乱、SARS、甲型 H1N1 流感禽流感、新型肝炎等。 2.可能还存在一些新发传染病,我们缺乏病原学证据。 3.对一些国外已报道发生的新发传染病,我们尚未开展全面调查研究。如埃博拉出血热、尼巴病毒脑炎、拉萨热、裂谷热、埃立克体感染及西尼罗河病毒热等。 几种新发传染病简介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见相关章节) 2.禽流感 禽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属,禽甲型流感病毒除感染禽外,还可感染人、猪、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 传染源: 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禽类,特别是鸡 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家禽分泌物和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水

39、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毒株也可被感染。 临床表现: 重症患者一般均为重症患者一般均为 H5N1H5N1 亚型病毒感染。亚型病毒感染。 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主要为发热,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可出现肺炎、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可出现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衰竭、败血症、休克等多种并发症。胞减少、肾衰竭、败血症、休克等多种并发症。 重症患者可有肺部实变体征。重症患者可有肺部实变体征。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

40、巴细胞减少,并有血小板降低。 胸部影像学检查: 可表现为肺内片状影。重症患者肺内病变进展迅速,呈大片状毛玻璃样影及肺实变影像。 3.甲型 H1N1 流感 甲型 H1N1 流感病毒是 A 型流感病毒,携带有 H1N1 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 病人为主要传染源 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 临床表现: 通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部分病例出现呕吐和(或)腹泻。 体征主要包括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 血生化检查:部分病例出现低钾血症,少数病例肌酸激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升高。 影像学检查:合并肺炎时肺内可见片状阴影。 对新发传染病应采取的措施 1.开展有关新发传染病的群众性宣传教育工作。 2.建立新发传染病的专业疾病控制队伍,开展对新发传染病的应用性研究和应用性基础研究。 35 3.开展新发传染病的培训工作。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资格考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