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建筑_资源化_再利用研究_王劲.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235 上传时间:2017-10-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旧建筑_资源化_再利用研究_王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旧建筑_资源化_再利用研究_王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旧建筑_资源化_再利用研究_王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旧建筑_资源化_再利用研究_王劲.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5. “ 资源化 ” 再利用的设计策略 我们在建筑创作中常常会面对传统与创新的问题,这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在实践 中却有着逻辑性的联系,这一点在旧建筑的更新再利用设计中表现的尤为明显,旧建 筑的再利用本来就是对传统的延续,对建筑文化与技术的一种保留和发扬,建筑的技 艺在这种延续与保留中层层沉积而留下完整的印记;而创新使建筑不断地发展完善, 集中反映出人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和 设计思想的演变,传统意义上的创新己不能够满足人们对建筑品质的需求,创新不简 单地意味着技术上的革新与成长,而是更多的表现在可持续思想及其实践概念上的发 展。创新在建筑

2、再利用设计中不仅表现在延续建筑传统文化精神的手法上,应更多的 体现在如何实现再利用的环境与社会效益上。满足经济效益是再利用必要条件,是参 与实现的众多部门所共同关注的,而对环境与社会效益有所忽视,因此需要在设计环 节进行弥补,这是建筑师的责任,也是对再利用设计的挑战。实现这一任务,本论文 认为工作方法与技术策略是研究的两个基本着眼点。其次是再利用的生态技术策略, 适当的技术选用将会有效的促进再利用效益的实现。 5.1再 利用的设计方式 再利用设计需要合理的工作方法,因为再利用不同于普通建筑设计,平地起屋的 概念显然不能达到再利用的目的。因此针对具体再利用对象,选择正确工作方法是设 计成功的基础

3、。再利用的方案设计是前期策划与施工设计两个环节的联系纽带,为了 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出更多可供选择的再利用方案,方案设计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 阶段完成概念设计,第二阶段完成具体的方案设计。 概念设计在方案设计之前,目的主要有两个:其一就是提出与策划可研一致的设 计概念,设计概念一方面结合再利用目标,对资源再利用的具体方式提供可选择的对 比方案,其次将再利用中模糊的生态策略有针对性的具体化,其二就是结合城市总体 规划目标,通过相关因素分析,从建筑学科角度对更新再利用设计提供概念方案,要 求将再利用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表现在概念方案中,为下一步的方 案设计提供必要准备。再利用概念设计的

4、表现方式可以是文字、图表等形式,此时的 概念设计实际上是以多种可能再利用方式的提出代替具体设计的构思方案。 具体的方案设计才真正拉开了设计的序幕,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再利用的概念设 5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计强调的是建筑局部处理方案的提出,而非整体,通过对可再利用资源改造设计内容 进行罗列,将各种有利的可能性变为具体的改造设计,可以通过文字、图表、简图的 形式表现出来。而再利用的方案设计强调的是整体,结合我们对改造的经济、功能和 美观实用性的期望,有选择的整合或淘汰概念方案,最终提出一套完整的建筑更新改 造设计,方案设计的表达与常规的设计表达方式一致,较概念设计更为具体、直接。 但需要一定的时间

5、作为保证,概念设计虽然提出多套对比方案,但比较笼统,对具体 的实现技术缺乏周密的考虑,但节省时间,对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有很大帮助,在实际 工作中,我们越来越多的运用概念设计来作为方案设计的前奏。例如,现在的许多建 筑设计竞赛,实际上推出的就是一种概念设计方案,追求的是一种理想化的建筑方式, 其前瞻性对于建筑的发展有极大促进作用,这是设计方式进步的体现,在多、快、好、 省的条件下尽可能全面的提出可能的方案,为实施最优方案奠定了坚实基础。 5. 2再利用的生态控制策略 从建筑学学科的角度考察旧建筑资源的再利用,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专业设 计完成对旧建筑 “ 绿色生态 ” 化的改造,使建筑运行更为

6、节能环保,促进社会和环境 效益的实现, 保证改造后建筑在最省的资源与能源消耗状态下保持最佳的运行状态, 并提供更高品质的室内外功能空间。 在建筑更新的过程中,我们考虑最多的是经济性,这是再利用实现的重要内容, 但我们往往忽视了环境与社会效益,环境与社会的潜在效益很少被纳入更新策略之 中,欲求做到同时满足环境与社会效益就需要建筑师与规划师通过专业手段在实施建 筑更新改造的过程中将自然、环境景观和城市因素统一起来,将个体建筑更新与激发 社区活力统一起来,将局部建筑更新作为提高整体社区经济与社会活力的契机。换句 话说,就是透过眼前的更新改造看到未来社区 的发展,用长期效益替代短期效益,这 就需要利用

7、生态化控制策略实现再利用。生态控制策略要求建筑师握住城市与建筑作 为自然生态圈的协调关系,谨慎的对待城市结构、建筑环境、材料运用和能源消耗, 这是建筑师在设计中不可推卸的的责任,而这一责任必须通过生态化建筑设计的引导 来实现,尽量通过生态技术手段考虑采暖、保温、通风、采光等改造内容。因此,判 断一个旧建筑更新项目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设计对建筑及环境的生态控制。通过 实施具体的生态策略弥补 “ 资源化 ” 再利用过程中对社会及环境效益考虑不足的损失。 在设计中,生态控制 策略是通过合理的技术选择来实现的,建筑资源再利用方式 本身就已经奠定了绿色生态化的基础,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在方案概念设

8、计中 5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重点要考虑的是如何通过技术的手段实现这种方式。经过实例调查分析,本论文认为 实现的途径是保留和发展既有适宜技术 ( Appropriate technology),并借鉴国外经 验恰当的使用中间技术 ( Intermediate technology)。 适宜技术的概念是由 W 沙赫特提出,简而言之,适宜技术就是能够适应本国本 地条件并发挥最大效益的多种技术。 1它是指从促进发展的观点来考虑各种类型的技 术,技术的选择不仅仅只考虑技术的论证,而是应包括经济、文化、环境、能源和社 会条件的标准。北京宪章指出: “ 技术的髙与新,并不在于技术手段的繁复,而是 在于是否

9、符合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 。 2吴良镛先生也在人居环境科学中提倡多 层次技术的建构,技术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了促进的作用,但是技术的革新、接受和 推广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所以并不表明在任何地区、技术条件下一味的追求 高技术 3。同时,建筑作为一项物质生产,它的发展一方面取决于自身的生产水平,另一方 面还取决于社会的消费水平,不同地区经济水平不平衡是明显的事实。我们已经明确 对于旧建筑再利用经济因素是首要的和深层次的。因此在普遍情况下,建筑更新不是 为建筑加上了一层现代技术造就的表皮,因为这层表皮往往要付出昂贵的经济代价。 正如哥斯达黎加建筑师 B 斯达格诺所说的: “ 高级派建筑仅仅在拥

10、有高科技并有足 够财力覆盖其高成本的国家才行的通。 ” 4适宜技术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常常是以 “ 低 技术 ” 形式出现的,比如选择造价低、不 需附加设备的技术;尽可能的运用当地材料, 最大限度的发挥材料物质的、美学的特长。事实上,适宜技术的运用已经成为地区建 筑和生态建筑领域广泛认同的原则。 在旧建筑更新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强调技术的多层次性,同时在具体条件下考虑文 化和经济因素在更新中的耦合,中间技术是解决建筑更新问题的另一种方式。 1973 年,英国学者 E 舒马赫在小的是美好的一书中提出 “ 中间技术 ” 的概念,书中 指出人类生存和进步不能够离开技术的发展,但技术的发展不能于自然相对抗。

11、“ 中 间技术 ” 要求科学技术应该适应生态学的规律,缓和地使用稀少的资源。从技术角度 讲,中间技术是介于镰刀和联合收割机之间的技术,它的根本特征是:经济可行、良 好的环境性能以及符合人性的需求。面对我国现阶段发展需求,要想实现旧建筑更新 再利用, “ 中间技术 ” 未尝不是物美价廉的选择。 现阶段在国内旧建筑更新再利用的实践中,技术选择的地方性特点表现并不明显, 不论是“ 适宜技术 ” 或是 “ 中间技术 ” 在运用中概念都比较模糊,但从长远看来,随 着建筑更新实践的普遍展开,这两种方式在实践运用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高,所产生的 综合效益也会 明显其来。在实践中这两种技术策略是相互同统一的,不能

12、够割裂的看 待 “ 适宜性 ” 或 “ 中间性 ” ,中间技术相对于技术层面来讲更为宽范,它依赖于最好 的现代知识与经验,是一种大众化的生产路线,在生态原则基础上致力于权力分散, 56 _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_ . _ 使现有的知识经验更有效的服务于人类,而不是使人成为机器或技术奴隶。适宜技术 相对于具体地区而言,强调技术的融入性、地方性。这两种路线为综合全面的再利用 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技术发展方向。 具体到某一地区的建筑,这种 “ 适宜性 ” 与 “ 中间性 ” 则表现为地区化技术。这 种地区化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对原有技术的保护与保存上,旧建筑本身反映出当 时建造年代的技术,以及所在地的建

13、设特点,在 “ 全球化 ” 的今天,地域差别逐渐减 小,反映在建筑技术与文化方面表现更为明显。北京宪章中称现代建筑技术为 “ 双 刃剑 ” ,技术的建设力与破坏力同时增加,导致地区建设走向趋同,是没有真正通过 “ 适宜性 ” 技术来指导建设,盲目追寻表面化地先进技术的结果。因此,在旧建筑的 更新利用过程中应结合实际的保留与发扬适宜性中间技术,使更多 的本土风格与技术 在更新中得以保留。其次,我们应该理解在旧建筑更新过程中建筑文化与社会属性的 重要程度,换句话来讲就是通过设计发掘出旧建筑的文化特色,这是保持文化历史连 续的一种方式。我们知道,地方性材料与传统技术不仅更容易形成地方建筑风格,同 时

14、又能发展生态文化,适宜的地方技术除了拥有紧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优 势之外,还肩负了保持发扬传统文化的任务;同时现代的城市与建筑更新设计范围应 从建筑本身扩展到建筑周围环境,院落、街道、邻里都将影响到建筑的发展,设计要 从独立的旧建筑更新走向组合的建筑环境系 统更新上来;第三,适宜性中间技术对与 建筑更新的作用还表现在改善建筑内部环境品质上,旧建筑更新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 改良建筑室内环境,即对通过技术措施在建筑内部与外部环境之间寻求一个平衡关 系。满足用户对健康和舒适的要求,同时达到接省能源降低消耗的目的,这主要表现 在建筑内部湿度、温度、隔声、日照以及空气质量等方面。在设计中尽可能的通

15、过传 统技术加以解决,例如在一些旧的住宅建筑中,受当时苏联建筑的影响,建筑承重砖 墙不仅结实而且厚重,厚重的砖墙具有良好的隔音与保温的效果,通风采用传统的风 道与南北自然通风解决 ,只是自然采光条件较差,在改造中具备最大限度减少新的能 源和材料消耗的条件。我国地域广阔,南北东西的气候差异较大,类似的人工生态系 统优势表现不同,某些地区可以运用具有本地特点的特有技术在建筑更新改造中,例 如西藏地区的太阳能技术,在西北干旱地区采用设置水院、绿阴内院、屋顶空气间层 隔热构造、遮阳灰空间等技术,延安地区的生土建筑(窑洞 ) 技术,这些技术有的虽 然古老,但在旧建筑的改造中,其作用原理与实用性仍然具有旺

16、盛的生命力。 5. 3设计案例分析 我们从近几年城市更新与旧建筑在利用实践的发展可以看出,现阶段 由于我国产 57 _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_ 业结构调整和城市更新发展的需要,在未来有关城市建筑更新的研究与实践将进一步 深入展开,与发达国家早期城市更新运动相似,目前我国对建筑资源的破坏性开发仍 然非常严重,而城市旧建筑的再利用在国际上却受到普遍的关注,不仅实践上 R趋成 熟,理论也有了深入发展。受到国情的限制,国内理论研究工作在逐渐展开,但实际 成熟的案例很少,其中也不乏优秀作品出现,比较著名的是上海新天地广场的更新改 造以及广东中山市粤中造船厂的景观改造工程。国 内很多杂志刊登过有关研究这两个

17、 项目的文章,它们从不同的设计与技术角度对其进行了评论。本篇论文也将其作为主 要案例,针对旧建筑 “ 资源化 ” 的问题,从建筑结构空间、文化历史与风格、设备材 料、构造色彩等不同的资源角度进行分析,更深入的探讨旧建筑资源更新再利用问题。 维也纳煤气储存罐的改建 在维也纳市区通往机场的路上,屹立着 4个巨型砖外墙的煤气储罐,它们建于 19 世纪末,每个直径 60米,高 65米,覆盖着金属的圆顶用来储存供维也纳用的煤气, 煤气储罐已经服务了大半个世纪。随着城市用气变为天然气后,这些储罐从 1985年 后被废弃,内部设备已经拆除,仅留下古典的外观立面。(图 5-1)它们象 4座工业纪 念碑,由于巨

18、大的体量和造型特殊,因而具有独特的地标性,给过往的人们留下很深 的印象,随着城市的扩张,以煤气罐为中心的地区被列入了开发计划,如何处理这 4 个废弃的庞然大物成为开发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城市开发的总体概念要求充分尊重这一建筑曾经在城市中扮演的角色。并以次为 契机创造一个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以煤气罐为标志的新城区。因此整个改造计划围绕 图 5-1煤气储存罐古典的外立面 着如何改造再利用这些煤气罐展开了。结果是这样 .整体设计以保护煤气储罐外观为 出发点,通过内部的改造及合理的加建彻底改变原来的功能,代之以集合住宅和商业 办公为主的新功能。(图 5-2)使其适合现代生活需要,又能让人从外观上清晰

19、辨认出 它们昔日的功能和历史。 改造后 4个储罐的上部共提供 600套公寓住宅,其底座几层为商业、娱乐、办公 5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等公共用房,用一条串通的长廊将 4栋建筑连接起来,地下为多层车库及商业库房等。 地铁一直延伸到建筑底层入口。改建后仅地上建筑面积就达到 9. 4万 m2。 (图 5-3,图 5-5)这是一个典型的具有独立大空间结构的工业建筑再利用的实例,建筑原有空间 资源、结构资源、立面材料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并且新的功能适应了城市的需要, 激发了所在地区发展的活力。传统技术在改造中得到了发扬,煤气储罐内部通过中厅 形成自然采光系统。通过冷热对流产生自然通风的效果,结合人工采

20、光通风使建筑在 低能耗状态下正常运行。 图 5-3煤气储罐剖断模型 图 5-4连接成系统的煤气新城 德国梅 迪亚中心改建 建筑改建再利用的项目在开发商眼中往往是得不偿失的,就象上海新天地广场的 改造一样,11亿港元的巨额投资换来的是社会效益与文化传统的以保护。但对于大多 数普通建筑,开发再利用的投资与新建相比不一定适宜。寻找原因,我们会发现在改 造设计中,建筑材料与建筑构造资源往往是被忽略的因素,不能够大但的抛弃与保留, 形成资源的浪费。在德国梅迪亚中心的改建中,建筑原有部分被原封不动的保留下来, 只是通过扩建增加了建筑的可使用面积。(图5-5,图 5-6)使新旧建筑共存,通过相 图 5-5改

21、建前废弃的车间 图 5-6改建后的钢结构屋架与墙面 互融入取得意想不到的更新效果。 5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梅迪亚中心原址是 1868年由西奥多 蔡思建立的蔡思工厂,位于德国汉堡市澳 坦森市郊工业区,主要生产轮船用螺旋桨。在二战以后的一段时间里该厂运转正常, 停产后厂房被废弃,一些机器设备被送往当地的工业博物馆收藏。在政府制定的建筑 保护政策促进了原厂区建筑的更新活用,成为后来的梅迪亚传媒中心。 更新是这样展开的,厂房内生锈的机器和大量的垃圾被清除后(包括一部分倒塌 的屋顶),蔡斯大厅仅仅是宽敞简单的建筑框架,这座建筑群紧靠着和平大厅,排列 在工厂中心庭院周围。这种特别的形式促使改建在综合利用

22、的基础上采用渐进的方 式。原有建筑墙面未经任何粉饰,甚至于墙上渗出白色的墙碱。钢结构的屋顶是新增 部分,新的结构与旧的框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加了改建的气氛,又不影响现在的 使用,这是一种非传统的更新观念的尝试,经济性获得了很大的保障。(图 5-7) 粤中造船厂景观改造 中山市岐江公园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区(石岐 ) 的岐江河边,公园前身是广东粤中造船 厂旧址,面积约 11公顷,其中水面面积 3. 6公顷,水面与岐江河连通。粤中造船厂 从 1953年到 1999年,走过了由发展壮大到消亡的历程。粤中船厂为国家建设和我国 民族造船业的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绩。工厂创业时只有 200多人,最辉煌的时代曾经

23、 有 1500人,相对于任何一个中国的大型国企来说不算大,但对中山这样一个小城市 的居民来说,曾经是一个值得自豪而令人向往的 “ 国营单位 ” 。城市发展与船厂紧密 相 连,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图 5-8, 5-9) 图 5-8改造前的厂房 图 5-9改造前的船玛 由于国家产业调整,在 1999年逐步停止生产。生产彻底停止后,厂址基本呈废 6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弃状态,但场地内遗留下来不少值得再利用的产业旧建筑,如独立大空间的钢构厂房、 船坞、水塔等标志性构筑物。另外还有一些非建筑类的生产设备如水电配套设施及机 器、龙门吊、铁轨、变压器等等。可以看出废弃的厂区除保留有丰富的产业类旧建筑 资源

24、外还存在着大量多种代表船厂生产痕迹的设施与场地环境资源。如此丰富的产业 建筑资源以及得天独厚的水环境为改造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具备了作为城市公园 基本条件。经过激烈的争论和广泛的公众参与之后,中山岐江公园设计 组提出的以产 业旧址历史地段的再利用为主旨的环境改造方案终于在当地领导的果敢决策下得以 实施(图 5-10)。 图 5-10岐江公园总体平面图 我们对现场可利用的资源作以具体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旧时的船厂今非昔比,甚 至在地理区位上也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城市化的发展。但在几十年实践的推移中,粤中 造船厂曾经辉煌,代表着城市的工业发展,经历了中国工业化进程的艰辛而富有特殊 意义的历史沧桑,深深

25、的沉淀在许多中山市民的记忆中。从这一意义来讲,工业文化 的痕迹成为船厂景观更新的第一资源基础。其次,中山市不属于历史文化名城,作为 一个有近半个世纪历史的旧船厂遗址,遗留的人文物质要素很多:从环境资源上讲, 场地上有水体,有许多古榕树和发育良好的地带性植物群落,以及与 之互相适应的生 境和土壤条件。场地上有多个不同时代船坞、厂房、水塔、烟囱、龙门吊、铁轨、变 6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压器及各种机器,甚至水边的护岸,厂房墙壁上的 “ 抓革命,促生产 ” 的语录,这些 元素共同渲染了场所的氛围。在城市更新中创造良好而富有含意的环境上的策略是利 用过去的遗存作为对产业历史文化继承,将抽象的文化资源通

26、过场地具体的物质资源 进行表达,场地物质资源就是更新的第二资源基础,这些要素通过合理转换共同形成 新的环境要素。 为城市提供新的景观和市民休憩环境是此项目的中心任务,因此现场资源的运用 更重于意向而非建筑功能本身,这表现在设计手法上就是最大限度的发挥想象空间, 凯文 林奇认为:“ 设计是想象地创造某种可能的形式,来满足人类的某种目的,包 括社会的、经济的、审美的或技术的 ” ,用淋漓尽致来表达设计中对现场资源的创造 性改造毫不夸张,设计以多样化的资源利用手法营造超出传统观念的环境氛围,给人 非传统的环境感受。这被认为是此设计最成功之处。 创造一:铁轨、船与铁栅涌泉(变通与保留 ) 公园中的一些

27、必要的景观、休息场所、桥、户外灯具 、栏杆甚至铺地等都试图用 新的语言来设计新的形式,其语言都更多地来源于对原场地的体验和感悟,目的都是 在传达对场所精神显现的同时满足现代功能的需要(图 5-11)。 图 5-11场地非建筑类资源的利用(左起铁轨、 船、铁栅涌泉 ) 创造二:琥珀水塔(资源的加法 ) 想象着数十万年前的一只昆虫停歇于树枝之上,其貌不扬,不经意间从头顶落下 一滴汁液,便永恒地将其凝固,而成为琥珀。一座 50 60年的水塔,再普通不过, 无论从历史和美学角度都不值得珍惜,但当它被罩进一个泛着现代科技灵光的玻璃盒 后,却有了别样的价值。(图 5-12)时间被凝固,历史有了凭据,故事从

28、此衍生。同 时,岛上的灯光水塔,又起到引航的功能。因此,经过加法设计的水塔,有了新的功 能。仔细的造访者还会注意到这一琥珀塔的生态与环境意义,其顶部的发光体利用太 阳能,将地下的冷风抽出,以降低玻璃盒内的温度,而空气的流动又带动了两侧的时 钟运动。 创造三:骨骼水塔(资源的减法 ) 6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不同于琥珀水塔的加法,场地中的另一个水塔则采用了减法设计:剥去其水泥的 外衣,展示给人们的是曾经彻底改变城市景观的基本结构一一线性的钢筋和将其固定 的结点,它告诉人们,无论工业化的城市多么丑陋,抑或多么美丽动人,其基本结构 是一样的 。(图 5-13)这一设计是对工业建筑的戏剧化的再现,从而

29、试图更强烈地传 达关于本处场所的 体验。 图 5-12, 5-13场地构筑物结构资源的利用(左起琥珀水塔、骨骼水塔夜景、骨骼水塔 ) 创造四:机器肢体、烟囱与龙门吊(新的色彩资源) 除了大量机器经艺术和工艺修饰而被完整地保留外,大部分机器都选取部分机体 保留,并结合在一定的场景之中。一方面是为了儿童的安全考虑,另一方面则试图使 其更具有经提炼和抽象后的艺术效果。气氛的营造使色彩显得重要起来,作为一个新 融入的元素将艳丽的色彩协调的贯穿于不同的构筑物体,使环境显示出新的面貌,成 为改造的点睛之笔 。一 组超现实的脚手架和挥汗如雨的工人雕塑被结合到保留的烟囱 之场景之中,戏剧化了当时发生的故事,龙

30、门吊的场景处理也与此同。富有意义的是, 脚手架与工人的雕塑也正是公园建设过程场景的凝固。 上海新天 地广场改造 石库门里弄是上海特有的民居建筑形式,是上海特定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历史发 展过程的产物。(图 5-14)因这种住宅每户门口有一石门框、黑板门而得名。在本土 图 5-14改造前与改造后的石库门 6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文化与殖民地文化的碰撞过程当中,居住者追求门第与尊严,便形成了风格独特的石 库门,并成为上海旧时城市文化的集中体现,所以很多人认为石库门里弄建筑是真正 上海特色的建筑代表。与石库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海的蓬勃发展和城市建设,一栋 栋高楼拔地而起,一片片旧居民区被推到,逐渐形成

31、了新的上海,城市的国际魅力与 日俱增,在这种背景下,石库门的改造再利用得到了广泛关注。作为一个国内成功的 城市传统建筑更新案例,这里主要从建筑风格、文化资源的保留与发展,新的 功能创 造两方面进行分析。(图 5-15) 图 5-15改造后的新天地广场鸟瞰 “ 新天地广场 ” 以太平桥地区总体规划为依托,以石库门里弄建筑作为基调,以 满足未来多功能特色服务行业为目标进行设计规划。在北面地块, 围绕 “ 一大 ” 会址 进行保护与维修,保留了原有里弄建筑的空间结构。 C图 5-16)在南面地块以新建现 代建筑为主。以兴业路和南北向步行街为主轴进行布置。石库门建筑最大的价值在于 其完整的风格,这主要

32、体现在旧建筑的门窗构件、立面细腻的花饰、清水砖墙面、旧 老虎窗等,它们共同形成了旧石库门建筑的风格,保留和修复原有建筑外观,使其整 旧如故旧就保证了最大限度的再利用建筑的历史文化资源;其次对建筑内部进行了更 新改造,保留了原有建筑平面结构形式,配备了完整的建筑设备,甚至 加入了 中央空 调,原有建筑水、电设施都是空白,新 的改造配备相应的水、煤气管道,加固了基础, 64 _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_ 为了避免黄梅天对建筑的损毁,建筑进行了特殊的防潮处理。对于原有墙体进行了清 洗与坏砖更换。这些都为重现往日石库门里弄的风貌作出了努力,提高了建筑的使用 效率和品质,为上海人的生活提供了一个有文化品位的

33、旅游休闲场所。 其次传统建筑与文化的保护带来的是高品位的商业价值。改造后形成的新天地广 场使原有建筑得到了 “ 再生 ” ,同时集旅游、购物、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商业文化氛 围的营造使石库门建筑以更富活力的姿态成为城市的新亮点,达到了功能更新的目 的。(图 5-17)但需要说明的是此项目并非依照最佳经济性更新原则实施的,新天地 光场改造项目耗费港币 11亿元港币,如此大的代价在普通旧建筑的改造中是不常见 的,但其更新方式与态度与世界公认的先进历史地段保护更新概念是一致的,是既取 得商业成功又具有一定的文化超前意识的优秀改造开发项目。 图 5-16以保护为主的中共 “ 一大 ” 会址 5. 4本章

34、小结 本章主要针对 “ 资源化 ” 再利用的设计策略问题展开讨论,认为工作的方式和生 态技术的选择是设计的 两个重要方面。在设计阶段,首先需要通过概念设计在最短时 间里提供尽可能多的可能方案,以全盖偏。其次在进行具体方案设计中,通过整合概 念设计提供出最优的设计方案,以这种方式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再利用可靠性 的目的;其次对 “ 适宜技术 ” 与 “ 中间技术 ” 展开讨论,明确了这两种技术路线的选 择在旧建筑更新利用中的意义与地位。最后通过国内外优秀案例分析,通过实例对建 筑 “ 资源化 ” 再利用的可靠性与前景做了验证。 本章注释: 1 广义建筑学 .吴良镛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89

35、 2 世纪之交的凝思一建筑学的未来 .吴良镛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6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3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吴良镛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4 B 斯达格诺 .热带地方建筑 .建筑学报 .7/1999 6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6.结论 本文以现代城市更新理论为研究理论基础,结合绿色生态建筑策略,针对城市更 新过程中大量普通旧建筑的再利用问题展开讨论。上世纪,西方国家经历过大拆大建 的城市更新建设后,己经认识到其病垢之所在,城市建设已逐渐走向保护、改建再利 用为主,新建为辅的良性可持续建设道路上来。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一个工业化进程 开始加速,经济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社会全

36、方位深刻变革的时期,城市建设正以空前 的速度和规模展开,我们既要保证城市化顺利进行,还要避免建设重蹈旧辙。因此, 在今后很长时间内建筑更新问题将是城市更新问题研究的重点之一,论文通过对国内 外大量案例的调查,以及当前我国城市与建筑更新再利用的现状 和特点的分析,得出 以下结论供今后的相关研究作为参考。 虽然旧建筑更新再利用在我国普及的程度和规模有限。但却不乏众多优秀的案 例,如文中提到的中山岐江造船厂景观改造,上海新天地广场改造等等,我们在对这 些案例分析调查过程中发现,其更新改造成功的首要因素在于是否具备良好的 “ 诱发 机制 ” ,诱发机制的建立对于建筑再利用的实现非常重要。近些年国内有关

37、研究积极 展开,但很大程度上停留于旧建筑的设计实例分析与介绍,讨论的焦点仍是设计手法 的运用。这种状态制约了旧建筑更新研究的深入展开,本论文一个重要的成果就是提 出建筑 “ 资源化 ” 再利用的概念,因为本论文认为实现旧建筑更新再利用的关键在于 经济问题,经济问题是再利用的瓶颈所在。而建筑更新的社会与环境效益的实现是建 立在经济效益实现的基础之上。因此,通过 “ 资源化 ” 的策略将旧建筑抽象的、潜在 财富纳入我们对其价值的考察范围,建立一个社会、政府、开发商共同拥有的利益平 台,并通过资源再利用的可靠性评价,最后经过设计与施工阶段,最终实现旧建筑资 源的再利用。通过建立共同的利益平台,形成合

38、理的 “ 诱发机制 ” ,这是促进旧建筑 再利用实现的基本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是对建筑师工作内容的 拓展,闭门造 车的传统工作方式需要打破,必须通过与市场更为紧密地接触才能实现我们所追求的 社会和环境效益。 本论文的另一个结论是,在建筑再利用过程中,需要通过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来 判断建筑再利用实现的必要性旧建筑 “ 资源化 ” 的目的。 “ 资源化 ” 是一个抽象的提 法,目的不再于名称本身,而在于通过对旧建筑资源类型化分析后,对具体的资源进 行评价,得出适宜或不适宜进行更新再利用,这种判断是建立在科学和理性的基础上 来完成的。我们研究旧建筑最终目的是寻求作为城市资源 建筑的可持续利用与发 展,是基于生态可持续观点的,并非极端的针对所有旧建筑及其资源来研究可利用问 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