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建构实证研究——以苏州市现代农业园区为例.pdf

上传人:88****9 文档编号:22185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建构实证研究——以苏州市现代农业园区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建构实证研究——以苏州市现代农业园区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建构实证研究——以苏州市现代农业园区为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建构实证研究——以苏州市现代农业园区为例.pdf(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38卷,第7期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Vol 38,No 7,pp89-93 2 0 1 7年7月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July, 2017 doi: 10 7621/ cjarrp 1005-9121 20170714三农问题收稿日期: 2017-01-01作者简介:黎明(1979 ),男,陕西汉中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经济学。 Email: 10409303163 com资助项目:内蒙古民族大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新型农业经营体糸的构建机制与路径选择” (NMDYB15036)新

2、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建构实证研究 以苏州市现代农业园区为例黎明(内蒙古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通辽 028000)摘要 目的从体系的角度研究现代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实证试图探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建构方法。 方法采用文献调查和实证分析法,以苏州市现代农业园区为实证对象,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构问题。 结果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应用多元化的主体、制订标准化的质量体系、延伸产业链上的服务、提供多元化服务的一种经营系统。即:优化土地改革,使土地产权稳妥集中,然后平衡产权所有人的利益分配,建立多元化经营主体制度;以产业链发展为目标制订一套完善的产品质量标准,产业链上下游经营者都必须依此标准把关产品质量;结合产业链经

3、营特点推出特色产品服务;打造多元化的经营平台,围绕特色产品开展全方位的服务。 结论新型的农业经营体系的经营主体、经营模式、经营服务、经营监管与传统的农业经营体系不同,它具有经营主体多元化、经营模式市场化、经营服务多元化、经营监管标准化等4个特点,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应着力于上述4个方面。关键词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现代农业园区苏州中图分类号:F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 -9121201707089 -050引言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建设中,在这一过程里,农业现代化建设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一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现代市场

4、竞争的经营体系,体现在生产要素、经营主体及农业生产力表现形式上,其核心是实现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与现代农业支撑体系的有机结合,且开展需要耗费的资源少、农业生产产出的效率高、农业生产带来的经济收益高、农业生产具有环保效益。因此,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具有要素集约化、生产规模化、商品输出多元化及人工智能化等特点1-3。自从2013年党的十八大提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便得到各地政府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王定祥等4提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创新要点为以农业家庭经营方式为核心、深化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改革交易组织制度、完善收益分配的制度,提高农业家庭经营的效率。姜长云5研究表明传统农业经营体系妨碍农业竞争能力的提升,增

5、加了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难度,阻碍农业创新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影响农业产业链、价值链的转型升级。提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刘勇6指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已逐渐成为党的“三农”政策总纲领,从思想认识、运营机制、发展环境、土地流转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系统分析了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过程中在将会面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且提出优化路径。由此可以看出,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经营的理论层次方面,却未从体系的角度说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应当如何实现,特别是从具体的案例为研究点还较少,基于此,为了说明在现代化农业经营体系中应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实施方法与实

6、施效果,文章以苏州市现代园区为例,从体系的角度研究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构问题。万方数据1研究区概况苏州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中部,地处北纬3119,东经12037。属于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2014年后苏州现代农业园区拟订了应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开展现代化建设,开展的方向为优化农业园区的管理问题,让农业园区具有多元化的功能,它包括具备科技示范区的功能、耕地保护区功能、农业资源优化配置区功能、生态涵养区功能7。当前苏州市农业园区已经是现代化农业经营体系运作的典范。据2016年上半年的数据统计,苏州市农业园区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0%以上,其中

7、太仓、昆山、相城3个农业园区发展水平为全国153个园区中位列第一、第三及第九名。苏州市农业园区已经成为现代化农业要素聚集的平台,推动农业生产的要素正向园区聚拢。苏州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模正在持续扩大、产业优势正在显现、产业功能正在提升。园区农业不仅呈现了农业生产的优势,还呈现了科技优势、产品服务和科学监督管理的优势。且园区农业科技贡献率已经接近了75%,大部分的园区都建立了农产品检测中心、育苗中心、农产品营销配送中心等简直研机构、监督机构、服务机构。苏州市农业园区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达到了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立的要求。苏州市农业园区合作农场年纯收益可达250万元以上,农场固定工年收入可达3万多元,此

8、外每一名村民每年可收到200元的二次分红。2研究方法文章数据主要来源于苏州市统计年鉴,苏州市农委公布的现代农业园区动态资料,及当地相关部门负责人统计的园区调查结果。同时,该文结合文献分析苏州市现代农业园区的现状,并采用实证分析法对江苏省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3苏州市农业园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探索苏州市人多地少,一直以来农业精耕细作,多种经营,同时经济发达,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较快,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道路无疑是最正确的选择。苏州现代农业园区已发展20多年,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将从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及农业管理等方面丰富农业园区,进一步提高农业劳动效率与土地产出率。3 1土地高度流转,实现农业

9、经营规模化为了促使集约化生产形成,苏州市农业园区响应国家及地方政策加快土地的流转,在建设时期,苏州市农业园区土地流转率高达95%。较高的土地流转率促使当地农民发展成为职业农民。此外,农业科学研究者帮助农民与龙头企业合作的桥梁,龙头企业负责项目策划、项目管理、项目宣传等工作,清晰的角色分工带来角色互补的效果,从而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比如苏州吴中区西山、太湖、澄湖三大园区核心区土地经过流转后,引入并发展了北京御香苑等共28家农业集团公司,且这些农业集团公司与当地共123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生产,实现了农业规模化经营8。3 2加快农业内部协作,创造新型农业市场化商品品牌苏州市农业园区将生产角色分为龙

10、头企业+科研部门+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户。为了让农业经营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应用标准化的生产方式,苏州农业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生产活动,且在市场中建立了商品品牌。 (1)加强农户的培训。科研部门为合作的农户提供专业化的培训,当前职业化的农民在科研部门的帮助下,拥有极高的工作效率,当前苏州市农业园区合作农场中, 16个农民就能用现代化的机械完成100hm2农田生产活动。 (2)优选合作农户对象。农业生产合作社负责优选农户合作对象,为苏州市农业园区输送开展农业生产的人力资源,当接受了现代化教育的农户接受了专业的培训后,农户便能应用专业化的方式开展农业生产活动。 (3)龙头企业根据市场的需求开展商品精加

11、工及营销活动,苏州市农业园区目前已经创建了“金仓湖”富晒大米等国内外知名的农产品品牌。以“金仓湖”富晒大米为例,我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GB 28050 - 2011)标注“含有”矿物质,需每100g大于15% nrv,即09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年万方数据1kg大米含硒需达0 075mg;标注“富有”矿物质,需每100g大于30% nrv,即1kg大米含硒需达0 150mg,砻头企业生产的富晒大米正是以该标准开展生产及收购活动。为了做好农业产业生产监督工作,苏州市农业园区提出了明晰政府、企业、农户三者的权限,建立一套谁生产、谁受益、谁负责的市场监督制度。该套制度加快了农业产业改革

12、的步骤、完善了农业生产监督的模式、建立了农业产品生产监督的标准。3 3优化农业产业服务,延伸产品产业链链条为了帮助生产单位做好生产活动,苏州市农业园区建立专业的农业生产服务团队,为农业生产单位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为了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属价值,需要生产单位建立一个专业的农业生产服务团队做好全方位的农业生产指导服务工作,帮助提高农业产品质量、做好农业产品推广工作、延伸农业产品的产业链。如苏州市农业园区为了推动园区的渔业发展,应用网络平台建立了生鲜直投网站、节水农业推广网站等,开展农业产品宣传活动。为了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活动中,苏州市农业园区积极开展科研工作, 2016年苏州市农业园区已经引进新技

13、术645项,如张家港凤凰水蜜桃产业园区与江苏省农科院合作建立水蜜桃实验基地,该基地引进并推广新品种13个,实施新技术15项。3 4打造综合经营平台,开展综合化经营服务苏州市农业园区将园区分为观光农业区、高效农业区、循环农业区、种源农业区、科技农业区、外向农业区,每片农业区都有独特的经营特点,取得了较大的经营优势9。为了推广苏州市农业园区的成果,苏州市农业园区建立了“云计算”智慧农业公共应用服务平台,并引进南京农业大学设施蔬菜智慧管理系统及作物养分信息采集传感器作为农业产品管理系统,添置二维码扫描设施开展现代化的农业管理,该套农业化管理系统为开展智能化农业生产活动做好了基础。且苏州市农业园区的循

14、环加工技术的特色主导产品,它为绿色农业的示范基地,创造了极大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4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面临的问题我国的传统农业经营体系已使用了数千年时间,其经营体系框架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框架有极大的差别。如果应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时不能彻底改变传统经营体系的框架,会严重阻碍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 1经营主体不明晰传统的农业经营体系以家庭为主体。一般农户经营十几亩或几十亩土地,小规模的开展农业经营活动。据农业部门统计,当前我国有2 6亿农民,但每户农民人均用地不足0 5 hm2,这种人多地少、各自经营的方法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但如果将传统农业经营体系变为现代农业

15、经营体系,就能加快土地改革的力度,使土地能有序的、稳妥的流转,应用龙头企业带动农业生产,加大农业经营的规模。在龙头企业成为农业经营主体的同时,当地政府必须确保农民、农户能参与经营,获得利益。4 2产品质量不标准传统的农业生产产品质量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要求生产者接受专业化的培训,应用专业化的工具开展生产活动,要求生产者生产的产品质量达到统一的标准。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只有发挥集约化、批量化、统一化生产的优势,才能提高产品的质量,让产品在市场中具有竞争力。4 3服务体系不完善传统的农业经营生产只提供产品,不提供附加的服务特色,服务特色由加工厂家或销售厂家来提供。新型农业经营体

16、系要求农业经营产品突出服务特色,增加产品附加值。以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的美国为例,美国的农业服务业增加值为农业GDP比重的12 7%,而我国仅占2 3%,该数据意味着我国的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4 4销售平台单一传统的农业经营体系中每个生产环节各自封闭。如农户生产出产品后,将农产品交给收购产品的工19第7期 黎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建构实证研究万方数据厂,农户就不再介入产品加工的环节。同样工厂加工出产品,将其销售给批发市场后,就不再介入产品销售环节。新型新业生产体系则是把生产、加工、服务等环节全面整合起来,形成一套完善的经营体系。各个生产环节的主体如何分工、如何协作、如何共同盈利是新型农

17、业经营体系需要建构的问题。5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策略结合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特点构建其内在结构,从经营主体、市场体系、服务体系及监督体系4个方面开展,以满足现代化社会农业发展的需求,具体体现如下。5 1经营主体多元化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主体可以是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村生产合作社及农业公司。 4种经营主体具有不同的经营特点。其中种植大户具有一定的生产资本及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开展初步的集约化生产,但当前我国种养大户的生产标准还较为模糊,如果没有经过政府部门的支持或龙头企业的引导,种养大户的种养成果便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家庭农场是以家庭为单位,家庭成员共同经营农场,这是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类型,

18、相对来说,家庭农场的经营灵活性较大,然而它受到劳动力人数制约。农村生产合作社是在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按自愿原则、民主管理的方法组织起来的经营合作社,它的优势是可以开展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不足是农村生产合作社的生产效率参差不齐。农业公司是指公司采用订单合同、合作等方法引导生产主体进入市场,生产主体依公司提出的标准生产和加工产品,公司收获了生产主体的产品,进入集中加工或销售。农业公司的经营方式既能发挥公司的龙头作用,又能满足生产主体灵活性的生产需求,这是未来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主体发展的方向。5 2销售方式多元化传统的农业生产产出的产品仅为“产品”,生产主体仅仅生产产品,较少将产品与市场直

19、接接轨。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生产主体生产出来的产品为“商品”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而生产的,拓宽销售市场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构的重点。从经营平台来说,当前农业产品销售的渠道可分为线上销售渠道与线下销售渠道。线上销售渠道为生产主体可在网络销售平台上展现自己生产的商品,国内外的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向生产主体订购上品。线下销售渠道可包括商品直接销售的渠道,将商品出售给龙头企业,由龙头企业负责销售的渠道,将商品作为旅游服务的一部分,提高旅游服务体验的渠道10。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调节产品生产的类型、生产的标准、生产的质量。5 3经营服务完善化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可从以下几

20、个方面突出服务特点:第一,提供政策法规划服务,使用户从法律的角度了解商品。第二,为生产主体提供技术指导服务,从售后上提供服务。第三,提供商品评估服务,让用户了解未来市场的需求,从生产产品的类型、结构、生产技术参数等角度深入的理解产品的需求。第四,提供风险规避服务,为用户提供金融担保类融资服务或保险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上下游产业链的经营可根据经营的规模、特点提出具有特色的服务。5 4质量体系标准化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以特色产品为核心,应用多元化销售的方法开展经营活动。在这套经营体系中,生产者、加工者、批发商、零售商形成一个上下游的产业链关系。在这条产业链中,如果有一个环节出现质量问题,都有可能影

21、响上下游产业链合作伙伴的经营效益。为了统一产品的质量,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参与者应建立一套标准化的质量体系,应用这套质量体系标准约束产业链上所有的经营者11。6结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经营要求,传统的农业经营体系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要求,只有建构一套全新的农业经营体系,才能使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实现。新型的农业经营体系的经营主体、经营模式、经营服务、经营监管与传统的农业经营体系不同,它具有经营主体多29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年万方数据元化、经营模式市场化、经营服务多元化、经营监管标准化的特点。此外,明确经营主体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基础,培育新型农业

22、经营主体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核心,增加新型要素投入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手段,建立农业品牌是构建新型农业体系的助推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加快土地流转,生产集约化,加快农业生产内部协调,做好全方位农业产业服务延伸市场产业链条,创建农业产业生产标准完善市场化监督。参考文献1 肖芳文,杨国强,郭锦墉.农产品市场化对农户土地流入行为的影响研究 以江西省农户调查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37 (2): 45 512 李厚廷.农业经营体系的建构 经营形式多元化格局中的农户经营主体地位.现代经济探讨, 2014, (7): 39 433 温铁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23、的困境与出路.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4): 4 64 王定祥,谭进鹏.论现代农业特征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农村经济, 2015, (9): 23 285 姜长云.关于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思考 如何实现中国农业产业链、价值链的转型升级.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4, (1):70 786 刘勇.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 23 267 孟焕民.苏州现代农业园区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唯实(现代管理), 2015, (12): 43 468 邓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农业规模化经营.农村经济,

24、 2013, (9): 34 369 孟焕民,陶若伦,张济康,等.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的全新路径 基于江苏苏州现代农业园区视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研究.中国合作经济, 2015, (11): 44 4810王征兵.农民生产经营中的“采蜜效应”分析.理论探索, 2012, (3): 66 6811张大东,徐红玳,胡豹.浙江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思考.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1, 32 (1): 51 56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ROUTE OF NEW AGRICULTURALMANAGEMENT SYSTEM 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

25、D OF SUZHOU MODERN AGRICULTURAL ZONELi Ming(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Tongliao 028000,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s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 is un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odernization. The estab

26、lishment of a modern business system is the way to realize the modern ag-riculture. Using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empirical analysis, taking Suzhou modern agricultural park as the empiricalobje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new type of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

27、tthe new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 was to formulate standardized quality system, extend industrial chain serv-ice, and provide diversified services based on diversified subjects, such as optimizing land reform and balancing thedistribution of property right, perfecting product quality standards

28、 to control product quality, and providing charac-teristic products services. It concluded that the new operators of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 was different fromthe traditional system in business model, business services, and business regulation, which had the diversificationof business, business model, marketization, standardization of service diversification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regulation, and so on.Keywords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 new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 modern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modern agricultural zone; Suzhou39第7期 黎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建构实证研究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期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