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发展理念下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的区域比较研究.pdf

上传人:88****9 文档编号:22165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769.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大发展理念下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的区域比较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大发展理念下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的区域比较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大发展理念下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的区域比较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大发展理念下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的区域比较研究.pdf(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6年第18期 Science肌d Te孟盟徽。mnt ReseaIch 2016 N。18doi:103969j。issn1000-7695201618013五大发展理念下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的区域比较研究马松林(河南工业大学粮食经济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1)摘要:运用索洛余值法测算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区域差异。研究表明,空间滞后模型更适合分析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区域差异;上海、北京、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较高,安徽、内蒙古、湖北、河南等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偏低。基于2020年我国各地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要达到60以上的发展目标和五大发展理念

2、,提出了提高各地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政策建议。关键词:农业;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空间滞后模型;五大发展理念中图分类号:F30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7695(2016)18一006404Research on Regional Comparison of China客Agricultural Science andTechnology Progress Contribution under Five Development IdeasMA Songlin(Research Center of Commissariat Economy,Henan University of T

3、echnology,Zhengzhou 450001,China)Abstract:The regional differenc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contribution rate is estimated with the useof Solow residual methodResearch has shown that the spatial lag model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analysis of regional differ-ence of the agricult

4、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contribution rateTh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gress contributionrate is higher in Shanghai,Beijing,Zhejiang,Guangdong and other developed areas,while lower in Anhui,Inner Mongo-lia,Hubei,Henan and other major grain producing areas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goal o

5、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contribution rate to achieve 60above in 2020 and five development ideas,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aug-gestions on improving regional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contribution rateKey words:agriculture;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ique

6、 progress contribution rate;spatial lag model;five developmentideas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11月印发的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指出要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要促进农业科研成果转化。2016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并再次强调“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发展战略。全面比较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区域差异,对于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促进农村建成小康社会,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

7、着眼于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区域比较,重点研究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区域差异。第一部分为相关文献回顾,第二部分为理论模型分析,第三部分为数据来源说明,第四部分实证分析,第五部分为政策建议。1文献回顾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一般基于索洛余值法进行分析。尽管该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2 J,但由于计算便捷,被广泛使用。国家计委和国家统计局在1992年,农业部在1997年分别下发通知,推荐采用索洛余值法测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目前,基于时间序列测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文献较多。如文献儿4儿副等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发展态势。对于区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目前研究省级

8、层面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文献较多。如有文献收稿日期:20151115。修回日期:2016一0317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模式创新及推进方略研究”(14BJYl27);河南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粮食大省产粮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体制机制创新研究”(2015BJJ052)项目来源:河南工业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基金项目“战略性粮食产业安全与发展研究”(2013BS051);河南工业大学“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开放条件下主产区粮食产业协同发展研究”(2014YWQNll)万方数据马松林:五大发展理念下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的区域比较研究测算了甘肃、河北、

9、福建等地区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8 J。除索洛余值法外,数据包络分析、固定替代弹性、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法等方法被用于测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旧1 0|。其他相关研究包括制定农业科技进步政策等1I。考虑到目前文献基于空间视角分析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文献相对较少,本文基于省级数据,对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空间计量分析,深入研究我国区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分布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2理论模型本文使用索洛余值法测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索洛余值法采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形式:y=AF驴 (1)其中,l,、K、分别代表产出、资本和劳动,Ot、届分别代表资本K和劳动对产出y的弹性系数,A为技

10、术参数。朱希刚等n218将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界定为农业总产值增长率扣除新增投入量产生的总产值增长率之后的余额。农业投入包括物质费用(可变投入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劳动力和耕地。引入农业物质费用(K)、农业劳动力()、耕地面积(M)两个投入变量,则方程(1)变为:y=AKL卢M (2)其中,y为耕地(肘)的产出弹性系数。本文基于区域视角测算我国各地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差异,故各变量设置为地区变量,i代表我国31个省区,i=l,2,3,31。则方程(2)可以变换为:t=僻口孵 (3)两边取对数后,得到方程:by:=M+abK+flLnLi+yLrLMi (4)方程(4)的主要作用在于确定系数a

11、、卢、y。根据朱希刚等n218的定义,a、卢、7值确定后可以计算出各地区农业科技进步率6i。由下列公式(5)计算:。 圪一k K一& 。厶一k 帆一6i 2丁一a丁一丁一7矿(5)各地区(i)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t为农业科技进率与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之比,即:yyI=龟(立矿竺) (6)曲本文数据以2012年为基期,计算2013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3数据来源各地区农业总产值(y)数据来自2013年和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单位为亿元。运用CPI指数对各地区农业总产值(y)进行平减,以消除价格波动的影响。各地区农业物质费用(K)、耕地面积(M)数据来自2013年和2014年中国

12、农村统计年鉴,单位分别为亿元和千公顷。运用各地区固定资产价格指数对各地区农业物质费用(c)进行平减,消除价格波动的影响。农业劳动力()数据来自2013年和2014年中国就业和人口统计年鉴,单位为万人。本文中的农业指农林牧渔业。4实证分析41变量平稳性检验对LnY、LnK、L肌工、LnM原序列进行ADF平稳性检验。表1的检验结果表明,LnY、LnK、M、LnM均为平稳时间序列。表1变的平稳性检验奎墨 垒旦!堡 !兰堕墨堕 !兰坚墨笪 笙丝LnY 一590 367 296 平稳LaK 一657 367 296 平稳m 一607 3,67 296 平稳tam 一612 367 296 平稳注:ADF

13、检验采取仅包含截距项的形式42协整检验运用Johansen协整方法检验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选择的检验统计量为迹统计量和最大特征值统计量,具体结果见表2、表3。表2 Johansen协整检验(迹统计量)I:;?茗掣袅 特征值 迹统计量 s临界值 概率None0653 6 55811 0 47856l 0007 5Atm06t 1 034 25070 5 29797 1 0158 9Atm06t 2 o237 9 10763 2 Ii494 7 。2箱5Atmoat 3 0094 7 28嘶4 3841 5 o089 3注:表示在95置信水平下能够拒绝原假设表3 Johamen协整检验(最大特征值

14、统计量),:;譬菜袅 特征值 嚣套荨誓 s临界值 概率None o653 6 30740 5 27584 3 0t0190Atmoatl 03894 14307 2 21131 6 0340 3At moat 2 0237 9 78769 142646 0391 3Atmoat 3 0094 7 28864 384l 5 o9 3注:表示在95置信水平下能够拒绝原假设表2、表3显示,在95的置信水平下变量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异方差诊断中,BP(BreuschPagan)检验值为10698 3,在10的水平下显著,说明OLS模型变量不存在异方差。43空间统计检验LnY、LnK、LnL、LnM的M

15、oranI指数值分别万方数据马松林:五大发展理念下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的区域比较研究为0128 0、0141 0、0209 9、0181 9,这4个变量主要分布在以变量和变量滞后值为坐标系的一、三象限。LnY与LnK、LnL、LnM的两变量MoranI指数值分别为0119 4、0153 7、0151 8。44模型分析表4的最小二乘回归诊断显示,部分变量不显著,出模型拟合效果欠佳;回归方程LM(LAG)、LM(SARMA)等指标的P值均在1水平下显著,说明变量存在较高的空间自相关性,适宜建立空间计量模型。表4 SIAl和SEM模型估计结果的比较注:括号内为标准误,、。、”分别表示通过l、5、10

16、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在SLM和SEM模型中,SLM模型在R2值、变量显著性等方面,效果优于SEM模型。本文采用SLM模型进行分析。在SLM模型中,变量LaY、LnK、LnL、LnM系数均显著,空间权重矩阵W_LnY系数在l水平下显著。由表4可知,SEM模型(空间滞后模型)中,空间滞后因变量Lambda系数不显著,不宜建立SEM模型。与OLS模型、SLM模型相比,建立SLM模型(空间滞后模型)后,LogL值显著增加,MC、SC值显著下降,WLnY系数显著,SLM模型的拟合效果具有明显改善。45模型结论及讨论各地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T的MoranI指数值0217 7,LnY与T的两变量MoranI指

17、数值一0038 7,这说明我国各地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存在空间集聚趋势。将各地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T用Arcgis软件绘制成图1。图l 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空间分布从图l可以看到,我国各地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上海、北京、浙江、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较高,安徽、内蒙古、湖南、湖北、河南等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偏低。粮食主产区利用农业科技改造农业的潜力还比较大,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分地区看,上海、江苏、北京、广东等4个省(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超过60,率先实现了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提出的60以上的发展目标。这4个地区均为经济

18、发达地区,仅江苏为全国粮食主产区。浙江、黑龙江、云南、青海、辽宁、山西、甘肃、吉林等14个地区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在4059之间。这14个地区中,粮食主产区包括黑龙江、辽宁、四川、山东、河北、江西、吉林等7个地区。安徽、重庆、山西、海南、贵州、西藏、宁夏等13个省(区、市)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在2039之间。这14个地区中,粮食主产区包括安徽、内蒙古、湖南、湖北、河南等5个地区。5建议与到2020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的发展目标相对照,除上海、江苏等几个地区外,我国大多数地区在“十三五”时期需要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以确保实现预期目标。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

19、展理念的指导下,提高我国各地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整体水平和协调发展水平,缩小区域差异,是“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重点。51 适应创新发展要求,改善农业科技创新的水平和环境由前文分析可知,我国多数地区与202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发展目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切实提高各地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主要举措:一是继续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按照中国制造二0二五的要求,要积极推进智能制造、绿万方数据马松林:五大发展理念下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的区域比较研究 67色制造,促进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例如在农机装备等领域实现重点技术突破,形成面向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等。

20、二是改善农业科技创新的制度环境。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方面,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等措施,将农业科技从条块分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提高农业科技成果应用的规模效应,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按照2016年中央l号文件要求,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效率,最终提高各地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52适应协调发展要求,积极提高粮食主产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协调发展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发展理念之一。区域协同发展是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13个粮食主产区中,目前仅江苏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黑龙江接近60的水平,多数地区需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

21、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十三五”时期,应在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培训、农业科技成果市场化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支持粮食主产区农业科技的发展,实现粮食主产区和非主产区农业科技的协调发展。积极扶持公益性农机推广机构的发展,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水平。53适应绿色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科技坚持绿色发展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发展理念。实现全面节约和利用资源、加强环境质量、实现生态安全需要绿色农业科技的有力支撑。到2020年实现60以上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应该是绿色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目前,索洛余值法在测算绿色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方面还有待改进,但各地区坚持发展绿色农业科技创新刻不容缓。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

22、划(20152030年)指出,环境污染、耕地质量下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科技,提高我国各地区绿色农业科技的贡献率,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测算并提高我国各地区绿色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是今后亟待解决的问题。54适应开放发展要求,加强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开放发展。加强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积极引进适应我国国情的国外先进农业科技成果,从更深层次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前文分析表明,我国各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偏低。在“一带一路”战略指引下,中西部地区迎来了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的发展机遇。我国与泰

23、国、乌克兰、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农业科技方面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和潜力。结合各地区农业科技发展实际,通过农业科技的双向交流,可以从农业科技引进和输出两个方面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成果利用水平。在承担国际责任方面,依靠农业科技创新,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通过区域农业科技创新,将国家气候治理责任落实到各地区。55适应共享发展要求,全面实现农业科技成果共享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共享发展。借助农业科技创新,提高贫困地区农业科技进步水平和贡献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目前,中西部地区既是国家扶贫的重点地区,也是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较低的地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

24、决定指出要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加速提升中西部地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对于全国打赢扶贫攻坚战具有重要作用。东、中、西部地区共享农业科技成果,共同实现202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目标,是“共享”理念的客观要求。总之,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理念的具体要求,全面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是“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参考文献:1何锦义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学术问题研究,2006,2(2):18222吴强简评科技进步贡献率的两种主要算法在我国的应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3):11143朱希刚我国。九五”

25、时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J农业经济问题,2002(5):12134蒋和平,苏基才19951999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定与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1(5):12175胡凯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与分析:19782010年J商业研究,2013(6):1691756李双奎,谈存峰甘肃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及分析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7(6):1431477陈奇基于Solow余值理论的河北农业科技创新贡献率的测算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2,39(6):209-2128周建群福建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实证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24309杨雪姣,王春瑞,孙福田基于DEA方法对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溯算及分析J开发研究,2014(2):10911210李金诚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偏倚”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1998(6):45-4711蒋和平建立农业科技进步导向的宏观政策体系的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1996(3):465012朱希刚,刘延凤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的意见J农业技术经济,1997(1):1723作者简介:马松林(1979一),男,河南温县人,经济学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期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