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循环农业生态补偿与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问题研究.pdf

上传人:88****9 文档编号:22135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647.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北循环农业生态补偿与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问题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北循环农业生态补偿与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问题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北循环农业生态补偿与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问题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北循环农业生态补偿与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问题研究.pdf(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38 生态经济第33卷第5期(2017年5月) Ecological Economy,V0133,No5(May 201 7)苏北循环农业生态补偿与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问题研究秦小丽t一,刘益平,王经政:(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11062宿迁学院商学院,江苏宿迁223800)摘要:循环经济理念下的农业生态补偿与生态循环农业相互影响,在循环农业生态补偿政策扶持下,苏北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该区域循环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使得其在推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改善农村环境、解决地区民生等问题上作用有限。为此,建议充实生态循环农业补偿主客体,努力争取循环农业补偿项目;借

2、鉴欧盟经验拓宽农业生态补偿范围,加大生态循环农业推进力度;恰当选择农业生态补偿方式,重视生态循环农业科技投入;合理测算农业生态补偿标准,有序推进生态循环农业示范推广。关键词:苏北;循环经济;循环农业生态补偿;生态循环农业中图分类号:F327;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l一4407(2017)0513806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of Circular Agriculture and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ircularAgriculture in Northern JiangsuQIN Xiaolil,2 L1U

3、Yipin91,WANG Jingzhen92(1College ofEconomic andManagement,NanjingUniversityofAeronautics andAstronautics,Nanjing Jiangsu 211106,China;2Business School,Suqian College,Suqian Jiangsu 223800,China)Abstract:Under the concept of Circular Economy,agricultural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and ecological circula

4、ragriculture interplayBased 0n support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of circular agriculture,the ecological circularagriculture has achieved some effective development in Northern JiangsuHowever,the problems of compensationmechanism in circular agriculture make compensation policies play limited roles

5、in promoting ecological circularagriculture development,improving the rural environment problems,and solving peopleS livelihood issuesTherefore,a series of suggestions are made,such as enriching object and subject of ecological circular agriculture,striving to getcompensation projects on circular ag

6、riculture;learning relative experiences of UN to broaden the range of ecologicalcompensation,increasing efforts in advance of ecological circular agriculture;selecting suitable compensation modes ofecological agriculture,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invest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ecological cir

7、cular agriculture;estimating reasonable standard of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compensation,pushing forward to demonstration and extensionof typical ecological circular agricultureKey words:Northern Jiangsu;circular economy;ecological compensation ofcircular agriculture;ecological circular agriculture1

8、引言 发展规划山台,其特别强调要大力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建立在系统论与生态学基础之上的循环经济倡导资源节约与资源循环利用的理念,目的是减少资源消耗、使经2013年国务院在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中将“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作为重要内容,同年召开的十八济发展向主要依靠生态型资源的循环利用模式上转变。我 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农业的生态补偿制度。参照该基调,代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引入循环经济思想,而将生态补偿机制这种环境规制引入循环型的经济发展则是为了更好地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及动态平衡。2006年,国务院在倡导建设“两型社会时指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尽快构建相应的生态补偿机制。2008年,中央政

9、策将建立健表新型农业生产方式的生态循环农业等有望获得政策重点支持。在中央政策导向下,江苏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具有农业生态补偿性质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补贴项目。苏北的主要区县位于黄淮海平原这个全国重要的农产品供应地,2013年7月,江苏省政府在支持苏全农业生态补偿制度明确化;2012年“十二五”循环经济 北地区全面小康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农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黄淮平原农产品主产区农业生态补偿效益评价及财税政策优化研究”(15YJC790082);江苏省软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苏北循环农业发展与农业生态补偿财税政策支持体系研究基于技术替代的需求”(B

10、R2015023);九三学社江苏省委2015年参政议政课题“关于建立健全我省农村生态补偿机制的调研”;江苏高校“青蓝工程”资助项目第一作者简介:秦小丽(1976一),女,陕西富平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财务与审计、农村财税、农业生态补偿。E-mail:464230583qqcom万方数据秦小丽等:苏北循环农业生态补偿与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问题研究 139业,建立粮食主产区补偿机制。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将粮食安全和发展生态农业作为两大重点,江苏省顺应国家号召,积极推动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以促使农业功能向“生产、生态、生活”转变。因为农业生态补偿与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相互影响,研究苏北循环农业生

11、态补偿与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问题有利于该区域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增利,不断实现区域性农村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2我国循环农业生态补偿与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研究述评在循环农业生态补偿与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方面,国内的尹昌斌等”1探讨了循环经济的理念、循环农业的内涵以及发展循环农业的战略途径;周芹等口3指出,重庆三峡库区的农村面源污染比工业污染严重,为此急需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以促进循环生态农业的发展;李丽霞、张汝安等01分析了山东循环农业存在的问题,并就农业生态补偿如何加快循环农业发展提出建议;郭力方H1认为应进一步健全资源补偿制度以加强农业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赵凯p1剖析了我国耕地保护制度目前存在的不足,建议

12、白上而下建立“三级”耕地保护资金以推动这些资金在省际之间、省级内部以及县级各乡镇内部的资金合理自循环;陈树德1针对不少失地农民得到补偿乱花钱、钱花光找政府再要钱的社会现象,建议尽快改变对农民的安置补偿方式;颜廷武等【71基于湖北省武汉、随州与黄冈三市的调查,分析了农民参与生物质资源循环利用补偿标准的测算。综上,目前国内将循环农业生态补偿与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结合起来的研究起步较晚,可借鉴的成果较少,现有的研究主要是结合某一区域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中的某些问题来探讨相应的补偿政策、补偿方法,这对本区域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但研究内容总体比较零散,研究框架系统性不强。本研究吸取前人研究精华,并以

13、存在问题为戒,进一步探讨循环农业生态补偿与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互动机理,并从补偿机制角度客观系统的评析了苏北生态循环农业生态补偿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该区域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现状,因地制宜提出循环农业生态补偿助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以供参考借鉴。3循环经济理念下农业生态补偿与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互动机理循环经济的实质是生态经济,其理论基础主要是外部性。按照福利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不管是正的外部性还是负的外部性都可能致使资源配置出现问题;为此,庇古主张通过庇古津贴、庇古税等政府手段,科斯力推产权交易等市场手段调节经济主体间的资源配置以实现帕累托最优。而推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则是建立

14、农业循环经济体系的主要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引进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就是为了通过政府的干预以及市场的调节推动农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民经济利益的平衡。31合理的农业生态补偿有利于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循环经济集经济、技术、环境和社会于一体,而生态循环农业则是把循环经济的理念与思想推广到农业领域,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持续开展农业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节能减排工作,通过积极转变农业及农村的发展方式推动农业资源、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以便实现“三农徽益共赢。而以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建立健全农业生态补偿制度,并将其合理运用到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中,能够矫正或减少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使农村环

15、境得到清洁,区域农业生存发展状况得到改善,进而促进区域间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不断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但农业生态补偿作为解决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一种理性选择,其并非是一种独立的农业经济机制,而是农业循环经济的“副产品”。建立健全农业生态补偿一方面是为缓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对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和破坏,另一方面是为实现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对农业经济建设的持续支撑。从这个意义上讲,有效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有利于推动生态循环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农村民生问题的改善以及农村社会公平的实现。32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能为农业生态补偿提供技术与理论支持生态循环农业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在实施中特

16、别强调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需要借助技术创新、区域实践、体制保障来确保农业生态、农户利益、农村经济三者的协调统一。而农业生态补偿机制作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其补偿目标能否实现主要依赖于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能否顺利由“以资源消耗为基础的粗放式发展负面循环”向“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的正面循环”效应上转变。因为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在设计与运行中需要一系列的理论与科学技术作为支撑,如补偿标准的确定、补偿效益的评价等;而生态循环农业比传统农业则更需要技术投入与管理资源介入,以使得循环农业发展理念主要依赖于智力资源与科技手段。可见,循环农业技术的研发、创新与推广对推动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建设与发展至关

17、重要,而生态循环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又能为健全农业生态补偿机制、促使其发挥调控功能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与技术支撑。4苏北生态循环农业生态补偿情况评析41苏北生态循环农业生态补偿现状碎】411规模化畜禽粪便综合利用项目规模化畜禽粪便综合利用项目的补助对象主要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畜禽养殖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企业以万方数据140 生态经济第33卷第5期(2017年5月) Ecological Economy,V0133,No5(May 2017)及农业园区管委会(或村委会)。该类项目在最近三年补偿情况有所差异,其中2013年的补助重点是规模化畜禽粪便治理工程,补助标准按不同类型补助4万190万元不等

18、。从2014年,该项目补助范围扩展为三类,即规模畜禽养殖场沼气治理工程、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有机肥加工项目、畜禽粪便处理中心项目。反映在补偿资金额度上,2014年,规模化畜禽粪便沼气治理在100300 m3,视情况补助6万65万元,300 m3以上的参照中央项目补助标准执行;而对生物有机肥生产、畜禽粪便处理中心则分别按每30万元处、50万元处补助。2015年,除了规模化畜禽粪便沼气治理项目视不同类型将标准调整为6万190万元,另两个补助项目即生物有机肥生产与畜禽粪便处理中心的补助标准与2014年完全相同。412农业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农业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项日主要扶持三类设施农业生产废弃物循环

19、利用项目、大田循环农业项目、秸秆大棚生态种植项目,补助对象主要为大户、合作社、企业或农业园区。在资金补偿方面,农业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三类项目2013年、2014年与2015年的资金补偿额相同,其中设施农业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单体项目的补助金额每处不超过30万元;大田循环农业单体项目的补助标准为40万元处;而秸秆大棚生态种植单体项目的补助额度较低,每处仅为20万元。413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秸秆综合利用重点支持秸秆收储中心、秸秆规模综合利用以及秸秆集中供气工程三类项目,补助对象以农民合作社(或企业)、村委会、农业园区管委会为主。在补偿标准上,省财政对秸秆综合利用的三类项目在2013年、2014年与2

20、015年的资金额度相同,即针对秸秆收储中心与秸秆规模综合利用项目,每个按50万元给予补助;而对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项目与秸秆气化集中供气项目,则分别按65万元处与110万元处进行补贴。42苏北生态循环农业生态补偿现状评析苏北目前针对生态循环农业采取的补偿作法主要是基于福利经济学理论,通过庇古津贴发挥政府解在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建设中的作用,但这种作法本身也有缺陷,其对各经济主体的市场行为影响不大,加上实践中补偿执行不是很到位,致使循环农业生态补偿对本区域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推进作用有限。421从补偿主体角度评析因为国家级的农业政策性资金主要用于农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苏北农业发展重点不断调整,各

21、地对生态循环农业的重视程度有所减弱,加之该区域财政状况总体不佳,各地市很少设立直接用于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政策性支持资金,使得苏北地区循环农业生态补偿主要依赖省级补助项目,这些补助项目每一年的支持方向大致相同。尽管个别地市有时也会拿出一部分财政资金助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但苏北地区的生态循环农业补偿主体总体来说比较单一,对省级财政的依赖性很强,各地市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动力明显不足,企业或社会组织等作为补偿主体的社会补偿、农户作为补偿主体的自我补偿在苏北暂时缺位。422从补偿客体角度评析江苏省生态循环农业生态补偿对象针对性较强,如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中的秸秆收储中心项目由农民合作社或企业申报,秸秆规模综

22、合利用项目由独立法人企业或合作社申报,秸秆集中供气工程项目的申报主体则是村委会、农业园区管委会或秸秆利用企业,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补偿客体认定的多样化特点,但其补偿客体主要针对企业或组织,没有将配合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农户或为生态循环农业补偿项目提供技术支持的农技推广者纳入补偿对象之列。同时这三大类生态循环农业生态补偿项目属于省级农业支持与保护竞争类项目,这些项目一般实行的是限额申报制,如2014年江苏省农业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项目每个县(市、区)的申报数不能超过2个、秸秆综合利用每个县(市、区)只能申报1个项目,从而使得这些项目的申报竞争比较激烈、申报成功难度较大。423从补偿范围角度评析近几年

23、,江苏省任务类的农业生态补偿项目主要由省财政支付补偿资金,这些补贴项目资金在区域分配上通常都是苏北的总体比例要高于苏南和苏中,但苏北农业生态补偿资金缺口依然很大,而且大部分农业补贴资金主要用于常规性农业生产发展中的农业环境补偿。而竞争类的农业生态补偿项目与循环农业相关的较少,目前主要是规模化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工程项目、农业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项目以及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虽然这三大类项目下面又列示出了可以进行补偿的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的具体细目,但这些规定在苏北、苏南、苏中没有太大差异。目前,苏北大部分地区的主体功能定位是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发展区域生态循环农业对其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但循环农业生

24、态补偿范围偏窄,补偿内容有限影响制约了该区域生态循环农业的有效发展。424从补偿方式角度评析目前苏北地区的生态循环农业补偿主要通过政策倾斜提供资金补偿,这是由政府针对一些重要的生态循环农业建设项目提供的财政补贴。事实上,农业生态补偿中最常见的就是资金补偿,这种方式简单直接,覆盖面较广。在江苏省内,近年来财政对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耕地质量监测、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生态补偿项目采取的都是这种方式。但这种方式也有不足,就是补偿客体拿到补贴资金以后可能会随时改变资金用途,为了更好地发挥农万方数据秦小丽等:苏北循环农业生态补偿与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问题研究 141业生态补偿的效果,在资金补偿之外,可以考

25、虑针对生态循环农业项目配套设施设备、生物农药、高效肥料等进行实物补偿,针对农业生物技术培训、农业机械创新技术推广等进行技术补偿,针对循环农业项目跨区域生态投资等给予政策补偿。425从补偿标准角度评析截至目前,国内外对农业生态补偿标准的评估方法尚不统一,但确定农业生态补偿标准在理论上应该考虑成本因素、受偿意愿以及支付能力等因素。其中成本的高低会因所在区域生态循环农业的类型、技术手段、生产方式等不同而有所差异;同时补偿客体的受偿意愿、补偿主体的支付能力等因素也会因为区域位置、消费习惯以及各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等影响而产生较大差异。但在江苏省最近几年的生态循环农业项目补偿中,苏北、苏中、苏南的补偿

26、标准基本类似;同时针对三大类项目,除了规模畜禽养殖场沼气治理工程上的补偿金额在各年的标准略有不同外,其他项目的补偿金额基本没变,这显然不符合生态循环农业补偿与发展的内在规律。5循环农业生态补偿支持下的苏北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情况分析在循环农业生态补偿政策扶持下,近年来,苏北地区各地市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和循环经济发展的方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错位竞争,大力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51苏北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建设与发展取得的成效511农村清洁能源工程大力实施苏北各地市近些年大力推广沼气技术,积极探索生态循环农业工程,通过种、养、加工各环节的有机衔接推动农业节能减排降耗

27、工作。该区域内涌现了出了一大批先进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如连云港东海县的“畜一沼一菜循环农业模式、宿迁市的“猪(牛、鸡)一沼一电菜(鱼)循环发展作法、徐州市马庄村的秸秆太阳能沼气循环利用、淮安市淮阴区的“猪一沼一农(林),农牧循环发展等。以连云港东海县为例,该县目前建成的农村户用沼气池在苏北地区最多,达到67万个,其辖区内的农户将沼渣、沼液作为有机肥料建没畜一沼一菜,生态循环农业项目9】。而宿迁的泗洪县则积极开展“三沼”综合利用,形成了“养殖一沼气一粮(果、菜)”的种养立体循环农业发展格局,截至2015年3月底,泗洪县已建成并投产养殖场沼气项目37处,每年可为养殖场节约电、煤等费用支出250万元以

28、上,为周边受益农户节约燃料、化肥、农药支出户均2 500元以上;同时建成的12 r三沼”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每年产生约20多万吨沼渣沼液用于农作物生产,不断开创产气与积肥同步、规模养与生态种同行、经济与生态效益共赢的良好局面。512农业废弃物(农废)综合利用成效明显苏北地区以秸秆、粪便为重点,实施秸秆肥料化、能源化、工业原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等利用以及集中化转运。其中宿迁市财政安排1 030万元资金支持农废综合利用项目,全市农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5,处于全省领先位置,该市下辖的三县两区均为江苏省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其夏粮秸秆综合利用率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0个百分点,目前全市已建成中节能、凯迪热电、国

29、信电厂等多家生物质能发电企业,秸秆发电率达到8左右10o 2014年,江苏省有三个县(市)获得畜禽粪污等农业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试点项目中央财政补助,而位于苏北宿迁的泗阳县、盐城的大丰市就位列其中,其中泗阳县共获得补助资金1 000万元,主要用于种猪养殖区的建设以及养殖区的废水处理、有机肥加工等工程,这些项目的建成对减少该县养殖区生猪排污,促进周边农业农村废弃物的消耗,提高当地有机肥的生产与施用意义重大。而在2015年10月9日,科技部、农业部又联合发布了农业废弃物(秸秆、粪便)综合利用技术成果汇编,其面世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专业投资机构参与苏北地区农废资源的规模化利用、促进该区域农业先进科技

30、的应用及示范推广。513农业清洁生产工程扎实推进农业清洁生产由清洁投入、清洁生产、清洁产出三块内容构成,实施该丁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苏北各地市近几年运用清洁生产理论控制农业污染,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配方肥、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其中淮安的盱眙县组织开展小麦新型水溶肥料试验示范工作,连云港市的赣榆区积极推广蔬果水肥一体化技术努力推进化肥使用零增长。同时苏北各地市坚持农业生产禁用高毒农药,倡导利用低毒性、低残留的农药作为替代,同时积极尝试农用地膜的回收与利用,努力减少农业废弃物对自然环境的污染。目前,苏北已建成一批与测土配方施肥相对接的农业配方肥销售点、农业土壤肥力监测点、测土配方施肥

31、示范点、秸秆腐熟剂推广应用试验点等;各地市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均已超过60,亩均施用农药年均下降达到2个百分点,预计到2020年,苏北各地可全面实现化肥施用零增长。514生态农产品认证数量快速增加苏北各地市依托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农业资源,不断强化农产品安全建设工作,继续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简称农且三品”)的生产,连续创建了一批放心农产品生产基地、放心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放心农产品销售窗口。目前,徐州、宿迁、淮安、盐城、连云港五地市农业鼍三品种植面积占耕地的比重均已超过80,其中宿迁市在全市范围内杜绝高毒农药的使用,通过认定的“三品”数量累计达810个,全市累计认定无公万方数据

32、142 生态经济第33卷第5期(2017年5月) Ecological Economy,V0133,No5(May 2017)害农产品产地面积548万亩,占可食用农产品产地面积的84。而徐州的沛县则在苏北率先通过国家生态县考核验收,该县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不断加大农业“三品”基地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至2015年7月,该县建成的镇级农产品监测中心已有15个,其区域内与农业“三品”相关的农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因为苏北各地市出产的农业“三品”特色鲜明、质量可靠,受消费者的青睐度越来越高,有的农业“三品”还远销日本、韩国等地,使得该区域生态农产品显示出较好的综合效益。52苏北生态循环农业

33、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521生态循环农业各地重视程度不同,推进力度有差异尽管苏北地区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布点早,但受苏北地区经济发展实力弱、先进农业技术推广成本高等客观因素制约,该区域生态循环农业仍处于初级阶段。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必须以经济利益为驱动力,而现实中一些好的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却因前期投入大、生产成本高、资金回收周期长,短期内生产效率低下、经济效益不明显而导致无法进一步发展。所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需要政府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制度供给,通过宏观调控减少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中因为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而造成的资源浪费。目前,苏北不少地市的生态循环农业在实施推进中缺乏良好的政策环境,不少地方政府部门受经济增长惯性思

34、维的影响,对上争取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的意识不强,而对争取下来的项目在建设中的推进力度也不够,使得区域内生态循环农业的整体发展速度较为迟缓。522生态循环农业亮点示范推广不多,资金技术缺口较大苏北很多生态循环农业的基地建设基础不错,但对生态种养产业衔接的意识不够,不少投资者往往只重视项目的直接经济效益,而对农副产品废弃物再利用产生的经济效益关注不够,导致一些很有发展潜力的建设项目没有深入开发、一些好的作法没有及时推广,使本可以通过循环利用再产生的经济效益流失,导致资源浪费、效益低下。同时,处于发展初期的生态循环农业离不开大量的资金投人和技术支持,但不少地方政府对此却只依靠上级财政扶持,没有相应的地

35、方财政配套投入,也没有通过舆论宣传等手段充分调动投资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加上目前苏北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中的成熟生产技术较少,发展规模也较小,实践中又会遭受农业技术锁定的影响,使得为数不多的可替代先进技术的推广效果不明显,区域内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总体先进技术依托不足。523循环农业生态补偿效果有限,相关财税政策有待完善由前面对苏北循环农业生态补偿情况的分析能够看出,由省财政主导的循环农业生态补偿对苏北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因为存在补偿主体单一、客体有限、范围偏窄、方式简单、标准僵化”等问题,使得循环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在推动区域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改善农村环境问题与民生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

36、有限。在农业环境制约日益严峻、市场主体参与农业生态补偿意识不强的情况下,想主要借助市场机制来实现农业环境资源的有效配置并不现实,当前循环农业领域的生态补偿说到底还得由政府来主导。但我国目前与农业生态补偿相关的法规或政策体系性不强,国家层面对该领域的补偿缺乏刚性的法律保障,而地方性的补偿规定大多是泛泛而谈。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农业生态补偿财税政策支持体系,现行的部分农业财税政策存在缺陷,补偿利益导向不明确,不能持续对农业要素市场进行干预【1“;加上农业补偿资金缺口较大,生态循环农业补贴时暗箱操作时有发生,使得本该受益的对象没有直接受益或受益不足,影响其参与该活动的积极性。6循环农业生态补偿助推苏北生

37、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建议61充实农业生态补偿主客体,争取生态循环农业补偿申报项目目前,苏北的农业生态补偿是以省级政府为主体的国家补偿为主,补偿资金来源非常有限。为此,建议拓宽补偿的融资渠道,努力构建生态循环农业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通过政策导向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民间力量参与到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事业中来,使更多的企业、社会组织或个人愿意资助或援助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使更多的农户愿意遵循生态循环农业理念,积极采纳“两型”农业生产模式,不断尝试使用新的或改进过的农业技术促进农业环境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增强农户的自我补偿能力121在此基础上,不断推动区域性农村经济与农业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时,在确定生态循环农

38、业补偿客体时应结合区域特点与补偿项目特色,有的放矢,使直接参与生态循环农业环境保护或项目建设产生正外部性效应或减少负正外部性影响的单位、组织或个人能够从补偿中受益。技术创新是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主要基石,因此对负责农业技术研发、推广的农技中心、农技推广站、农技推广人员等,也要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或定额补贴,因为这些单位或个人的工作态度、工作成效会对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在不断充实生态循环农业补偿主客体的同时,建议将生态循环农业补偿项目的申报成效作为对地方农业委员会等部门进行业绩评价的一个主要指标,以促使这些部门或机构积极建设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储备库,认真编制区域性补偿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在吃透

39、上情的基础上,加强同地方财政的沟通,不断调动符合条件的主体进行生态循环农业补偿项目申报的热情,努力提高针对性、创新性强的补偿项目的命中率。万方数据秦小丽等:苏北循环农业生态补偿与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问题研究 14362借鉴欧盟经验拓宽循环农业补偿范围,加大生态循环农业推进力度针对农业生态补偿,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欧盟的补贴体系较为完备、补偿范围相对宽广。总体来说,欧盟的农业生态补偿总补贴由作为重点的共同农业政策(CAP)和作为补充的中间费用补贴、外部影响补贴构成,而共同农业政策又包括CAP第一栏补贴与CAP第二栏补贴。其中CAP第一栏补贴由与生产不挂钩的补贴、农作物补贴、牲畜补贴三个细目构成;CA

40、P第二栏补贴由农村发展计划(其下又有环境补贴、欠发达地区补贴和其他补贴三个子目)、其他补贴构成13o从表1能够看出,欧盟15国其对有机农业每公顷的平均补贴金额为438欧元,总体超过常规农业80多欧元,而且有机农业CAP第二栏补贴占总补贴的比例高达41,比常规农业同一项目补偿的比重高出26个百分点,反映在其下的子目中,有机农业农业环境补贴、欠发达地区补贴合计163欧元,比常规农业这二项子目的合计补贴额高出118欧元,占总补贴的比例高出常规农业24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欧盟是通过加大对有机农业的补偿力度来改善区域农业生存发展环境,促进区域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因为CAP第一栏补贴在实施时主要通过政府直

41、接补偿与市场调节相配合来帮助农户开展可持续性生产,CAP第二栏补贴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农户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经济多样化以增强农业竞争力与农村社区活力。而欧盟在对有机农业进行补偿时,除了关注CAP第一栏常规性的补偿项目外,又特别加大了对CAP第二栏补贴中农业环境补贴、欠发达地区补贴的补偿力度。表1 2007年欧盟15国的常规农业与有机农业补贴结构比较农业类型 常规农业 有机农业每公顷平均 占该类型农 每公顷平均 占该类型农比较指标 补贴金额 业总补贴的 补贴金额 业总补贴的欧元 比重 欧元 比重总补贴 355 100 438 100CAP第一栏补贴 295 83 25l 57CAP第二栏补贴 55

42、 15 181 41农业环境补贴 24 7 127 29欠发达地区补贴 21 6 36 8注:表中总补贴下的具体细目与子目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农场会计数据网络(farm accountancy data network,FADN)的调查数据。苏北属于江苏省的欠发达地区,农业发展基础较好,所以建议借鉴欧盟经验拓宽苏北生态农业补偿范围,不仅要关注生态循环生产中的环境补偿,还要重视生态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的扶持,在条件许可时可考虑将支持农村发展的一些项目如农业水资源保护工程、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排放项目、生态循环农业农技推广项目、农业污染控制技术的研发、农三品”的加工销售等纳入补偿之列。在加大生态循环农业补

43、偿力度的同时,苏北各地市要继续拓宽秸秆综合利用的渠道,努力实现秸秆无焚烧、无抛扔;各畜禽养殖场要有序推进大中型沼气治理工程,并配套建设蔬菜、花卉、果树等基地以进一步实现种养业的循环利用: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集中居住区,要适当建设一批秸秆气化工程,促使农村生活用能管道化、清洁化和一体化。63恰当选择农业生态补偿方式,重视生态循环农业科技投入在农业生态补偿中,除了给予金钱补偿这一方式刺激激励外,还要考虑补偿客体的需求与意愿,积极探索并实践多元化的补偿方式,以引导农户等相关主体的行为达到预期状态。如在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有机肥加工试点中,就需要配套的有机肥生产加工设施设备,对此可以考虑用相应的机械设备

44、进行补偿;同时,苏北大部分地区不允许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重点开发,因此,在发展区域生态循环农业过程中要积极争取更多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发展、产品生产、项目投资等方面的财税政策支持和优惠;此外,苏北这几年得到生态认证的农产品品种日益增多,这些有生态标志的农产品可以通过商品流通得到市场补偿。当然,生态循环农业的实施与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持,其中减量生产、清洁生产、废物利用以及污染治理等技术更是循环农业技术层级中的重中之重。所以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中应当高度重视对传统农技的改进、对高新技术的研发、引进或推广。为此,建议不断加强该领域核心项目、关键环节的技术攻关,积极开展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中的技术补偿,力争在

45、生态种养、立体复合养殖、生态农产品精深加工、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技术上再上新台阶。64合理测算农业生态补偿标准,有序推进生态循环农业示范推广影响农业生态补偿的因素很多,要测算出科学合理的补偿标准并非易事,只有当确定的补偿标准既能合理反映出生态效益的价值,又能囊括额外的投入成本同时又能为市场所接受时,生态补偿机制才能正常运行并真正发挥作用。理论上测算农业生态补偿标准的方法较多,常见的有直接成本法、机会成本法、直接市场法、成本(费用)法、支付意愿法等,其中前四种方法只是考虑了部分重要因素对补偿标准测算的影响,以此为基础确定出来的补偿金额多少会存在一些问题。为此,不少学者主张在实务中采用支付意愿法来

46、测算我国的农业生态补偿标准,特别是测算支付意愿的选择试验法在理论上较为完美,在其他发达国家的应用相对成熟”“,但这种方法在应用时需要科学设计调查问卷或访谈内容,充分揭示消费者的偏好信息,努力减少调研信息与现实情况之间可能出现的偏差。目前,苏北各地市的生态区位、农林渔业的类型、所选择的“两型”农业技术以及对生态循环农业管理采用的措施等存在差异,因此,在选择农业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方法时,建议本着实用性与准确性均衡的原则,结合本区域特点合理测算万方数据180 生态经济第33卷第5期(20I 7年5N) Ecological Economy,V0133,No5(May 2017)区域为单位,进行水部门及

47、其绩效影响因素方面的计量实证分析与研究,是一个有意义的尝试和探索。我们还将在此基础上开展流域内水资源管理制度与水部门绩效之间的影响关系分析、水部门绩效(用水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关系,将这一工作推向深入,以取得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固参考文献:1hmis A HEssays in Canadian economic historyMUniversityofToronto Press,1956:105115。2North D CLocation Theory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Political Economy,1955,63(3):

48、2432583Alexeev M,Conrand RThe elusive curse of oilJ】Review ofEconomics&Statistics,2009,91(3):5865984Brunnschweiler C N,Bulte E HThe resource curse revisitedand revised:A tale of paradoxes and red herrings【JJournal of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08,55(3):248-2645Salai Martin X,Doppelhofer

49、 G,Miller RDeterminants of long-term growth:A Bayesian averaging of classical estimates(BACE)approach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4,94(4):8138356Sachs J,Warner AThe curse of naatral resources,European【J】Economic Review,200l,45:827-838【7Ross M L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resource curseJWorldPolitics,1 999,5 1(2):297-322【8Gytfason TNatural resources,education,and economicdevelopme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期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