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对俄农业经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pdf

上传人:88****9 文档编号:21950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1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对俄农业经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基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对俄农业经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对俄农业经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对俄农业经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pdf(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5年第4期 黑龙江高教研究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n Higher EducationNo4,2015Serial No252墨 于新型农业经营主 体培育的对俄农业经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李翠霞,钱 巍,周 博(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30)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从价值观、科学技术、法律法规、市场理论、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对我国农业中涌现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教育培训,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推动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文章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概念界定入手,重点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历史逻辑,根据

2、我国对俄农业经贸发展的实际状况,提出了对俄农业经贸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及思路。关键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俄农业经贸人才;模式中图分类号:G6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2614(2015)04013504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概念界定及理论述评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概念界定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深入改革和不断创新,我国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发生明显变化,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能否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变化、能否适应新的市场竞争格局发展、能否适应新的生产组织模式创新,为我国的“职业农民”培

3、训提出了新的课题和内容。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是针对“旧型”家庭经营主体而提出的。“旧型”家庭经营主体主要是指传统意义上的农户或直接经营的农民,其主要特点有:一般为自然形成(这里的自然形成特指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直接形成)、农村户籍、拥有长期农业生产经验、生产规模狭小、生产方式传统、独立生产经营。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般是非自然形成(指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经营或产业化发展等方式形成)、当地居民与外来人口共生、长期农业生产经验与农业生产经验不足并存、生产规模扩大、生产方式现代、独立或合作经营。我国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培育是指对目前和未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

4、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身心影响,使之成为有知识、有素养、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人才而进行的系统教育和培养活动的总称。2农民教育述评英国经济学家舒马赫认为对于农民的培养,要构建一个把技术、职业培训和教育联系于一起的新模式,而且要解决制约发展中国家的农村与农民问题,必须把农民教育作为培养“完整的人”的教育。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理论中,提倡道德教育居于主导地位,即“意味着劳动与人在各类活动中的丰富精神的统一,意味着人在品行上以及同他人的相互关系上的道德纯洁,意味着体魄的完美、审美需求和趣味的丰富及社会和个人兴趣的多样”旧儿3|。美国经济学家舒

5、尔茨指出,提高农民教育水平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潜在动力,农民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能【4J。克伦(Karen)在2000年对美国农民的职业教育模式进行了调研分析与理论论证,提出了制约农民教育发展的内在因素口j。Singla等学者针对农民耕种中存在的具体技术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育措施等帕J。农民教育的理论体系与实践活动都与各国的自然资源、长期历史形成的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状况有关,我国的农民教育状况与西方相比有显著差异。在我国,农民教育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逐渐为政府、学者以及农民所重视。李永山在简明中国农业辞典中定义了农民教育,即农民教育是指对农民进行的思想政治和实用技术教育071,阐述了基础教育阶

6、段之后的职业教育后期至高等学历教育的各级、各类、各收稿日期:20150122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黑龙江省对俄现代农业经贸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与实践”(编号:GJZ201301075);黑耋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黑龙江省农业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GBBl211010);中国农学会教育教学类科研课题“卓越农林人才的协同培养机制研究”(编号:PCEl407)资助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李翠霞,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万方数据基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对俄农业经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种形式的农业教育。

7、夏少萍认为,发展农民科技教育是一项重大的现实任务,在终身教育理念下,农民教育应该被看作一种人类的进程,而在这一进程中,对农民的教育不能局限于识字、农业技术、政策法规等某种固定的内容,而应该通过培训提高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和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通过教育提升农民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认识社会与适应社会的能力;并通过教育使农民的内在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旧J。徐喜文等人对我国农民教育的状况和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表示担忧,他认为我国农民对职业教育缺乏认识;农村基层政府对职业教育不够重视,投入不足;农村职业教育办学观念陈旧,课程设置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而农村教育培训体系和功能不完善,导

8、致农村居民劳动力整体水平低,社会适应能力弱,就业竞争力差一o。孙文学从功能、培训方式、办学形式上分析了农民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将农民教育的功能归结为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经济功能和身心功能o|。杨雄年把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农民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全面恢复、快速发展阶段,制度化、规范化阶段,政府主导、项目带动阶段等1|。梁艳萍针对农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如以立法的形式保障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和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渠道筹措农民教育培训经费的新机制,加强创新培训模式,并增强培训的时效性等引。贾兵强等人基于现代农业的条件对农民的要求提出了新型农民培养模式与农民教育

9、体系重构等基本理论与思想3|。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学者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教育培训进行系统研究,只有胡晓东以浙江省为例,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职业教育进行了调研分析,从带头人的素质现状及职业教育经历、教育培训意愿与需求分析等方面进行了统计研究,并根据分析显示结果,提出了完善浙江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业职业教育的对策建议4|。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历史逻辑和现实基础1逻辑起点农民转变与经营困境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建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了我国农业发展水平比较低,主要靠手工劳动的农业生产力发展状况,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同时,打破了平均主义的“大锅饭”,使农民对农业生产

10、的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使用具有了更强的责任心,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热情,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大提升,全面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成的家庭经营的缺陷也随之呈现出来: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日趋尖锐,土地家庭承包制度的边际效用递减趋势与土地规模经营需求递增的矛盾日益突显,农业生产现代化和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与农民经营与管理水平提升较慢的矛盾日渐加重。面临农民的变化和家庭经营的困境,需要经营主体的转变和通过教育推动转变。2逻辑背景农业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更加全面深入地融入了世界经

11、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大循环中,农业国际化已在发展和转型中悄然展开。不同国家依据本国农业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参与全球农业资源配置,实现国际和国内市场的互补和融合,各国通过农产品交换、劳务和资本流动、技术转让和交流、人员互访和学习,形成相互联系、互相依存的经济体系。具体说,有利于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并更广泛获取国际农业生产要素和农业资源。但随着农业国际化的不断推进,农产品市场的不断发育,我国农业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严重的冲击,种子、化肥、农药等产业受国际控制和影响严重,某些农产品的进口增加使农民收入大幅度减少;另外,由于农民对农药、化肥、杀虫剂、化学添加剂等化学药物的过分依赖、

12、使用过度,也由于环境的污染严重,栽培技术和设施落后,使得我国出口的农产品质量往往无法达到进口国的要求,限制了出口。面对农业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需要经营主体通过被教育,把握和面对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3逻辑条件农业经营体制改革与创新随着农业改革和农村改革的深入进行,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的成效和进步,促使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同时我们又面临着新的问题和考验: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人口老龄化问题突显,农业生产兼业化模式已然形成,农村空心化现象已成常态。面对以上问题,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积极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3年

13、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同时提出,鼓励和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具有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等四大特征。农业经营体制改革与创新,要求家庭经营朝着规模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向采用先进技术和科学手段转变,向联合经营和合作经营方式转化,向企业化和产业化理念过渡,向组织化和社会化模式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改革与创新,农业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发展,需要通过教育提升农业经营主体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三、对俄农业经贸人才培养的基础1中俄两国政策环境基础中俄两国山水相连,往来密切,有着4300公里的

14、边境线和近400年的交往历史。新中国成立后,与苏联(俄罗斯)的万方数据基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对俄农业经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37往来更加密切,苏联(俄罗斯)对中国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同样,中国社会文化和发展道路也对俄罗斯的社会经济和发展战略选择产生了无法回避的重大影响。2013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进行了国事访问,标志着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升到新的发展阶段。中俄两国元首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合作共赢、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为中俄两国间开展全面经贸合作关系奠定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基础。

15、2中俄两国农业经贸合作基础中国和俄罗斯均为农业大国,在农业领域各有优势,互补性很强。中国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农业实用技术先进,农产品品种丰富、产量巨大;俄罗斯农业资源丰富,特别是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和土壤质量优势显著,农业科技实力雄厚,农业生产能源充足。当前,两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不同程度地面临着环境资源约束、气候条件变化、基础设施落后、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较低、农业人口流失和老龄化等问题和困境,农业经济和农村改革都在深入进行。近年来,俄罗斯受到西方国家经济制裁,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受到严重影响,扩大与中国的贸易成为缓解其国内经济矛盾的一个重要选择。2014年下半年,俄罗斯宣布全面禁止从对俄制裁

16、国家进口农产品,意味着俄罗斯全面停止从美国和欧盟国家进口肉类和果蔬等食品。并在2014年中俄农业部签署的中俄农业合作备忘录中指出,双方将在境外农业种植、农产品销售、大型农机具通关、粮食返销等多个方面放宽政策限制,共同推进农业领域的务实合作。中俄两国的政策环境和农业发展条件,将促进大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中俄农业经贸合作,但同时也将不可避免地带来挑战,需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地接受培训和教育以适应对俄经贸合作的发展。四、基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对俄农业经贸人才培养模式本文所构建的基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对俄农业经贸人才培养模式,是从培养主体角度研究的,即从政策提供、资金支持、授课主体和组织

17、协调等四个维度设计出四种模式。1“政府+高校”模式“政府+高校”模式,是指中央和地方政府根据中俄农业经贸合作的战略目标和发展区域特点,有计划地确立全国对俄经贸人才培养基地,基地类型包括语言文化培养基地、法律法规培养基地、经贸知识培养基地,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综合基地,如在同时开设俄语专业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院校可设立综合基地。此类培训模式需要政府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培训基地的所属高校要独立招收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并开展不同形式的新型经营主体培训,完成政府规定的培养数量和质量。此类模式培育目标明确,培养的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全面,但培育周期长,经费高,培育效果反馈慢。2“政府+高校+协会”模

18、式“政府+高校+协会”模式在“政府+高校”模式基础上,通过与行业协会的合作,完成培养人才的目的。模式的具体运行方式:由协会根据协会会员的实际需求提出培训方案和培训目标,培训经费由行业协会承担,组织协调工作由协会与高校共同完成。此类模式培训针对性强,组织协调简便,培训效果好。3“高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模式“高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模式是最简单、最实用、最直接的培育模式,在此类模式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选择培训学校的完全自由,无论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还是农业企业,都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期限、培训地点和培训教师。但此类模式也存在一定弊端,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社会

19、交流闭塞的一些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很难通过自己的力量与高校实现有效的沟通和联系。4“协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模式“协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模式是由协会组织,协会聘请主讲教师,协会根据中俄农业经贸往来的实际需求制订培训方案,同时培训多以中短期培训为主,以提高实践能力为目标。此类培训模式多以服务本协会的会员为主,覆盖面较小。另外,由于此类培训多以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具体经贸往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目标,因而培训内容虽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但培训内容系统性和整体性会受到一定影响,全面能力的提升会受到制约。五、结论与建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产生,是我国农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

20、,是我国农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对俄农业经贸人才的培育有中俄经贸政策环境和农业经贸发展环境基础。基于此,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开展基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对俄经贸人才培养:一是制定我国对俄农业经贸人才的教育规划;二是建立和完善对俄农业经贸人才培养的制度和机构;三是做好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教育的宣传与认知培-OII;四是加强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教育资源的整合和配置。参考文献:1英舒马赫小的是美好的M虞鸿钧,郑关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2苏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赵玮,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3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上、下)M杜及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万方数据138

21、 基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对俄农业经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4美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5KLevesque,DDNelson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Toward the year 2000MNational Center forEducation Statistics,20006Neena Singla,Bhupinder KBabbar,Jaswinder KaurFarmersparticipatory research on rodent control in Punjabstate:Survey,educ

22、ation,impact assessment and sustain-abilityJCrop Protection,2012(4):25317李永山简明中国农业辞典K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夏少萍终生教育视野下中国农民教育的反思与理论构想J河南职技师范学报,2001(6):87909徐喜文,等我国农民教育的核心问题与时代需求J继续教育,2009(7):222410孙文学当前农民教育的缺失与矫正J继续教育研究,2006(12):889111杨雄年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惠顾与展望J高等农业教育,2009(1):7一lO12梁艳萍发达国家农民教育培训的经验与启示J高等函授学报,201

23、0(7):101313贾兵强,等新型农民培养与农民教育体系重构J农业考古,2008(3):31114胡晓东浙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职业教育对策建议基于对浙江省78个县(市、区)的调查研究J农民科技培训,2013(2):1518Study on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Trade forRussia Based on the New Type of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ubject CultivationLI Cuixia,QIAN WeiZHOU Bo(Northeast Agri

24、cultural University,Harbin 1 50030,China)Abstract: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 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put forward clear goal and direction about the cultivation ofnew type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ubjectHolding educational training about the new type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ubject in China

25、,from values,science and technology,laws and regulations,market theory,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ete,is the importantguarantee of promoting modern agd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farmersincome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d the historical logic of the newtype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ubject cultiva

26、tion from its definition and proposed innovation pattern and thought of talents cultivation of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trade for Russia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trade development for Russia in ChinaKey words:the new type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ubject;talents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trade for Russia;mode责任编辑:郝文斌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期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