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教案汇总.docx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21332916 上传时间:2022-06-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教案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教案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教案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教案汇总.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相识12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让学生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课时支配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理解 1.齐读课题。 2.“长生果”是什么?为什么给它加上引号? 3.莎士比亚曾说:“书是全世界的养分品。”作者把书比做“长生果”,与莎士比亚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了解“阅读提示”的内容 1.默读“阅读提示”。 2.沟通:想想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

2、了什么道理? 把你感受较深的部分多读几遍,并和同学沟通体会。 3.“阅读提示”对我们学习课文有什么帮助? 下面我们就结合提示中的问题来自学课文,理解感悟。 三、围绕提示问题,自读自悟 1.出示自学要求。 (1)读一读,看看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2)想一想,作者悟出了什么道理? (3)写一写,在自己感受较深的部分旁边写出体会。 2.学生依据要求自主学习。 (教学建议: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在默读、阅读的过程中快速把握文章主线,在细读深思中了解作者的感悟,在个人理解的基础上写出特性化的感悟和体会。) 3.在小组内沟通学习收获。 四、全班沟通感悟,体会作者的感情 1.作者写了童年

3、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看:“香烟人”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中外名著 写:秋天来了一件不开心的往事 2.作者在这些事情中悟出了些什么道理?(依据学生回答引导朗读句子。) (1)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别出心裁的“鲜味”才好。 (2)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起先离不开借鉴和仿照,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当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建。 (板书:构思别出心裁内容别出心裁情感真实细腻借鉴仿照创建) 3.学生朗读课文中自己感受较深的部分,并简洁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建议:不仅要让学生说说自己感受较深的部分,还要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作者描写自己读书的句子,体会她是怎样读

4、书的,并谈谈自己的体会。以此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学生沟通板书:兴致勃勃废寝忘食整个吞枣如醉如痴) 4.有感情地朗读打动自己的部分。 五、学习和借鉴读写方法 1.作者在读书方面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吗? 2.作者在写作文方面有何阅历可供我们借鉴? 3.沟通:谈谈你在生活中是怎样读书的?作者写作文的阅历对你写作文有什么帮助? 六、总结全文 七、板书设计 4.我的“长生果” 看:“香烟人”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中外名著 兴致勃勃 废寝忘食 整个吞枣 如醉如痴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教案2 一、教学要求。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行,学习这种品行。 3、

5、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冲寄予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自学生字词,了解内容,理清层次。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望见过梅花吗?你喜爱它吗?你喜爱它的什么?今日我们要学的就是一个有关梅花的故事。 2、板书课题。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指的是什么?设疑激趣。 二、初读课文,完成自学要求。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画出

6、最使你感动的语句,体会其中的情感。 4、精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叙述的依次。 1、依据回忆内容、非回忆内容给课文分段。 (首尾各为一段,中间为一段,全文分三段。) 2、依据课后思索题1前半题的提示:“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给其次段分层。 3、自己体会文章开头与结尾之间有什么联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其次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全文。 一、复习回顾,揭示任务。 1、说说课文围绕梅花说了哪几件事?(回顾旧知,做好铺垫) (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 (3)不能回国; (4)赠墨梅卧; (5)送梅花图; 2、从题目入手:梅花是一种名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课题“梅花

7、魂”与本文所记叙的五件事有什么联系?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从“爱梅”入手,直奔重点段“品梅”。学习其次、第四件事,体现“教”学。 1、文中哪件事最能表现外祖父对梅花的宠爱? (其次件事:珍爱墨梅图) 2、指名读。思索: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间或摆布,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罩那一幅墨梅图,他格外疼惜,家人碰也碰不得”。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2)“我不当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忽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

8、,又用细绸子渐渐抹净。”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3、“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沾污?”一向宽容慈祥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导入第四件事的学习。 4、老师范读“临别赠梅图”一事。 (1)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其中哪几句话点明白梅花的品行? (2)由此可见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梅花的精神) (3)外祖父保存这幅梅花是为什么?(是让自己保存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他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了什么?(也让外孙女保持这种秉性、这种气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此部分内容。 三、学习最终一段,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1、齐读最终一段,

9、说说这段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点明中心) 2、回顾全文,口头概括本文的中心。 (课文讲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宠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 15、梅花魂3、不能回国中国心 4、赠送梅图 5、递梅花巾 照应 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相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提前、 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启发学生谈谈自己童年里难忘的人和事,训练学生的思维实力和语言能 力。 2.过程与方法 通

10、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沟通,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 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感情朗读,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课时支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你正在阅读老百晓在线供应的文章 一、谈话引入。 1.谈话:同学们,童年是美妙的、华蜜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妙的事情更 是一种享受,充溢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观赏漂亮的桂花雨。 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琦君(1918)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毕 业于

11、杭州之江高校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 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心高校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出版散文 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内有烟愁细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 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 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 等。 3.介绍桂花:桂花,也称木犀,木犀科。常绿小乔木,高达15m,冠卵圆形。 叶对生,硬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全缘或具疏齿。花簇生叶腋或顶生聚伞 花序,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中秋。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原 产我国西南、华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变种较多,有金桂、

12、银桂、四季桂。 是传统的珍贵香花,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树种。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 二、检查预习 1.沟通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 因为桂花的花香长久,沁人心脾,历代文人墨客常常用美妙的诗词歌颂它。 你们读过哪些有关桂花的名句来跟同学沟通一下好吗?我们却从未听说桂花会下 雨。 2.抽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思索: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三、自读自悟细读悟情。 1.自读自悟(出示思索题)。 (1)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欢乐?

13、勾出有关的词 (2)把你喜爱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桌听。 2.细读悟情(探讨沟通)。 重点理解句子: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充满。桂花,恒久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摆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2)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3)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用劲地摇”。 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

14、是桂花。”的情景。 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四、品读体会。 1.八月桂花,十里飘香。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同是桂花,莫非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 母亲这句朴实的话,与“月是家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欢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分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

15、感在体会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白。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重量。 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家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家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家乡桂花深深的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欢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华蜜童年的最美妙、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唯恐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缘由。 五、拓展延长。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假如有,说给大家听听。 板书设计: 7、桂花雨 桂花飘香十里 摇花真像下雨 爱花赏花拾花 仿佛回到故里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