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真题含答案10.docx

上传人:侗****源 文档编号:2129831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2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真题含答案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真题含答案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真题含答案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真题含答案10.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文试卷 第 1 页(共 22 页)语文试卷 第 2 页(共 8 页)绝密启用前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 文本试卷满分 150 分(其中卷面书写占 5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一、语文知识积累(28 分)1.读下面这首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 分)2.古诗文名句默写(12 分)(1)十五从军征,_。(十五从军征)(2)黑云压城城欲摧,_。(李贺雁门太守行)(3)_,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4)子曰:“敏而好学,_,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5)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陶渊明桃花源记)(6)李商隐夜雨寄北中,设想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的诗句是:_,_

2、。(7)赵师秀雨夜约客,客人迟迟不至。“_,_”两句生动描写了诗人深夜独坐,望灯而待的情景。(8)在生死大义面前,孟子主张“舍生而取义者也”,文天祥慷慨陈词“_?_” 。古人的这些豪壮之语感召了多少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6 分)(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塞翁失马 )_(2)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_(3)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_4.名著阅读。 (6 分)(1)表格中的句子是对不同名著的评论,请分别为下面名著选择正确的一项。 (3 分)名 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名人传 ()老人与海 ()毕业

3、学校_ 姓名_ 准考证号_ _-在-此-卷-上-答-题-无-效-语文试卷 第 3 页(共 22 页)语文试卷 第 4 页(共 22 页)评 论A.这本书是对一种即使一无所获仍旧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的讴歌,是对不 畏艰险、不惧失败的那种道义胜利的讴歌。董衡巽B.这本书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大的影响,书中浓郁的英雄主义、理想 主义、献身精神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我精神生活的最重要的支柱。张洁C.这本书着重记载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 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 杨绛_(2)在三国演义中,刘表和吕布对刘备有不同的评价,你更赞成谁的观点?结合小说相关情节

4、,简要论述。 (3 分)玄德仁人也。刘表是儿最无信者!吕布_二、现代文阅读(31 分)(一)(一) (19 分)分)为了水晶心为了水晶心美弗朗西斯弗罗斯特农场就在山顶上,周围大山连绵不绝,苍茫茫地给人以温柔亲切的感觉。当他赶着牛群走向牧场的时候,当他穿过晒谷场到猪圈去的时候,他总喜欢看着那些大山。他是一个漂亮的小伙,喜欢让风雨阳光直接接触他的皮肤。父母去世后,给他留下了负债累累的农场。后来,邻居哈德把女儿萨丽嫁给了他。婚后,萨丽发现她所嫁的不只是个农夫,而且还是个诗人。那天,他拿着从林子里采来的七瓣莲走到她面前。“我无法给你别的好东西,因为我们欠着债,但如果你喜欢的话,我可以带给你树林里的东西

5、。 ”她把一只手轻轻地放在他面颊上, “我更喜欢树林里的东西,约翰。 ”“这儿有一首诗。 ”他朗诵了起来。听完后,她大为惊讶, “啊!真是棒极了!约翰!是你写的吗?”他惭愧地露齿一笑, “这”“一定是你写的!我真不知道你还会写诗!再多给我写一些吧!”“晚饭后我再给你读一首。 ”他说。他走进谷仓,从干草垛里掏出一本被虫子蛀过的诗集。他曾想,既然没什么可送给萨丽的,那就给她一点别的东西能从这本书中找到的最美的诗句。他并没有想到她会以为是他写的,而且还给她带来了欢乐。他坐在干草垛上又背下了一首。晚上,他们在晒谷场上散步,看着大山,他用低沉的声音给她朗诵。她的欢喜对他来说比饭菜更香甜。儿子出生后,他逐

6、渐增加了一些新诗,每次她都会说:“写得真好,约翰!”女儿出生那年,庄稼很不好,债务沉重地压在他的身上。冬夜里,孩子们进入了梦乡,萨丽坐在火炉旁缝补衣衫,他就靠在椅子上,端详着她,心里在想,即使用最伟大的诗歌来形容她也绝不过分。这时,她抬起头微笑着说:“再给我朗诵一遍爱人,让我们肝胆相照吧,约翰。 ”他轻声朗诵起来:“啊!爱人,让我们肝胆相照。因为,尽管这个世界在我们梦中是那么丰富,那么清新,那么美好,而在现实中却没有欢乐,没有温馨,没有阳光普照。语文试卷 第 5 页(共 22 页)语文试卷 第 6 页(共 8 页)我们好像站在漆黑的原野上,听凭世风日下,正不压邪,风雨飘摇。 ”第三个孩子生下来

7、就死了,萨丽也病得厉害。债单上又增了一笔医药费。光阴荏苒,他们辛辛苦苦、一点一滴地减少着债务。有一天,女儿拿来了一本小书。“您还记得那些年爸爸读给您听的诗吗?它们都在这本书上!看这儿去吧,从山里来的牧童,因为他们在呼唤你 ”“这是那年冬天,孩子死了的时候,他读给我听的。 ”“他一直在骗人!他说是他写的这些诗!”21“不, ”萨丽低哑地说道, “是我对他这样说的。除了诗以外他什么也没说过。22我永远不让他知道我已了解了事实。不然他的心都会碎了的。我现在知道了他是多么爱我”六十岁时,约翰到山下还清了最后一笔债。回来后,他走进谷仓,坐在干草垛23上,哭了起来。他给她背了四十年的诗,他们俩相濡以沫,真

8、是像诗里讲的“肝胆相照” 。现在好了,他再不需要昧着良心给她背诗了。萨丽在谷仓找到他。他们一起来到晒谷场上,又注视着大山。24“大山是我们的了,我们可以尽情地看了,一直到死。 ”他说道。25但是,就在那一个星期,萨丽发起了高烧。约翰心如火燎,紧握着她发烫的手26指。“约翰, ”她哽塞着说, “诗,新的。 ”27他怔住了。所有背过的诗他都反复地念给她听了。28“好,亲爱的。 ”他吃力地把一个个字组织在一起,为她作了一首诗,他自己的29诗,他一生当中唯一的一首诗。“那些永远属于我们的大山啊,把飞花般的群星撒满天上。大山用夜的语言互诉衷肠,直入云霄的峰巅像插上了翅膀。我和我的爱人将攀上群峰,乘上那岩

9、石的翅膀在长空里翱翔。她把头埋进我的臂弯,我把唇垂在她的脸庞。 ”“是你写的,约翰?”30“是的,是我自己写的。 ”他说。31他把她埋在能看到大山的地方。那本诗集同七瓣莲一起躺在她的坟墓上。32(选自心灵的日出 ,有删改)5.约翰为什么送给萨丽从林子里采来的七瓣莲?阅读第段,根据上下文简要回答。(3 分)_6.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文题中的“水晶心” ,喻指澄澈美好的心灵。小说中的约翰和萨丽都拥有这样的水晶心。B.小说中介入诗歌,丰厚了内容,增添了诗意,也使主人公真挚的爱情更令人感动。C.小说用浪漫的笔调描绘出多幅温馨的画面,反映了主人公顺利美好的生活境遇。D.萨丽的死,给

10、童话般的故事添上一抹悲剧色彩,使小说更有震撼人心的力量。7.在约翰“一生当中唯一的一首诗”中,他为什么要借助“大山”表达情感?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 (5 分)_8.心灵的日出一书的编者将这篇小说编入“第二种生活”单元。结合小说内容,语文试卷 第 7 页(共 22 页)语文试卷 第 8 页(共 22 页)联系下边的单元导语,探究编者的意图。 (8 分)_(二)(二) (12 分)分)编辑|Lily制图|Clyde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平房街道,到 1958 年前后的单位社区, 再到 20 世纪 90 年代后的商品房,随着居住条件的三次大改变, 我国社会的邻里关系也在随之变化。数据来源:中国青年报社

11、会调查中心,民意中国网,搜狐新闻中心(节选自凤凰都市2016 年第 5 期)9.下列表述与调查结果不相符的一项是(3 分)(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毕业学校_ 姓名_ 准考证号_ _语文试卷 第 9 页(共 22 页)语文试卷 第 10 页(共 8 页)A.受调查者中根本不认识自己邻居的人的比例并不大。B.生活在城市的人群不熟悉邻居的比例超过生活在农村的人群。C.居住环境改变是邻里关系变冷漠的最重要原因。D.超过半数受调查者认为社区多举办活动能增进邻里关系。10.【和邻居有哪些相处活动?】的统计数据反映出当下邻里相处存在什么问题?请简要说明。 (4 分)_11.有专家认为, “互

12、信互助不互扰”是很合适的邻里关系。请运用“中国邻里关系调查”相关信息论证这个观点。 (5 分)_三、古诗文阅读(16 分)(一)(一) (4 分)分)南溪弄水回望山园梅花南溪弄水回望山园梅花宋杨万里梅从山下过溪来,近爱清溪远爱梅。溪水声声留我住,梅花朵朵唤人回。(选自给孩子的古诗词 )12.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回答。 (4 分)A.杨万里的小诗妙用动词。结合全诗,分析第一句中“过”字的妙处。B.杨万里的小诗巧用叠词。分析诗歌三、四句中叠词的表达效果。_(二)(二) (12 分)分)短文两篇短文两篇宋苏轼这两篇短文都写于苏轼政治失意之时,从中我们可以看见苏轼生活的一些真实细节。不管是随手记录的文

13、字,还是写给友人的短笺,都那么饶有情趣,令人玩味不尽。语文试卷 第 11 页(共 22 页)语文试卷 第 12 页(共 22 页)注两篇短文为作者被贬黄州、汝州时所作。某:与后文的“公”都是指章惇,当时在京为官。仆:对自己的谦称。陂(bi):山坡,斜坡。黑牡丹:牛的戏称。1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4 分)(1)方欲遣人求之_(2)而李江州忽送一部遗予_(3)昨日一牛病几死_(4)用其言而效_1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2 分)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15.阅读两篇短文,仔细体会苏轼的生活情趣。参考已有批注,给【甲】 【乙】 【丙】三处做批注。 (6 分)【甲】每体

14、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_【乙】惟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_【丙】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_四、语言运用(70 分)16.阅读材料,从以下任务中任选一项完成。 (10 分)“为你读诗”是一个公众网络艺术平台,它用诗歌吟读的方式表达情感,推动诗歌成为当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倡导诗意生活。 “为你读诗”希望通过海内外各领域知名人士参与读诗,让大众尤其是青年人,与诗歌结缘。【任务一】 “我要读诗”你想在“为你读诗”平台为亲友(或自己)读一首诗。给主编写一封邮件,请他同意你的请求。【任务二】 “邀 Ta 读诗”你想在“为你读诗”平台听到知名音乐人周杰伦读诗。给主编写一封邮件,请他向周杰伦发出邀请。要求:目

15、的明确,理由合理,表达得体;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120 字左右;不得透露个人信息。_17.根据要求作文。 (60 分)在这个时代,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与地球上任何一个人聊天,却可能不知道自己的邻居是谁。在本卷“现代文阅读(二) ”中,一声“嘿,邻居” ,一组“中国邻里关系调查”数据,或许会引起我们对邻里关系的关注,触发我们对邻里关系的深思。请就“邻里关系”这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自选;不少于 600 字;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语文试卷 第 13 页(共 22 页)语文试卷 第 14 页(共 8 页)【提示】你可以叙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进行文学创作

16、;可以结合调查报告,选择特定对象(如家长、社区负责人等)写一封信,阐述你的思考和建议;可以就这个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结合生活或阅读的积累展开论述。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答案解析一、语文知识积累1.【答案】 (1)衬(2)绽(3)纯(4)隘【解析】 (1) “衬”字左边是“衤” ,不能写成“礻” ;(2) “绽”不能写成“展” ;(3) “纯”不能写成“淳” ;(4) “隘”要多加识记。【提示】解答时要与形近字、同音字区别开,不能张冠李戴。【考点】字形。2.【答案】 (1)八十始得归(2)甲光向日金鳞开(3)月上柳梢头(4)不耻下问(5)芳草鲜美落英缤纷(6)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7)有约

17、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解析】直接默写即可。【考点】古诗词的默写。3.【答案】 (1)善于、擅长逃跑(2)没有归依(3)交换答应【解析】 (1) “善” ,在这里用作动词“善于” ;“亡”的意思比较多,有“不要” “无语文试卷 第 15 页(共 22 页)语文试卷 第 16 页(共 22 页)论” “逃跑”等,这里是“逃跑”之意。(2) “微”表假设否定, “如果没有” ;“归”比较简单,根据句意可以推断出“归依”之意。(3) “易” ,可以通过双音节词“交易”推断出“交换”之意;“许”可以通过“许诺”推断出“答应”之意。【提示】文言词语不但要多积累,还要学

18、会一些简单的推断技巧,如语境推断法、词性推断法、句式推断法、课本联想法、双音词联想法和通假联想法等。【考点】理解文言词语。4.【答案】 (1)BCA(2)示例一:我更赞成刘表的观点。刘备对百姓常怀仁慈与怜爱,如新野战败后,即便有被曹军追上的危险,也始终不肯舍弃跟随他的百姓。示例二:我更赞成吕布的观点。刘备看似仁义,但为了个人的霸业,确有失信之举,如他向东吴借荆州,虽一再说要还,但最终还是有借无还。【解析】 (1)第一则评论中的“不屈不挠” “不畏艰险” “不惧失败” ;第二则评论中的“英雄主义” “理想主义” “献身精神” ;第三则评论中的“伟大的天才” 。(2)在亮明观点时只能二选一,不能自

19、行发挥。同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规范。【提示】 (1)首先要了解每本名著的主要内容,其次要认真阅读每则评论,把握每则评论的关键词语。(2)首先根据要求亮明观点,然后结合小说相关情节进行论述。【考点】名著知识。二、现代文阅读5.【答案】约翰欠着债,无法送给萨丽别的好东西;林子里的七瓣莲是大自然恩赐的礼物,约翰想借此表达对萨丽的爱。【解析】第段和第段表明约翰此时欠着债,无法送给萨丽其他好东西;从段中约翰极力想带萨丽欢乐和从后文约翰朗诵的诗歌中可以看出约翰深爱着萨丽,所以约翰想借助大自然的礼物七瓣莲来表达对萨丽的爱。【考点】语句理解能力。6.【答案】C【解析】C “反映了主人公顺利美好的生活境遇”不合文

20、意,如第段“父母去世后,给他留下了负债累累的农场” ,以及第段直到六十岁才还清最后一笔债。还有文本最23后描述的还完债那一个星期,萨丽发烧离世,都反映了主人公生活的不顺利。【提示】解答这道题,首先要通读全文,熟悉文章内容,然后将选项内容与原文对照,找出不同之处。【考点】信息匹对能力。7.【答案】示例:大山是约翰和萨丽的生活环境,也是他们寄托希望的美好家园。约翰与萨丽常常一起看大山,大山给予他们力量,支撑他们度过艰辛的岁月。萨丽死后,约翰将她埋在能看到大山的地方,大山是他们的生命归宿。约翰借“大山”来表达情感,是因为大山是他生命的基石、精神的家园,诗歌也因此有了更鲜明的形象感,更深沉的感染力。【

21、解析】如:大山是他们生活的地方和故事发生的背景,大山见证了他们还债的艰难岁月和还债后的喜悦心情,在约翰作的诗中大山表达着深沉的情感,大山成了萨丽的语文试卷 第 17 页(共 22 页)语文试卷 第 18 页(共 8 页)生命归宿和约翰的精神寄托。最后,整体分析,深人回答。切忌浮于文字表面,停留在浅显答题层面上。【提示】首先,我们要找到文中出现大山的相关段落,大山在文中第242529段都曾出现。其次,要认真分析这些段落中大山的作用。32【考点】信息搜集与分析能力。8.【答案】示例一:约翰在艰辛的岁月里读诗给萨丽听,他们相濡以沫、肝胆相照,生活“有了味道” 。萨丽生病后,约翰把他对萨丽的爱以及对生

22、活的憧憬融在“一个个字”中,写出了一首诗,成了一个真正的诗人,萨丽也因此拥有了一首真正属于自己的诗。这是他们共同创造出的完全不同于别人诗歌的“第二种生活” 。编者将这篇小说编入这个单元,意在引导读者通过两颗“水晶心”的故事,认识到文学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创造出更为辉煌的世界。示例二:约翰读诗给萨丽听,诗歌给他们带来了快乐和力量,支撑他们度过艰辛的岁月,让生活有了温暖和希望。在萨丽的鼓励下,约翰超越自我,为爱人写出了一首诗,由农夫成为真正的诗人。诗歌让生活焕发了灿烂的光芒,重塑了他们的人生。编者将这篇小说编入“第二种生活”单元,意在引导读者认识文学之于人生的意义,在每位读者的心头播下自觉追求文

23、学的种子。【解析】本题把读者与文本的对话和读者与编者的对话结合起来,既考查了考生对本篇小说的理解,又考查了考生对单元导语的理解,从而引导考生了解编者意图,体会文学之于人生的意义。答题时首先要明确小说的内容,其次研读单元导语,明确其含意,最后把两者结合起来,找到它们的契合点,从而推出编者意图。【考点】语篇理解能力。9.【答案】C【解析】C 项是对第三幅图的考查,原图显示“对陌生人戒备增强”是邻里关系冷漠的最重要原因。【考点】图文转换。10.【答案】邻里之间缺乏深入交流,甚至没有交流。从数据看,邻居之间相处的活动中比例最大的是“见面打招呼” ,而“互相串门” “生活上互相照应”等深入相处的活动比例

24、却很小,没有相处活动的比例也高达 34.8%。【解析】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发现, “见面打招呼”的浅交流比例很大,而其他深入交流的比例很小。从而可以得出结论:邻里之间缺乏深入交流,甚至没有交流。【考点】分析及概括文意。11.【答案】 “中国邻里关系调查”结果显示,对陌生人缺乏信任、邻里互助的需求减少等原因,让邻里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漠;而社区多组织活动能让邻里之间交流更加深入。尊重邻居、不影响邻居生活则能增进邻里关系。所以“互信互助不互扰”的确是很合适的邻里关系。【解析】本题要求结合图表数据论证“互信互助不互扰”这一观点,那么就要紧扣“互信”和“互助”两个词,概括图表内容,用图表数据来论证。【考点】图

25、表信息读取与语篇概括能力。三、古诗文阅读12.【答案】A“过”字写出了梅花茂盛的特点。诗人富有想象力,赋予梅花人的情感。表现梅花急切过溪唤“我”回去的情态,生动活泼,富有趣味。B 溪水声声不停,像在热情地挽留诗人;梅花朵朵争艳,像是急切呼唤诗人。两个叠同,既突出殷切之情,又富有音韵之美。在诗人笔下,溪水梅花都有了人的情感,别有趣味。【解析】A 是炼字题,B 是表现手法题。答题时尤其要注意规范,可分三步:说明手语文试卷 第 19 页(共 22 页)语文试卷 第 20 页(共 22 页)法或释义;结合诗句解释说明;从写景、造境和达情方面谈作用。【考点】鉴赏诗歌。13.【答案】 (1)正、刚刚(2)

26、给予、赠送(3)几乎(4)见效、奏效【解析】 (1) “方” ,是文言虚词, “正”的意思。(2) “遗” ,应读“wi” , “赠送”之意。(3) “几” ,是程度副词,解释为“几乎” 。(4) “效” ,可理解为“见效” 。【提示】解答此题要结合句意来理解。【考点】文言文知识的积累。14.【答案】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解析】该句的意思是:“有五十亩田地, (我)亲身耕种,而妻子则种桑养蚕,我们勉强地度过了一年。 ”据此,应断为“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 。【提示】解答此题要根据句意合理断句。【考点】文言断句。15.【答案】 【甲】示例:陶诗对他宛如良药,可见苏轼对陶渊明

27、喜爱之甚。又读得小心翼翼,舍不得一下子读完。真有意思。【乙】示例:如孩童得一糖果,唯恐一口吃完。真是可爱之人!而“无以自遣耳”隐隐透露出作者的生活境遇。【丙】示例:“不识”与“识之” ,形成对比。看似平常语气,却有一番惊喜。他是以“老妻”为豪。【解析】 【甲】 “每体中不佳,辄取读”说明作者对其喜爱之情;“不过一篇” ,说明作者不舍得一下子读完。【乙】 “惟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说明作者生活非常困乏。【丙】牛医“不识”和妻“识之”形成对比,表达了惊喜之情。【考点】理解文言语句。四、语言运用16.【答案】示例一:我是一个九年级的学生,即将离开我的母校,离开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很舍不得。 “为你读诗

28、”是一个能很好地表达情感的网络平台,我想借助平台读一首诗,让他们听到我的声音,表达我对母校的留恋,对老师、同学的爱,也给自己留一个纪念。希望您能同意我的请求。示例二:我是一个九年级的学生, “为你读诗”给我带来了轻松和快乐。我和我的同学都是周杰伦的忠实粉丝,想在平台上听到周杰伦的声音。他的歌词常化用古典诗词,如果让他自己朗读,一定很有味道,相信周杰伦读诗会让更多青年人走近诗歌。希望您能满足我的愿望,邀请他来为大家读诗。【解析】解答此题除了语言表达通顺规范外,还要注意目的明确,是想请求他答应自己吟诗的要求,还是请求他替你邀请周杰伦吟诗。【提示】注意不要超过规定的字数,不要出现真实校名、人名等信息

29、。【考点】语言表达。语文试卷 第 21 页(共 22 页)语文试卷 第 22 页(共 8 页)17.【答案】选材与立意:(1)选材:1976 年正值青春年华的高新海在下乡当知青时,突患急性横贯性脊髓炎致高位截瘫,从此卧床不起。随后,命运的打击接踵而至:二哥因病去世,大哥患了肺病,父母相继去世当高新海彷徨于生命的十字路口时,陇海大院的邻居们,纷纷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洗脸刷牙、端屎倒尿、买菜做饭、送医喂药、聊天解闷这一帮,就是 39 年,从青春年少到华发苍苍,就这样不离不弃,就这样相伴到底。立意:让和谐温暖的邻里关系温暖日渐冷漠的邻里(2)选材:宿州留守奶奶在家中去世无人知道,一岁孙女险被饿死事件

30、。立意:批判现代社会冷漠的邻里关系(3)选材:庭院逐渐减少,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新住户之间缺少以前那种世代相交的情谊。人们行色匆匆,社区之间缺少丰富的社区活动。立意:分析邻里日渐冷漠的原因(4)选材:古语有云:“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 ” “邻家失火,不救自危。 ”“一家有事,四邻不安。 ”藏族谚语:没有木头,支不起房子;没有邻居,过不好日子。立意:强调邻里关系和谐温暖的重要性【解析】审题指导:这次作文在审题上要注意两点:第一,要理解作文材料第一句话的重要含意。这句话有两层意思, “却”字后的内容是这句话的重点,应据此立意。第二,作文材料的第二段已经提醒考生要参考“现代文阅读(二) ”中的调查数据,那么考生就有必要从这些数据中找到立意方向。本卷中出题人已经从多角度对中国邻里关系进行了解读,有现状调查,有原因分析,有解决办法。考生可以选择一点立意,也可以整体考虑立意。如第 11 题专家提出的“互信互助不互扰”就可以作为作文的一个立意。【考点】材料作文的书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初中题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