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ppt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2118370 上传时间:2019-12-07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1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篇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亲,该文档总共8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篇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篇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ppt(8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篇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第一章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第一节 概述,一、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概念,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为解决某个特定的土地利用问题而编制的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一般可划分为土地开发、土地保护、土地复垦、土地治理和土地整理等几方面的规划。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技术措施,它既要以总体规划为依据和指导,又是总体规划方案在专项土地利用上的深入和补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专一性,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技术措施。,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性质和特点,(一)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性质 1、宏观性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针对区域内某一类用地进行规

2、划,规划的范围一般是一个行政区域,如县、市,或是一个流域和开发区 。再一个从规划内容分析,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对某项用地进行组织利用,协调该项用地与其他用地矛盾 。在时间上分析,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规划期一般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期一致,规划期比较长,因此,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也具有宏观概括性。,2、微观性 相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针对某一专项用地,主要研究该专项用地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问题,而不是对该区域内所有用地进行规划;规划成果只对某一部门或某一单项用地的组织利用具有实施指导意义。,(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特点 1、规划内容和目标都单一: 每一种专项规划只涉及一种用地或一类用地,是

3、对土地利用某一方面的深入研究。因此,规划内容和目标都比较单一。 2、规划方法手段多样: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研究对象各不相同,在规划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来完成规划的任务,因此,它不象总体规划那样具有比较统一的规划模式。 3、规划具体、实施性强、见效快: 由于专项规划比较具体,有较强可操作性,比较容易实施,而且可在短时间内见效。,第四篇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第一章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第二节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基本类型与组织形式,一、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基本类型,1、土地开发规划: 土地开发规划是通过对地区内具有一定开发潜力和开发价值的土地进行自然、社会、经济评价,确定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目标

4、、方向和方式,确定土地开发规模,制定实现开发目标应采取的措施和途径。如宜农耕地后备资源开发规划,沼泽地、滩涂的开发规划。,2、土地保护规划: 土地保护规划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从保障自身利益或满足社会需要出发,为防止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纠分及不合理占用等,以一定的政策、法律和经济技术手段,对某些地块或区域所采取的限制和保护措施。如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 3、土地治理规划: 由于人类和其他原因,对土地不合理利用,导致土地资源的破坏和退化,为了使土地永续利用,人为地创造土地生态的良性循环的途径和措施。如水土流失规划、盐碱地整治规划。,4、土地复垦规划: 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

5、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可以根据社会经济生态条件,确定土地可恢复使用目标和方向,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5、土地整理规划: 在一定区域内,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采用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手段,对田、水、路、林、村等的综合整治,调整土地关系,改善农业生产结构和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土地可利用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国家措施。,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组织形式,(一)按自然或经济区域组织 按自然或经济区域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一般要打破行政区域界线。 (二)按行政区组织 一般由某级行政区划单位的政府出面组织,或由政府授权土地管理部门及其有关部门组织。 (三)按部门组织 有些专

6、项规划涉及的是某一部门的用地,部门性很强,如城镇用地规划、公路用地规划、水利用地规划等。这些规划应由用地主管部门组织,土地管理部门参与协调。规划实施也以主管部门为主,土地管理部门做好检查监督工作。,第四篇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第二章 土地开发规划第一节 土地开发,一、土地开发的概念,土地开发是人类通过一定的行政、经济、技术的手段,扩大对土地的有效利用范围,提高土地利用深度,以满足对土地不断增加的需求。土地开发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土地利用范围的扩大,即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如把荒山、荒滩、海洋等转化为可利用的土地;另一方面是指土地利用深度的开发,如把已经利用但利用尚不充分,生产效益低下的土地,

7、包括中低产田、盐碱地以及城市基础设施不配套的老城区等加以改造提高,使其利用充分,效益提高。从这两方面可以看出,土地开发是通过各种手段挖掘土地的固有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扩大土地利用空间与利用深度,充分发挥土地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的过程。,二、土地开发的作用,土地开发实际上是为合理而有效地利用土地创造条件而进行的经济、技术的投入过程,其结果是可利用土地面积的增加和土地利用条件的改善,土地开发的过程只是为合理的土地利用创造条件,所以,进行土地开发,增加土地的可利用面积,改善土地利用条件,必须进行必要的经济、技术的投入。,三、土地开发的形式,(一)荒地资源的开发 (二)沿海滩涂资源的开发 (三)闲散地

8、资源的开发 (四)中低产田开发 (五)城市新区的开发及旧城改造 (六)农村空心村改造和农村居民点的开发,第四篇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第二章 土地开发规划第二节 土地开发规划,一、土地开发规划,土地开发规划是通过对区域内具有一定开发潜力和开发价值的土地进行自然、社会、经济评价和开发的可行性论证,以确定土地开发利用目标、开发方式、开发模式,制定实现土地开发目标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的一项措施。也就是对规划地区内待开发土地的开发利用所作的全面安排或设计。,二、土地开发规划的任务,(一)确定土地开发的目标和方向(二)制定土地开发规划方案,提出 土地开发的具体措施(三)提高土地利用率(四)提高土地生产力(五)通

9、过规划,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三、土地开发规划的类型和内容,(一)综合性开发规划的内容: 综合开发规划是对区域内土地开发的全面系统的部署。它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开发指标为依据,综合考虑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土地开发的技术、资金条件等,拟定区域土地开发的规模、地点、开发的先后次序,确定待开发土地的用途。,一般来说,综合开发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待开发土地的调查和评价。在对待开发土地资源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评价土地的适宜用途,分析土地开发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明确待开发土地开发的难易程度。 2、土地开发的可行性论证。包括土地开发的生态平衡

10、、经济效益、开发的技术、政策、资金条件等方面的可行性论证。 3、确定土地开发目标。土地开发目标是土地开发要达到的结果,可以表现为土地开发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开发土地的总体规模及各种用途土地的数量等,目标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方面的,综合开发规划目标一般分为中期和远期目标。,4、确定待开发土地的利用结构和布局。即根据土地条件和土地需求状况,确定待开发土地的利用类型及数量,并根据开发土地的分布情况,合理确定各地的土地开发量及开发用途。 5、确定土地开发模式,即确定采用哪种方式进行土地开发。 6、确定开发次序和速度,即对土地开发作出时间上的安排。 7、制定土地开发资金计划及实施措施。确定土地开

11、发的资金筹集及使用方式、制定实施规划方案的政策、技术、经济等措施。,(二)项目开发规划的内容: 项目开发规划是对具体地块、区段土地开 发的规划设计。它应根据综合开发规划的要求 编制。 项目开发规划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待开发地段的勘测、评价及社会经济条 件调查。 2、土地开发的可行性论证。 3、土地开发的目标和方向。 4、开发区的总体布局。 5、土地开发的技术方法及资金筹集方式。 6、土地开发的实施计划。,四、土地开发规划编制程序,(一)初始商讨阶段。初期研讨会,提出问题,提出设想,确定开发目标。 (二)准备阶段。包括组织准备和资料准备。 (三)编制开发规划阶段。 1、土地资源开发可行

12、性分析。 2、待开发土地资源评价 3、确定开发方向、目标和规模 4、确定待开发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5、土地开发方案的评价 6、确定开发方案,(四)实施阶段。 制定开发措施,保障规划实施。着重从加强领导、制定优惠政策、合理组织开发形式等方面考虑,如:组织集体开发;确定人力、物力、资金的投入水平;确定规划的实施方法步骤,编制土地开发计划包括中期和年度开发计划,确保土地开发规划的落实。,五、土地开发规划的主要成果,(一)待开发土地资源现状图。主要反映出待开发土地资源数量、分布、质量等,可以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合为一份。 (二)待开发土地适宜性评价图:一般采用多宜性评价方法,往往和土地适宜性评价图合为一份

13、。 (三)土地开发规划图:把待开发土地资源开 发规划方案标绘在图上,还可将开发利用方向及实施计划的不同年实施部分用不同颜色和不同符号区分开来。,(四)土地开发规划报告。应包括如下几 方面内容: 1、规划区基本概况,包括自然社会经济情况,地理位置等。 2、规划区待开发土地资源的开发可行性分析,待开发土地资源的评价及开发潜力分析的有关内容。 3、制定开发原则,确定开发目标、开发方向。 4、编制规划方案及择优的依据。 5、实施规划的措施。,六、土地开发规划的实施,(一)用地和开发相联系,让用地部门或单位承担起开发的义务 (二)组织多形式、多渠道的开发 (三)实行项目管理 (四)制定必要的法规、法令,

14、以确保 土地开发符合生态环境的要求, 经济、技术措施能得以实施,第四篇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第三章 土地治理规划第一节 概述,一、土地治理的一般概念,土地治理,是在人类生产活动改变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的同时,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或不同利用目的的低产土地和遭受破坏不能利用的土地进行改造治理,建立新的有利于人类生产活动的生态平衡系统,改良土壤,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 土地治理规划是在对土地受损范围、受害程度、受损源,以及生产力水平、资金状况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整治土地、恢复地力的计划和方案。,二、土地治理类型,土地治理类型包括: 土地侵蚀治理、土地沙化治理、土

15、地盐碱化和次生盐碱化治理、土地潜育化和次生潜育化治理、土污染治理、土地复垦。,第四篇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第三章 土地治理规划 第二节 土地治理规划的程序,一、土地治理规原则,(一)全面规划,综合治理 (二)明确主攻方向,因地制宜治理 土地 (三)从实际出发,措施可行 (四)远近结合,力求实效 (五)保持土地生态平衡,二、土地治理规划程序,(一)准备工作阶段 1、建立组织、统一领导 2、制定计划、明确任务 3、收集资料、调查研究,(二)实际调查阶段 1、调查方法 (1)普查主要是地域性普查。 (2)重点调查主要是在普查的基础上,对土地治理地域的各治理区进行重点调查 (3)典型调查 主要是在治理地域

16、内,对具有代表性的治理地区进行的调查,2、调查内容 (1)地理景观调查 主要是利用现有图纸资料,通过实地踏勘,调查治理区的地域范围和自然景观及经济建设布局情况。,(2)土地自然因子调查 地形地貌调查:包括地形地貌类型;地面构成物质及地面危害程度等。 土壤调查:调查中,重点放在土属和土种,包括土壤分布、土壤肥力、质量等。 植被调查:草地植被要调查荒地资源的分布、分类及适宜方面。植被群落构成、覆盖率、载畜和产草情况等。,水文调查:调查流域内河流情况,包括流速、流量、含沙及水分年内、年际分配及频率,径流面积、径流深、径流量等;地下水类型、补给条件和地下水静动贮量、可开采量和可利用量,地下水埋深、水质

17、特征等。 能源资料调查:主要是与治理区有直接关系的能源。从治理措施能源保证的角度进行调查。包括水能、太阳能等。,(3)土地资源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查清土地利用现状,包括农、林、牧、副、渔业用地分布、面积、范围;查清各业用地的生产情况、利用水平;查清受害土地的分布,各业用地的危害程度。,土地质量调查:调查土地由于社会因素和自然因子影响的地面构成和质量状况;调查耕地的生产能力、生产潜力及集约经营情况;土地质量的分级情况。土地质量分级可按全国统一标准分为八级,即土地生产力分级。,土地污染调查:主要调查未经处理和处理后不符合标准的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由于含有毒有害元素而造成地下水和土地污染的情况

18、。包括查清污染源、污水网布局和排污情况、污染面积和分布等。,(4)土地综合治理措施现状调查 工程治理措施:调查排灌工程的水源、输水系统、田间工程及泄水区工程分布、配置;排灌水方式及设计标准和受益面积;机电井布局、结构、数量及配套情况;排灌泵站分布、容量及效益;水工建筑物的配置及设计标准;电力线路走向、电压、输电能力,变电设备布局及容量和柴油机械容量及其能源的保证情况。 生物、农业治理措施调查:各种防护林的布局、结构、类型、标准及防护效益;护草的分布、面积、类型、覆盖率、草种、轮作方式及草地管理、保护技术等;作物布局形式、种植比例、作物种类构成、耕作制度和施肥及种养结合情况。,田块调查:包括工程

19、与生物、生物与农业、工程与工程措施之间的组合形式,田块规划及方(条)田设计指标与参数。 工程管理调查:包括工程管理运用情况,效益及有关制度。监测预报系统布设,测试项目能力及效果等。 道路、居民点调查:道路系统的级别、配置、走向、路面质量;道路的货运量、货运方向及内外交通联络状况。居民点的布局、规模、服务半径、环境卫生、建筑物状况;居民点人口、户数、劳力构成情况。工矿企业类型、分布、数量和生产能力。,(三)规划阶段 1、编制规划的程序 首先,明确治理地区的治理方向、要求和达到目标,根据土地的自然特征、危害情况,确定治理主攻方向和途径; 其次,制定规划项目,根据其治理的主攻方向,按其措施的适宜性和

20、可行性,确定主导措施和配合措施; 第三,确定措施指标和规划设计标准。,2、编制规划的方法和要求(1)总体控制,逐项规划布局 (2)先近后远,远近期规划相结合 (3)经济评价、方案比较 3、编制规划的成果 一般包括土地治理规划成套图,规划方案及附件。,第四篇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第三章 土地治理规划第三节 土地复垦,一、土地复垦的意义和概念,土地复垦是指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土地复垦的对象有:因挖损、塌陷、压占、化学污染造成破坏或废弃的土地,因道路、渠道、居民点迁址改建而闲置的土地,因自然灾害破坏的土地,荒芜废弃地等。,二、

21、待复垦土地类型,(一)直接挖损地表而破坏的土地 (二)地面塌陷的土地,主要是因地下开采矿产资源和地下工程建设挖空造成的 (三)压占破坏的土地,主要是因废渣、煤矸石等工业固体废弃物以及废弃公路、铁路、城镇生活垃圾和废弃建筑物压占造成的 (四)污染废弃的土地。主要由“三废”污染造成 (五)零星闲散地和农村废弃地 (六)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三、土地复垦规划的原则和依据,(一)土地复垦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1、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 2、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近期利益服从长远利益,规划要切实可行,并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注重实效,讲究经济效益,复垦方案要考虑经济承受能力。 4、土地复垦规划要与土地利用

22、总体规划、城市规划以及矿区规划相协调,与土地管理措施相结合,(二)编制土地复垦规划的依据 1、国务院颁发的土地复垦决定及当地土地复垦的有关法规、政策和实施细则。 2、有关土地利用的法律、法规,包括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法、矿产资源管理法和环境保护法等。 3、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发规划、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矿企业生产计划。 4、国民经济统计资料。 5、待复垦土地资源现状调查资料、图件、统计表。 6、为编制土地复垦规划而设置的专项研究成果等。,四、土地复垦规划的内容,(一)复垦区土地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调查 主要调查复垦区的土质条件、环境条件、土地被破坏程度及工矿企业经营状况等。 1、区域环境条件

23、调查 包括复垦区域的气候、气象、地形、地貌、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条件调查和复垦区的道路交通、供水供电、人口、人均耕地、土地生态环境质量等调查。 2、土质条件调查 包括表土的理化性质、厚度、有机质含量、pH值、土壤水分、微量元素、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石砾含量等。,3、土地被破坏程度调查 包括复垦的挖损和塌陷范围、深度、被污染土层的厚度、地表堆积物的高度和范 围等。 4、工矿企业的采矿及经营状况 包括采矿方法、采矿工艺流程、废弃物的堆放方法,企业在土地复垦方面的投资能力、技术和设备条件、用地需求等。 5、土地复垦原则和管理体制已经明确“谁破坏,谁复垦”是我国土地复垦的基本原则,各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

24、门负责管理、监督检查本行政区域的土地复垦工作。,(二)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三)确定复垦目标和方向(四)复垦工艺及复垦措施设计 1、矿区平面布置 2、表土与底土剥离 3、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弃石、尾矿直接回填采空区到一定高度,根据要求进行压实、平整 4、底土与表土的铺覆、复垦后利用(五)复垦工程概预算 包括土地复垦费用计算,土地复垦费用的提取和土地复垦后效益的预测与分析等。 (六)编制土地复垦规划的实施计划,第四篇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第四章 土地保护规划 第一节 概述,一、土地保护的重要性及类型,( 一)土地保护概念 土地保护,是采取各种科学技术手段,防止耕地面积减少和土地质量退化,对造成的土地资源

25、污染进行防治,使土地生态平衡不遭受新的破坏。或可理解为土地保护是指对土地的可利用面积及其生产力的保护,它包括两个方面,即数量上保护,尤其是保护农业用地被不合理占用;质量上保护,保护土地的质量不下降。 土地保护规划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从保障自身利益或满足社会需要出发,为防止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纠纷及不合理占用等,以一定的政策、法律和经济手段,对某些地块或区域所采取的限制和保护措施。,(二)土地保护的必要性 首先,土地保护是保持土地资源数量与质量的重要手段 其次,土地保护是土地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第三,土地保护是保护具有特殊经济价值及生态价值的土地资源的需要 第四,土地保护与人们的生活

26、密切相关,(三)土地保护的方法与措施 1、依法保护土地 2、划定各类土地保护区 3、采取各类技术措施保护土地,(四)土地保护的类型 1、土地产权保护 2、土地用途保护 3、土地质量保护,(五)土地保护规划的任务 1、保护质量高、经济效益好、社会价值大的耕地、林地、牧草地等,以稳定土地的生产力。 2、保护土地生态自然环境及人工生态环境,改善提高土地生态环境质量。 3、保护具有特殊经济价值及生态价值的土地资源,如土特产基地、特殊生态圈、名胜古迹等。,第四篇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第四章 土地保护规划 第二节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一、基本农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含义,(一)基本农田的定义 基本农田,是指按照

27、一定时期人口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或定义为从战略高度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社会安定和人口增加对耕地的需求,而必须确保的农田。它不仅包括成片高产农田,还包括必须保护的,或已列入治理改造计划的中低产田。,(二)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定义 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并且对基本农田明确保护级别、期限、位置、范围、面积,并以行政、经济、法律等综合管理手段实施保护的地区。,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1、确定基本农田的保护面积 (1)通过农产品需求量预测来推算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 (2)系数预测法 (3)人口、耕地、建设用

28、地的系统模型预测法 (4)采用人口预留法,测算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等级 基本农田保护区可以分为二级,要把生产条件好、产量高、长期不得占用的耕地划为一级基本农田;把生产条件较好、产量较高、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划为二级基本农田。一级基本农田是长期稳定规划地区耕地数量的基础。其面积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到人口高峰年对农产品的需求量,而从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年看,二级基本农田中的一部分耕地可能被各项建设占用。,3、明确基本农田保护范围、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界线 根据基本农田的控制指标,定性、定量、定位逐地块的落实保护地块,划定保护区界线。 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经国

29、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 二是有良好的水利和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正在实施改造计划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 三是蔬菜生产基地。 四是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 五国务院规定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其他耕地。 4、制订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三、编制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程序,(一)准备工作 1、成立机构。包括成立规划工作领导 小组和规划专业技术组 2、思想动员 3、制订计划 4、物质准备 5、业务培训,(二)调查研究 调查内容包括3个方面,一是规划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调查。二是对农作物分布及耕地分布和利用方式的调查。主要包括,耕地数量及其分布,国

30、家确认的粮、棉、油和名、优、特新生产基地,已列入治理改造计划的中低产田,已在规划中确认的蔬菜基地及农科教实验田的数量和分布。三是对农业生产水平,不同区域、不同地块耕地状况及生产能力的调查。,(三)分析预测 分析预测以调查研究为基础,以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为依据。预测的内容包括规划年人口发展规模、各类农产品需求量、主要农作物单产水平、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测算。对于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同步编制的,可直接采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预测成果。,(四)编制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方案 1、确定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2、确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基本农田面积确定后,可计算基本农田保护率, 计

31、算公式为: es/s0 100 式中:e基本农田保护率; s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s0本地区耕地总面积。 3、确定基本田保护等级 4、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分解,5、制订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实施措施 6、编制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成果资料。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成果资料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文件),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图,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说明和技术总结。 (1)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文件)的编制。内容主要包括:规划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规划 地区耕地资源状况,耕地利用的历史变化和现状分析;规划地区年人口发展、农产品需求、单产水平的预测成果,各项建设发展占用耕地数量分析预测结果;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目标,

32、保护面积,一级、二级基本农田面积;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分解、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等。,(2)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图的编制。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图一般在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基础上编制。 内容包括:各类基本农田保护区,主要地形地物,主要居民点,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及保护片块号,保护标牌、界桩编号,保护片块面积注记等。一般可用不同的颜色或罗马数字区分各等级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图的整饰可参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整饰要求进行。 (3)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说明的技术总结。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说明内容包括:规划地区自然、社会经济概况,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技术要求,各项调查研究、分析预测的方法和结果,规划目标的

33、确定,保护面积的确定,保护指标的分解,规划图的编制等。技术总结着重说明规划过程中应掌握的技术要点,新方法的应用,难点问题的处理等。,7、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审批。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可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批程序报上级政府批准。,(五)划区定界 1、实地制定保护区界线 2、设立保护标志 3、写保护地块登记表及保护区面积 汇总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表格: (1)护区地块登记表 (2)基本农田保护区分类面积统计表 (3)县(乡)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汇 总表,第四篇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第五章 土地整理规划 第一节 概述,一、国内外土地整理的发展,“土地整理”一词在国外最早问世于法国、德国和俄国等欧洲国家。

34、1953年德国颁布了第一部土地整理法。 在我国台湾地区土地整理称作土地重划 我国土地整理可以追溯到古代奴隶社会的井田制,但使土地整理成为真正的一门学科和一项技术工作还是建国以后。,(一)土地整理的含义 土地整理是对土地利用的调整和治理,它是通过对土地利用生产环境的改善及生态景观建设,消除土地利用中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制约或限制作用的因素,促进土地利用的有序化和集约化,从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工程技术手段及相应的政策措施。其实质是通过对土地利用环境的建设,不断提高土地质量,来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土地资源的要求,保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土地生态建设措施和手段。,土地整理的内容是随着一个国家经济、社会

35、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土地整理包括农用地整理和非农地整理。现阶段土地整理一般指农村地区土地管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手段,对田、水、路、林、村等综合整治,调整土地关系,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和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可利用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国家措施。,1、我国现阶段土地整理的意义 (1)土地整理是解决我国土地利用问题、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必然选择 (2)土地整理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3)土地整理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居住条件、促进农村城镇化的有效措施 (4)土地整理是实施

3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手段,2、我国现阶段土地整理的目的和任务 我国现阶段土地整理的目的是,依据土地利用规划,通过对土地利用状况的调整、改造,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土地整理的主要任务是:在农村地区,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在城镇,通过对闲置、存量等利用效率低的土地和按规划对农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土地进行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一方面解决城市发展用地,另一方面改善城镇生活、居住条件,减少城镇外延占地。,第四

37、篇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第五章 土地整理规划 第二节 土地整理规划,一、土地整理的内容,1、建立和维护土地制度 旨在建立土地制度方面的土地整理内容包括有建立和完善土地占有和使用制度,为各种土地占有和使用方式整理土地,包括土地划界和调整、估算地租、地价和地税以及土地补偿损失等。 2、调整土地关系 土地关系是社会物质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生产关系的重要内容。 3、提高土地利用率方面 旨在提高土地利用率方面的土地整理内容有田块整理、道路建设、村庄更新、土地保护、沟渠调整、景观维护、土地复垦、地价查估、地籍管理、土地分配等。,4、增加土地产出率 以增加土地产出率为主要目的的土地整理的内容有:低产地改造、废弃地复

38、垦、水源灌溉效率的提高、建设占用耕地的耕作层的再利用、农作物轮作组织、牧草地轮牧组织、防治土地退化、土地绿化、提高建筑用地建筑密度和土地容积率等。 5、降低土地占用率 旨在降低土地占用率的土地整理的内容有:居民点内部功能分区和内部规划设计,交通运输网的规划设计,水利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以及种植用地内容规划设计。在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和项目选址时,将占用耕地作为项目可行性论证的指标来考虑,可做到节约用地、少占耕地,还可分析占用耕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二)我国现阶段土地整理的内容 1、从土地整理的对象看,土地整理包括农地整理和建设用地整理 从我国目前农地整理的实践看,农地整理的内容有:农地整理

39、,主要指耕地整理,包括耕作田块归整,田间道路、灌排渠系、防护林带整治等。低产地改造,包括中低产田、中低产林、中低产园、中低产水改造,低产土壤改良等。未利用地开发,包括荒草地、沼泽地、盐碱地、裸土地、滩涂、苇地及其它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利用。小流域综合整治,包括山区、丘陵地区的水土保持、生态退耕、土壤改良、耕作措施改变、田林水统筹规划等。,建设用地整理是对城镇、村庄、工矿用地按其发展规律和规划要求进行调整改造,或对交通、水利及工矿废弃地进行复垦利用。内容包括:旧城区拆迁改造,城镇、工矿区闲置土地盘整,村庄改造,各类废弃地复垦,坟地撤并。,2、从土地整理的目的看,土地整理包括资源性整理和资产性整理 资

40、源性整理即为进行合理的资源利用而进行的土地整理,它以实物资源的合理配置为主要内容。资产性整理主要是为确保土地资产的保值增值而进行的土地整理,它是以土地价值重组和实现为启动,以实物土地为载体的一种配置过程。狭义地说,目前我国开展的农地整理可以归为资源性整理,城镇土地整理、工矿闲置地盘整可归为资产性整理。,二、土地整理规划程序,(一)确定土地整理区 (二)协调土地整理区各项规划 (三)确定农业结构 (四)向涉及土地所有者或土地使用者和有关部门征求意见 (五)颁布土地整理的决定 (六)制定土地整理区重新规划原则 (七)制定集体与公共设施建设规划 (八)建设集体与公共设施,(九)地产重新划分前期准备

41、1、价值评定。地产重新划分不是按面积大小,而是根据地产价值。因此,必须对土地整理区地产进行价值评定。根据评定对象不同,土地整理价值评定分为农用地价值评定,建设用地价值评定,附着物价值评定和他项权利价值评定。后三项价值评定类似于市地价格评估 2、标界。标界就是用天然石、木桩或铁管等在实地设立明显的界线标志 3、测量。从等级控制点出发,为土地整理测定地籍控制点。地籍控制点间距为500800米。根据测量成果绘制出各种比例尺的工作图 4、地产重新划分计算。,(十)地产重新划分。 就地产重新划分与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各方进行商谈,商谈的基础是一张要求表和张绘有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原有土地的图 (十一)土地整理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