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心理学 (4).ppt

上传人:思*** 文档编号:2038201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8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育心理学 (4).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中学教育心理学 (4).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心理学 (4).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育心理学 (4).ppt(6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学教育心理学,一、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一)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指任何学习策略的使用都依赖于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这是学习策略训练的目的,也是必要的方法和途径。,第三节 学习策略的训练,(二)内化性原则内化性原则指训练学生不断实践各种学习策略,逐步将其内化成自己的学习能力,并在新的情境中加以灵活应用。(三)特定性原则特定性原则指学习策略一定要适于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类型。,第三节 学习策略的训练,(四)生成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指学生要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材料进行重新加工,生成某种新的东西。生成性程度高的策略有:写内容提要、向别人提问、将笔记列成提纲、图解要点之间的关系、向同伴讲授课程的主要内容。

2、生成性程度低的策略有:不加区分的划线、不抓要点的记录、不抓重要信息的肤浅的提要等,这对学习都是不利的,应注意避免。,第三节 学习策略的训练,(五)有效的监控原则(六)自我效能感原则,第三节 学习策略的训练,二、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一)指导教学模式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指导教学模式训练低年级的学生比较有效,因为儿童很难自己发现策略知识,有时就是发现了也不能自动地运用。,第三节 学习策略的训练,(二)程序化训练模式所谓程序化训练就是将活动的基本技能(如解题技能、阅读技能、记忆技能等)分解成若干有条理的小步骤,在其适宜的范围内,作为固定程序,要

3、求活动主体按此进行活动,并经过反复练习使之达到自动化程度。,第三节 学习策略的训练,(三)完形训练模式完形训练就是在直接讲解策略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策略的某一个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第三节 学习策略的训练,(四)交互式教学模式交互式教学这种方法,主要是用来帮助成绩差的学生阅读领会。它是由教师和一小组学生(大约6人)一起进行的,旨在教学生这样四种策略: 总结总结段落内容; 提问提出与要点有关的问题; 析疑一明确材料中的难点;,第三节 学习策略的训练, 预测预测下文会出现什么。在这里,教师先树立一些榜样性行为,示范四种主要

4、策略,然后改变自己的角色,在学生不会使用策略时给以必要的帮助,起到促进者和组织者的作用。,第三节 学习策略的训练,(五)合作学习模式在这种学习活动中,两个学生一组,一节一节地彼此轮流向对方总结材料,当一个学生主讲时,另一个学生听着,纠正错误和遗漏。然后,两个学生彼此变换角色,直到学完所学材料为止。,第三节 学习策略的训练,例:1、在学习策略的教学中,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将新策略与其头脑中的有关知识整合起来,以便能在新的情境中灵活、熟练的运用,这是运用了策略教学的 原则。答案:内化性,第三节 学习策略的训练,例:2、教学生列提纲时,教师可先提供一个列得比较好的提纲,然后解释这些提纲是如何统领材料的,

5、下一步就给学生不同完整程度的提纲,分步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学习策略训练模式是()。A、完形训练模式 B、合作学习模式C、交互式教学模式 D、程序化训练模式答案:,第三节 学习策略的训练,本章主要是两大问题,一是学习策略的分类,具体见教材的图,将教材中的图补充完整,能够说出分别有什么策略,各自分别属于什么策略。这部分主要考试选择、填空或者简答。二是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和方法,主要考试简答和论述题。,本章小结:,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本章是教材的重点,也是当今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关于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如何培养创造性,这是当今社会都重点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历次考试中

6、,包括不管是教师资格考试,还是教师招聘考试等,都是考试的重点。以往的试题中涉及本章内容的题型较全面,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都有。考生应将本章作为重点复习章节进行准备。本章两大问题:一、问题解决;二、创造性。,第一节 问题解决概述,一、问题解决的含义(一)问题1、什么是问题?问题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问题的一个根本特点就是障碍。障碍越大,问题的难度就越大,不存在没有障碍的问题。,第一节 问题解决概述,定义: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某一情境或事件是否成为问题,与个体主观的认知与感受有关。,2、问题的种类现实生活

7、中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研究者倾向于将问题分为两类:有结构的问题或界定清晰的问题与无结构的问题或界定含糊的问题。,第一节 问题解决概述,(1)有结构的问题有结构的问题是指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这种问题通常具有两个特征:,第一节 问题解决概述, 问题有明确性,问题的目标和条件都非常明确,解决者可以从问题的起始状态中找到明确的条件,也明白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而且问题的条件和目标可以对应起来。 解法的稳定性,即有明确的算法规则。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多属于有结构的问题。,第一节 问题解决概述,(2)无结构的问题无结构的问题是指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

8、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研究性学习、创造发明、论文等问题多是结构不良的问题。,第一节 问题解决概述,例: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这类问题属于()。A、结构良好的问题 B、结构不良的问题C、界定清晰的问题 D、非现实的问题答案: B,第一节 问题解决概述,(二)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有下面几个基本特点:1目的性2认知性3序列性综上所述,问题解决就是有认知成分参与的有目的的一系列运算。,第一节 问题解决概述,例:问题解决的特点包括()。A、已知性 B、认知性 C、目的指向性 D、条件

9、性答案: BC,第一节 问题解决概述,与问题类型相对应,问题解决也有两种类型:一是常规性问题解决,使用常规方法来解决有结构的、有固定答案的问题;二是创造性问题解决,综合应用各种方法或通过发展新方法、新程序等来解决无结构的、无固定答案的问题。,第一节 问题解决概述,二、问题解决的过程综合有关研究,可以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一)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首要环节,只有存在问题时,人们才有可能产生解决问题的认知活动。问题的发现受许多因素的制约。首先是问题解决者的思维习惯。其次,问题解决者已有知识的质和量都会影响到发现问题的敏锐性。最后,用于思考问题本

10、质的时间也极大地影响着识别问题的深刻性。,第一节 问题解决概述,(二)理解问题(理解与表征问题)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主要是确定问题究竟是什么,并尽更能地达到对整个问题的准确理解。,第一节 问题解决概述,(三)提出假设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 常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算法式和启发式(手段目的分析法;反推法;简化法;类比法)。,第一节 问题解决概述,例:将能达到目标的所有可能的选择都找出来,试遍所有可能,总会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称为()。A启发式 B推理式 C算

11、法式 D演绎式答案: C,第一节 问题解决概述,(四)检验假设检验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检验,二是间接检验。,第一节 问题解决概述,三、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一)问题的特征包括问题的呈现方式与问题的类型。(二)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与解决问题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第一节 问题解决概述,通过对专家与新手的对比研究发现,专家不仅拥有某一领域的大量的知识经验,而且这些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组织是非常合理的,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快速地被提取和应用。专家不仅拥有丰富且组织合理的陈述性知识,

12、而且也拥有解决问题所必需的、有效的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第一节 问题解决概述,(三)定势与功能固着如前所述,定势是影响学习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迁移实现的,因此,定势也必然影响问题解决。功能固着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通常的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而且最初看到的功能越重要,其他的功能就越难看出来。,第一节 问题解决概述,例:1、看到某件制品时常被其惯常的用途所束缚,很难想到它别的方面的功能。这种现象被称为()。A习惯 B功能固着 C定势 D定向答案: B,第一节

13、 问题解决概述,例: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答案:问题特征;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第一节 问题解决概述,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中,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第一节 问题解决概述,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三)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第一节 问题解决概述,(四)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对平常事物多

14、观察,不要被动地等待教师指定作业后,才套用公式或定理去解决问题。要求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提高对问题的敏感性,还要让其主动地对问题进行思考和了解,主动分析问题的各个条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思考的乐趣,培养他们勤于思考的习惯。,第一节 问题解决概述,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尽可能多地提出各种假设,而不要对这些想法进行过多的评判,以免过早地局限于某一解决问题的方案中。这时,重要的是数量,而不是质量。鼓励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和策略。,第一节 问题解决概述,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要求学生自己反复推敲、分析各种假设和

15、各种方法的优劣,对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与评价。也就是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以有效地调控问题解决的过程。,第一节 问题解决概述,例:如何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答案: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第一节 问题解决概述,一、创造性的含义1、创造性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2、创造的分类(1)真创造: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第二节 创造性及其培养,(2)类创造:产生的成品并非首创,只是对个体而言具有独创性,如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出于好奇心对某一规律的发现,学生自己发现了解决某一类问题的窍门等。虽然

16、这种方法不是首创,但对他个人而言,也是具有创造意义的。虽然就社会价值来说有极大的不同,但无论是真正的创造还是类似的创造,它们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或认知能力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可以说,创造性不是少数人的天赋,而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潜能,它可以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在小学生身上,也存在着创造的潜能。,第二节 创造性及其培养,例:1、在创造分类中,区分真创造和类创造的主要依据是()。A、产品的独特性 B、产品的新颖性C、产品的价值意义范围 D、产品的清晰性答案: C,第二节 创造性及其培养,例:2、创造可以分为真创造和 两种。答案:类创造,第二节 创造性及其培养,二、创造性的基本特征尽管不同的研究

17、及其相关测验强调创造性的不同特征,但目前较公认的看法是以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来代表创造性。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与发散思维相对,聚合思维是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研究者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三个:,第二节 创造性及其培养,(一)流畅性流畅性是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流畅性只体现了发散思维的单方面的数量特点,代表发散思维能力的较低层次。,第二节 创造性及其培养,(二)变通性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

18、一问题,能在不同方向上提出不同类型信息的思维特征。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变通性越高。变通性包括对信息的重新归类、对意义的重新表达、改变对物体用途的定势思维等。变通性强能使人们的思维触类旁通,因为它代表了发散思维能力的较高层次。缺乏创造性的人通常只能想到一个方面,缺少变通性。,第二节 创造性及其培养,(三)独创性独创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方法,具有新奇性。对同一问题,提意见越新奇独特者,其独创性越高,比如,说砖磨成了粉可当颜料用来画画,相对于说砖头可以盖房子就显得独特。独特性是在流畅性和灵活性基础上形成的最高层次的发散思维能力。以上三个方面的特

19、征是相互关联的。发散思维也是可以训练的。,第二节 创造性及其培养,例:1、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形象思维 D、抽象思维答案: A,第二节 创造性及其培养,例:2、“知人所不知,见人所不见”是创造性的哪种特征?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创性 D、集中性答案: ,第二节 创造性及其培养,三、影响创造性的因素(一)环境家庭、学校与社会都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环境因素(1)在家庭中,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管教方式以及家庭氛围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创造性。家庭的教育方式一般分为三种:压制型、溺爱型和民主型。 父母的个性特点和行为与儿童创造性的关系更为密切

20、。,第二节 创造性及其培养,(2)在学校教育方面,如果学校气氛较为民主,教师不以权威方式管理学生,而是鼓励学生的自主性,容许学生表达不同意见,容许学生在自行探索中去发现知识,那么,这种教育有利于创造性的培养。(3)社会环境也同样会影响到创造性的发展,如社会文化等。由此可见,创造性的发展需要开放和自由的环境,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重要方面。,第二节 创造性及其培养,(二)智力智力与创造力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智力更加偏向于认知方面的心理特征和个性特征,属于解决一般性问题的能力。创造力虽然也需要知识,需要观察力、记忆力和理解等一般认知能力,但更需要想象

21、力、灵感等非逻辑思维能力。有关创造力的研究表明,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两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两者是有一定相关的非线性关系。,第二节 创造性及其培养,其基本关系表现为:(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高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第二节 创造性及其培养,(三)个性个性通常是指个人具有的比较稳定的、有一定心理倾向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一般而言,创造性与个性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综合有关研究,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以下一些个性特征:1具有幽默感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4喜欢幻想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6有独立性,第二节 创造性及其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