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资料.wps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2027408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WPS 页数:12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处理资料.wps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热处理资料.wps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处理资料.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处理资料.wps(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热处理资料(1)钢的热处理钢的热处理是将固态钢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加热、 保温和冷却,以获得所需组织结构与性能的一种工艺。热处理的特点是改变零件或者毛坯的内部组织,而不改变其形状和尺寸。能进行热处理强化的材料必须满足:有固态相变;经冷加工使组织结构处于热力学不稳定状态;表面能被活性介质的原子渗入从而改变表面化学成分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钢能进行热处理强化,是由于钢在固态下具有相变,在固态下不发生相变的纯金属或合金则不能用热处理方法强化。在 e-F 3C 相图中,A1、 A3和Acm是碳钢在极缓慢地加热或冷却时的相变温度,是平衡临界点。 在实际生产中,加热和冷却不可能极缓慢,因此不可能在平衡临界点进

2、行组织转变。由图-48 所示,实际加热时各临界点的位置分别为图中的Ac1、Ac3 、Accm线,而实际冷却时各临界点的位置分别为Ar1、Ar2和Arcm。(2)真空热处理1、真空热处理的优越性 真空热处理是和可控气氛并驾齐驱的应用面很广的无氧化热处理技术,也是当前热处理生产技术先进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 真空热处理不仅可实现钢件的无氧化、 无脱碳,而且还可以实现生产的无污染和工件的少畸变,因而它还属于清洁和精密生产技术范畴。目前它已成为工模具生产中不可替代的先进技术。2、 真空热处理工艺 工件畸变小是真空热处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优点。 据国内外经验,工件真空热处理的畸变量仅为盐浴加热淬火的三分之一

3、。 研究各种材料、 不同复杂程度零件的真空加热方式和各种冷却条件下的畸变规律,并用计算机加以模拟,对于推广真空热处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真空加热、 常压或高压气冷淬火时气流均匀性对零件淬硬效果和质量分散度有很大影响。 采用计算机模拟手段研究炉中气流循环规律,对于改进炉子结构变具有重要意义。 真空渗碳是实现高温渗碳的最可能的方式。 但在高温下长时间加热会使大多数钢种的奥氏体晶粒度长得很大,对于具体钢材高温渗碳,重新加热淬火对材料和工件性能的影响规律加以研究,对优化真空渗碳、 冷却、 加热淬火工艺和设备是很有必要的。 近几年,国际上有研究开发使用气体燃料的燃烧式真空炉的动向。 在真空炉中采用气体燃

4、料加热的困难太多,虽然有节约能源的说法,但不一定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3)化学热处理化学热处理是将工件置入含有活性原子的特定介质中加热和保温,使介质中一种或几种元素(如、 、 i、 、 l、 r、 等)渗入工件表面,以改变表层的化学成分和组织,达到工件使用性能要求的热处理工艺。 其特点是既改变工件表面层的组织,又改变化学成分。 它可比表面淬火获得更高的硬度、 耐磨性和疲劳强度,并可提高工件表层的耐蚀性和高温抗氧化性。各种化学热处理都是由以下三个基本过程组成的。1)分解 由介质中分解出渗入元素的活性原子。2)吸收 工件表面对活性原子进行吸收。 吸收的方式有两种,即活性原子由钢的表面进入铁的晶格

5、形成溶体,或与钢中的某种元素形成化合物。3)扩散 已被工件表面吸收的原子,在一定温度下,由表面往里迁移,形成一定厚度的扩散层。1、渗碳:渗层组织:淬火后为碳化物、 马氏体、 残余奥氏体。 渗层厚度(mm),0.31.6,表面硬度,5763HRC,作用与特点,提高表面硬度、 耐磨性、 疲劳强度,渗碳温度(930)较高,工件畸变较大;应用,常用于低碳钢、 低碳合金钢、 热作模具钢制作的齿轮、 轴、 活塞、 销、 链条。渗碳件渗碳后,都要进行淬火、低温回火,回火温度一般为 150200。经淬火和低温回火后,渗碳件表面为细小片状回火马氏体及少量渗碳体,硬度可达5864HRC,耐磨性能很好。 心部组织决

6、定于钢的淬透性。 普通低碳钢如 15、 20钢,心部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硬度为1015HRC。 低碳合金钢如20CrMnTi 心部组织为回火低碳马氏体、铁素体及托氏体,硬度为3545HRC,具有较高的强度、韧性及一定的塑性。2.液体氮化 也称软氮化,低温氰化,或者氮碳共渗,在渗氮过程中,碳原子也参与,因而比一般的单一气体渗氮具有更高的渗速,在渗层表面硬度相当的情况下,氮化层的脆性也比气体氮化小,软氮化因此得名。 氮化主要是往炉中加入纯氨,在 200以上氨分解为活性氮原子,在500580时,活性氮原子往钢件表面渗氮和扩散,得到 0.30.5mm厚的高硬度、耐腐蚀、抗疲劳的氮化层。把含碳物质和氨

7、同时通入炉内就是碳氮共渗,又叫氰化。它兼有渗碳和氮化的性能,氰化温度低于渗碳,使工件变形小,而氰化速度比渗碳和氮化快,生产周期短。 老的液体氮化法主要原料是氰化钠,所以也有叫低温氰化的,硬化层中的氮比碳的浓度高,因而氮碳共渗的称法又被广泛采用在氮化的过程中,当活性较大时,表面生成很薄的化合物层(1030m 的 相),随后便是和扩散层。当活性较小时,表面化合物相可以不出现,从而获得得以弥散硬化为主的组织 3.离子氮化 是利用辉光放电这一物理现象对金属材料表面强化的氮化法。 在低压的氮气或氨气等气氛中,炉体和被处理工件之间加以直流电压,使产生辉光放电,在被处理表面数毫米处出现急剧的电压降,气体中的

8、离子,向阴极移动,当接近工件表面时,由于电压降剧降而被强烈加速,轰击工件表面,离子具有的动能转变为热能,加热了被处理的工件,同时一部分离子直接注入工件表面,一部分离子引起阴极溅射,从工件表面“溅射出”电子和原子,“溅出”的铁原子和由于电子作用而形成的原子态氮相结合,形成 FeN。 FeN 由于吸附和在表面上蒸发,因受到高温和离子轰击而很快地分解为低价氮化物而放出氮。 一部分失去氮的铁又被溅射到辉光等离子气体中与新的氮原子相结合,促进氮化。(4)化学热处理解释化学热处理是通过改变金属和合金工件表层的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金属热处理。 化学热处理的工艺过程一般是:将工件置于含有特定介质的容器中,加

9、热到适当温度后保温,使容器中的介质(渗剂)分解或电离,产生的能渗入元素的活性原子或离子,在保温过程中不断地被工件表面吸附,并向工件内部扩散渗入,以改变工件表层的化学成分。 通常,在工件表层获得高硬度、 耐磨损和高强度的同时,心部仍保持良好的韧性,使被处理工件具有抗冲击载荷的能力。 每一种化学热处理工艺都各有其特点,如果需要分别或同时提高耐磨、 减摩、 抗咬死、 耐蚀、 抗高温氧化和耐疲劳性能,则根据工件的材质和工作条件选择相应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化学热处理是古老的工艺之一,在中国可上溯到西汉时期。 已出土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佩剑,表面含碳量达O.60.7%,而心部为 O.15O.4%,具有明显

10、的渗碳特征。明代宋应星撰天工开物一书中,就记载有用豆豉、动物骨炭等作为渗碳剂的软钢渗碳工艺。 明代方以智在 物理小识 “淬刀”一节中,还记载有“以酱同硝涂錾口,煅赤淬火”。硝是含氮物质,当有一定的渗氮作用。 这说明渗碳、 渗氮或碳氮共渗等化学热处理工艺,早在古代就已被劳动人民所掌握,并作为一种工艺广泛用于兵器和农具的制作。 随着化学热处理理论和工艺的逐步完善,自二十世纪初开始,化学热处理已在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机械制造和军事工业的迅速发展,对产品的各种性能指标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除渗碳外,又研究和完善了渗氮、 碳氮和氮碳共渗、 渗铝、 渗铬、 渗硼、 渗硫、 硫氮和硫氮碳共渗,以及

11、其他多元共渗工艺。 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使化学热处理过程的控制日臻完善,不仅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而且工艺参数和处理质量也得到更加可靠的控制。 按渗入元素的性质,化学热处理可分为渗非金属和渗金属两大类。 前者包括渗碳、 渗氮、渗硼和多种非金属元素共渗,如碳氮共渗、 氮碳共渗、 硫氮共渗、 硫氮碳(硫氰)共渗等;后者主要有渗铝、 渗铬、 渗锌,钛、 铌、 钽、 钒、 钨等也是常用的表面合金化元素,二元、 多元渗金属工艺,如铝铬共渗、 钽铬共渗等均已用于生产。 此外,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二元或多元共渗工艺也不断涌现,例如铝硅共渗、硼铬共渗等。 钢铁的化学热处理可按进行扩散时的基本组织,区分为铁

12、素体化学热处理和奥氏体化学热处理。 前者的扩散温度低于铁氮共析温度,如渗氮、 渗硫、 硫氮共渗、 氧氮共渗等,这些工艺又可称为低温化学热处理;后者是在临界温度以上扩散,如渗碳、 渗硼、 渗铝、 碳氮共渗等,这些工艺均属高温化学热处理范围。 渗碳是使碳原子渗入钢制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渗碳后,工件表面含碳量一般高于0.8%。淬火并低温回火后,在提高硬度和耐磨性的同时,心部能保持相当高的韧性,可承受冲击载荷,疲劳强度较高。但缺点是处理温度高,工件畸变大。 渗碳工艺广泛应用于飞机、 汽车、 机床等设备的重要零件中,如齿轮、 轴和凸轮轴等。 渗碳是应用最广、 发展得最全面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用微

13、处理机可实现渗碳全过程的自动化,能控制表面含碳量和碳在渗层中的分布。 渗氮是使氮原子向金属工件表层扩散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钢铁渗氮后,可形成以氮化物为主的表层。 当钢中含有铬、 铝、 钼等氮化物时,可获得比渗碳层更高的硬度、 更高的耐磨、 耐蚀和抗疲劳性能。 渗氮主要用于对精度、 畸变量、 疲劳强度和耐磨性要求都很高的工件,例如镗床主轴、镗杆,磨床主轴,气缸套等。 碳氮共渗和氮碳共渗是在金属工件表层同时渗入碳、 氮两种元素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前者以渗碳为主,与渗碳相比,共渗件淬冷的畸变小,耐磨和耐蚀性高,抗疲劳性能优于渗碳,70 年代以来,碳氮共渗工艺发展迅速,不仅可用在若干种汽车、拖拉机零件

14、上,也比较广泛地用于多种齿轮和轴类的表面强化;后者则以渗氮为主,它的主要特点是渗速较快,生产周期短,表面脆性小且对工件材质的要求不严,不足之处是工件渗层较薄,不宜在高载荷下工作。 渗鹏是使硼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硼在钢中的溶解度很小,主要是与铁和钢中某些合金元素形成硼化物。 渗硼件的耐磨性高于渗氮和渗碳层,而且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耐蚀性。 渗硼层脆性较大,难以变形和加工,故工件应在渗硼前精加工。 这种工艺主要用于中碳钢、中碳合金结构钢零件,也用于钛等有色金属和合金的表面强化。 渗硼工艺已在承受磨损的磨具、 受到磨粒磨损的石油钻机的钻头、 煤水泵零件、 拖拉机履带板、 在腐蚀介质或较

15、高温度条件下工作的阀杆、 阀座等上获得应用。 但渗硼工艺还存在处理温度较高、畸变大、熔盐渗硼件清洗较困难和渗层较脆等缺点。 渗硫是通过硫与金属工件表面反应而形成薄膜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经过渗硫处理的工件,其硬度较低,但减摩作用良好,能防止摩擦副表面接触时因摩擦热和塑性变形而引起的擦伤和咬死。 硫氮共渗、 硫氮碳共渗是将硫、 氮或硫、 氮、 碳同时渗入金属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采用渗硫工艺时,渗层减摩性好,但在载荷较高时渗层会很快破坏。 采用渗氮或氮碳共渗工艺时,渗层有较好的耐磨、 抗疲劳性能,但减摩性欠佳。 硫氮或硫氮碳共渗工艺,可使工件表层兼具耐磨和减摩等性能。 渗金属是将一种或数种金属

16、元素,渗入金属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金属元素可同时或先后以不同方法渗入。 在渗层中,它们大多以金属间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能分别提高工件表层的耐磨、耐蚀、抗高温氧化等性能。常用的渗金属工艺有渗铝、渗铬、渗锌等。 化学热处理的发展将着重于扩大低温化学热处理的应用;提高渗层质量和加速化学热处理过程;研制适应常用化学热处理工艺的专用钢;发展无污染化学热处理工艺和复合渗工艺;用计算机控制多种化学热处理过程,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研制各种介质中适用的传感器和外接仪表、设备等。 (5)合金元素对热处理的影响1、合金元素对钢加热转变的影响除了镍、 钴以外,大多数合金元素特别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使碳的扩散速度

17、降低,奥氏体的形成过程减缓,因此奥氏体化加热温度提高,保温时间延长。除了锰、硼以外,大多数合金元素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淬火后获得细小马氏体组织。2、合金元素对钢冷却转变的影响除了 Co 以外,大多数合金元素溶入奥氏体中,不同程度地阻碍了铁、碳原子的扩散,减缓了奥氏体的分解能力,使奥氏体稳定性提高,C 曲线右移或形成珠光体和贝氏体两个转变区。 除Co、 Al 外,大多数合金元素使 Ms 点、 Mf 点下移,如图 1-71所示,使钢在淬火后残余奥氏体量增多,如图1-72 所示。(6)45钢和 40Cr 钢调质热处理调质是淬火加高温回火的双重热处理,其目的是使工件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调质钢有碳素

18、调质钢和合金调质钢二大类,不管是碳钢还是合金钢,其含碳量控制比较严格。 如果含碳量过高,调质后工件的强度虽高,但韧性不够,如含碳量过低,韧性提高而强度不足。为使调质件得到好的综合性能,一般含碳量控制在 0.300.50%。调质淬火时,要求工件整个截面淬透,使工件得到以细针状淬火马氏体为主的显微组织。通过高温回火,得到以均匀回火索氏体为主的显微组织。 小型工厂不可能每炉搞金相分析,一般只作硬度测试,这就是说,淬火后的硬度必须达到该材料的淬火硬度,回火后硬度按图要求来检查。 工件调质处理的操作,必须严格按工艺文件执行,我们只是对操作过程中如何实施工艺提些看法。1、 45钢的调质45 钢是中碳结构钢

19、,冷热加工性能都不错,机械性能较好,且价格低、 来源广,所以应用广泛。它的最大弱点是淬透性低,截面尺寸大和要求比较高的工件不宜采用。45 钢淬火温度在 A3+(3050) ,在实际操作中,一般是取上限的。偏高的淬火温度可以使工件加热速度加快,表面氧化减少,且能提高工效。 为使工件的奥氏体均匀化,就需要足够的保温时间。 如果实际装炉量大,就需适当延长保温时间。 不然,可能会出现因加热不均匀造成硬度不足的现象。 但保温时间过长,也会也出现晶粒粗大,氧化脱碳严重的弊病,影响淬火质量。我们认为,如装炉量大于工艺文件的规定,加热保温时间需延长 1/5。因为45钢淬透性低,故应采用冷却速度大的 10%盐水

20、溶液。工件入水后,应该淬透,但不是冷透,如果工件在盐水中冷透,就有可能使工件开裂,这是因为当工件冷却到 180左右时,奥氏体迅速转变为马氏体造成过大的组织应力所致。 因此,当淬火工件快冷到该温度区域,就应采取缓冷的方法。 由于出水温度难以掌握,须凭经验操作,当水中的工件抖动停止,即可出水空冷(如能油冷更好)。 另外,工件入水宜动不宜静,应按照工件的几何形状,作规则运动。 静止的冷却介质加上静止的工件,导致硬度不均匀,应力不均匀而使工件变形大,甚至开裂。45钢调质件淬火后的硬度应该达到 HRC5659,截面大的可能性低些,但不能低于HRC48,不然,就说明工件未得到完全淬火,组织中可能出现索氏体

21、甚至铁素体组织,这种组织通过回火,仍然保留在基体中,达不到调质的目的。45钢淬火后的高温回火,加热温度通常为 560600,硬度要求为 HRC2234。因为调质的目的是得到综合机械性能,所以硬度范围比较宽。 但图纸有硬度要求的,就要按图纸要求调整回火温度,以保证硬度。 如有些轴类零件要求强度高,硬度要求就高;而有些齿轮、 带键槽的轴类零件,因调质后还要进行铣、 插加工,硬度要求就低些。 关于回火保温时间,视硬度要求和工件大小而定,我们认为,回火后的硬度取决于回火温度,与回火时间关系不大,但必须回透,一般工件回火保温时间总在一小时以上。2、40Cr 钢的调质处理Cr 能增加钢的淬透性,提高钢的强

22、度和回火稳定性,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 截面尺寸大或重要的调质工件,应采用Cr 钢。但Cr 钢有第二类回火脆性。40Cr 工件调质的淬回火,各种参数工艺卡片都有规定,我们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是:1、40Cr 工件淬火后应采用油冷,40Cr 钢的淬透性较好,在油中冷却能淬硬,而且工件的变形、 开裂倾向小。 但是小型企业在供油紧张的情况下,对形状不复杂的工件,可以在水中淬火,并未发现开裂,只是操作者要凭经验严格掌握入水、出水的温度。2、40Cr 工件调质后硬度仍然偏高,第二次回火温度就要增加 2050,不然,硬度降低困难。3、40Cr 工件高温回火后,形状复杂的在油中冷却,简单的在水中冷却,目的是避免第

23、二类回火脆性的影响。回火快冷后的工件,必要时再施以消除应力处理。 影响调质工件的质量,操作工的水平是个重要因素,同时,还有设备、 材料和调质前加工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认为:1、工件从加热炉转移到冷却槽速度缓慢,工件入水的温度已降到低于 Ar3 临界点,产生部分分解,工件得到不完全淬火组织,达不到硬度要求。 所以小零件冷却液要讲究速度,大工件予冷要掌握时间。2、工件装炉量要合理,以 12 层为宜,工件相互重叠造成加热不均匀,导致硬度不匀。3、 工件入水排列应保持一定距离,过密使工件近处蒸气膜破裂受阻,造成工件接近面硬度偏低。4、 开炉淬火,不能一口气淬完,应视炉温下降程度,中途闭炉重新升温,以便

24、前后工件淬后硬度一致。5、 要注意冷却液的温度,10%盐水的温度如高于 60,不能使用。 冷却液不能有油污、 泥浆等杂质,不然,会出现硬度不足或不均匀现象。6、 未经加工毛坯调质,硬度不会均匀,如要得到好的调质质量,毛坯应粗车,棒料要锻打。7、严把质量关,淬火后硬度偏低13 个单位,可以调整回火温度来达到硬度要求。但淬火后工件硬度过低,有的甚至只有HRC2535,必须重新淬火,绝不能只施以中温或低温回火以达到图纸要求完事,不然,失去了调质的意义,并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 (7)常用钢热处理回火计算钢的回火硬度(H)取决于回火温度(T)和回火时间(t),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函数 关系,即H =

25、f(T,t)。当 t为定值时,H 和 T的函数关系可划分为四种类型:(1)直线 型;(2)抛物线型;(3)幂函数型;(4)直线和幂函数的复合型。因后两种类型在使用 时,计算和作图极为不便,故大多数情况下,将其简化为直线和抛物线型,用经验方程可 表示为:H = a1 + k1 T H = a2 + k2 T 其中,a1、a2、k1、k2 为特定系数。 依据实际工艺试验和有关参考文献的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和修正,得出部分常用 钢种的回火方程。实践证明,这些经验公式具有重要的适用价值。 钢 号 淬火温度/淬火介质 回火方程 45 840/水 H = 62 -(1/9000)T 220Cr 89

26、0/油 H = 50 -(2/45)T 38CrMoAl 930/油 H = 64 -(1/25)T(T550) H = 95 -(1/10)T(T550) 40Cr 850/油 H = 75 -(3/40)T 50CrVA 850/油 H = 73 -(1/14)T 60Si2Mn 860/油 H = 68 -(1/11250)T 2 65Mn 820/油 H = 74 -(3/40)T T8 800/水 H = 78-(7/80)T T10 780/水 H = 82.7 -(1/11)T CrWMn 830/油 H = 69 -(1/25)T Cr12 980/油 H = 64 -(1/8

27、0)T(T500) H = 107.5 -(1/10)T(T500) Cr12MoV 1000/油 H = 65 -(1/100)T(T500) 9CrSi 865/油 H = 69 -(1/30)T 5CrNiMo 855/油 H = 72.5 -(1/16)T 5CrMnMo 855/油 H = 69 -(3/50)T W18Cr4V 1280/油 H = 93 -(3/31250)T 2 GCr15 850/油 H = 733 -(2/3)T使用说明: (1)要求原材料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符合国家技术标准(GB、YB 等),最大外经(或相 对厚度)接近或小于淬火临界直径。 (2)在淬火温度、 回火时间为定值的条件下,回火方程仅适用于常规淬火、 回火工艺;不可 用于亚温淬火、复合热处理、形变热处理等工艺。 (3)在热处理过程中,还应选择正确的淬火介质,使冷却能力满足工艺要求;钢材按要求 进行预备热处理; (4)考虑到随机因素的影响,钢材热处理后,回火实际硬度和温度与计算所得数允许有 5%的误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规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