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百日咳菌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制造及检定规程.doc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2026345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吸附百日咳菌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制造及检定规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吸附百日咳菌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制造及检定规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吸附百日咳菌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制造及检定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吸附百日咳菌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制造及检定规程.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吸附百日咳菌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制造及检定规吸附百日咳菌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制造及检定规程程本品系由百日咳菌苗原液、精制白喉类毒素及精制破伤风类毒素用氢氧化铝吸附制成。供儿童预防百日咳、白喉及破伤风之用。1 1 抗原要求抗原要求1.1 百日咳菌苗原液应符合附录 1百日咳菌苗原液制造及检定要求中 2.4 项的规定。1.2 精制白喉类毒素应符合吸附精制白喉类毒素制造及检定规程中 4 项的要求。1.3 精制破伤风类毒素应符合吸附精制破伤风类毒素制造及检定规程中 4 项的要求。2 2 制造制造2.1 配方每 ml 制剂中各种抗原成份含量如下:百日咳菌 45 亿90 亿精制白喉类毒素 20L

2、f精制破伤风类毒素 5Lf2.2 吸附剂配制,见吸附精制破伤风类毒素制造及检定规程5 项。2.3 氢氧化铝稀释以蒸馏水按吸附后之总量将氢氧化铝原液稀释成1.01.5mg /ml。硫柳汞含量不超过 0.01%(g /ml),氯化钠含量补足至 0.85%(g /ml),高压蒸汽灭菌。2.4 吸附按计算量将精制白喉类毒素、精制破伤风类素及百日咳菌苗原液加入稀释好的吸附剂内。调节 pH 至 5.87.2。2.5 分批同批吸附剂同批配合的原液同次吸附的制品为 1 批。如用大罐吸附时,所用抗原和吸附剂可以多批混合(精制类毒素不超过 3 批),每罐为 1 批。3 3 成品检定成品检定3.1 物理化学检查3.

3、1.1 振摇后应呈均匀乳白色混悬液。不应有摇不散的凝块或异物。3.1.2pH 值应为 5.87.2。3.1.3 氯化钠含量为 0.75%0.9%(g /ml)。3.1.4 硫柳汞含量为 1.0%0.5%(mg /ml)。3.1.5 硫柳汞含量不超过 0.01%(g /ml)。3.2 鉴别试验抽取样品,另枸橼酸钠或用其他适宜方法将吸附剂溶解后,离心沉淀百日咳菌体和残留的吸附剂,按吸附精制白喉类毒素制造及检定规程中 7.6 项、吸附精制破伤风类毒素制造及检定规程中 7.6 项和附录 1百日咳菌苗原液制造及检定要求中 2.4.3 项进行鉴别试验。3.3 无菌试验按生物制品无菌试验规程进行。3.4 毒

4、性试验应符合附录 1百日咳菌苗原液制造及检定要求中 2.4.5项的规定。3.5 安全试验3.5.1 小白鼠法用体重 1820g 之健康小白鼠 5 只,每只皮下注射检品0.5ml 观察 7 日,不得有局部脓肿或死亡。3.5.2 豚鼠法用体得 300400g 豚鼠,每批制品不少于 4 只,每只皮下注射 2.5ml,分两侧,每侧 1.25ml,应符合吸附精制白喉类毒素制造及检定规程中 4.4 项及吸附精制破伤风类毒素制造及检定规程中 4.5 项要求。3.6 效力试验3.6.1 百日咳菌苗免疫力试验每 3 批抽 1 批进行,应符合附录 1百日咳菌苗原液制造及检定要求中 1.2.5 项的规定。3.6.2

5、 白喉及破伤风类毒素的效力试验每更换 1 批类毒素时进行。取体重 300400g 豚鼠 4 只,每只皮下注射 0.5ml,第 30 天采血,将分离的血清等量混合,进行白喉及破伤风抗毒素单位测定。3.6.2.1 白喉抗毒素单位测定用 Lr /300 家兔皮内法,要求每 ml 血清达到 0.25IU。3.6.2.2 破伤风抗毒素单位测定用 L+/100 小白鼠皮下法,要求每 ml 血清达到 0.5IU。3.6.2.3 白喉类毒素的效力试验亦可采用攻毒法。取体重300350g 豚鼠 5 只以上,每只皮下注射 0.5ml。第 30 天各皮下攻击白喉毒素 200 个 MLD,观察 7 天,豚鼠死亡不得超过20%;同时另取体重 240270g 豚鼠 3 只,各皮下注射 1 个 MLD毒素作为对照,2 只对照豚鼠应发病并于 96 小时内死亡,允许另 1 只较晚死亡或发病。3.6.2.4 亦可按 WHO 推荐的效力检定方法(见吸附精制白喉类毒素制造及检定规程附录和吸附精制破伤风类毒素制造及检定规程附录)。4 4 保存与效期保存与效期应保存于 28。自吸附之日起效期为 1 年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规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