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课件.ppt

上传人:qwe****56 文档编号:19882051 上传时间:2022-06-11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辞手法》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修辞手法》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修辞手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辞手法》课件.ppt(3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1)明喻。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等相联结。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2)暗喻。暗喻。典型形式是: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是”、“成了成了”、“变成变成”等联等联结。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关系。 (3)(3)借喻。借喻。典型形式是:典型形

2、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具体、形象、生动具体、形象、生动。 如: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如: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 浅显易懂浅显易懂。 如: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如: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比喻小的可以战胜大的。小的可以战胜大的。 表达感情表达感情。 如:地下如:地下“乌龟乌龟”(坦克)乱爬,头(坦克)乱爬

3、,头上上“乌鸦乌鸦”(飞机)成阵。(飞机)成阵。5、比喻的作用、比喻的作用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论和创造技术。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万龙点睛。 文中画线句中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文中画线句中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么? 答:答: “刀法刀法”喻喻“教育方教育方法法”;“万像万像”喻喻“众多教育对象众多教

4、育对象”;“万龙点睛万龙点睛”喻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才”;借用本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其它事物来代替本事物借用本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其它事物来代替本事物。 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借特征来代替所要说的人和事物。借特征来代替所要说的人和事物。 我买了一台我买了一台“康佳康佳”借事物的名称代替该事物。借事物的名称代替该事物。 樯橹灰飞烟灭樯橹灰飞烟灭借部分代替全体。借部分代替全体。 新时代的雷锋不知千千万新时代的雷锋不知千千万借专名代一般人或事物。借专名代一般人或事物。 他走进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他走进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

5、铜的借材料、工具代该事物。借材料、工具代该事物。 读点鲁讯读点鲁讯借作者代著作。借作者代著作。 借代的作用借代的作用 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如:那一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如:那一对西装革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对西装革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 简洁、精炼,如:公园里的长凳简洁、精炼,如:公园里的长凳上坐着两个人,一个上坐着两个人,一个“马褂马褂”,一个,一个“西装西装”。 灵活,不死板,给人以幽默感,灵活,不死板,给人以幽默感,如: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如: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了。判断:判断:1、他们在园丁的辛勤培育下茁壮成长。、他们在园丁的辛勤培育下茁壮成长。2、不拿群众一

6、针一线。、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比喻比喻借代借代11 A A 项是借代,项是借代,“纨绔纨绔”本指本指“细绢做的裤细绢做的裤子子”,所以指代贵族子弟。其他三项都是比喻,所以指代贵族子弟。其他三项都是比喻: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下自山脚,: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峰突起,盛气凌人。:他骄傲自满,尾巴都翘上天。:他骄傲自满,尾巴都翘上天。 :一部高高的挖土机,伸长着脖子,张大:一部高高的挖土机,伸长着脖子,张大嘴巴,只要四五下就能吐出一车河沙。嘴巴,只要四五下就能吐出一车河沙。:近来连伤风、咳

7、嗽都跟我请了假啦。:近来连伤风、咳嗽都跟我请了假啦。判断下列属于拟人还是拟物?判断下列属于拟人还是拟物?区别:区别:比喻与比拟比喻与比拟1.比喻的重点在比喻的重点在“喻喻”,突出的是两事物的相,突出的是两事物的相似点;比拟的重点则在似点;比拟的重点则在“拟拟”,它直接把甲当,它直接把甲当作乙来描述。作乙来描述。 2.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可以不出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可以不出现但喻体必须出现;比拟的本体拟体彼此交融,现但喻体必须出现;比拟的本体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浑然一体。比拟的词往往是比拟的词往往是动词动词或者或者形容词形容词。比喻。比喻的词往往就是的词往往就是名词名词。

8、比喻(明喻)比喻(明喻)比喻(借喻)比喻(借喻)比拟(拟人)比拟(拟人)比拟(拟物)比拟(拟物)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夸张是有意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并对其加以扩夸张是有意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并对其加以扩大或缩小来表达强烈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大或缩小来表达强烈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 夸张的类型夸张的类型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壁。 扩大的夸张扩大的夸张 :超前的夸张超前的夸张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逝。 穷人要是遇到不痛快的事就哭鼻子,那真穷人要是遇到不痛快的事就哭鼻子,那真要淹死在泪水里了。要淹死在泪水里了

9、。 缩小的夸张缩小的夸张 :二十五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二十五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这巴掌大的小山庄吸引着成千上万这巴掌大的小山庄吸引着成千上万人的心。人的心。 农民们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农民们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的香味来了。嗅出白面包的香味来了。 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夸张的作用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对偶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

10、意思的修辞方式。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1 1、要求:、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意义对称同、意义对称。2 2、种类:、种类:正对、反对、串对。正对、反对、串对。3 3、作用:、作用:音乐美、节奏感、表意凝练音乐美、节奏感、表意凝练。对偶题型对偶题型写对联写对联 作对联,要合于下列规律:作对联,要合于下列规律: 、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词。复的字词。 、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仄声,下一联,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平声。(仄起平收)。(仄起平收) 、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

11、、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同)。结构相同)。 、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来也一样。1 1、概念:、概念: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辞方式。2 2、排比和种类:、排比和种类:(1)(1)成分排比成分排比 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

12、分组成排比。例如:延安的歌声例如:延安的歌声 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煤炭,大旱的甘霖。排比排比(2)分句排比分句排比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3)单句排比单句排比 例如例如: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

13、台。如今八连穿草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脚下踩。鞋,把香风毒雾脚下踩。3 3、排比的作用:、排比的作用: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节奏鲜明,长于抒情。设问设问 1 1、概念:、概念: 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回答的修辞方式需回答的修辞方式。 2 2、设问的基本特点:、设问的基本特点:无疑而问无疑而问。 3 3、设问的作用:、设问的作用: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例如:例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

14、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生产率有这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技术的力量。要的是靠科学的、技术的力量。反问反问 (反诘)(反诘) 1 1、概念:、概念: 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屋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屋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例:就说蒋筑英吧已经经过了这样长久的考例:就说蒋筑英吧已经经过了这样长久的考验,难道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验,难道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省委的追认才满足么?(省委的追认才满足么?(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用

15、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用用否定式表示肯定的意思。)否定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2 2、反问的作用:、反问的作用: 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能激发读者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能激发读者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共同点 都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都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 不同点 形式:形式:设问自问自答,反问寓答于问设问自问自答,反问寓答于问作用:作用:设问是为了加强读者印象,设问是为了加强读者印象,启发读者思考;反问是为了加启发读者思考;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使语意更加鲜明强语气,使语意更加

16、鲜明。 1 1、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2 2、谁说孩子来到人间只是索取?孩子带给这个世、谁说孩子来到人间只是索取?孩子带给这个世界的幸福难道不比他们得到的要更多一些吗?界的幸福难道不比他们得到的要更多一些吗? 设问设问反问反问辞格的综合运用辞格的综合运用: :1 1、兼用、兼用 一个语句,从这个角度看用的是某种辞格,一个语句,从这个角度看用的是某种辞格,从另一个角度看用的又是一种辞格。例如:我从另一个角度看用的又是一种辞格。例如: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

17、又臭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反对反对党八股党八股) 比喻、引用兼用。比喻、引用兼用。2 2、联用、联用一个语句中接连使用了两个以上的不同辞格。一个语句中接连使用了两个以上的不同辞格。例如:例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先引用、再排比、后拟人联用。先引用、再排比、后拟人联用。3 3、套用、套用 一个语句,从总的来看用了某种辞格,而分解开来一个语句,从总的来看用了某种辞格,而分解开来看,其中又包含着其它辞格。看,其中又包含着其它辞格。例如:在那天边隐约闪亮的不就是黄河?那在山脚例如:在那天边隐约闪亮的不就是黄河?那在山脚缠绕不断的自然是汶河;那拱卫在泰山膝盖下的无数缠绕不断的自然是汶河;那拱卫在泰山膝盖下的无数小馒头,却是沮涞山等著名的山岭。小馒头,却是沮涞山等著名的山岭。排比中套用反问、比喻、拟人、夸张。排比中套用反问、比喻、拟人、夸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