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课课练.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9766099 上传时间:2022-06-1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与教学课课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课程与教学课课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与教学课课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与教学课课练.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程与教学课课练 第一章 课程 一、单项选 1.教化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是( ) A.1918年出版的课程 B.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C.1918年出版的什么学问最有价值 D.1944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2.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化家是( ) A.杜威 B.斯塔弗尔比姆 C.泰勒 D.裴斯泰洛齐 3.课程论的经典学术著作是泰勒的( )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教化目标分类学 C.教化过程 D.教学与一般发展 4.义务教化阶段的教学安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化法规定实施的安排,说明义务教化阶段的教学安排具有( ) A.强制性 B.普遍性 C.基础性 D.全民

2、性 5.把“课程”用于教化科学的特地术语始于( ) A.泰勒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6.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是( ) A.以学生为本 B.以学校为本 C.以学问为本 D.以成果为本 7.最古老、运用范围最广泛的课程类型是( ) A.活动课程 B.综合课程 C.学科课程 D.试验课程 8.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必需是( ) A.校长 B.老师 C.专家 D.学生 9.校内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隐性课程 D.核心课程 10.为发展学生的爱好、爱好和特长而开设的、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是( ) A.综合课程 B.选修课程 C

3、.学科课程 D.活动课程 11.依据课程实施的主体的不同,可把课程分为( ) A.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讨型课程 B.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C.工具性课程、学问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 D.小学课程、初中课程、中学课程 12.指出“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必需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教化家是( )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布鲁纳 D.赞科夫 13.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阅历课程的依据是( ) A.课程任务 B.课程制定者 C.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D.课程管理层次 14.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是( )的表现。 A.课程即学问 B.课程即阅历 C.课程即活动 D.

4、课程即项目 15.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 ) A.课程标准 B.课程安排 C.教材 D.教科书 16.“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是( ) A.加德纳 B.斯滕伯格 C.卡特尔 D.加涅 17.展示学校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18.编写教科书和老师进行教学的干脆依据是( ) A.教学安排 B.课程标准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19.“学校要敢于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是哪种课程定义的口号( ) A.课程即学校阅历 B.课程即文化再生产 C.课程即有安排的教学活动 D.课程

5、即社会改造 20.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干脆阅历。这种课程类型体现了( )的理念。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学生课程 D.显性课程 21.以下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爱好和须要来设置课程 B.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阅历 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依次和特点来组织课程 D.活动课程即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 22.“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必需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好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6、23.( )亦称公开课程,指在学校情境中以干脆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A.选修课程 B.探讨型课程 C.显性课程 D.活动课程 24.老师教学和学习获得学问的基本材料是( ) A.课程标准 B.课程安排 C.教科书 D.教学指导书 25.( )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协作,即课程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组织方式。 A.课程实施 B.课程结构 C.课程管理 D.课程安排 26.第一次将几何、天文、算术列为必需学习的科目的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27.我国古代的“六艺”可看作是最早的( ) A.活动课程 B.综合课程 C.分科课程 D.核心课程 28.课程改革就

7、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 )的问题。 A.现代化 B.综合化 C.系统化 D.理论化 29.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是依据( )的不同而划分的。 A.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 B.学生的学习要求 C.课程的任务 D.课程的呈现方式或影响学生的方式 30.与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相对立的一种课程论是( ) A.要素主义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永恒主义课程论 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31.校本课程常以( )的形式出现。 A.公共课 B.选修课 C.必修课 D.课外活动 32.学校组织教化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 ) A.课程目标 B.课程标准 C.课程安排 D.教科书 33.基础教化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了实

8、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它是于( )年颁布的。 A.2000 B.2004 C.2001 D.2002 34、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是( ) A.以学生为本 B.特性化 C.全员参加 D.决策共享 35.课程安排的中心问题是( ) A.开设哪些学科 B.各门学科开设的依次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36.对于教材的相识不正确的是( ) A.教材是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B.教材时学问授受活动的主要信息媒介 C.教材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绽开和详细化 D.优秀老师进行教学时不须要教材 37.下列属于一级课程的是( )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

9、.基础型课程 38.活动课程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洛克 C.赫尔巴特 D.泰勒 39.课程的表现形式是( ) A.课程安排、课程标准、教材 B.课程总目标、领域目标、学科目标 C.课程目的、课程评价、课程实施 D.学问、阅历、活动 40.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新课程改革价值趋向出现的改变是( ) A.从精英教化走向大众教化 B.由统 一、硬性规定走向开放、敏捷的管理 C.由关注个体走向关注整体 D.由学科学问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 二、多项选 1.下列选项中属于综合课程的是( ) A.相关课程 B.融合课程 C.阅历课程 D.核心课程 E.广域课程 2.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包括(

10、) A.学习者的须要 B.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 C.老师的教学风格 D.学科体系 E.社会传统 3.下列选项中属于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来划分课程种类的是( ) A.学科中心课程 B.老师中心课程 C.学生中心课程 D.社会中心课程 E.后现代主义课程 4.泰勒的“课程原理”可概括为( ) A.确定课程目标 B.依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 C.依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 D.依据目标评价课程 E.依据学生爱好选择课程 5.教材是老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它主要包括( ) A.教科书 B.活动指导书 C.参考书 D.讲义 E.讲授提纲 6.以下观点错误的是( ) A.杜威认为课程的组织要考虑儿童的心理依

11、次,没有必要考虑教材的逻辑依次 B.“课程”一词是由英语派生而来的 C.人们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相识确定着课程组织的心理逻辑 D.编写教科书时要考虑这门科学本身的内在逻辑 E.课程评价包括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和对老师教学效果的评价 7.课程安排主要由( )组成。 A.学科设置 B.学科依次 C.课时安排 D.学年编制 E.学周支配 8.在中学课程学科中,语言和文学这一学习领域的科目是( ) A.语文 B.外语 C.思想政治 D.历史 E.地理 9.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A.内容的丰富性 B.增加国家对课程改革的限制权 C.课程结构的更新 D.为课程改革供应物质基础 E.课程

12、改革由受教化者完成 10.“三维课程目标”的内容包括( ) A.学问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D.智力 E.品德 11.课程目标具有( )特点。 A.时限性 B.详细性 C.预料性 D.可操作性 E.创新性 12.下列选项中属于行为取向性课程目标的功能的是( ) A.导向 B.限制 C.激励 D.评价 E.示范 13.下列选项中属于隐性课程资源的是( ) A.学校风气 B.社会风气 C.家庭氛围 D.师生关系 E.老师或学生阅历、感受、困惑等 14.课程资源的特点有( ) A.多样性 B.潜在性 C.多质性 D.动态性 E.永恒性 15.阅历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学生的( )

13、A.爱好 B.动机 C.阅历 D.情感 E.智力 16.教科书的作用主要有( ) A.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学问,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 B.教科书是老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C.依据教学安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 D.依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探讨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其次章 教学 1.教学的根本目的是(A ) A.培育全面发展的人 B.传授学问 C.发展智力 D.陶冶情操 2.(A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一种教学方法。 A.观赏教学法 B.情境教学法 C.榜样教学法 D.实践教学法 3.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

14、老师则教人发觉真理。”这句话体现了( B )原则。 A.直观性 B.启发性 C.巩固性 D.量力性 4.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 ) A.引导学生驾驭科学文化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 B.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建才能 C.培育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D.关注学生特性发展 5.“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句话说明教学中应重视(B ) A.学问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实力 C.培育学生主动的心理品质 D.培育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6.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B ) A.教化者“教”的客体不是双客体,而是一种复合客体 B.一个完整的教化过程就是教化者“如何教”和“教

15、什么”的过程 C.教化者作为教化活动中的人的因素,是教化实践活动的主体,更准确地说是“教”的主体 D.受教化者是教化过程中“学”的主体 7.正确反映教学与智育之间关系的命题是( A ) A.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 B.教学是智育的唯一途径 C.智育是教学的唯一任务 D.智育是教学的次要任务 8.(C )又称现场教学,是老师依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探讨,使学生获得新学问,巩固、验证旧学问的一种教学方法。 A.演示法 B.试验法 C.参观法 D.实践活动法 9.学生通过学习书本学问去相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教学过程中的(C )特点。 A.教化性 B.指导性C.间接性 D.交往性 10

16、.教学过程的本质是( A ) A.相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11.教学过程中“间接阅历与干脆阅历相结合”的规律的主要观点是( D) A.学生学习以干脆阅历为主 B.学生干脆阅历必需以间接阅历为基础 C.干脆阅历比间接阅历更重要 D.以间接阅历为主,干脆阅历为辅 12.教化要传授学问,至于智力的发展则无需进行培训。这是(B)的观点。 A.形式教化论 B.实质教化论 C.传统教化论 D.现代教化论 13.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 A ) A.孔子 B.昆体良 C.杜威 D.赫尔巴特 14.以改进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主要目的,侧重于过程的评价为

17、(B ) A终结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发展性评价 15.试图专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化家是( A ) A.赫尔巴特 B.凯洛夫 C.杜威 D.洛克 16.我国学校普遍实行班级授课制的时间是(B )年。 A.1862 B.1903 C.1935 D.1949 17.(A )是老师和学生相互交谈,以引导学生依据已有的学问和阅历,通过独立思索去获得新学问的教学方法。 A.谈话法 B.探讨法 C.讲授法 D.演示法 18.古代教学组织形式主要采纳的是( B) A.班级授课 B.个别教学 C.分组教学 D.混合教学 19.教学是学校教化( B )工作。 A.唯一 B.

18、中心 C.必要 D.协助 20.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 ) A.领悟学问 B.巩固学问 C.运用学问 D.检查学问 21.教学原则是依据(C )制定的。 A.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B.教化部颁发的文件 C.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 D.教学目的 22.中学阶段为培育学生独立地探讨问题、获得学问、发展各种实力,教学中应多选用(A ) A.探讨法 B.讲授法 C.探讨法 D.谈话法 23.下列关于分组教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 A.外部分组,即取消按年龄编班,按学生的实力或某些测验成果编班 B.内部分组,即在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再依据学生的成果将他们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小组 C.分组教学比班级上课

19、更适应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育 D.分组教学不利于学生间的良性竞争 24.我国提倡启发性教学的第一人是古代教化家(B ) A墨翟 B、孔子 C、董仲舒 D朱熹 25.(A )又称自我评价,指由课程设计者或运用者自己实施的评价。 A.内部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肯定性评价 D.个体内差异评价 26.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说教学中要贯彻(D )原则.A.理论联系实际 B.按部就班 C.启发性 D.巩固性 27.常用的计分法有等级制计分和(A )计分。 A.百分制 B.考查制 C.启发性 D.标准分制 28.教学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

20、是(B ) A.管理 B.交往 C.引导 D.限制 29.备课的要求不包括( D ) A.钻研教材 B.了解学生 C.设计教法 D.批改作业 30.老师在钻研教材时错误的做法是(D ) A.钻研学科课程标准、钻研教科书和阅读有关参考资料 B.通过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弄清晰本学科的教学目的 C.驾驭学科的重点、难点所在 D.照搬优秀老师的教学过程 31.老师从学生的实际状况、个别差异动身,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教学,这体现了教学的( D )原则。 A.启发性 B.按部就班 C.直观性 D.因材施教 32.(A )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A.上课 B.智育 C.教学 D.教化 33.在如何相识间接阅历

21、的问题上,现代教化理论比较强调( C ) A.用干脆相识的方式相识间接阅历 B.用干脆相识的方式相识干脆阅历 C.用间接相识的方式相识间接阅历 D.用间接相识的方式相识干脆阅历 34.以下关于智力与学问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A ) A.发展智力是驾驭学问的重要条件 B.智力水平确定驾驭学问的数量 C.智力完全随着学问的驾驭而发展 D.学问的多少等于才能的凹凸 35.运用时,老师不再讲授,只为学生制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完成作业后,向老师汇报学习状况和接受考察。(D ) A.贝尔兰喀斯特制 B.特朗普制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3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学校工作

22、要以教学为主,这就是说教学是学校的唯一工作 B.学记中提出了“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化思想 C.向学生传授学问是老师的根本任务 D.课外活动就是活动课程,二者没有区分 37.学记中“不陵节而施”的主见对应的教学原则是( B ) A.因材施教原则 B.按部就班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38.为了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详细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等冲突,老师在教学时必需留意贯彻( B )原则。 A.理论联系实际 B.直观性 C.巩固性 D.启发性 39.(B )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老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

23、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特别组织形式。 A.分组教学 B.复式教学 C.个别教学 D.现场教学 40.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为实践教学目标所采纳的社会结合方式是(A ) A.教学组织形式 B.教学模型 C.教学方法 D.教学策略 41.启发式教学是一种( C ) A.详细的教学方法 B.教学形式 C.教学指导思想 D.教学组织形式 42.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反映出对( C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学问 B.实力 C.干脆阅历 D.间接阅历 43.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育学生的是( B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 44.赫尔巴特

24、说“我想不到任何无教化的教学。”这句话体现了( A ) A.教学恒久具有教化性 B.教学恒久具有科学性 C.教学恒久具有思想性 D.教学恒久具有引导性 45.捷克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了哪种教学组织形式( A ) A.班级授课制 B.道尔顿制 C.文纳特卡制 D.特朗普制 46.把课程划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的依据是(A ) A.教学任务 B.教学内容 C.教学规律 D.教学原则 47.在我国,班级授课制最早始于(A ) A.清末 B.明朝 C.秦朝 D.辛亥革命以后 48.领悟学问包括使学生感知和(D )教材。 A.熟识 B.分析 C.概括 D.理解 49.裴斯泰洛齐是( A

25、)的代表人物。 A.形势教化论 B.实质教化论 C.老师中心论 D.学生中心论 50.( B )是指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进行的依次、时限和相互关系。 A.课的类型 B.课的结构 C.课的支配 D.课的安排 51.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D ) A.了解学生 B.和谐的师生关系 C.先进的教学设备 D.备好课 52.老师上课的必要补充主要是通过( C )实现的。 A.布置作业 B.检查作业 C.课外辅导 D.课后练习 53.上好课最根本的要求( B ) A.板书有序 B.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C.教学方法适当 D.教学结构合理 54.了解学生对所学学问理解、巩固的程度和实际运用学问的实力是老师(B

26、)的目的。 A.讲授新教材 B.上课 C.批改作业 D.巩固新教材 55.“在教学中,老师的教要依靠于学生的学,学生的学要靠老师的教,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这句话说的是(A )的规律。 A.老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 B.间接阅历与干脆阅历相结合 C.驾驭学问和发展智力相统一 D.传授学问与思想品德教化相统一 56.程序教学法是由(D )提倡的。 A.布鲁纳 B.华生 C.布卢姆 D.斯金纳 57.抛锚式教学也称(A),这是因为它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务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 A.情境性教学 B.探究性教学 C.范例教学 D.非指导性教学 58.( B )是指老师依据学科课程标准要求,

27、指导学生运用所学学问在课上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学问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 A.练习法 B.实习作业法 C.试验法 D.实践活动法 5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句话( B ) A.主见教学建立在个体身上 B.强调学习过程的重要性 C.强调教学过程应当是“从做中学” D.说明新旧学问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 60.讲授法的优点不包括(C ) A.可以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 B.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学问 C.有利于因材施教 D.有限的老师可以教更多的学生 61.一个班级人数不超过25个,可以采纳(B )的座位排列形式。 A.矩形 B.马蹄型 C.同心圆型 D.模块

28、型 62.设计教学法是美国教化学家杜威首创的,后来由其学生( A )加以改进并大力推广。 A.克伯屈 B.赫尔巴特 C.斯宾塞 D.陶行知 63.读书指导法是一种( D )的方法。 A.以直觉感知为主 B.以引导探究为主 C.以实际训练为主 D.以语言传授为主 64.在学习某课题前,使学生为将要学习的新课题积累必要的感性阅历,从而顺当获得新学问而进行的参观是( B ) A.总结性参观 B.打算行参观 C.并行性参观 D.现实性参观 65.打算问题、面对全体学生沟通、对过程刚好总结是( C )的运用。 A.讲授法 B.谈话法 C.探讨法 D.练习法 66.把实物、教具呈示给学生视察,或通过示范性

29、的试验来说明和印证要求学生驾驭学问的一种方法( D ) A.讲授法 B.试验法 C.参观法 D.演示法 67.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B ) A.练习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发觉法 68.教学过程的结构即教学过程的( B ) A.基本内容 B.基本阶段 C.基本环节 D.基本原则 69.“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句话反映的是(B )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70.有助于培育学生探究学习或自学实力的教学方法是(D ) A.开心教学法 B.情境教学法 C.胜利教学法 D.尝试教学法 71.1951年,( C

30、)提出了“范例教学”的主见。 A.布鲁纳 B.赞科夫 C.瓦根舍因 D.怀特海 72.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不包括(D ) A.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B.学生年龄特征 C.课程性质和特点 D.学校的要求 73.( B )是指在肯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A.教学 B.教学模式 C.教学方法 D.教学策略 74.“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A ) A.相对评价 B.肯定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75.教化评价按功能及用途划分,可分为( B ) A.宏观评价和微观评价 B.诊断性评价、形式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C.他人评价和自

31、我评价 D.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76.( B )主要是使学生获得关于所学内容的一个整体的表象,是全部教学活动的必经阶段。 A.激发学习动机 B.感知教材 C.理解教材 D.运用学问 77.( B )指出:“你要满意你的要求和愿望,你就必需相识和思索,但是为了这个目的,你也必需行动,知和行又是那么亲密地联系着,假如一个停止了,另一个也随之而停止。”体现了对“学问与学问的应用”的重视。 A.洛克 B.裴斯泰洛齐 C.卢梭 D.乌申斯基 78.我国古代墨子提出:“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如从事焉”。它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B ) A.巩固性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79.现

32、代教化评价理念提倡的是() A.发展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自我评价 80.下列论断正确的是( B ) A.人们相识客观事物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获得干脆阅历,二是实践 B.学习干脆阅历是学生相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 C.教学过程的主要冲突是学生与其所学的学问之间的冲突 D.教学过程是学生获得干脆阅历的过程 81.在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中心是( B ) A.家长 B.学生 C.老师 D.校长 82.教化评价的主要功能是( D ) A.诊断功能 B.鉴定功能 C.导向功能 D.改进功能 83.不属于平常考查的方式有( C ) A.口头提问 B.单元测验 C.考试 D.检查书面作业

33、 84.对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或将评价对象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的教学评价是(C ) A.诊断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 D.肯定性评价 85.以下属于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的是(A ) A.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检查评价 B.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检查评价 C.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课复习旧课巩固练习检查评价 D.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复习旧课检查评价 86.在教学工作中,通过“定向示范参加性练习自主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属于(B )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仿照式 C.探究发觉 D.自学指导式 二、多项选择题 1.作业的功能有(

34、ABCD ) A.巩固 B.反馈 C.发展 D.沟通 E.复述 2.一般认为,( ABCD )是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A.老师 B.学生 C.教学内容 D.教学手段 E.教学方法 3.关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间接阅历和干脆阅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E ) A.学生相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阅历 B.学习间接阅历必需以学生个人的干脆阅历为基础 C.间接阅历即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究获得的阅历 D.防止忽视系统学问传授或干脆阅历积累的偏向 E.在教学中应把间接阅历和干脆阅历结合起来 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主要有(ABCDE ) A.激发学习动机 B.领悟学问 C.巩固学问 D.运用学问 E.检查学

35、问 5.下列哪些选项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BCE ) A.教学相长 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C.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D.学不躐等E E.产婆术 6.依据赫尔巴特的分阶段教学理论,教学过程可分为( ABDE ) A.明白 B.联合 C.情趣 D.思维力 E.方法 7.下列哪些属于非智力因素( ACE ) A.爱好 B.记忆力 C.情趣 D.思维力 E.意志 8.八字教学法指( ABDE) A.读读 B.议议 C.写写 D.练练 E.讲讲 9.老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ABCDE )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作业的布置与反馈 E.学业成果的检查与评定 10.为了使上课

36、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老师上课应符合的要求包括(ABCDE A.重点突出 B.方法得当 C.目标明确 D.表达清楚 E.内容正确 11.抛锚式教学的基本环节有(ABCDE ) A.创设情境 B.确定问题 C.目标明确 D.表达清楚 E.内容正确 12.贯彻按部就班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ABCD ) ) A.老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 B.老师要引导学生将学问体系化、系统化 C.根据学生的相识依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 D.抓主要冲突,解决好重点和难点 E.重视书本学问的教学 13.当前我国主要教学模式有( ABCE ) A.自学指导式 B.目标导控式 C.传递接受式 D.探究式教学 E.问题探究

37、式 14.现代教学的协助形式有( AB ) A.个别教学 B.现场教学 C.分组教学 D.复式教学 E.个别化教学 15.依据所运用的主要教学方法,课的类型分为(ABCDE ) A.练习课 B.试验课 C.讲授课 D.复习课 E.演示课 16.教化工作的主体部分和教化的基本途径是教学。这句话的依据是( ABCD ) A.教学所占时间最多AB B.教学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最全面 C.其他工作都是围绕教学进行的 D.教学对学校教化质量影响最大 E.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17.讲授法是老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连贯地传授各种学问的教学过程。下列属于讲授法的有(ABCD ) A.讲读 B.讲解并描述

38、C.讲解 D.讲演 EA 18.参观教学法可分为(BDE ) A.可行性参观 B.打算性参观 C.现实性参观 D.并行性参观 E.总结性参观 19.下列对于教学原则的相识正确的有(ABCE ) A.教学原则的制定必需以教学规律为依据 B.“杂施而不孙”体现了教学原则中的按部就班原则 C.“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体现了教学原则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体现了教学原则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E.“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原则中的巩固性原则 20.进行教学评价要遵循(ABDE )原则。 A.客观性 B.发展性 C.严格性 D.整体性 E.指导性 21.由瓦根舍因提出的“范例

39、”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有( ABC ) A.基础性 B.基本性 C.示范性 D.启发性 E.发展性 三、推断题 1.教学是一种传授学问的活动 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因此教学包括学生在教学之外独立进行的自学。 3.设计教学法主要缺陷是忽视系统学问,并且在实施过程中不易落实。 4.学生的学习是以获得干脆阅历为主要任务的。 5.现代教化评价的评价主体由一元向多元发展,评价对象由被动等待向主动参加发展。 6.缺乏学问是智力发展的最大障碍。 7.自学指导式主要用于具备肯定阅读实力的学生。 8.总结性评价不利于制定新的教学目标。 9.“由浅入深、由易入难、由简入繁”体现了直观性教学原则。 10.“教学

40、与发展”的思想是由赞科夫提出来的。 11.现场教学适用于学生少、老师少、校舍和教学设备较差的农村以及偏远地区。 12.道尔顿的优点是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育他们学习实力和创建才能,缺点是不利于系统学问的驾驭,对教学设施和条件要求较高。 13.目标教学法是依据美国教化学家布鲁纳的“教化目标分类”和“驾驭学习策略”,按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形成性测试手段,落实大纲、教材的学习任务,培育学生实力,开发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 14.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实力或学习成果编班属于内部分组。 15.照看到个别学生也是老师上好一节课的标准。 16.范例教学的基本程序是:范例性地阐明“类”案范例性

41、阐明“个”案范例性地驾驭规律原理驾驭规律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规律原理的运用训练。 17.教学评价是激励师生、促进教学的手段,所以教学评价应着眼于学生进步和动态发展,着眼于老师的教学改进和实力提高,以调动师生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这段话体现了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原则。 18.“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说明教不如不教。 19.视察、试验、测量、社会调查也可以作为课外作业的形式。 20.平常考查中的口头提问是在课中进行的,而检查书面作业则是在课外进行的。 21.探讨法是全班或小组成员在老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 22.“课”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

42、,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23.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方法。 24.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是一种发展性评价方法。 25.示意教学法是保加利亚医学博士巴普洛夫创立的教学方法。 课程与教学课课练 课课练 课课练 孔乙己课课练 口技课课练 课课练答案长城 凡卡课课练专题 体育课课练内容 森林体验课课程教学大纲 钢琴课课程教学大纲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9页 共29页第 29 页 共 29 页第 29 页 共 29 页第 29 页 共 29 页第 29 页 共 29 页第 29 页 共 29 页第 29 页 共 29 页第 29 页 共 29 页第 29 页 共 29 页第 29 页 共 29 页第 29 页 共 2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