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专项复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19578625 上传时间:2022-06-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8.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鉴赏专项复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古诗词鉴赏专项复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词鉴赏专项复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鉴赏专项复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意象1.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边声”指边塞特有的种种声音,如大风、羌笛、马嘶的声音,声音凄厉而容易引发人的思乡之情。以“四面”来形容“边声”,更显得声音无处不在,充塞天地之间,在凄凉之外更添一层悲壮。“长烟落日”“孤城”,视野的空旷与孤城的紧闭形成鲜明对比,衬托出塞外的荒凉与寂寥。抒发思念家乡、功业未成、难以回归的复杂情感。2.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肝胆”指关注世事、关心民生的诚心,以及为之奋斗牺牲的勇气。“因人常热”主要指对封建专制的痛恨,对民生疾苦的同情。3.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云山苍茫,北风马嘶,晚烟荒垒,斜日返照,无数意象勾勒出深秋季节边塞寂寥、萧索之景。

2、以小词写豪迈情怀,尺幅之间,收放自如,意味悠长。4.古代诗歌中常见事物的象征意义类别景物名称象征意义植物类杨花离情丁香愁思;相思红豆爱情;相思梧桐凄凉;悲伤杨柳离别;惜别怀远青松刚正的节操菊花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品格梅花坚韧不拔、高风亮节的人格莲花爱情;高洁之士动物类猿啼愁绪骏马志向乌鸦凄清的氛围杜鹃凄凉;哀伤鸿雁乡愁燕子春天、爱情寒蝉清高;悲凉景物类西风愁绪流水愁思浮云在外漂泊的游子月亮思乡;相思之情典型示例一: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赏析颔联“风飘絮”“雨打萍”两个意象。答

3、案: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生动形象地表达出国家山河破碎、个人身世飘零的悲哀。意象答题方法借助意象营造氛围、环境或意境,以送别诗、山水诗和边塞诗为代表。奠定情感基调。借景抒情。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气节、品质或性格。答题步骤:找出表达意象的词语;概括意象特点;理解意象中寄予的作者情感。诗歌选取景物,渲染了气氛,烘托出心情,创造了意境。二、思想感情1.忧国伤时渔家傲秋思抒发守边辛苦,思念家乡的情感,同时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防的愤懑不平。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这首词以清新之语,明快的笔调,抒写怅惘之情,追昔抚今中,抒发

4、了落寞孤寂的情怀以及词人在北宋亡国后深沉的感慨。个人的愁苦融入历史的长河,愁苦便淡去许多,成为渔唱樵歌。南安军成为囚徒而归故里,山河沦丧,内心的哀痛、悲伤无法表述,诗人决心效仿伯夷、叔齐,末句运用典故唱出他的爱国之志。这首诗化用杜甫诗句,抒写自己的胸怀,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显示出民族正气。别云间全诗起笔叙艰苦卓绝的飘零生涯,承笔发故土沦丧、山河破碎之悲愤慨叹,转笔抒眷念故土、怀恋亲人之深情,结笔抒誓志恢复之决心。诗人用可歌可泣的诗篇,表达壮志未酬的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2.建功报国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人表达了自己关怀国家命运、欲报效国家的爱国精神以及企望为国御敌立功之

5、志。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另一方面感慨自己已年老,两鬓染霜,不知是否还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感情由雄壮变为悲壮,充满了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3.吊古怀今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人赞赏孙权,是借古讽今,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之气的南宋朝廷进行了暗讽,表现了词人的爱国 情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此句为“曲眼”,升华主题,作者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统治阶级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这是从百姓的角度出发,说明封建王朝的更换带给人民的全是苦难。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

6、变做了土。借古讽今。秦王朝因奢侈、残暴而亡国的遗恨虽已消失在烟雾缭绕的树林之间,但这种亡国的遗恨不只有秦朝才有,周朝、战国时期的列国直到汉楚之争,哪个不抱有败亡的遗恨呢?作者在这里借历史寄托感慨,讽刺后人都已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4.思乡怀人十五从军征主人公返乡经历: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急想回家,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希望落空彻底失望悲哀流泪,内心茫然。5.生活杂感满江红(小住京华)词人泪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苦闷,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愤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词人以幽默风趣的笔调,写出途中遇雨的所感所思,表现了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7、朝天子咏喇叭全曲借物抒怀,虽然没有正面提到宦官的字,却活画出了他们的丑态,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对他们的痛恨情绪。典型示例二: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答案:表达词人思念家乡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的情感。思想感情答题方法表达感情的手法。概括作者的感情(用四个字或两个字的词)。分析如何表达感情(联系诗歌的事物、景物来回答,也可以理解为对于诗歌内容的概括或翻译)。答题

8、步骤:运用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委婉含蓄、情景交融、衬托等,表达了诗人的感情,诗人因为原因,从而产生情感。三、表现手法1.用典燕然未勒归无计。运用窦宪的典故,表明词人立志要打退进犯的外敌,确保西北边境的安定。点明虽然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根本原因,抒发了词人保家卫国的情怀。亲射虎,看孙郎。“亲射虎”,词人以孙权自喻,表示自己勇武可用,突出地表现了词人的“少年狂气”。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是以魏尚自喻,说朝廷什么时候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抒发词人期望为国戍边的情怀。西北望,射天狼。词人想象自己拉满弓射天狼。天狼,为星名。传说天狼星“主侵掠”,词中喻指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

9、。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运用“八百里”“五十弦”的典故,生动地表现了军营生活的雄豪、壮美,抒发词人对军营生活的热爱和怀念之情,渴望能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功立业。马作的卢飞快。用刘备“的卢马救主”的典故,形象地表现了战斗场面的激烈、雄壮,表明战斗的顺利,词人昂扬的战斗雄姿。四面歌残终破楚。词人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破,即使明丽的秋景,美好的节日,也不能抹去国难心愁。家事国事,让词人感慨万端,痛恨自己是女儿之身,不能走出家庭,为挽救民族危亡尽心尽力。青衫湿。结尾长叹“青衫湿”,是借用白居易琵琶行的最后一句,寄寓颇深。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运用孙权的典故。饿死真吾志,长歌怀采薇。

10、最后两句诗诗人运用典故表明自己的态度:效仿伯夷、叔齐,宁愿绝食饿死在家乡,也不与元兵合作,抒发诗人忠贞不贰的爱国情怀。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运用典故,点明自己被俘的结局,寄寓诗人悲愤难抑的情感。骊山四顾,阿房一炬。这两句用阿房宫赋中的典故,回顾骊山曾是秦朝宫殿的所在,被大火焚烧之后,当时的舞榭歌台、金块珠砾都已不复存在,抒发作者看到此景的悲凉之情。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触景生情羌管悠悠霜满地。环境描写,通过描写夜寒霜浓,羌笛悠悠之声等边塞之景,抒发征人思念家乡的愁思。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化景为情,运用留白手法,通过描写雪地上马留下的痕迹,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意

11、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词人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这两句把国家兴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之于渔唱,进一步表达词人内心寂寞悲凉的心情,从侧面显示词人对现实的极度失望与不满。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面对良辰美景,想到沦陷的北国,功业未成、白发已生,词人对姮娥发问,有力地表现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借景抒情。“只见”句说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宫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地流淌。旧址荒凉萧条的景象加重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情感分量。3.直接抒情人不寐,

12、将军白发征夫泪。直接抒情,“不寐”写出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生动地写出将军和征夫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此二句直接抒情,充分表达了词人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殊未屑”直接抒发情感,既道出命运的不公,也表现了词人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生子当如孙仲谋。词人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叱咤风云的英雄来赞颂,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希望南宋有如孙权那样的有志之士,也暗示了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也暗示了自己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的失望与愤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收束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

13、表现了诗人忠贞为国、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决心以及崇高的民族气节,沉郁悲壮,情调高昂。古今幽恨几时平!点明主旨,抒发词人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包含怀古之心、恋乡之情、忧虑之思等复杂情感。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直接抒情,抒发诗人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生前未能完成大业,死后也要亲自看到后继者率部起义,恢复大明江山。表现诗人誓死不屈、坚决复明的决心。诗作以掷地有声的铮铮誓言作结,鲜明地昭示出诗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精忠报国的赤子情怀。4.富于哲理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既是写景,也是表达人生的哲理。人生就是如此,在寒冷中有温暖,

14、在逆境中有希望,在忧患中有喜悦。当你对人生有了了悟之后,就不会永远陷在悲苦和挫折之中,就会在微冷中升起一股暖意、一线希望。“山头斜照却相迎”,是对生活的一种积极观照,是一种通观,是苏轼经历磨难和打击之后,在灵魂上的升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只要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顺境不骄,逆境不惧,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宁静和快乐。5.渲染、衬托、烘托、对比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一组四个短句铿锵有力,通过身与心的对比与反衬,写出了词人不

15、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表现出“鉴湖女侠”的“竞雄”精神。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主人公中途一直未能回来。激发读者兴趣,留下想象的空间。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残酷的现实和往昔的一切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两句概括了二十年里个人和国家的激剧变化的情况。经历了国破家亡,战事连连,曾在一起吟诗饮酒的豪杰们如今散落各方,九死一生,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痛油然而生。词句感慨深沉,发人深思,启人遐想。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以祖国山河万世永存与城郭一时沦陷进行对比,突出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赢,都变做了土

16、;输,都变做了土。“赢”“输”两句运用对比,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无论输赢,奢侈豪华的宫殿最后都会归于消亡,抒发作者感时伤怀的情绪,慨叹历史更迭的无情和必然。6.虚实结合、以虚写实、以实写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联想,以春景写冬景,运用比喻,既写出诗人的欣喜之情,又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天气变幻无常,大雪急骤之态,写得奇丽壮美,富有浪漫色彩。7.托物寓意、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托物言志,借杜甫说砍掉月中桂树,使人间的清辉更多,言朝廷中那些阻碍北伐的人正如月中桂树一般。含蓄地说明,只有铲除投降派的阻碍,才能取得抗金和收复中原事业的胜利。喇叭,唢呐,曲

17、儿小腔儿大。借物喻人。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句中的“小”和“大”互为反衬,给人印象极其鲜明,突出作者对宦官的嘲讽和蔑视,表达效果突出。8.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衬静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细节描写,写红旗“冻不翻”这一反常的细节,生动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雪”动“旗”静,动静结合,红白相间,互相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以动衬静,用桥上的欢歌笑语衬托流水明月的宁静,给我们展现一幅空灵美好的画面,表现词人对过往美好生活的怀念以及怅惘之情。9.白描十五从军征诗歌以白描手法勾勒了一个应征多年的老兵的回乡见闻,

18、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生动传神地描绘出主人公家破人亡的凄凉遭遇。全诗并无控诉战争之语,但平淡白描的字句背后,流露出兵役制度给普通百姓带来的苦难,以及乱世中人被迫裹挟于时代潮流中,心中充满了对战争的厌恶。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10.修辞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军”“民”句上承“曲儿小”句,是互文,即军民听了喇叭都又愁又怕,是写统治集团在精神上给军民造成的巨大压力和痛苦。作者从听觉上写军民强烈的感受,从侧面反映了宦官对劳动人民压迫和剥削的程度之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运用对偶、夸张的手法。“抵万金”形容家书的珍贵,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

19、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书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担忧家人的感情。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对仗整饬,承接首联抒写悲愤,蕴蓄着诗人极深厚的爱国感情和自信心。富有节奏感、音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一联对仗工整,把“山河破碎”比作“风飘絮”,把“身世浮沉”比作“雨打萍”,比喻贴切,生动形象,对仗工整,朗朗上口。承上把国家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真实反映了当时国家民族的灾难和诗人的坎坷遭遇,抒发诗人国破家亡的深沉忧愤和悲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忽如”一联最为奇特,比喻新奇,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以“花

20、”喻“雪”,新颖贴切,生动形象地写出塞外的奇特风光。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运用比喻,把月亮比作一面刚刚磨过的铜镜,生动形象地写出中秋月亮的清洁明净。当时奢侈今何处?反问。“当时”句,作者用一个问句,强调了对从古到今历史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感慨,并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只见草萧疏,水萦纡”。从修辞角度赏析诗歌,除以上示例,还可从比兴、拟人、设问、借代、反语等角度赏析,古诗中还常常用到铺排手法。11.远景近景十五从军征由远及近,写出主人公看到家中荒凉凄楚的景象时内心难过悲伤的心情。12.一语双关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一语双关,将个人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巧妙运用了地名与心情的双关语,

21、展示了诗人因自己遭危难和国家覆灭而产生的痛苦心情。诗歌表现手法多种多样,除以上示例,还有如色彩之美、表达方式、描写手法、叠词运用等手法,赏析时要注意。典型示例三: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 好处?答案:这是词人以魏尚自比,也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表现手法答题方法明手法(用一两个词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阐运用(

2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这首诗运用了手法,诗句体现了这一特点,表达了诗人感情,营造了意境或渲染了气氛,突出文章主旨。四、描绘画面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肉食,听乐器翻奏出塞外的乐曲。这是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指挥战斗。2.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傍晚时分,辕门外,大雪纷纷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尽管风刮得挺猛,红旗却一动也不动。3.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略带寒意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4.长沟流月去无声

23、。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初春的树林,明月的清辉照射在杏花枝上。撒落下来的稀疏花影,与花影下吹奏出来的悠扬笛声,组成一幅富有空间感的恬静、清婉、奇丽的画面。真实地反映出词人那种充满闲情雅兴的生活情景。5.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极目远眺,云山苍茫;纵马驰骋,北风呼啸。这深秋的边关,如此苦寒而空旷。6.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晚烟飘过,斜阳返照,那荒凉的营垒,那破败的关城,显得更加萧索,更加寂寥。典型示例四: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结合这首词,展开合

24、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上阕所展示的 画面。答案:词人穿着草鞋,拄着竹杖,出游遇雨,却一点儿也不惊慌,悠闲地漫步在风雨中,把那“穿林打叶”的风雨声当作音乐,一边吟咏长啸,一边思索人生。五、“炼”字1.塞下秋来风景异。一个“异”字,简洁生动,统领全部事物的特点,突出塞下风景与中原的不同,引出接下来对塞下秋景的分别描写。2.千骑卷平冈。“卷”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人们速度之快,描绘出人数众多的热闹狩猎场面,表现出狩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的情状。3.秋容如拭。一个“拭”字,生动传神地写出北国的秋色澄明,明净如洗。4.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一“卷”一“折”,生动形象地写出塞外风来势猛,引出漫天洒落

25、的“飞雪”;一个“即”字,表现雪下得之大之早,传神地写出诗人见到此景的惊奇之心态。极写边塞的风猛雪早。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忽如”二字不仅生动传神地写出“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之态,而且表达出诗人的惊喜与好奇。6.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个“愁”字引起下文对送别友人的描述。“愁”字既是对阴云密布、狂风骤雪的真实描绘,又是对友人将要回京时诗人内心产生的依恋和惆怅之情的直接表达。7.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悠悠”一语双关,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之思绪无尽。此句自问自答,透露出词人无奈、伤感、抑郁的情感。8.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聚”“怒”两个字

26、,不仅酣畅淋漓地写尽了潼关地势的险峻,而且用语生动形象,动态十足,赋予自然风光以人格化的强烈感情,暗含着一幅千军聚集、万马嘶鸣的历史画卷。9.闲登小阁看新晴。“闲登”句点题,写明作此词的时间、地点和心境。“新晴”与“长沟流月”照应,巧妙地将忆中之事与目前的处境联系起来,抒发词人落寞孤寂的情怀。10.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一抹”烟霞,“半竿”斜日,简洁传神地写出深秋季节塞外“晚烟”和“斜日”的特点,此景触动词人内心,引发怅惘之情。11.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叙述了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以及诗人的感慨,“风雨”一词,抒写了这次行程中诗人的悲苦沉重心情。12.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两个

27、“出”字和两个“归”字的重复对照,抒发这次行程中的悲愤痛苦心情,突出强调,更使得声情激荡,直抵人心。典型示例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和“怒”写得都很生动形象,请说说你的理解。答案:“聚”“怒”二字把“峰峦”“波涛”的雄伟气势写得极其生动形象。“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两个字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写出潼关的险要。“炼”字答题方法把这个词放在句中做具体解释(特别注意语法现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看这个字或者词有

28、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的表达技巧,然后加一些描述性的术语。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题步骤: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六、意境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展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诗人将天气的变幻无常大雪急骤之态,写得奇丽壮美,富有浪漫色彩。2.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幽雅的杏花、悠扬的笛声,桥下流水载着月波悠然而去,富于诗情画意,体现出环境的静谧与幽美。3.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远处一抹烟霞,半竿落日残阳,荒凉的营垒,破败的关城天高地远,古今浑茫,营造一种萧索、寂寥的边关之景。典型示例六: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营造了什么意境?在词中起到什么 作用?答案:此二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在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悲凉、苍茫、豪放、壮阔的意境。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