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模式.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9502798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模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模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模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模式 幼儿园科学教学模式 一、视察探讨的模式 1.教学目标 帮助幼儿学会运用各种感官视察事物的特征,学习视察的方法,发展视察力;引导幼儿主动留意四周的自然环境,喜爱视察常见的事物和现象,能关切、爱惜自然环境;帮助幼儿获得有关季节、动植物、环境等的感性阅历,了解它们之间及其和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 2.程序与策略 程序一:引起爱好。 视察活动起先前,老师可以运用多种手段来引起幼儿对于视察对象的爱好,从而吸引幼儿的留意力。谜语、诗歌、故事、幻灯、图片是老师常用的方法。另外,出示实物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视察的爱好。 程序二:视察活动。 视察活动可以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感性阅历,它是教

2、学过程的中心环节。老师在指导视察活动时要做到以下四点。第一,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指导幼儿视察。幼儿由于年龄小,留意力简单转移,视察时间短,因此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幼儿明确视察的目的,可以削减视察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幼儿的视察活动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其次,在视察活动中引导幼儿思索,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在幼儿视察物体时,老师可以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什么像什么”,“什么有什么用处”等引发幼儿丰富的联想,促进他们去主动思索、想像;还可以启发幼儿运用已感知和保持的信息,迁移寻求新奇的不同答案,发展幼儿的集中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第三,引导幼儿发挥多种感官进行视察。视察活动中运用的感官越多,对于物体的了解就越

3、深化,越全面。第四,教幼儿视察的方法。幼儿在视察事物的时候,常常是凭爱好进行的,看到的只是他感爱好的那一部分或者是事物显著的特征,视察的时候是杂乱无章的,老师要教会幼儿从上到下、从头到尾、从中心到四周、由外到里的依次视察法。假如视察对象是两个以上物体,要教会幼儿用比较的方法,发觉物体的异同点,从而形成类概念。 程序三:探讨表达。 视察活动和幼儿的语言表达是亲密相关的,视察完物体的特征后,老师应当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事物的特征,也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探讨沟通,共同分析、综合、概括物体的特征。 程序四:嬉戏活动(或操作活动)。 这个程序的嬉戏活动或操作活动主要起到加深相识视察对象的作用,可以开展

4、相应的美工活动、文学活动等。 3.教学实例与评析 我们的国宝熊猫(中班)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熊猫是生活在高山竹林里的动物。 2.使幼儿知道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是我们的国宝,激发幼儿关切、爱惜熊猫的情感。 活动打算 1.组织幼儿去动物园视察大熊猫怎样走路,吃些什么,也可放映有关熊猫的录像。 2.请幼儿带一个熊猫的玩具或照片来幼儿园。 3.教学挂图“熊猫”。 4.幼儿操作材料画面“涂色”。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视察熊猫的特征和习性。 “请你们细致看看带来的熊猫玩具和照片,说说熊猫是什么样子的。你们带来的玩具熊猫都一样吗?他们与真的熊猫有不一样的地方吗?”“熊猫的样子像谁?”(又像熊又

5、像猫。)“生活在哪里?吃什么?”出示熊猫生活区图片让幼儿视察。(生活在长有竹林的高山里,吃山中的箭竹。)“熊猫为什么喜爱吃竹子呢?”(熊猫吃下的竹子就像一把刷子,把肠子里刷得干干净净,这样熊猫就不会生病了。)“你知道熊猫是怎样生活的吗?学学它走路的样子。”(喜爱独居,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找东西吃,会爬树,走路较慢等。) 2.引导幼儿探讨为什么熊猫是我们的国宝。 “为什么说熊猫是我们的国宝?”(熊猫是我国特有的动物,它很早很早以前就生活在我国的很多地方,是古老的动物,可现在留下来的熊猫很少,只有在四川的高山丛林中有少量的熊猫存在。)“以前你在哪里见过熊猫?熊猫被送到国外去干什么?”“你喜爱熊猫吗?

6、为什么?”“为什么要爱护大熊猫?怎样来爱护?” 3.小结。 “熊猫形态可爱,动作好玩,性情温雅,是我们和世界人民宠爱的动物。它是我国特有的国宝,但它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危急,我们都要救救大熊猫,让它恒久能生活在地球上。” 活动延长 1.阅读幼儿操作材料,在画面上涂色。 2.活动后组织幼儿画或粘贴大熊猫的图案,巩固幼儿对大熊猫特征的相识并诱发对大熊猫的爱好。 3.组织幼儿学习有关熊猫的谜语和儿歌。 评 析 1.在科学教化课中,在指导幼儿相识动植物时,常常采纳视察活动的形式,这次活动正是通过视察的方法帮助幼儿了解熊猫的外型特征、生活习性等,符合幼儿相识事物的特点。活动目标里要求幼儿知道熊猫是国宝,要关

7、切和爱惜,这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化和爱国主义教化。假如能在活动目标中对幼儿提出视察爱好、视察实力的培育,目标的表述会更加全面,能更好地体现整体教化的观念。 2.活动打算里除了教具打算,还提出幼儿学问阅历的打算,有利于达到更好的活动效果。 3.活动起先时,老师用提问的方式调动幼儿的视察爱好,然后,用提问的方法指导幼儿从熊猫的外型特征到生活习性,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视察,老师的提问好玩味性,又有启发性,能激发幼儿思索和想像,有利于培育幼儿的视察实力。 4.在视察活动后,老师引导幼儿开展的探讨和小结突出“熊猫是国宝”的主题,既开阔幼儿的眼界,又突出本活动的重点,更好地达到活动目标。 注:该范例选自幼儿

8、园课程指导丛书科学,王志明,张慧和主编,南京:南京师范高校出版社,2000年7月第3版。 二、探究发觉的模式 1.教学目标 激发和培育幼儿新奇、好问、好探究的看法,使幼儿喜爱并能主动参加科学与科学探究活动;指导幼儿探究四周生活中常见的理化现象,获得有关的科学阅历;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与同伴、老师沟通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提出问题并参加探讨,能够表达发觉问题的开心,并和他人沟通和共享。 2.程序与策略 程序一:引发爱好。 探究活动起先前,老师可以运用试验材料、环境布置等协作语言的运用,引起幼儿的爱好和新奇心,使幼儿有了活动的动机和心理打算,促使他们主动地去探究和发觉。 程序二:自由探究。 幼儿的

9、自由探究是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身参加的,主动探究发觉的过程,是幼儿最感爱好的活动。老师应尽可能地创建条件让每个幼儿都动手来操作和试验。老师在详细指导时应当留意:第一,为幼儿供应充分的物质条件,包括打算足够的材料、相宜的环境,并反复检查,确保平安。其次,视察幼儿的操作状况。幼儿探究发觉过程中,老师要视察每个孩子的表现和心情,倾听他们的谈话,从而了解每个孩子的操作状况和思维过程。第三,启发幼儿思索。在探究活动中,幼儿会遇到各种问题和障碍,老师可以抓住机会,主动启发引导幼儿动脑筋解决问题。第四,给幼儿尝试错误的自由,并在适当时机赐予关键性的指引。对幼儿来说,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而且也具

10、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错误当中酝酿着胜利,从错误到胜利的转变过程,须要幼儿付出肯定的努力,这种努力的意志品质就是一种科学看法的获得。老师应当允许幼儿失误,教幼儿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的失误,并主动引导幼儿从失误中找出缘由,再经过自己努力达到胜利。老师要激励幼儿的自信念,并且启发幼儿正确的思索途径和探究方法。第五,老师要学会必要的等待。在探究活动中,幼儿主动地探究发觉并获得学问和了解事物,使他的认知结构发生改变,而这种改变须要一个过程,所以不能急于求成。此外,幼儿具有个别差异,反应的快慢不同,实力的强弱也不同,探究与发觉的过程必定存在差异,所以不能强求一样,应当赐予幼儿充分思索和探究的时间,不应当过分急

11、躁。 程序三:引导发觉。 探究和发觉是亲密联系的两个过程,在幼儿自觉的、自由自在的探究过程中,老师要依据教学活动的目标,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去发觉好玩的现象与学问。 程序四:沟通探讨。 在幼儿探究发觉的过程中,幼儿有自己对事物的理解或者对该活动的感想、心得等,老师应激励和允许幼儿以各种方式进行沟通探讨。通过沟通探讨,幼儿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启发,充分思索,使幼儿对事物的理解更清晰、更全面,也促使幼儿学会与他人进行沟通,懂得与他人共享和敬重他人的看法,以及从他人的阅历中学习的科学看法。在幼儿探讨沟通的时候,老师要做两件事,一是听,二是说。也就是听一听幼儿在说什么,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没有发

12、言的孩子说话,激励人人开口,主动探讨;在幼儿将零碎的感性阅历汇合整理后,用简短的语言进行小结,帮助幼儿形成科学概念。 程序五:迁移运用。 在幼儿理解了某种科学现象,学习了相关的科学学问后,老师可以设计各种情景让幼儿运用科学学问解决问题,如:将铁屑与大米混合在一起,请幼儿动脑筋将它们分开;把白糖和黄豆混在一起,让幼儿想方法把黄豆挑出来;在相识了弹性以后,请幼儿找一找生活中什么东西有弹性。帮助幼儿真实地体验到科学的价值,理解科学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幼儿学科学的爱好,并进一步去探究和求知。 3.教学范例与评析 弹 性(大班)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探究有弹性的物体,获得有关弹性的科学阅历。

13、2.激发幼儿探究科学现象的爱好,培育其关切四周事物的习惯。 活动打算 1.弹簧及带弹簧的玩具、用具(如弹簧秤等),其他有弹性的物体(如松紧带、橡皮球、海绵等)。 2.幼儿操作材料画面“有弹性的物体”。 活动过程 1.让幼儿自由探究材料。 “小挚友,你们相识面前的东西吗?想不想玩呢?” “你可以随意玩玩它们,想怎么玩都可以。” 2.引导幼儿相识物体的弹性。 “你们刚才玩的时候,发觉了什么?”“请你再玩一玩,看看这些东西会不会变更,怎么变更的?”引导幼儿探究弹性。(拉或压弹簧、松紧带会使它们变长、变短,用手压海绵或皮球会使它们变形,不再用力时这些物体都能复原原状。) 3.扩展幼儿阅历。 “你还见过

14、什么东西和我们今日玩的东西一样有弹性?”(橡皮筋、车轮胎、自行车座垫、沙发、床垫等。)“你还想用弹簧做什么东西呢?”启发幼儿联系生活实际,探讨弹性的应用。 4.小结。 “今日我们玩的东西很好玩,它们都有弹性。我们用力拉它或压它的时候,它就会变更形态,手一松,它又能变回来。” 活动延长 1.请幼儿在幼儿园或家里发觉有弹性的物品并向老师、小挚友介绍。 2.指导幼儿观看幼儿操作材料上的画面。 评 析 1.探究技能与探究精神是幼儿科学教化的最主要目标,是幼儿阶段应当培育的科学素养。科学活动“弹性”的活动目标正体现这一点,强调通过幼儿自己的探究获得有关弹性的科学阅历,并激发幼儿探究科学现象的爱好。 2.

15、活动过程从幼儿的自由探究入手,老师告知幼儿“随意地玩玩它们,想怎么玩可以”,给幼儿足够的活动材料和最大的活动自由,允许幼儿进行各种各样的尝试,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发觉问题,获得有关的科学阅历。在幼儿探究的过程中,老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留意视察和发觉,帮助幼儿了解相应的科学现象。 3.本次活动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幼儿理解了“弹性”的现象后,老师把幼儿的思路引向生活实际,让幼儿找寻生活中有弹性的物体,并探讨弹性的应用。这样能扩展幼儿的学问阅历,培育幼儿关切四周事物的习惯,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的爱好。 注:该范例选自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科学,王志明,张慧和主编,南京:南京师范高校出版社,2000年7月

16、第3版。 三、操作实践模式 1.教学目标 引导幼儿学习运用简洁工具和多种材料进行科学制作活动,使幼儿能够发觉四周物体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积累科学阅历;帮助幼儿学习运用各种工具进行测量的方法,并能够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激发幼儿的新奇心,使幼儿主动参与 各种科学制作活动。 2.程序与策略 程序一:相识活动。 这里的相识活动主要指相识操作材料和操作对象的一般特征,为开展操作活动做好学问阅历和爱好上的打算。 程序二:操作实践。 操作实践,即通过幼儿的亲自动手操作,视觉和触摸觉的协同活动,使幼儿加深对事物的相识,积累丰富的科学阅历,同时发展幼儿的科学探究技能。操作实践主要包括分类、测量、小

17、制作等多种方式。 分类活动是指依据物体不同的特点和性质进行划分归类,可以指导幼儿根据物体的形态、颜色、气味、声音、质地或本质特征分类。通过分类,帮助幼儿整理纷繁困难的感性阅历,使之条理化,从而有助于幼儿更好地探究事物之间的关系。 测量是指幼儿运用一些测量工具或者自然物品来测量物体的特征,如用温度计测量室内外温度,用绳子测量植物长高了多少等。测量活动可以使幼儿更精确地描绘事物,了解事物的改变,同时它也是幼儿学习数学和其他科学的基础。 小制作是指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做一些简洁的自然物品,如制作简洁的风筝、风车或者万花筒等。小制作常常带有嬉戏的成分,小挚友特别喜爱。在制作的过程中,幼儿不仅熬炼

18、了手指的操作实力,而且更加深刻地了解一些科学原理。 程序三:探讨小结。 在幼儿操作实践后,老师可以组织幼儿讲解并描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并通过探讨帮助幼儿总结正确的科学阅历,形成科学概念。 3.教学范例与评析 制作机器人(大班) 活动目标 1.通过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机器人的过程,引起幼儿对机器人的新奇,激发幼儿的创建欲望。 2.教化幼儿正确运用材料和工具。 活动打算 1.纸盒子、积塑、橡皮泥等。 2.一组有关机器人的录像片。 活动过程 1.组织谈话。 讲一个关于机器人的故事“机器人奇奇”,引出课题。 2.了解机器人。 让幼儿观看有关机器人的录像片,组织探讨: (1)你见过机器人吗?它是什么样的?

19、(2)它会做什么?机器人与人有什么不同? 3.制作机器人。 (1)让幼儿按意愿分组,每个小组用不同的材料制作机器人:用橡皮泥捏机器人;用积塑材料插机器人;用废纸盒粘贴机器人。 (2)用学具做机器人。 4.机器人展览。把全班幼儿作品收集起来,让幼儿参观。 活动延长 激励幼儿收集更多的材料制作机器人,以启发幼儿的想像力和创建力。 评 析 1.正如宏大的教化家杜威所说,幼儿是在“做中学”的,操作实践的教学模式正是反映了幼儿的学习特点,“制作机器人”在活动目标里提出通过科学制作活动激发幼儿的新奇心和创建欲望,这种新奇心和创建欲望是幼儿探究科学的原动力,也是科学教化的重要目标。 2.活动起先时,老师先通

20、过相识活动帮助幼儿了解机器人的有关常识,既调动幼儿的活动爱好,又积累机器人的有关学问,为下面的操作活动做好学问阅历和爱好上的打算。在操作活动中,幼儿按意愿分小组进行,每个小组有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要求,使操作活动多样化,又有层次上的不同。最终的机器人展览可以让幼儿体会到胜利的喜悦,增加幼儿的自信念,保持幼儿接着操作的爱好。 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模式 幼儿园音乐领域教学模式 幼儿园语言领域教学模式 幼儿园社会领域模式 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安排 幼儿园科学领域总结 幼儿园科学领域教案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模式探讨 改 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 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方法的探究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4页 共14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