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知识】【古代诗歌鉴赏知识】.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9044316 上传时间:2022-06-03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鉴赏知识】【古代诗歌鉴赏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鉴赏知识】【古代诗歌鉴赏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鉴赏知识】【古代诗歌鉴赏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知识】【古代诗歌鉴赏知识】.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鉴赏知识】【古代诗歌鉴赏知识】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考点及注意点考纲要求1(考试大纲)在“古代诗文阅读中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E(鉴赏评价)。2(考试讲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主要有下面五个方面的详细阐释: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综合并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假如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分析和鉴赏。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一定的思想,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察,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

2、力。中学语文在线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诗歌是作者思想的产物,同一事物,作者的世界观不同,处境不同,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就不同。古代诗歌阅读,就是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开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诗歌是艺术地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高考通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考察,能够评估出一个人的文学档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于创造思维的范畴,不但需要调动考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因而,科学地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整体鉴赏方略解答古诗鉴赏题,一定要品味语言,披文入境。艺术创作往

3、往藏而不露,“用意特别,下语三分。我们在鉴赏时,应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在反复诵读中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意境的阅读习惯。“诗言志,诗歌中既然浸透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赏析时就要擅长“体其情,进而“知其意。披文观诗,不仅在于疏通字句,更要把握艺术形象中包含的情感内涵。为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应十分注意下面几点:一要注意题目。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二要注意作者。高考命题选取的诗文,大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作品,例如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水田园诗,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戴复古的爱国诗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

4、有好处。三要注意注释。有些注释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解释相关词句(如2003年全国卷的试题),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如2005年山东卷的试题),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或时代背景。四要注意题材。一般而言,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讲依依惜别之情,或叙述别后的思念。咏史诗、怀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本人建功立业的愿望,或倾诉本人生不逢时的感慨,或借古讽今,感慨昔盛今衰。边塞诗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表现边地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现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不满。思乡诗(如张籍的(秋思))、闺怨诗及羁

5、旅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五要注意意象。古典诗歌优美的意境,离不开真实、鲜明、生动的意象。意象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把握意象,这是鉴赏诗词语言和形式、评价诗词情感和内容的基本前提。中学语文在线六要注意细节。透过细节,能够挖掘诗中蕴含的情感。七要注意“情语。古诗中的抒情方式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可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以及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等。这里所讲的“情语指直抒胸臆的词句,是诗中的点睛之笔。把握了这些词句,便可触摸到诗人的情感脉络。诗词

6、鉴赏的术语及运用类别概念讲明例句赏析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经过。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本人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详细描绘和刻画。“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诗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点出喜欢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表达方式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而后凋

7、的坚贞品格的赞美。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土相比拟,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修辞手法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

8、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详细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谢。夸大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绘。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大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对偶用构造一样、字数一样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洁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构造讲,四联八句,句句对仗,圆

9、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落叶声对“滚滚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遭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比较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将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欢之情夸大到极点。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这首词除回首作者

10、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气吞万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里如虎写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借赞扬刘裕,挖苦南宋王朝主和派耻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春风十里引杜牧诗,表现往日扬州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今日所见的凄凉,是实写。两幅比照鲜明的图景寄寓着昔盛今衰的感慨。排比把内容严密关联、构造一样或类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讲出来。“枯

11、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本人把看法讲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写作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虚实结合是指

12、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相互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单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联想由一事物联络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络起来造成一个典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

13、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手法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经过。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衬托或衬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愈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衬托是较大规模的衬托。“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4、。杜甫(月夜)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详细形象,表现与之类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本人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本人被政敌迫害的景况

15、,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比照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相互比拟。“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构成强烈的比照,使读者感受十分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考虑。抑扬把要贬抑否认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讲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到达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讲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入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

16、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构造显得紧凑、严谨。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动静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互相映衬,构成一种情趣。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正侧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白

17、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词)“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参军行)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直抒胸臆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白天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

18、然景物抒发感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2答题思路及步骤考点一:形象鉴赏考点阐释古典诗歌中的形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入的哲理,文学作品的形象对诗歌来讲就是意境,既倾注着诗人的审美倾向,也包孕着诗人的感情。即其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了极富

19、美感的“形象。它对叙事诗歌来讲,“人“事就是形象;对于抒情诗来讲,形象就是抒情主人公,对于写景状物的诗歌来讲,诗歌中的“景“物就是诗歌的形象。1、叙事诗中人物形象鉴赏的思维切入点和答案组织落脚点1切入点知人论世,关注背景;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2答案组织范式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2、写景诗歌形象鉴赏的思维切入点和答案组织落脚点1切入点捉住并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征2答案组织形式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捉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本人的语言再现画面。描绘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本人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景物所营

20、造的气氛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详细。比方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何而“感伤。考点二:古代诗歌语言一、炼字型鉴赏题怎样解答炼字型试题?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何?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以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绘景象。(3)点出该字衬

21、托了如何的意境,或表达了如何的感情。二、语言鉴赏题中学语文在线这种类型设题方式是: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测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白话、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体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孟郊寒贾岛瘦“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其答题思路是: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

22、用诗中有关语句详细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如何的感情。答题格式是:总体评价+结合字句分析形式和内容上的艺术效果+所表现的诗人的感情。三、关键字词赏析题一词领全诗型鉴赏题设题方式:1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何?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捉住这个词命题往往能够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考点三:思想内容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诗言志。“志是指志向、报负、愿望、情怀等。一般地讲,唐诗重情,宋诗重理。一、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

23、无人知是荔枝来。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词)、白居易(卖炭翁)。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悲伤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本人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

24、概。全诗即景抒情*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参军行)3、报国无门的悲戚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词头赤壁怀古)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思乡怀人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4、闺中怀人

25、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2、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词头明月几时有)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长亭送别1、依依不舍的纪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

26、川)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本人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衬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本人开朗襟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二、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在注意的问题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

27、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比方,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土、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此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一样,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宏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3、很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不能忽视。4、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很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十分注意,当然,读者有时可以以在原作的基础之上发挥想象,进行二度创作。另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培训材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