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理学课后大题(完好版).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9030486 上传时间:2022-06-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历史地理学课后大题(完好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历史地理学课后大题(完好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历史地理学课后大题(完好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历史地理学课后大题(完好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历史地理学课后大题(完好版)中国历史地理学温习资料导言1、谈谈当代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归属学科性质历史地理学为历史学的辅助学科、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为历史学与地理学的穿插学科、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学科归属:一直以来,关于它的学科归属问题争论较大,归纳起来有四种讲法:一是以为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的辅助学科。此讲古来有之,现今的国务院学位申请学科分类中,一级学科历史学名下的8个二级学科,其中就有历史地理学。二是以为历史地理学是地理学的辅助学科。这主要是基于其研究对象与当代地理学一样,均为历史地理环境。谭其骧、侯仁之、华林甫等持此观点。三是以为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与地理学的一门穿插学科边缘

2、学科。根据是其研究对象是地理学,而研究时间、方法和资料又多是历史学的.我国学者黄盛璋、纽钟勋和(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年第二版第324页等持此观点。四是以为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其实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已经有人感到历史地理学应是一门独立的学科。20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学者公开以为历史地理学应将社会历史发展与地理环境作为最重要的研究内容,提出历史地理学应是一门独立的综合的学科。我们所用教材的作者、西南师大的蓝勇教授即持此观点。2、联络研究实践分析当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方法和手段:文献逻辑推证法历史地理传世文献、近代考古开掘材料、野外实地踏勘材料统计计量法、数理模型

3、法、区域研究方法、当代科学技术。见课本7、8页史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一历史文献研究法二野外考察法三地图与当代技术手段的应用3、试分析地理环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地理环境,或者讲,社会发展的自然环境、自然条件、自然基础,是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经常的必要条件。它包括在历史上构成的与人类社会生活互相起作用的自然条件,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矿藏、植物、动物,等等。人类创造历史的活动是在一定的空间内进行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地理环境就是人类环静,起着类似舞台、布景乃至道具的作用。人类社会,包括的内容有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环境是如何作用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呢4、当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现状

4、。在历史民族地理方面:史念海(中国历史地理纲要)上册中专门设立了(历史民族地理)一章,对历史民族地区的研究有创始之功。在历史经济地理方面:史念海(中国历史经济地理)、郑学檬(中国经济重心南移与唐宋江南经济研究)在城镇与古都城的研究方面:史念海主编的(中国古都研究)第一辑、(中国古都和文化)、李吉平(中国古代都城大概情况)、陈桥驿主编的(中国七大古都)。在历史交通地里方面:史念海的(中国的运河)王子今(秦汉交通史)辛德勇(古代交通与文献研究)。在历史人口和移民历史地理研究方面: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葛剑雄、吴松弟、曹树基等的(简明中国移民史)、多卷本(中国移民史)、多卷本(中国人口史)等。在

5、历史文化地理方面:陈正祥(中国文化地理)、周振鹤(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和(方言与中国文化)。在历史军事地理方面:史念海(河山集)第4集和胡阿祥主编的(兵家必争之地)。在历史地理理论方面:张步天(历史地理学概论)、辛德勇(历史地理学导论).在历史地理文献研究方面:杨正泰(中国历史地理文献概述)陈桥驿的(水经注研究)14集、勒生禾(中国历史地理文献概论)。第一章1、简述进一万年来中国历史气候变化的大势对于中国气候变迁史的研究,最早的学者是竺可桢绍兴人,1890-1974。课本34页,概括起来能够讲是四暖四冷,即划分为四个暖和时期与四个严寒时期:暖和期:1、第一个暖和期是距今8000年前11世纪全

6、新世大暖期,又称大西洋期8000-5000由于距今5000年左右有一个由暖和逐步转向相对严寒时期。2、前770年公元初年,春秋战国秦汉3、公元6001000年,隋唐时代4、公元12001300年,元朝初期严寒期:1、公元前1000年前850年,周代初期2、公元初年到公元600年3、公元10001200年,南宋时代4、公元14001900年,明清宇宙期从第四纪冰后期也称间冰期以来的全新世的这一万多年来,相对于冰川期,地球上气候总的来看是暖和的。详细在这个一万年中,气候也在不断变化,这种变化,表如今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方面,或者讲可通过温度、湿度等的变化表现出来即幅度的波动现象。一方面,暖和期愈来

7、愈短,另外,研究还表明暖和程度也愈来愈低;从气象的另一要素湿度上,这一万年来的主要表现为降水日趋减少,气候的枯燥性加强。2、举例讲明历史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两次气候暖和期,即两汉温明,中唐以后中原王朝失去西域的控制权,也是与气候变化分不开的。事实上,隋唐暖和期于中唐后结束。我们后来的研究证实,中唐后期的较严寒阶段是短暂的,大约维持了一年。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短期的严寒事件,对中原势力退出西域起了决定性作用。两次气候暖和期,即两汉暖和和隋唐暖和期,对应于强大的中原王朝,这种王朝,至少在其前期将它的势力范围有效地伸展到了中国的西域及中亚。中原王朝势力的伸展与气候关系的一种合理解释是在较稳定的

8、暖和气候条件下,今干旱气候的西域变得暖和,因此东域与西域的道路较为通畅,东域、西域的文化沟通增加,中原王朝伸展到西域在政治上是必要的。其次,气候湿润使得东部军队可能开拓西域。东汉年间,中原国队经居延海北侧西进,其行军道路,今天已经变得极为严酷,假如依今天的环境条件如此行军,已无可能。至唐代,西域驻军,屯田是维持驻军的主要方式,如无相应的气候条件,屯田是不可能的。再次,气候温湿期,中国人口、政治重心位于西安附近,人口、政治中心的西偏使得中原王朝后勤上可能及时支援西域的中原军队,政治上也易于控制。有证据表明,中唐以后中原王朝失去西域的控制权,也是与气候变化分不开的。事实上,隋唐暖和期于中唐后结束。我们后来的研究证实,中唐后期的较严寒阶段是短暂的,大约维持了一年。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短期的严寒事件,对中原势力退出西域起了决定性作用。第二章1、简述4000年来我国森林资源分布变迁的大势一是中国的森林植被不管从总量上讲还是从分布范围上讲,是递减趋势。尤其是与人类本身的发展相比拟而言,能够讲是人进林退,再详细讲是两个方面一是人的生存地域,一是人的生产能力或生活水平,由于种种原因,在不同时期表如今不同地域或不同的速度罢了,二是从植被类型的变迁来看,总趋势是栽培植被不断扩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培训材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