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899097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2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苏州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州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4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苏州市苏州市“十二五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征征 求求 意意 见见 稿稿二二 0 一一 0 年十二月年十二月- 2 -目目 录录第一章第一章 现代农业发展基础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一) “十一五”苏州农业发展回顾 .(二)当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 “十二五”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第二章第二章 现代农业发展路径选择现代农业发展路径选择.(一)和谐的产业体系.(二)科学的创新体系 .(三)健全的组织体系 .(四)高效的服务体系 .(五)完善的制度体系 .第三章第三章 “十二五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目标现代农业发展目标.(一)基本思路 .(二)主要特征 .(三)发展目

2、标 .第四章第四章 现代农业产业布局现代农业产业布局.(一)现代农业(粮油) .(二)现代渔业 .(三)现代园艺业 .(四)现代畜禽业 .(五)现代林业(湿地保护) .(六)现代加工服务业.(七)现代休闲文化产业.第五章第五章 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一)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逐步全覆盖” .(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现新跃升” .(三)现代农场化发展“创出新路子” .- 3 -(四)农业合作化发展“再上新水平” .(五)生物科技农业开发“实现大突破” .(六)设施农业发展“全面高效化” .(七)农产品品牌质量“再上新台阶” 。 .(八)农业机械装备“加快先进化” .(九)农业生产经

3、营者“逐步职业化” .(十)社会化服务体系“取得大发展” .第六章第六章 现代农业发展保障措施现代农业发展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 .(二)政策保障 .(三)资金保障 .(四)服务保障 .第七章第七章 农业环境影响评估农业环境影响评估.- 4 -“十二五”时期是苏州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推进“三区三城”建设、实现经济全面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要求苏州农业全面转变发展方式、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苏州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根据苏州市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的目标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立足苏州农业发展实际,在“十一五”发

4、展的基础上,科学把握发展新形势,增创现代农业发展新优势,谋划开创“十二五”发展新局面,以推动苏州农业全面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繁荣和谐。第一章第一章 现代农业发展基础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一、 “十一五”苏州农业发展回顾“十一五”期间,全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统领,以建设现代农业为目标,按照生态、生产、生活、生物“四生”功能定位,加快落实“四个百万亩”布局规划,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现代农业呈现出破题式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一是一是“四个百万四个百万”产业产业格局加快形成格局加快形成。 。全市按照农业产业布局规

5、划,着力构建“四个百万亩”产业布局,加快推进优质粮油、特- 5 -种水产、高效园艺、生态林业和规模畜禽等主导产业发展。2010年,全市粮食总播种面积 232 万亩,其中水稻面积 128 万亩,单产达到 604 公斤,创出历史新高。水产养殖面积 117 万亩(池塘面积62 万亩、湖河养殖 55 万亩),实现渔业产值 80 亿元。园艺面积 74万亩,其中:常年菜地面积 33 万亩(设施蔬菜基地 18.4 万亩),果茶面积 19.5 万亩、花木 16.7 万亩、蚕桑面积 4.8 万亩。生态林地面积 78 万亩(不含山地、城镇绿化、花果茶、蚕桑)。出栏生猪 118万头、家禽 4000 万羽、存栏奶牛

6、2.3 万头。全市高效农(渔)业面积总计 187 万亩,占种养面积 55%,设施农业面积 35 万亩。二是二是农业发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展方式加快转变转变。 。农业规模化加快推进,全市累计土地流转面积 180 万亩,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 173.53 万亩,占农民承包地面积比重 74%。现代农业园区蓬勃发展,已基本建2010年农业主导产业面积分布128 11774173.46218.4785519.54116.7314.823.4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水稻水产(池塘、湖河)园艺(1.2.3.4)绿化(5.6.7.8)1.蔬菜2.果茶3.花木4.蚕桑5.平原林地6.花

7、果茶蚕7.山地8.其他万亩- 6 -成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18 个、千亩示范区 70 个,总面积达49.5 万亩, “海峡两岸(昆山)农业合作试验区”被命名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常熟市农业科技园被评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太仓、昆山、相城等 3 个园区被列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质量品牌农业加快发展,无公害以上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占到 75%以上,“三品”总数 1259 只,创建市级以上名牌农产品 277 个。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率达到 88%以上,其中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达到 86%,苏州及张家港、常熟、吴江、太仓先后通过省级“率先基本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考核验收。农业产业

8、化发展持续加快,全市拥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 2 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110 家,土地股份合作、社区股份合作、农业专业合作等“三大合作”组织 3043 家,入社农户超过 30 万户。2010 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4460 万元。三是三是农农村生村生态环态环境加快境加快优优化化。森林资源总量迅速增长,绿地林地面积达到 173.4 万亩,陆地森林覆盖率 23.7。太湖、阳澄湖沿线 1 公里范围森林覆盖率分别为 42.6%、20.1%,率先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率先启动湿地立法工作,实施湿地生态补偿,恢复环太湖、阳澄湖生态湿地 6.5 万余亩,建成太湖湿地公园等 7 个国家级、省

9、级湿地公园。积极拓展农业外部功能,建成各类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场所 150 多家,年接待游客数量上千万人次,实现直接收入超过 17 亿元。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化肥农- 7 -药使用强度年均下降 5 个百分点,生物农药使用上升到 41.4%,粮油作物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 8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90%以上,畜禽养殖场污染物排放基本达标。循环农业建设有效开展,推广了“果园养鸡”、 “稻田养鸭”、 “粮经轮作”、 “立体循环生产”等一批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建设了一批池塘循环水清洁养殖工程、氮磷流失生态拦截系统,5 个县级市已全部通过省“生态农业市”验收评估。四是四是强农强农惠惠农农政策体系加

10、快构建。政策体系加快构建。先后制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见、 关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意见(试行)以及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一是强化投入政策。市级财政连续 4 年安排 3000 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每年安排 4000 万农村绿化资金(2010 年各级农村绿化投入资金高达 40 亿元),引进各类民营资本、外资近 50 亿元。二是强化补贴政策。积极落实国家粮食直补、农资增支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出台了市级稻麦良种购种补贴、稻谷收购价外补贴、土地流转补贴等支农支持。在全国率先建立农村生态补偿机制,对规模水稻田、生态公益林

11、、水源地和重要生态湿地各级财政给予补偿。三是强化金融政策创新。农业保险累计承保风险 63.5 亿元,农业担保累计担保贷款 67亿元,建立农村小额贷款公司 47 家,累计发放贷款已超过 110 亿元。同时,全市注重市场运作,苏州和太仓、张家港、吴中等都成立- 8 -了现代农业投资公司,开展投融资等创新服务。“十一五”以来的苏州农业,经过五年的努力奋斗,实现了四个方面的积极“转向”,在全市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加强。农业生产面积从以前的大幅度下降转向基本稳定,粮食产量连年丰产丰收,五大主导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对安全保供和生态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农业产出效益从以前的相对低效转向规模高效

12、,亩均效益超过 2000 元的田块占到 55%以上,对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起到了基础性作用;农业发展方式从以前的相对分散经营转向规模化、合作化,现代农业发展机制和发展模式发生了积极的改变,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农业产业形态由以前的注重一产转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对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十一五”的年,是苏州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呈现破题式发展的 5 年,是苏州城乡面貌发生重大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的年,是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功能作用不断拓展的年,不仅为苏州“鱼米之乡”新发展增彩添色,而且积累了沿海发达

13、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宝贵经验,为进一步探索和拓展新时期现代农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当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苏州农业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和矛盾制约,主要包括- 9 -以下几个方面:1.科科技技农农业业发发展展还还未未有有效效突突破破。 。发展现代农业还缺乏领军人才,生物农业、创意农业、智能农业才刚刚开始起步。地方优质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力度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新技术不多,地方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发挥还不够。科技型、创新型市场主体缺乏,目前苏州还没有一家农业类上市公司。2.农农业业经经营营者者素素质质急急需需大大幅幅提提高高。 。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导致务农劳

14、动力素质呈现结构性下降,大部分年龄偏大、文化较低、观念老化,接受新事物、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不高,农业资源配置效率下降,对农业生产形成制约。3.保保障障主主要要农农产产品品有有效效供供给给压压力力增增大大。 。苏州城市化水平较高,人增地减的趋势不可避免,农产品自给率水平不断下降,目前,全市口粮自给水平在三分之一左右,生猪自给水平不足四分之一,叶菜类蔬菜自给水平三分之二左右。同时,市场业态尚处于初级阶段,信息、物流建设比较滞后,农产品还主要依靠市场自主流通,来源不稳,价格波动大,保供应、稳物价的压力越来越大。4.农农业业设设施施装装备备水水平平还还不不平平衡衡。 。农田基础设施比较陈旧,高标准农

15、田仅占 38%,标准化池塘改造任务还十分艰巨。农机装备水平还有待提高,农作物施肥、蔬菜等园艺作物机械化水平较低。同时,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农业可利用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耕地资源保护和农业农村环境压力依然较大。- 10 -三、 “十二五”发展面临的新形势苏州“十一五”已率先全面完成小康社会建设,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城市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已具备加速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物质条件和社会基础。 “十二五”期间,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环境更加良好,机遇更加凸显。( (一一) )宏宏观观发发展展环环境境的的良良好好保保障障。 。 “十二五”期间,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持续向好

16、的趋势不会改变,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要求不会改变,人民对物质文化需求的更高期盼不会改变,更加需要提升农业对稳定社会、繁荣农村、提升人民生活满意度的功能作用。同时,苏州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离不开农业的现代化,农业农村发展在城乡统筹中的重中之重地位将更加深入人心。( (二二) )城城乡乡一一体体化化发发展展的的战战略略性性机机遇遇。 。建设 “三区三城”,特别是加快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苏州区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十二五”发展的总要求总任务,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融合提供了根本途径,为破解“三农”工作难题指明了新的出路,是新时期统领苏州现代农业

17、发展的根本性战略。( (三三) )沿沿海海经经济济发发达达地地区区的的发发展展先先机机。 。苏州作为沿海地区,是长三角重要中心城市之一,承接着上海最直接的辐射效应,经济发达,社会和谐,城乡繁荣。发展现代农业理应抓住时机,以资本和技术抢占先发优势,以特色和品牌赢得农产品市场,以功能拓展挖掘发- 11 -展潜力。长三角又是我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区域内需求增长快于农业生产能力增长,基本农产品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农产品市场和流通体系等建设显得至关重要。( (四四) )农农业业转转型型升升级级的的迫迫切切要要求求。 。发展现代农业,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是人民群众的期盼。当前,农业上传统的发展

18、模式和思维惯性还具有强大的束缚力,现有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粗放增长方式的转变还需要假以时日,固有体制机制的创新还必须付出艰巨的努力。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转变发展方式是苏州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要求农业必须更加重视产业功能拓展,更加注重繁荣农业农村经济,共同建设城乡居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五五) )“鱼鱼米米之之乡乡”新新发发展展的的内内在在动动力力。 。苏州传统历史底蕴深厚,农耕文化源远流长, “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千年特色品牌独具魅力。在“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中,既充分展示江南水乡优美的田园风光,又呈现先进和谐的现代文明,赋予了苏州农业新的内在动力。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产业与文化相

19、融合,把精工细作的农耕文化融入到现代农业发展中,为“鱼米之乡”传统名片注入现代化内涵,必将成为新时期苏州现代农业发展的崭新亮点和亮丽风景。第二章第二章 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选择选择- 12 -苏州人多地少,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全市的耕地保有量为345 万亩,规划到“十二五”期末为 336 万亩左右(如扣除生态林地、山地、水塘等面积,全市实际可利用耕地为 260 万亩左右)。借鉴资源条件相似的先进国家与地区农业发展的经验模式,结合苏州自身特点,苏州现代农业发展路径选择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 (一一) )和和谐谐的的产产业业体体系系。 。切实转变发展理念、拓展农业功能,加快形成苏州现代

20、农业发展模式,使农业成为具有苏州特色、地方优势、功能多元、业态新型的现代农业。立足苏州得天独厚的人才、技术、市场等资源优势,实现农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生产型向生态型转变、从单一农产品生产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从着眼于一产一业的竞争力向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转变,形成具有生态生产生活多种功能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二二) )科科学学的的创创新新体体系系。 。跳出传统农业“靠天、靠经验、靠补贴”的发展理念,靠科技兴农、信息兴农、服务兴农。着力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改变过去单纯依赖自然要素的粗放式生产方式,坚持以市

21、场为导向,依靠技术、人力、信息等资源开展集约式生产,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组合,使研发、生产、加工、服务等环节的现代农业新群体逐渐形成规模,实现与信息化、服务化和品牌化的成功嫁接。 ( (三三) )健健全全的的组组织织体体系系。 。以高度的组织化带动农业的规模化、专- 13 -业化生产经营。大力培育规范农业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组织在生产组织、技术服务、品牌创建、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作用,从组织、网络、服务功能、法律法规等方面完善提高。着力完善经营形态、健全管理方式,以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为抓手,通过“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农民承包地入股等经营模式,逐步构建起现代农业的新

22、型经营管理模式。( (四四) )高高效效的的服服务务体体系系。 。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支撑现代农业发展。既要积极构建农业技术推广、安全生产、农民培训、便民利民服务、突发事件处置等公共服务体系,也要大力发展统防统供、农产品营销、农业文化旅游等社会化服务,更要探索建立农业综合信息中心、农业国际国内合作交流中心、农业投融资中心、农产品物流中心等高端农业服务业集聚区,走专业化、系统化服务之路。 ( (五五) )完完善善的的制制度度体体系系。 。在制度创新上凸现优势。维持农村基本经济制度不变的基础上,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将“狭义的传统农业”转变成“广义的大农业”,坚持行政推动与市场配置

23、有机结合,当前工作与长远目标统筹兼顾,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得益彰,形成一套政策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的制度设计与安排,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民权益,保持农业农村长期繁荣和谐。第三章第三章 “十二五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目标现代农业发展目标- 14 -一、基本思路“十二五”期间,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三区三城”总目标总要求,以城乡一体化统揽全局,按照科技农业、职业农民、生态农村布局“三农”任务,进一步强化农业生态、生产、生活、生物“四生”功能定位,坚持合作化、农场化、园区化发展,着力构建以“高效低碳、绿色生态、生物科技、文化休闲”为主要标志的现代生态农业体系,到“

24、十二五”期末,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把苏州建设成为立足江苏、引领全国的现代农业样板区,农业科技研发集聚区,高效农业示范区,农村生态宜居区,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领跑者”。二、主要特征通过五年时间的努力,使苏州农业和农村呈现出以下五大特征:一一是是生生态态优优美美。城乡规划互相协调,产业布局合理优化,城市更像城市,农村更像农村。围绕最佳宜居城市建设,进一步增加森林资源、优化空间布局、提高质量效益,基本建成一个山青水秀、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绿色苏州”。促进生态循环型、土地节约型农业全面发展,农产品质量、农业生产生活环境全面改善。二二是是生生物物集集聚聚。广泛应用农业生物科技,通过高科技人才和高技

25、术农业项目引进,加快形成高效低碳生态产业链,以高新技术创- 15 -造出高附加值的农业产业,使苏州逐步成为生物农业的示范窗口和重要集聚区。三三是是产产业业融融合合。促进城乡生产要素有效流动,资源配置趋于合理,全面增强优质农产品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持续推进农业现代服务业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拓展“十二五”农业发展新空间。四四是是营营销销现现代代。大力发展农业专业组织,建立现代农业营销模式,加强农产品物流体系、储备体系建设,提高农业市场化营销水平。积极培育现代农业市场主体,扶持发展农业上市公司。五五是是文文化化休休闲闲。坚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将农业纳入文化、休闲、

26、旅游、观光发展大环境,让苏州农业和农村再现“稻海麦浪、碧波鱼跃、水清岸绿、蔬果飘香”的独特风貌,既充分展示江南水乡优美的田园风光,又呈现出先进和谐的现代文明,塑造苏州“鱼米”新天堂。三、发展目标按照苏州经济社会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到“十二五”期末,率先建立起一个符合时代特征、具有领先优势、体现苏州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使现代农业成为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标志,把苏州农村建成更具“鱼米之乡”魅力的新农村,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一一) )高高效效农农业业。 。提高农业单位面积产出,切实为农业增效、农- 16 -民增收服务。到“十二五”期末,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 190 亿元,年均增加

27、 5%。高效农(渔)业面积占耕地保有量达到 65%以上,其中,亩均效益超过 5000 元的占到种养面积的 50%以上。农民来自农业的纯收入实现翻一番( (二二) )生生态态农农业业。 。城乡生态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地产农产品实现从生产到餐桌的全过程安全。5 年内新增林地绿地 30 万亩以上, “三品”农产品数量平均每年递增 10%以上。到“十二五”期末,陆地森林覆盖率达到 27%, “三品”农产品生产面积占耕地面积 95%以上。( (三三) )生生产产保保供供。 。确保大宗地产农产品一定自给率水平,稳市场保供应。 “十二五”期间,粮食面积平均稳定在 220 万亩左右,总产量不低于 20 亿斤,其

28、中永久性保护水稻面积超过一百万亩。新增蔬菜基地面积 2 万亩,优化蔬菜品种结构,畅通地产蔬菜的产销渠道。( (四四) )农农业业设设施施装装备备。 。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逐步全覆盖,农业装备水平基本现代化。 “十二五”期间,新增高标准农田 50 万亩,新增高标准鱼池 30 万亩。到“十二五”期末,高标准农田占耕地面积达到 65%,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 85%以上,其中主要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 90%以上,全面实现农业全程机械化。( (五五) )农农业业产产业业升升级级。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业产业化、高科技农业、外向型农业、职业农民、现代营销、休闲观光农业等各项指标全面提升。县级以上农业龙头

29、企业销售年均增长 10%以上,农业- 17 -招商引资、农产品出口年增长 5%左右,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72%,职业农民占务农劳动力的比重达到 50%。指指标标名称名称单单位位到到 2015年目年目标值标值2010 年底年底现现状状一、高效一、高效农业农业 1、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亿元1901502、高效农业比重%65%58%3、设施农业面积万亩75354、农民人均纯收入元2500014460二、生二、生态农业态农业 5、陆地森林覆盖率%27%23.7%6、市级以上湿地公园个2077、“三品”生产面积占耕地比重%95%75%8、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95%80%三、三、农产农产品保供品保供9、粮食总

30、产量万吨 100 11010、水稻面积万亩 120 12811、水产面积万亩 11011612、常年菜地面积万亩 353313、地产生猪市场供应率% 30% 25%四、四、农业设农业设施装施装备备14、高标准农田比重%65%38%15、高标准鱼池万亩38816、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85%75.6%五、五、农业产业农业产业升升级级17、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占比%90%74%18、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万元120078019、规模以上“三资”项目投资额年均增长%5%-20、农产品出口额年均增长%5%- 18 -21、农业科技贡献率%72%60%22、新增高新科技农产品个50-22、职业农民占务农

31、劳动力比重%50%2%23、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销售率%85%65%24、休闲观光农业产出亿元3017第四章第四章 现代农业产业布局现代农业产业布局一、现代农业(粮油)从生产保供、生态价值、文化传承的高度,切实维护苏州粮油业发展。 “十二五”期间,全市粮油产业坚持“高产、优质、生态、品牌”发展思路,坚定不移稳定面积、规模生产、主攻单产、改善品质、提高效益。全市粮食面积平均稳定在 220 万亩左右,总产 20 亿斤,其中永久性保护水稻面积一百万亩以上。油菜种植面积稳定在 20万亩左右(一)(一)稳稳定面定面积积。 。到 2015 年末,水稻面积稳定在 120 万亩以上。规划各市、区 2015 年末

32、水稻种植面积分别为:张家港市 27 万亩(永久性保护 22 万亩),常熟市 32 万亩(永久性保护 27 万亩),太仓市 20 万亩(永久性保护 16 万亩),昆山市 13 万亩(永久性保护13 万亩),吴江市 21 万亩(永久性保护 20 万亩),吴中区 3.5 万亩(永久性保护 3 万亩),相城区 3 万亩(永久性保护 3 万亩),高新区 0.5 万亩(永久性保护 0.5 万亩)和工业园区 0.06 万亩(永久性保护 0.06 万亩)。- 19 -(二)(二)规规模生模生产产。 。加快土地流转,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粮食专业合作等经济组织,推动规模生产,提高规模效益,力争到 2012 年基本实

33、现粮食生产经营规模化。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建成一批规模连片的优质粮油生产基地,重点区域包括张家港常阴沙农场、锦丰、凤凰,常熟新庄、古里、虞山,昆山淀山湖、锦溪、千灯、玉山,太仓浮桥、沙溪、浏河,吴江同里、盛泽、七都,吴中甪直、相城望亭、高新区镇湖等。稳定沿江高产小麦种植区域。(三)主攻(三)主攻单产单产。实行市(区)、镇、村三级联动,深入开展“万千百”高产增效创建活动,积极创建粮食“高产增效创建示范区”,提高单位面积生产能力,带动面上平衡增产。着力强化产业技术创新研究,大力推广精确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治理等技术,促进高产技术的普及化,实现粮食持续增产增收。水稻单产力争达到 60

34、0 公斤以上,小麦单产力争突破 320 公斤,油菜单产保持在 150 公斤以上。(四)(四)提高品提高品质质。 。坚持选育和引进优良品种,大力推广常优系列、常农粳 5 号、南粳 46 号等优质高产品种,粮油作物主推品种覆盖率超过 90%。积极示范推广先进种养模式,发展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安全质量水平,着力打造优质无公害稻米品牌,加快粮油产业化发展之路,力争到 2015 年稻米品牌化率达到 80%。二、现代渔业进一步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以“特色高效、绿色- 20 -生态、三业融合”为主要标志的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在品种结构上全面开发地方种质资源,在发展方式上全面推进生态健康、科技高效的养

35、殖模式,在产业形态上全面形成渔业生产、水产品加工和休闲服务业“三业”融合协调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期末,渔业养殖面积稳定在 110 万亩左右(其中池塘 55 万亩),水产品总量 27万吨;渔业总产值达到 250 亿元,年均增长 15%;渔民劳均纯收入翻一番,达到 5 万元以上。坚持推进渔业生产“一带、一区、一圈”的产业布局。(一)沿江特色(一)沿江特色产业带产业带。 。以沿江三市(常熟、张家港、太仓)为重点,大力发展以“长江三鲜”等为主要特色的长江水生动物育种和驯养,配套发展水产品加工、流通市场、餐饮休闲等二、三产业。张家港市依托中国科学院等科技部门,重点发展长江特色的优质名贵鱼类繁育,主攻长

36、江大规格河蟹养殖;太仓市重点建立浏河海产品交易中心,打造华东地区最大的冷藏加工和市场交易。进一步利用和挖掘长江、海洋资源,开展远洋捕捞,发展海产品加工;常熟市重点在水产种质资源开发上实现突破,建设种苗基地,大力发展渔业种业。(二)沿湖蟹文化及(二)沿湖蟹文化及资资源开源开发发保保护护区。区。一是围绕阳澄湖和太湖大闸蟹,进一步做强蟹产业,形成 3 万吨左右产业规模。二是进一步整合品牌,重点提升阳澄湖原产地保护、吴中区“太湖”牌、工业园区“唯唯亭亭”牌、相城区“阳澄湖”牌等品牌影响力,做优蟹文化,- 21 -形成我市特有的渔业产业文化。三是进一步保护开发太湖、阳澄湖“两湖”渔业资源,设立渔业资源保

37、护区,加大放流增值力度,带动餐饮休闲等服务业发展,做大做优渔业三产。(三)沿城生(三)沿城生态态休休闲渔业产业闲渔业产业圈。圈。以苏州城区的金鸡湖、独墅湖、澄湖、石湖等千亩以上大型湖泊为中心,以开发景观湖泊、生态湿地为契机,大力打造生态休闲渔业圈。坚持以渔养水,洁净水域环境,开发健康生态渔业和水产品,加快形成生态养殖、市场流通、餐饮休闲产业链,拉动城乡旅游资源,建成昆山巴城、常熟沙家浜、吴中区太湖等一大批生态旅游渔业区,助推延伸渔业产业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三、现代园艺业(一)蔬菜基地(一)蔬菜基地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制订出台专门意见。 “十二五”期间,在建设保护好 33 万亩常年菜地的基础上,再新增蔬菜基地面积 2 万亩以上,确保全市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 150 万亩次以上,蔬菜总量 260 万吨以上。地产蔬菜自给率达到 45%以上(现有 35%)。重点新增近郊的吴中甪直、东山、相城北桥等一批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