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和变形观测方案.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8928786 上传时间:2022-06-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5.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降和变形观测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沉降和变形观测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沉降和变形观测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降和变形观测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沉降和变形观测方案沉降和变形观测施行方案1编写的根据(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20J1147-2020(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新建吉林至珲春铁路施工图路基设计大样图)吉晖大样图施路-10-01(新建吉林至珲春铁路施工图路基沉降及稳定检测断面设计图)吉晖施路-检测-012本区段沉降变形观测的内容路基:路基面的沉降变形和路基基底沉降变形涵洞:涵洞沉降观测桥梁:承台、墩台、梁体及梁徐变沉降变形观测过渡段:路桥、路涵、堤堑过渡段沉降观测3沉降观测目的通过施工期系统的沉降变形动态监测,对实测沉降观测数据的系统综合分析、评估,评价地基最终沉降完成时间,验证或调整设计

2、措施,使线下基础工程到达预定的沉降变形控制要求,推算出较准确的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无碴轨道开场铺设时间,确保客运专线无碴轨道构造铺设质量。4路基沉降变形观测观测断面及点的设置原则:路基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应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构造部位等详细情况设置;测点的设置位置应知足设计要求,同时还应针对施工把握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路基面和地基沉降观测点应设在同一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路基面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高度小于

3、5m的路堤可放宽到100m;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观测断面。一般路基填筑至路基基床表层顶面,在路基面设观测桩,进行路基面沉降观测,时间不少于6个月。根据观测结果,分析评价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完成时间,及时调整设计措施使地基处理到达预定的控制要求。同时作为完工验收时控制沉降量的根据。测点及元器件的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标设准确、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应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机械的碰撞,人为因素的毁坏,务必使观测工作能善始善终,获得满意成果。观测断面及点的设置、元件布设:观测断面的设置及观测断面的观测内容、元件的布设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压缩层厚度、路堤高度、地基处理方

4、法、堆载预压等详细情况,结合沉降基面沉降与地基监测。基底地面或压缩层横坡缓于1:5时,监测剖面布置如B-1型。于路基面中心线及两侧中心线以外3.2m处埋设沉降监测桩,监测路基面沉降;在基底线路中心埋设沉降板监测沉降。2、当路堤填高小于3m,路堤基底压缩层厚H220m时,进行路基面沉降与地基沉降监测。基底地面或压缩层横坡缓于1:5时,监测剖面布置B-3型。其详细设置要求同B-1型。3、一般地段校核剖面数量不少于上述剖面总数的25,且不少于1个;桥路、涵路、堤堑等各类过渡段路基范围校核剖面数量不少于上述剖面总数的50,且不少于1个。B-1和B-3型剖面的校核剖面基底同时埋设沉降板、剖面沉降管作校核

5、验证;校核剖面一般应设置在填土较高、地基压缩地层变化大处。测量频次:所有组件埋设后,必须测试初始读数,在路堤正式填筑前,必须对所有组件进行复测,作为正式初始读数。路基施工各阶段沉降观测频度应知足下表1.3.4.1的要求:路基沉降观测频次表表1.3.4.1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填筑或堆载一般1次/天沉降量突变23次/天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1次/3天堆载预压或路基施工完毕第1个月1次/周第2、3个月1次/10天3个月以后1次/2周6个月以后1次/月轨道铺设后第1个月1次/2周第2、3个月1次/月312个月1次/3月测试经过中发现异常必须及时查明原因,尽快妥善处理。观测元器件埋设:观测元件除沉降观测桩外,

6、均应在地基加固完成后路堤填筑施工前埋设。沉降观测桩点在一般路基填筑至基床表层顶面,加载预压路堤填筑到基床底层顶面后,埋设沉降观测桩,路基面两侧观测桩一般设在距左右线路中心后改为2.7m处。埋设规格见下列图,观测点钢筋头为半球形,高出埋设外表5mm,外表做好防锈处理。沉降板:由钢底板、金属测杆40mm厚壁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直径不小于75mm、壁厚不小于4mm的硬PVC管组成,钢底板尺寸为50cm50cm,厚1cm;详细按设计图样焊接组装。沉降板应埋入褥垫层顶部嵌入10cm,采用中粗砂回填密实,再套上保护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金属测杆,保护套管及金属测杆上口均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

7、稳定保护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采用水准仪按国家一级精细水平测量方法,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步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1m为宜,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6.过渡段过渡段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观测为主,沉降观测期与路基一样,不少于6个月。分别在路桥、路涵、路堤路堑过渡段的构造物起点、距构造物起点510m处、1025m处、50m处各设一个观测断面,沿涵洞轴线设路基面观测断面,每个观测断面设3个观测桩。按观测桩的50埋设基底沉降板,按观测桩的25埋设基底剖面沉降管。路堤和路堑过渡段在分界处设路基面观测断面,每个观

8、测断面设3个观测桩。沉降观测的频次不低于路基沉降观测表1.3.4.1的规定,当环境发生变化或数据异常时应及时观测。7.沉降监测布设大概情况本区段路基沉降观测共设73个监测断面,见下表路基沉降观测断面统计表8.沉降变形测量技术要求建立垂直位移监测网:沉降变形观测根据(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的要求,应建立沉降变形观测网,布设水准基点基准点和工作基点;高程应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并与施工高程控制网联测,并统一到二等水准测量。变形观测网按三等变形测量等级技术要求建立即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沉降变形观测点的水准测量采用二等变形观测测量技术要求即国

9、家一等精细测量。观测水准基点基准点、工作基点的布设1水准基点基准点的布设:在沿线施工已设水准基点的基础上,按距离不大于1km增设水准基点基准点,水准基点应设在变形区以外的岩石或原状土层上,亦可利用稳固的建筑物、构筑物设立水准点。每个独立的观测网应设置不少于3个稳固可靠的水准基点基准点。2工作基点的布设:为知足观测点沉降变形观测精度要求,在两水准基点基准点之间沿线路方向按间距不大于200m、距路基中心距离小于100m布设工作基点。工作基点应布设在不受施工干扰的稳定土层内,以便长期保存和使用的地点。采用20mm长60cm顶端圆滑的钢筋打入土中,桩周上部30cm用混凝土浇注固定并编号。3观测网中,工作基点应定期与水准基点进行校核。当对沉降观测成果发生怀疑时,应随时进行复测校核。9.沉降变形观测主要技术指标要求表1.3.10.1沉降变形观测网主要技术指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