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打印版衡中2020版二轮复习 语文阅读训练 古诗鉴赏 作业1.doc

上传人:宇*** 文档编号:18908603 上传时间:2022-06-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word打印版衡中2020版二轮复习 语文阅读训练 古诗鉴赏 作业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word打印版衡中2020版二轮复习 语文阅读训练 古诗鉴赏 作业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ord打印版衡中2020版二轮复习 语文阅读训练 古诗鉴赏 作业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ord打印版衡中2020版二轮复习 语文阅读训练 古诗鉴赏 作业1.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诗鉴赏作业一一、(2019仁寿一中高考第三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本题共2小题,9分)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杜甫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注】裴迪寄了一首题为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的诗给杜甫,表示对杜甫的思念。杜甫深受感动,便写此诗作答。何逊在扬州:何逊在扬州见梅花盛开,作有咏早梅一诗,何逊是杜甫所喜爱的南朝梁代的诗人。此时:指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末、二年(761)初,正是安史叛军气焰嚣张、唐朝岌岌可危、万方多难之际。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B)A首联将裴迪与何逊相比以赞美裴迪的咏早梅诗,以此来表达对裴迪和他所赠之诗的推崇。B“此时对雪遥相忆”是说裴迪送客时雪中遇梅,突出梅之洁白,衬托裴迪的高洁情操。C颔联承“动诗兴”而来,遥想裴迪对自己的相忆,突出了诗人与友人心心相印的情谊。D颈联表达庆幸之意,庆幸裴迪没有折梅寄来,要不然诗人面对折梅一定会感慨万千的。【解析】“突出梅之洁白”和“衬托裴迪的高洁情操”属无中生有,从诗句内容得不出这一结论。2诗歌尾联中说“朝夕催人自白头”,是什么催诗人“白头”的?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答案】忆友之情。从诗歌的颔联可以看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暮年之愁。从颈联中的“伤岁暮”可以看出,诗人因自己

3、上了年岁而伤感。思念故乡之愁。从颈联下句“若为看去乱乡愁”可知,诗人唯恐梅花会引发思乡之愁,实际上是表达自己满怀思乡之愁。忧国忧民、感时伤世之情。从诗歌的注释来看,国家处于战乱的困境,诗人面对乱世心急如焚。(答出三点即可)【解析】本诗首联赞美裴迪咏早梅诗:你在蜀州东亭看到梅花凌冬盛开,诗兴勃发,写出了如此动人的诗篇,倒像当年何逊在扬州那般高雅。颔联上承“动诗兴”,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心心相印的情谊。颈联写的是,幸而你未折梅寄来勾起我岁暮的伤感,要不然,我面对所折的梅花一定会乡愁缭乱、感慨万千的。早梅开花在岁末春前,它能使人感到岁月无情,老之易至,又能催人加倍思乡,渴望与亲人团聚。尾联写的是,江边的

4、这一树梅花啊,如今也在渐渐地开放,好像朝朝暮暮催人老去,催得我早已白发满头了。倘若你再把那里的梅花寄来,让它们一起来折磨我,我可怎么承受得了!催人白头的不是梅,而是愁,有忆友之愁,暮年老去之愁,思乡之愁,忧国忧民、伤时感世之愁等,这千愁百感攒聚一身,此头怎能不白?此诗通篇都以早梅伤愁立意,前两联就“忆”字感谢友人对自己的思念,同时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后两联围绕“愁”字抒写诗人自己的情怀。本诗的构思重点在于抒情,不在咏物,但历来被推为咏梅诗的上品。二、(2019陕西省渭南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本题共2小题,9分)登赏心亭陆游蜀栈秦关岁月道,今年乘兴却东游。全家稳下

5、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泪已流。【注】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陆游奉诏回临安面陈恢复大计,从四川回来舟经建康,登亭有感而赋此诗。作为主战派,诗人曾向朝廷建议迁都建康,以利于防备,但不被采纳。瓜步:瓜步山,在南京的六合。迁都:南宋主战派一贯主张迁都建康(南京),便于随时出师收复汴京。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岁月道”暗示了诗人被外放四川秦地做官时的一段不平常岁月。B颔联按游踪来写,诗人过了黄牛峡后来到白鹭洲,继而登亭抒怀。C颈联运用叠词,写出眼前极其壮美的秋色,照应“乘兴却东游”。D全诗先叙事、写景,后抒情,以

6、爱国之情贯穿,使全篇浑然一体。【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C项,“写出眼前极其壮美的秋色”说法错误,从颈联中的“黯黯”“萧萧”以及整首诗歌创造的意境来看,没有“壮美”,更多的是“衰败与萧瑟”。故选C。4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案】从“兴”到“忧”。兴(高兴):诗人结束了四川 外放生活,一路平安归来,乘醉游白鹭洲。忧(忧虑):诗人登亭遥望,看到一派肃杀凄凉的秋景

7、:观眼前景,想当年事,不禁担忧再陈迁都之策被拒,恢复中原无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词中标题、注释和词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词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词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词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词句。全诗的感情脉络,采用对比的手法,前半由一“兴”字点出,后半为一“忧”字包孕。“兴”乃因一线希望而引起赴阙召对,将面陈恢复大计,若建议被朝廷采用,则宿愿得偿。“忧”,则是希望渺茫的表现面对现实,他深知孝宗的软弱,国家前途如满目衰败之秋景。“乘兴东游”之“兴”,却不是从“游”中

8、来,而是从“东”中来的。诗人东行的目的是奉诏见孝宗,将有再进忠言的机会,这也是兴奋的重要原因。颔联,“稳”和“醉”呈现出诗人经险如夷,平安归来的心境。颈联,描写了眼前一派肃杀凄凉的秋景。回想十五年前,自己曾向朝廷提出迁都建康的建议,被置之不理。这次赴阙,再陈迁都之策,但朝廷避战,又能有何结果。如今登上建康城头,念及迁都之事,涕泪交流。诗人借景抒情,衬托出诗人内心的伤感。三、(20195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本题共2小题,9分)新荷叶李清照薄露初零,长宵共、永昼分停。绕水楼台,高耸万丈蓬瀛。芝兰为寿,相辉映、簪笏盈庭。花柔玉净,捧觞别有娉婷。鹤瘦松青,精神与、

9、秋月争明。德行文章,素驰日下声名。东山高蹈,虽卿相、不足为荣。安石须起,要苏天下苍生。【注】该词是为一位友人祝寿而作,这位友人信息不详。安石:东晋谢安,字安石,才学盖世,隐居东山,后应诏出仕,官至司徒。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这首词上片前五句交代了友人举办寿宴的时间和地点,时间是秋季,地点是某处楼台。B这首词上片末尾两句从多个角度描写侍女,表现了她们美好的形象,也表明友人待客真诚。C这首词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如上片中的“簪笏”代指宾客,下片中的“鹤”“松”代指友人。D这首词上片侧重于描写场景,下片侧重于抒发情感,整首词语言清丽,风格典雅,主旨深远。【解析】“鹤松代

10、指友人”理解错误:“鹤瘦松青”意为你像鹤、松一样长寿。这一句以“鹤”“松”喻友人,没有运用借代手法。6下片末尾两句有何含意?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末尾两句的意思是:你是像谢安一样的人,你一定要告别隐居生活,出山为官力挽狂澜,拯救天下黎民。(2分)这两句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才能的赞赏之情和对友人为国为民效力的劝勉之意,(2分)也含蓄地表达了词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2分)四、(2019四川省百校高三模拟冲刺)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题。(本题共2小题,9分)感愤王令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横。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却太平。狂去诗浑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燕然

11、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注】蜺:同“霓”,虹的一种。玉蜺,指白虹。此句化用曹植诗“慷慨则气成虹蜺”。天心:指君主的心意。“待见天心”含待见明主之意。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面似冰”形容枯槁、面色如冰,但诗人并没有因眼前的处境而失去内心的浩然之气。B诗人不甘虚度此生,“未甘”二字表现出他在困窘中渴望有所作为的壮怀。C诗人自信才情过人,兴来写诗多有超凡脱俗之句,醉后放歌歌声美妙动人。D本诗主要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通过感愤抒写个人抱负,表达内心的情怀。【解析】“醉后放歌歌声美妙动人”分析不当,“过人声”不是指诗人的放歌有多么美好,而是说他的慷慨及忧国忧民之情较之一

12、般诗人更为深广。8本诗尾联与陆游书愤一诗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王诗写外敌犹在,自己功业未就,“不信吾无万古名”表现了年少犹有豪气,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自信与豪情。陆诗写自己大志落空,衰鬓先斑,表达了诗人英雄白首,而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愤慨与苦闷。【解析】王诗的尾联化用他人的诗句来述志自励。“燕然未勒”就是说功名未就,范仲淹有“燕然未勒归无计”之句。“胡雏”指当时威胁宋王朝的辽国等,用“胡雏”含有轻蔑意。“不信吾无万古名”表现了诗人渴望杀敌立功的自信与豪情。陆诗“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一联中,诗人曾以“塞上长城”自许,可

13、见其少时之壮志。而如今诗人大志落空,揽镜自照,已是衰鬓先斑。两相比照,心中充满了愤慨与苦闷。五、(2019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蒲家中学高考语文二模试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本题共2小题,11分)献仙音吊雪香亭梅周密松雪飘寒,岭云吹冻,红破数椒春浅。衬舞台荒,浣妆池冷,凄凉市朝轻换。叹花与人凋谢,依依岁华晚。共凄黯。问东风、几番吹梦,应惯识当年,翠屏金辇。一片古今愁,但废绿、平烟空远。无语消魂,对斜阳、衰草泪满。又西泠残笛,低送数声春怨。【注】周密,南宋词人。南宋灭亡后,他坚决不仕元朝。这首词是宋亡后所作。雪香亭:南宋皇家园林中的一处景观。衬舞台、浣妆池也属于其中的池台景观。南宋亡后

14、,园亭荒芜。椒:梅花含苞,其状如椒。吹梦:吹醒当年的繁华梦。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A“红破数椒春浅”描绘了梅花凌寒初放的形态,这些红色的花朵给词人带来了一丝春天的希望。B“衬舞台荒,浣妆池冷”与下阕的“翠屏金辇”形成对比,突出了因“市朝轻换”而产生的凄凉。C下阕运用拟人的手法,写梅花几度梦回前朝,在今昔对照中,抒发了词人对江山兴废的哀叹。D本词结尾描写了西泠桥传来的断断续续的笛声,述说着春怨,这一情景将词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解析】A“这些红色的花朵给词人带来了一丝春天的希望”说法错误,“红破数椒春浅”一句揭示所咏之物。在料峭的寒风中,含苞如椒的梅花又绽出了几点红色。

15、“红破”带出饱满的生机。梅花预报了春的到来。自然之春方始来临,而人事之春却早已消歇了。这是运用反衬手法,被衬托者便是下面“衬舞台荒,浣妆池冷”的残败景象。故选A。10“共凄黯”一句在结构上起着重要作用,请联系全词,简要分析。(6分)【答案】该句在全词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凄黯”二字总结了上片“雪”“云”“台”“池”等景象凄凉荒败的特点,总括了词人面对江山兴废的凄苦黯淡之情。统摄下片所写的“废绿平烟”“斜阳衰草”等景象,抒发了愁苦悲怨之情。【解析】“共凄黯”一句语言简短有力,“凄黯”承接上文内容,将具体的景致进行巧妙表达,突出一种荒凉的色彩,表达词人面对江山残败的一种极度忧思之感;同时统领下文

16、,将下片描写的“废绿平烟”“斜阳衰草”进行具体串联,展现出一种愁苦之悲,在结构上属于承上启下之作用。六、(2019洛阳高考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本题共2小题,9分)阴雨白居易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注】元和十四年(819),白居易由江州司马诏授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本诗即作于赴任途中。北窗琴:晋陶渊明曾置无弦琴一张,又喜卧北窗下。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首联描写此时此地景象:清晨,山岚雾霭十分浓重;江山辽阔,此地却非常偏僻遥远。B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突出峡中滩急声响、秋意扑面,雾气弥漫、多阴少晴的特点。C诗歌前四句寓情于景,在描写沿途所见美丽而险峻的景色中蕴含了诗人的复杂心情。D尾联运用典故,流露出诗人欲效法渊明,归隐田园而享受幽独而自由的生活的愿望。【解析】尾联化用陶渊明置无弦琴的典故,是说自己只能依靠这北窗下的琴来排解心中孤独,表达了诗人不甘寂寞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12颈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案】上句说遥望京城却被云遮住了眼睛,暗含了渴望自己被朝廷赏识、重用而不得的苦闷;(3分)下句说思乡时,觉得雨点仿佛在一滴滴地滴到心里,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以及归乡不得的忧伤。(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