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九分的苦恼阅读答案.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18895380 上传时间:2022-06-0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十九分的苦恼阅读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九十九分的苦恼阅读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十九分的苦恼阅读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十九分的苦恼阅读答案.doc(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九十九分的苦恼阅读答案篇一:九十九分的苦恼 阅读训练:九十九分的苦恼 我历尽坎坷,中年才得一女。望着她那越来越像我的小尖鼻子和玲珑的小嘴,我的心头洋溢着得意和欢快。她妈妈认为孩子比我漂亮,比我聪明,比我有更好的气质,将来会比我更有出息,至于和院子里那些同龄孩子相比,她妈妈更是自豪,认为没有一个能和她并驾齐驱.在这种情感氛围中,我们对孩子寄富了很高的期望,这期望近乎成为信仰。可是,等女儿入了小学,一年年往上升,这种信仰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打击。最关键的是成绩,虽然孩子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但总不能使她的妈妈满意。在她看来,我们的孩子应该门门都l00分才顺理成章,人家的孩子都能考到96分97分,她

2、感到不可理解。孩子每次拿了94分95分回来,她脸上都没有笑容。有时孩子失误,只拿到八十几分,于是就有(1)(引发引起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每当这时,首当其冲的是孩子,平时各式各样的小毛病,甚至不是毛病的小事都被妈妈拿出来数落一顿。这时孩子默默垂泪,可怜巴巴地看着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马上相救。可是妻子也在看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为她找出更多责备孩子的理由。 夹在两种目光中的我只好装傻。 孩子自然拿我没办法,但她妈妈对孩子的数落却有了发展。 原来用的是第二人称单数,“你总是”如何如何不听话,不久就变成“你们总是”如何如何,最后干脆成了“你们两个人”如何如何。这时,我如果分辩两句,其结果“你

3、们”会立即变成“你”。孩子解放了,批判的矛头便立即转移到我头上,指责我懒散,不爱整洁,待人大大咧咧,买东西又贵又次,等等。怎么办好呢?我想最关键的还是要切实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于是,我开始亲自辅导孩子做作业。 皇天不负有心人。不久后的一天,孩子放学回家,老远就喊着(2)(走冲迈)进门来了:“爸爸!”我知道这肯定是好消息了。 果然带回来一个99分。 我大喜。待她妈妈下班回来,我努努嘴暗示孩子把考卷奉上。 我看到妻子脸上一丝微笑还没有来得及闪烁就消失了。她往椅子上一瘫:“我就是弄不明白,你为什么就拿不下那最后1分!”我大为震惊,本想顶回去:“你上小学考过几个100分?我看连90分都难得。”但是

4、我知道,这样意气用事是绝对愚蠢的,只能破坏孩子成绩有提高所带来的良好气氛。这时我想起有种幽默理论说,幽默的要义是缓解冲突,把自己的进攻变成对方的顿悟甚至享受。 我灵机一动,叹了一口气说:“都是我不好。” 妻子奇怪了:“平时骄傲得不得了,这回怎么谦虚起来了?”我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不是她不努力,而是她的脑子不好,天生的笨。” 妻子有点不解,我继续说:“天生的笨,是遗传的原因。这有两个可能。第一个是你笨。” “这不可能。” “那就是第二种可能:我笨。” “我看这样说,还比较恰当。” “但是,这也并不能怪我。想当年,你找对象:满园里拣瓜,栋得眼花;拣了半天,拣了个傻瓜。你不怪自己,还要怪她。

5、” 女儿捂着嘴巴笑。她妈妈也忍不住笑了。 1理清文章思路,把下面概括各部分内容的几句话分别填入相应的方框内(只填序号) () A妈妈不满意孩子的考试成绩 B父母对女儿寄寓了很高的期望 C矛盾暂时得到化解 D99分所引起的风波事情的起因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结果- 2文中划线部分一连用了五个“比”字,目的是突出_ _ 3结合上下文,在下面两句话的横线上分别填入最恰当的词语(从括号内选择) (1)于是就有 (引发引起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2)老远就喊着 (走冲迈)进门来了。 4文中划的句子形象地写出了她妈妈当时的心理变化,开始是,_继而 是 ,接下来有一个很能是,体现后一种心态的动词是:“ ”。

6、 5面对99分,全家人都陷入了苦恼之中。他们各自苦恼的是什么?分别用一两句话简要回答。 孩子苦恼的是: 她妈妈苦恼的是: “我”苦恼的是: 6下面对本文结尾含义和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矛盾得到彻底解决,全家皆大欢喜。 B矛盾没有彻底解决,“笑”的背后仍有苦恼。 C语言幽默风趣,让人发出苦涩的笑。 D言尽而意未尽,留有让人思考的余地。 7作者写这篇文章有其深刻的用意。谈谈你对作者写作意图的体会。 答: _ _。 参考答案: 九十九分的苦恼:IBADC 2母亲对女儿的期望很高(母亲对女儿的夸赞,母亲的自豪等)。基本意思相符即可。3(1)引发(2)冲(3)高兴失望瘫5孩子:不被妈妈理解

7、,总受指责。她妈妈:女儿不争气,达不到自己的要扎“我”:女儿受委屈,自己左右为难。6A7要求:(1)不能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 (2)针度应试教育的社会弊端,说明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3)家长不要对孩子不切实际地苛求;(4)父母要正确对待孩子,注意教育方法;(5)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渴望得到尊重;( 6)希望家庭和社会能为孩子成才营造宽松的环境等。 篇二: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综合达标训练卷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综合达标训练卷(A卷)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2分) 痴( )想 匿( )笑酝酿( )骸( )骨

8、、横线上填字完成词语。(分) 人听闻径通幽 变本加 然长逝 获益 浅 心旷神具体而珠联 合 、先改正下边广告中的错别字,然后说说你对这一类广告的看法。(2分) 乐在骑中(摩托车广告) 随心所浴(热水器广告) 、著名作家朱自清在西南联大任教时,生活十分艰难。有一次他外出时被一个乞丐跟上了, 为了甩掉乞丐,他就说:“老弟,我是教授!”话音刚落,只见乞丐转身就走了。请问朱自清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分) 5、古诗文名句默写。(4分) ,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马上相逢无纸笔,。(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 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滁州西涧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诗

9、中有画,景中寓景的句子 是 , 。 6、依照下面比喻句的句式,分别以“悲伤”和“快乐”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成功是你梦寐以求的那朵玫瑰,挫折正是那遍及周围的针刺。(不超过60字)(分) , 。 7、下面句中横线依次应填写的词语应是( )(填序号)(分) 音乐教育的本身就是一种审美的教育,它的功用在于:人的鉴赏水平,人 的性情,人的心灵,提高人的道德休养,人奋发向上。 A、提高B、净化C、陶冶 D、推动 8、“报警台对社会的承诺是:有警必( ),有灾必( ),有难必( ),有求必 ( )。”括号中依次应填的词是( ) (分) A、应、帮、救、出B、出、救、帮、应 C、应、救、出、帮D、

10、出、帮、救、应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古诗词鉴赏(6分) 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9、赵师秀,字紫芝,号灵秀,玑并称“ ,”著有清苑斋集。 (2分) 10、诗歌前两句写景,为我们描绘出(2分) 11、“处处蛙”既是写池塘中蛙声阵阵,又是采用以烘托出 梅雨时节乡村夜晚的恬静和谐气氛,同时还折射出诗人落寞孤寂与烦躁不安的心 境。(2分)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 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 啼声,大儿

11、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 默叹,以为绝妙。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 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 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 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2、下

12、列带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当是时,妇手拍儿声不知木兰是女郎 B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C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儿含乳啼声 D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举世闻名 13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众宾团坐。 B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 C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D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1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译文: (2)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译文: 15、文中带点的句子描写的是什么?写这些的目的是什么?(2分) 16、“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3、”这句话突出了什么?这样写的 作用是什么?(2分) (三)、阅读 羚羊木雕中语段回答(11分)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产妈妈突然问我。 妈妈说的羚羊是一只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未给我的。它一直放在 我桌子的犄角上。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因为昨天我把它送给我的好朋友万苦了。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我小声地说。 “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A盯 B看 C望)着 我。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我把它收起来了。” “放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因为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 欢看她。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

14、得十分严厉。 “没有卖我送人了。”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送给万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 一起去!” “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 地点燃一支烟, 地对我说:“小 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 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爸爸的声音一直很 ,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 我没有理由了。我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

15、羊,心里难过极了。他们不知道,万 芳是个多么仗义的朋友! 17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现词填在方格内. (1分) 18在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填在横线上。(2分) A慢慢 B静静 C平静 19爸爸、妈妈对“我”送掉羚羊这件事的反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2分) 答:相同: 不同:20妈妈说:“要不我和你一起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请选择最佳答案( )(2分) A怕“我”一个人出门胆小,要陪“我”去。 B怕“我”有情绪,陪我去,可以减轻“我”的反感。 C说是“一起去”,实是逼“我”去,非要讨回羚羊不可。 D“一起去”说明事态的严重性,告诫“我”千万不能把贵重东西送人。 21“我”是不是真的“没有理由了”呢

16、?你的看法如何?(2分) 答: 22“她是我最好的朋友”这句话为什么妈妈听不进去?(2分) 答: (四)、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后答题。(11分) “伟伟,你的新伞呢?”我一跨进家门,妈妈劈头就问。“妈妈,珍珍的旧伞被大风刮破, 淋湿了全身,到我们家路口时,我的新伞借给她了。”我轻描淡写地说。 下午,珍珍来还伞,妈妈撑开伞东瞧西瞅,发现了芝麻粒儿大的一个小眼,立刻沉下 脸,瞥了一眼珍珍,走到我跟前骂道:“死丫头,叫你爱惜点,爱惜点,你瞧瞧!”从那以后, 珍珍再也不来我家做作业了。 有一天,妈妈突然问我:“伟伟,你最近跟珍珍闹意见啦?”我不知妈妈这话的意思,没有回答。妈妈又说:“乖伟伟,听妈的话,今后

17、,要跟珍珍好一点,请她常来玩,噢!” 哦,妈妈已经理解我们之间的友谊了,我真高兴! 又有天放学后,我一跨进门槛儿,妈妈便拿起一把崭新的红尼龙折叠伞塞给我,说:“伟伟,给珍珍送去,她准喜欢。” 我莫名其妙,迟疑地说:“这,这,有必要吗?我和珍珍好,从来没互送过东西。” “傻丫头,就是死心眼儿,她爸爸现在是副厂长了!你跟她女儿是好朋友,今后”妈妈抚摸着我的头,语重心长地说:“今天是她生日,快给她送去!” 哦,原来如此!妈妈过去是车间主任,而珍珍的爸爸是一名普通职工,现在却倒了过来。 “快去快回,好孩子,妈妈在家给你煎荷包蛋,快呀!” 我无可奈何地接过伞,双脚不由自主地挪出了家门。 “怎么对珍珍说呢

18、?”路上,我低着头,掂量着这把漂亮的折叠伞,心里一阵犹豫最后,我终于转回身,朝自己家走去 23 从文中找出四个成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_ 24、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1分) 25 、将段中省略号所省略的意思补上:(2分) _ 26、 “妈妈抚摸着我的头,语重心长地说:?今天是她的生日,快给她送去!?”这句话表明妈妈:_(2分) 27、 妈妈的性格特点主要是通过_、_表现出来的。(2分) 28、 联系全文,伟伟为什么没把伞给珍珍送去?(2分) (五 )阅读文章九十九分的苦恼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我历尽坎坷,中年才得一女。望着她那越来越像我的小尖鼻子和玲拢的小嘴,我的心头洋溢着得意和欢

19、快。她妈妈认为孩子比我漂亮,比我聪明,比我有更好的气质,将来会比我更有出息,至于和院子里那些同龄孩子相比,她妈妈更是自豪,认为没有一个能和她并驾齐驱.在这种情感氛围中,我们对孩子寄富了很高的期望,这期望近乎成为信仰。可是,等女儿入了小学,一年年往上升,这种信仰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打击。最关键的是考试成绩,虽然孩子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但总不能使她的妈妈满意。在她看来,我们的孩子应该门门都l00分才顺理成章,人家的孩子都能考到96分97分,她感到不可理解。孩子每次拿了94分95分回来,她脸上都没有笑容。有时孩子失误,只拿到八十几分,于是就有(1)(引发引起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每当这时,首

20、当其冲的是孩子,平时各式各样的小毛病,甚至不是毛病的小事都被妈妈拿出来数落一顿。这时孩子默默垂泪,可怜巴巴地看着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马上相救。可是妻子也在看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为她找出更多责备孩子的理由。 夹在两种目光中的我只好装傻。 孩子自然拿我没办法,但她妈妈对孩子的数落却有了发展。 原来用的是第二人称单数,“你总是”如何如何不听话,不久就变成“你们总是”如何如何,最后干脆成了“你们两个人”如何如何。这时,我如果分辩两句,其结果“你们”会立即变成“你”。孩子解放了,批判的矛头便立即转移到我头上,指责我懒散,不爱整洁,待人大大咧咧,买 东西又贵又次,等等。怎么办好呢?我想最关键的还是要切

21、实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于是,我开始亲自辅导孩子做作业。 皇天不负有心人。不久后的一天,孩子放学回家,老远就喊着(2)(走冲迈)进门来了:“爸?爸!”我知道这肯定是好消息了。 果然带回来一个99分。 我大喜。待她妈妈下班回来,我努努嘴暗示孩子把考卷奉上。 我看到妻子脸上一丝微笑还没有来得及闪烁就消失了。她往椅子上一瘫:“我就是弄不明白,你为什么就拿不下那最后1分! 我大为震惊,本想顶回去:“你上小学考过几个100分?我看连90分都难得。”但是我知道,这样意气用事是绝对愚蠢的,只能破坏孩子成绩有提高所带来的良好气氛。这时我想起有种幽默理论说,幽默的要义是缓解冲突,把自己的进攻变成对方的顿悟甚至

22、享受。 我灵机一动,叹了一口气说:“都是我不好。” 妻子奇怪了:“平时骄傲得不得了,这回怎么谦虚起来了T?我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不是她不努力,而是她的脑子不好,天生的笨。” 妻子有点不解,我继续说:“天生的笨,是遗传的原因。这有两个可能。第一个是你笨。” “这不可能。” “那就是第二种可能:我笨。” “我看这样说,还比较恰当。” “但是,这也并不能怪我。想当年,你找对象:满园里拣瓜,栋得眼花;拣了半天,拣了个傻瓜。你不怪自己,还要怪她。” 女儿捂着嘴巴笑。她妈妈也忍不住笑了。 29、理清文章思路,把下面概括各部分内容的几句话分别填入相应的括号内(只填序号) (2分) A妈妈不满意孩子的

23、考试成绩B父母对女儿寄寓了很高的期望 C矛盾暂时得到化解 D99分所引起的风波 事情的起因是( ),事情的经过是( )( ),事情的结果是( ) 30、结合上下文,在下面两句话的横线上分别填入最恰当的词语(从括号内选择)(2分) (1)于是就有(引发 引起 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2)老远就喊着(走 冲 迈)进门来了。 31、面对99分,全家人都陷入了苦恼之中。他们各自苦恼的是什么?分别用一两句话简要回答。(3分) 孩子苦恼的是:她妈妈苦恼的是: “我”苦恼的是: 32、下面对本文结尾含义和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矛盾得到彻底解决,全家皆大欢喜。 B矛盾没有彻底解决,

24、“笑”的背后仍有苦恼。 C语言幽默风趣,让人发出苦涩的笑。 D言尽而意未尽,留有让人思考的余地。 33、作者写这篇文章有其深刻的用意。谈谈你对作者写作意图的体会。(2分) 答: 三、写作 (3分) 题目:我的最爱 要求:文体不限,字数600 字以上。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外阅读题二十九篇及参考答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外阅读题二十九篇 1. 五 花 山 春天的山是绿色的,那绿色淡淡的,许多树叶刚冒出芽来,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呢。 夏天的山也是绿色的,那绿色浓浓的,一片片树叶,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像被绿油彩涂过,连雨点落上去,都给染绿了。 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

25、,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还有的树林变处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的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只有松柏秋霜,针一样的叶子还是那么翠绿。 秋天的山一片金黄,一片火红,一片翠绿人们给这五颜六色的山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五花山”。 ” 1、 这篇短文共写了_、_、_三个季节时候的山,重点 写了_季的山的景色。 (4分) 2、 秋天的山有_、_、_等颜色。 (3分) 3、 有画出第四自然段中的比喻句。 (3分) 参考答案: 1、春夏秋 秋 2、金黄、杏黄、火红色 3、“下过一场秋霜就

26、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 2. 阅读感知,回答问题。(10)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山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向箭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黄的、白的、紫的、真象个美丽的大花坛。”【本资料来自:青果语文在线 】 1、 这是一段写小兴安岭的景色。 2、 这一段共有句话。先写,接着描绘,然后描写, 最后写。 3、 这一段话有二个比喻句。一句把比作,另一句把比作。 参考答案: 1、夏天美丽 2、四 树木茂盛 早上的雾太阳 草地上的

27、花 3、阳光比作箭 草地比作成大花坛 3. 三个和尚(shng) 传说古时候,一个活泼伶俐(lng l)的小和尚来到山上的一座庙(mio)里。开始,他勤快地挑水,不但自己够喝,还往菩萨(p s)手中的净瓶里灌水,净瓶里的柳枝活了。不久,来了一个瘦和尚。他与小和尚为了喝水和挑水的问题发生了争执(zh),谁也不愿意吃亏(ku),于是,两人商量一起抬水。后来,又来了一个胖和尚。三个和尚都要喝水,但都不愿意多挑水。没过两天水缸露底了。净瓶里的柳枝也因没水而开始枯萎(wi)了。 一天夜里,三个和尚都在打盹(dn)的时候,一根正在燃烧的蜡烛掉在香案上,小庙起火了。危机之中,三个和尚争先恐后地挑水救火,一场

28、大火很快被扑灭了。 大火过后,三个和尚似乎明白了什么。从此,水缸里的水又满了,三个和尚高高兴兴地捧着 大碗喝水,净瓶里的柳枝又恢(hu)复了生机。”【本资料来自:青果语文在线 】 1、联系上下文,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2分) 争执: 。 争先恐后:。 2、故事发生的时间是 ,故事中出现的人物是 ,故事发生的地点是。(2分) 3、第一自然段是按的顺序写的。文中表示这个顺序的词语是 、 、 。(2分) 4、三个和尚明白了什么? 。(2分) 5、净瓶里的柳枝又恢复了生机,是因为:。(2分) 参考答案: 1、争执:争论中各持己见,不肯相让。 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2、古时候三个和尚 山上的一

29、座庙里 3、时间开始不久后来 4、水缸里不能没有水。 5、三个和尚都开始挑水了,水缸里的水又满了。 4. 阅读课外文章春雨的色彩,回答问题。(12分) 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没完没了地下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 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他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小白鸽说:“春雨是无色的,你们伸手接几滴瞧瞧吧。” 小燕子说:“不对,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瞧,春雨落在草地上,草地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树绿了。” 麻雀说:“不,不!春雨是红色的。你们瞧,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春雨滴在杏树上,杏花红了。” 小黄莺说:“不对,不对,春雨是黄色的。不是吗?它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黄了

30、,它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的花也黄了。” 春雨听了大家的争论,下得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它好像在说:“亲爱的小鸟们,你们的话都对,但都没说全面。我本身是无色的,但我给春天的大地万紫千红。” 1、 小鸟们在争论一个什么问题?(2分) 2、 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2分) 瞧( ) 争论( ) 3、小白鸽、小燕子、麻雀、小黄莺分别说春雨是什么颜色的?(2分) (1)小白鸽说: (2)小燕子说: (3)麻雀说: (4)小黄莺说: 4、小朋友,你能说一说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吗?(2分) 5、描写春雨下来时的动作的词语有 。(4分) 参考答案: 1. 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2.看 辩论 3.(1)小白鸽说

31、春雨是无色的。 (2)小燕子说春雨是绿色的。 (3)麻雀说春雨是红色的。 (4)小黄个标题,写在横线上 。(分) 2、 划去括号中错误的字 。(分) 3、 用“v”选择下面带点字在词语中的正确读音 。(分 模(m m)样 飞行(xnghng) 导弹(dn tn) 4、 这段共几句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2分))? 5、 短文中写了哪几项有趣的发明?请写出来 。(分) 参考答案: (略) (辩 辨) (视 试) (查 察) (m m) (xng hng) (dn tn) 4 这段话共句话是围绕第句话写的 雷达 飞机 潜水艇 监控器 电子鼻 6.蜂鸟 世界上最小最小的一种鸟,叫蜂鸟。它的身体像一

32、只黄蜂那么大,体重只有1.5克2克。不过它飞得很快,在花间飞翔,好像花丛中的颗颗流星。你刚想看清楚是什么东西时,它却一闪就不见了。 凤凰、孔雀在人们的心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鸟。但是,蜂鸟比它们更美丽。它那羽毛,简直就像戏台上仙女的衣裳一样,五光十色,变幻无穷。 1、短文写了蜂鸟的三个特点是 、 、 。(3分) 2、用“”画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是把 比作 。(4分)、 3、你喜欢蜂鸟吗?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 身体小 飞得快 很美丽 2 略 3 略 7. 阅读葡萄沟(节选) 葡萄种在山坡上的梯田里。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

33、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1这一节共有_句话。(2分) 2作者用_、_、_、_、_、_这些词语描写了葡萄的颜色。(6分) 3这一段话主要告诉我们什么,在括号里用表示。(2分) (1)葡萄种的地方。() (2)葡萄沟的老乡热情好客。() (3)葡萄长得十分茂盛,成熟后景色十分美丽。() 参考答案: 1(4 ) 2.红的 白的 紫的 暗红的 淡绿的 五光十色 3 .(3) 8. 齐白石临摹学生的画 那年,齐白石在当时的北平艺术专科当老师,指导学生们画画。有一次,他的学生谢时尼在课堂上画了一幅梅鸡图。图画上一枝梅花艳丽俊秀,梅花下的公鸡画得非常生动别致,特别是公鸡那弯弯的尾巴显得十分活泼可爱。 齐白石瞧着这幅画,欣赏了很长时间,然后,笑着对谢时尼说:“你画的这画太有味道了,能借我回去临摹一张吗?”谢时尼听了齐白石的话,起初还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可是,他一看到老师那副认真恳切的神情,知道老师没有跟他开玩笑,就把梅鸡图交给了齐白石。 一周后,齐白石又来上课了。他讲完课后,便拿 17 / 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