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影响分析.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18872028 上传时间:2022-06-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影响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交通影响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交通影响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影响分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117大厦交通影响分析研究一、 概述(一) 研究背景:中国117大厦位于天津高新区津静公路与海泰南北大道交口,地下3层,地上117层,总设计高度在570米以上,占地83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183万平方米,安排就业10万人。建成后将是高新区乃至天津市极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其次117大厦周边聚集了天津市华苑产业园区、天津高新区、天津市第三高教区、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基地以及多个高档住宅小区。本次交通影响分析研究旨在分析和评价该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新增的交通需求对周围交通环境产生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从而提出相应的交通改善措施和优化建议,以满足城市结构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要求。另外本次研究是在天津市开

2、始实行天津市交通影响评价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和天津市交通影响评价技术规程(试行)的前提下实行的。同时在研究设计中参照了天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论证阶段交通影响评价工作实施方案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或者总平面设计方案阶段交通影响评价工作实施方案。(二) 研究内容:(1)区域背景资料分析包括项目所在区域的交通量、土地利用、交通系统情况等,通过这些背景资料与项目建设引发的变更数据对比分析,作出评价结论并提出改善措施。(2)项目交通预测 预测目标年项目产生的交通影响包括以下内容:交通生成,交通方式分担,交通分布与交通分配。 (3)非项目交通预测 除项目交通量会影响目标年的交通系统状况外,研究区域内计划审批的其他

3、项目以及区域外的变化同样也会产生影响。未来交通需求包括项目交通、区域内其他已审批项目的交通以及区域现状交通乘以自然增长率的总和。(4)项目影响评价交通总量预测与荷载能力分析,将项目交通量和非项目交通量叠加,得出交通总量,通过对比路段等交通基础设施的流量、负荷度等技术指标,评价交通系统能否满足增长的交通需求。并对交通量重新分配到新的路网中检验规划的可实践性。(三) 研究目的:(1)完成中国117大厦周边道路交通现状分析以及区域背景资料分析;(2)对其进行未来五年的周边交通环境预测及评价;(3)对可能造成的交通压力,以及对周边环境影响研究,拟定解决方案,并提出TIA交通影响分析报告。(四) 研究方

4、法:研究方法:采用计集RP调查法、非集计SP调查法、实测数据采集统计分析、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流程:否 是TIA的前期准备现状交通调查交通增长因子未来背景交通(无待建项目)未来年所有交通量未来年交通评价交通组织设计撰写TIA报告达标否比较基地设计方案调整交通改善措施现状交通评价基地交通需求预测(五) 规划年及影响范围的确定:中国117大厦及周边建筑预计将于2014年建成,考虑到商业务楼和住宅楼的销售和房屋装修等因素的制约,大厦及周边建筑的正式使用需间隔一段时间,故确定2015年为拟建项目的目标年。在研究区域边际,津静公路、中北大道以是双向8车道带有硬隔离的城市干道,复康路是4块板的双向12车道(2

5、+4+4+2)的城市主干道,京福支线是双向2车道的低等级公路;在研究区域内部均是无等级的内部联通道路。主要功能区均在津静公路的两侧,且已有第三高教区和天津高新区形成呼应的人群聚集组团。新建建筑群将在研究区域中心形成人流聚集区。故确定如下的研究范围:东西方向是复康路至京福支线,南北方向是津静公路至中北大道。二、 现状交通分析(一) 项目周边土地利用状况:从用地功能的分布、土地使用强度来看,项目周边土地使用功能复杂,用地集中。既有商务区,高教区又有住宅区,产业园区;且由于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相对集中,人流量相对教大。从用地性质来看,目前的用地匹配及规模具备产生和吸引高强度交通量的能力,在新建项目完成将

6、给该区域带来更大的交通流量。(二) 项目周边道路交通系统现状与规划项目交通影响范围内的路网布局基本呈方格状,区域内主要道路复康路、津静公路、津沧高速(入口)、京福支线、中北大道、海泰南北大道等。其中津静公路、中北大道为主干路;京福支线为支路;其余均为区域内部道路。项目评价相关各道路的等级、断面布置及功能现状如表1所示。表1 现状道路的等级、断面布置及功能道路名称道路等级、断面布置及功能津静公路为天津市市区与天津市静海方向连接的主要干路,道路总宽40.00米,其中机动车道为双向8车道28米,路中采用4.00米的分隔带,两侧采用路肩式4米人行横道。复康路为城市东西向次主路,是市区与西南部城市空间联

7、通的要道,双向12车道(2+4+4+2),宽60.00米,两边分设2车道的辅路,车道宽4.500米,人行横道宽4.0米,机动车分隔带2.0米。中北大道为城市东西向次主路,是市区与西部城市空间联通的重要交通道路,双向8车道(4+4),宽65.00米,两边分设2车道的辅路,车道宽4.00米,人行横道宽4.0米,机动车分隔带3.0*2+7.0米。兴善寺东路为城市支路,双向二车道。(三) 项目周边道路交通特征为了解新建项目背景交通量以及交通影响范围内的道路交通特征,科研小组在既有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于2011年2012年多次对项目周边的路段及主要交叉口进行了连续两个小时的实地补充观测,并整理出高分小时调

8、查数据。 表2 复康路高峰小时交通流量(侯台村公交站交叉单向)时间出租车小汽车中客车大客车小货车 大货车7:00-7:152763613541727:15-7:304365411452327:30-7:453263914372537:45-8:004161212242128:00-8:155061713121828:15-8:30426088134238:30-8:45555915103118:45-9:004761729521表3 津静公路高峰小时交通流量(单向)时间段出租车小汽车中客车大客车小货车 大货车拖挂车集装箱车7:00-7:15112264501511177:15-7:301731

9、011381313437:30-7:45153351028114957:45-8:00233142451417248:00-8:15393036231522228:15-8:304327311251324128:30-8:45412604251522228:45-9:0040257811162313表4 京福支线高峰小时交通流量(单向)时间段出租车小汽车中客车大客车小货车 大货车拖挂车集装箱车7:00-7:151163112862167:15-7:301179112851117:30-7:451117143052107:45-8:001129122551118:00-8:15212511451

10、00148:15-8:3021271145150198:30-8:451116115281118:45-9:00112511448213在对区域内道路的通行进行道路路段分析的同时考虑到交叉口的拥堵问题主要是由于路段上交通量过饱和引起,本次交通影响分析主要以路段分析为主。三、 交通基地发生吸引量 (一) 交通量交通产生量包括开发项目本身的交通产生量和开发项目以外的交通产生量,未来交通需求包括项目交通及区域内其它已审批同意建设项目的交通产生量以及区域现状交通乘上自然增长率的总和,交通需求预测即对项目交通量预测。背景交通量是指在不考虑未来年开发项目建设的前提下,项目影响范围内周边道路交通流量预测值,

11、它反映的是周边道路的交通量变化情况。背景交通预测通常采用累加法、交通模型法或增长率法。累加法适用于交通增长适中、预测年限不长(小于10年)、区域内的开发建设项目比较确定的情况;交通模型法适用于项目所在区域已进行过系统的交通分析并建立起较为细致的交通规划模型;增长率法适用于预测时间不长、增长变化不大、增长趋势稳定的情形。鉴于本项目预计于2014年建成,远景目标年为2015年,预测期不长,以及研究区域内还没有其它待审批项目,对背景交通量采用增长率法进行预测,根据天津交通数据库确定年平均增长率。表4 相关道路高峰小时交通量增长指数路段中北大道复康路京福支线津静公路交通量增长指数1.0161.0201

12、.0111.016表5 交通影响范围内路段背景交通量预测值路段高峰小时交通量V/C津静公路17740.796复康路(侯台段)30490.913京福支线7830.189中北大道8750.223新科道(保山西道)-(二) 出行生成出行生成与建设项目类型、规模(强度)及所处区位条件等因素有关,因此在进行拟建项目出行生成分析时一般采用类别生成率法进行预测。类别生成模型如下:其中: 拟建项目的出行产生(吸引)量; 从指标值确定的难易程度及与交通生成的相关性两方面综合选取i类用地的建筑面积为自变量; i类用地的出行生成率即单位建筑面积的产生(吸引)出行量。表6 新建项目出行产生吸引量用地类型全天产生吸引率

13、高峰小时吸引率商业用地0.0340.0139行政办公用地0.0950.0114采用表6中的值作为拟建项目的出行产生(吸引)率。将建设项目的各类建筑面积和相应的出行生成率代入类别生成模型中,可计算出拟建项目全天和高峰小时出行产生量和吸引量如表7所示。表7 新建项目出行产生吸引量出行产生吸引量(人次)全天高峰小时2822011537人们日常基于家庭的出行,在早高峰时段,其出行产生量远大于吸引量;而晚高峰返程回家时又恰恰相反,出行吸引量远大于发生量;但从全天的角度考虑,则其出行的发生吸引量是平衡的。(三) 方式划分影响出行方式选择的因素主要有出行者偏好、出行目的、交通设施服务水平等。经统计数据整理得

14、天津市的居民出行方式比例如表8:表8 研究区域内居民各种出行方式比例以及平均载客量表出行方式小客车公交助力车自行车步行出行比例5.4%37%5.1%27%25%平均载客量1.220111由表8可看出:居民的出行方式以公交车为主,公交车出行方式占总出行的37%;其次采用自行车和步行的出行比例也较高,分别达到27%和25%。表9 项目未来年高峰小时采用各出行方式的出行人数及出行量出行方式小客车公交助力车自行车步行出行人数623426958831152884出行量51921358831152884拟建项目生成的机动车交通量分析主要是通过出行方式划分,将机动车的出行量折算成标准小汽车,主要换算参数是机

15、动车的车型换算系数,车型换算系数参照城市道路交通规范取定,见表3-7。拟建项目远景目标年高峰小时及全天将产生吸引的标准小汽车量如表3-8所示。表10 机动车换算系数车型小客车公交车型换算系数12表11 项目目标年机动车全天及高峰小时吸引交通量(折算值)机动车出行产生吸引量全天高峰小时2314945(四) 交通分布交通分布是根据建设项目的发生吸引量,确定各小区间的出行量,即确定OD表。本文采用trips软件中的交通分布模块进行分布预测,具体采用的分布预测方法为Frator法。(五) 交通分配本次交通分配主要是将项目产生的新增出行量分配到具体的路段上,得出各路段由于项目建设而产生的新增交通量,从而

16、分析拟建项目对周围路网服务水平的影响。主要思路如下:先将非拟建项目交通量加载到未来特征年路网上,在此基础之上,根据拟建项目与其它分区的出行分布规律以及路网交通流量的流向比例,将项目的产生吸引交通量分配到路网上。分配方法主要采用容量限制的全有全无模型,并应用trips交通分析软件进行建模与计算。四、 项目交通影响评价(一)交通系统服务水平影响分析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重点在于评价拟建项目所产生的交通量对未来路网影响的程度,以及影响是否处于路网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善措施,使交通影响降至最低。其中,主要为交通系统服务水平影响分析,即通过交通模型对规划方案进行测评,计算出拟建项目建成投入使

17、用后对影响范围内主要路段及交叉口的影响程度。1.主要路段交通负荷分析通过对拟建项目生成的交通量在影响范围内路网上的分配结果,并与背景交通量进行叠加,得到项目建成前后相关路段高峰小时交通量及交通负荷见表12。 表12 项目建成前后主要路段高峰小时机动车交通量及交通负荷(更新)路段项目建成前高峰小时交通量项目建成后高峰小时交通量项目建成前V/C项目建成后V/C津静公路177421270.7960.954复康路(侯台)304935660.9131京福支线78310130.1890.246中北大道87511680.2230.300根据城市道路路段及交叉口服务水平划分标准,可以看出中北大道和京福支线交通

18、服务水平保持A级不变,津静公路的交通服务水平维持在E级,复康路(侯台)的交通服务水平均达到F级,而一般认为道路的服务水平在A、B之间能较好的满足出行的要求。表13 城市道路路段及交叉口服务水平划分标准服务水平ABCDEFv/c1.0(二) 公共交通影响分析根据调查,项目临近道路公交线路较多主要干线有10条(638、862、707、175、911、845、681、700、831、地铁3号线),且有多个公交终点站。高峰小时每路公交车平均发车频率是7.2次/小时,平均载客量为50人/趟,实载率为100%,那么这些公交线路的高峰小时为区域提供的公交总运输能力为3600人次,令外还有津西2路、独流、A路

19、等公共交通可以将剩余的669人次分担下去。根据报告上文分析,项目公交需求为4269人次/日,高峰小时内该区域的公交运输能力完全满足项目建成后的公交需求。并且在未来年内,随着拟建项目的建成并投入使用,该交叉口附近还会增加新的公交站点,公交服务水平还会有所提高,可进一步提供居民出行的便利性和舒适性,从而使到拟建项目的人们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公交服务。五、 结论与建议(一)分析结论1.拟建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其新增交通量对于周边路网所产生的影响较大,项目建设可以实施,但必须采取交通措施缓解交通压力;2.项目邻近道路上设置的公交线路和停靠站较多,基本能够满足区域未来年的公交需求;(二)相关建议为解决项目建

20、成对周边交通的影响小组设计了两套解决方案,建议采用第二套方案。在简述方案前将路网转化为节点路网:1523664方案一:建议将津静高速公路路口外移至天津南站该方案中区域内的交通环境复杂存在较多的“断头路”和“T型路”鉴于方案一的效果模拟没有改变现有路网的基本形态,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在实质上没有改变不能缓解现有的交叉口阻塞问题,顾不予以考虑。方案二:增加区域内的道路联通性:该方案是将区域内的“断头路”和“T型路”进行联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分担4号交叉口的交通流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交通压力。途径6号交叉口转到终点5的道路上既增加了交通成本也对该区域的交通施加较大的交通压力,对综合交通管理不利。最新

21、调查显示该方案的局部正在实行,但调查的同时发现在6号交点衍射的道路中均不能满足设计的要求,在未来的交通状况下不能很好的缓解2、3、4交点之间的路段交通量压力建议新建3-5号节点的新路段缓解3-4、4-5之间的交通压力方案二交通流量流向分配图:1523664六、 参考文献1 王根城等.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理论与实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2过秀成.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分析方法.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3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手册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编制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04.4 郑连勇.城市交通影响评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5 中华人

22、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6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课题组编著.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jycx).北京:建筑工业.20077 蔡志洲.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案例.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2006.8 陈仁春.交通影响评价在大型建设项目开发中的作用.福建建筑. 2005年 Z1期.9 王文俊,曹景全,杨军.天津市外环线交通流预测仿真的设计与实现.天津大学 2010年.10 刘法圣,刘兴民.城市道路交通网络拥堵评价体系的构建. 11 屈恺,高晓路.城市开发建设及其交通影响的情景分析. 12天津统计年鉴-2011.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年 .13天津市交通影响评价规划管理暂行办法.14天津市交通影响评价技术规程(试行).15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论证阶段交通影响评价工作实施方案.16修建性详细规划或者总平面设计方案阶段交通影响评价工作实施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