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docx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886704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99.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陕西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陕西省陕西省“ “十三五十三五” ”环境保护规划环境保护规划(送审稿)(送审稿)陕西省环境保护厅2016 年 7 月目 录第一章 准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形势 .1第一节 “十二五”全省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成效.1第二节 生态环境是“三个陕西”迈向更高水平的突出短板.8第三节 “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与机遇.9第二章 确立改善环境质量的奋斗目标 .12第一节 指导思想 .12第二节 基本原则 .12第三节 主要目标 .14第三章 加强源头管控,推进绿色发展 .18第一节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8第二节 落实生态环境空间用途管制 .20第三节 建立健全战略环评、规划环评制度 .21第四节

2、 深化总量控制制度,推行“一证式”管理.22第五节 发挥环境标准体系引导作用 .23第六节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24第四章 协同控制改善空气质量 .26第一节 实施区域化大气环境管理 .26第二节 提升能源清洁化利用水平 .27第三节 多渠道协同控制大气污染 .28第五章 精准发力提升水环境质量 .31第一节 分流域推进水质改善进程 .31第二节 分类别做好水体环境保护 .33第三节 按源头抓好水污染防治 .34第六章 分级分类加强土壤环境保护 .37第一节 摸清土壤污染底数 .37第二节 分级分类土地管理 .38第三节 控制多种污染来源 .39第四节 开展土地污染治理与修复 .40第七章

3、 实施生态保护,加快农村环境整治 .42第一节 加大重点生态区域保护力度 .42第二节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43第三节 开展生态恢复治理 .44第四节 加快农村环境治理 .46第五节 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 .47第八章 加强风险防控,保障环境安全 .49第一节 建立健全环境风险应急管理体系 .49第二节 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 .50第三节 深化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 .51第四节 提高危险废物及化学品环境监管水平 .52第九章 坚持“五化”并举,推进治理现代化.55第一节 提升环保系统化管理能力 .55第二节 提升环保科学化决策能力 .57第三节 推进环保法治化建设 .59第四节 强化环

4、保精细化管理 .60第五节 提高环保信息化水平 .62第十章 实施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 .64第十一章 构建长效机制,加强组织实施 .69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 .69第二节 分解任务计划,狠抓规划落实 .69第三节 完善经济政策,拓宽投资渠道 .70第四节 重视科技支撑,提高治理成效 .70第五节 开展评估考核,实时跟踪管理 .71 1 第一章 准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形势第一节第一节 “ “十二五十二五” ”全省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成效全省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成效“十二五”期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服务大局、优化发展、惠泽民生为主线,以改善环境

5、质量为目标,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全力实施了污染物减排、环境质量改善、农村生态治理、环境风险防范、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及全民环保素质提升等六大工程,在全省 GDP 年均增长 11.1%、城镇化率五年提高 7.4 个百分点的情况下,全面完成“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2015 年,全省 GDP 总量达到 1.82 万亿元,居全国第 15 位,人均 GDP 达到 7721 美元。与此同时,全省环境质量有了整体提升并保持了持续向好态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以关中城市群为重点的城市大气质量不断向好。以关中城市群为重点的城市大气质量不断向好。全面落实国务院

6、大气污染行动计划 (简称“大气十条” ) ,铁腕推进“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大措施。全省共拆改燃煤锅炉 7580 台,共计 2.02 万蒸吨;从 2014 年开始,关中地区燃煤量由以往每年 6-7%以上增幅扭转为 3%降幅;累计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 38.1 万辆,其中 2005 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全部淘汰;率先在全省全面供应国汽柴油,提前 3 年达 2 到国家要求;严格实行建筑施工现场“洒水、覆盖、硬化、冲洗、绿化、围挡”六个 100%措施,西安、咸阳冬季出土工地停止施工;实施严于国家标准的关中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西安西郊热电厂环境问题得到解决。严格划定城市高污染燃料禁

7、燃区,秸秆、垃圾焚烧现象明显减少,造林绿化 498 万亩,保护恢复湿地 146 万亩,退耕还林 56 万亩。在各项措施的推进下,以西安为代表的关中城市群大气质量改善明显,2015 年关中 5 市平均优良天数为 263 天,比新标准实施首年平均增加 39天,其中:西安市优良天数达到 251 天,比 2013 年增加 113 天,重污染天数下降 48 天,PM10,PM2.5年均浓度比 2013 年下降33.7%、44.8%,降幅居全国 74 个重点城市前列,有效扭转了被动局面。陕南和陕北地区空气质量也出现一定改善。以以“一河两江一河两江”为重点的水污染防治初显成效。为重点的水污染防治初显成效。全

8、面完成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集中整治任务,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94 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 146 万吨/日。开展拉网式排查,封堵排污口 173 个。创新渭河流域跨省污染治理机制,推动上下游污染共治,全国首创省际间上下游河流生态补偿方式。渭河干流消灭黑臭,如期实现“变清”目标,高于国家要求并提前一年完成。认真落实汉丹江流域水质保护行动方案,通过兴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关停“两高”企业,重金属综合整治等举措,汉丹江水质稳定保持优良水平。全面启动陕北重要河流水污染防治,延河、无定河水质保持稳定。在各项措施的推进下, 3 全省 23 个水质国控断面全部消除劣类;类以上水质断面由2010 年的 12.5%提

9、高到 73.9%,超额完成国家“十二五”规划目标。2015 年渭河干流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平均浓度较 2010 年下降 46.9%和 69.2%,入黄出境断面水质由 2010 年的劣类稳定达到类。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 98%以上。以三大措施为抓手的污染减排任务超额完成。以三大措施为抓手的污染减排任务超额完成。持续推进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三大措施,纳入国家“十二五”目标责任书的 192 个减排项目全部完成。规模以上火电机组脱硫旁路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封堵,石化催化裂化装置、钢铁烧结机全部脱硫,10 万千瓦以上机组、日产 2000 吨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全部脱硝。自加压

10、力完成了关中 16 台 628 万千瓦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全省脱硫、脱硝机组分别占火电装机总量的 99%和 96%。全省所有县区建成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率达到 83.2%。在全国率先实行四项主要污染物指标全交易,并将交易市场延伸到市一级,实现交易额 7.5 亿元。156 个排污企业率先实施总量刷卡管理,163 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四项污染物减排目标全部超额完成,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完成“十二五”任务的186%、139%、284%、183%,其中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提前 2年完成国家目标,一直处于西部领先位置。以农村连片整治为切入点的生态保护全面推进。以农村连片

11、整治为切入点的生态保护全面推进。我省被纳 4 入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省政府连续三年召开现场会,安排部署整治工作。积极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试点,累计投入 23.06 亿元,对 90 个县区 592 个乡镇、3951 个行政村实施环境整治,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600 万群众受益。创建国家级生态区、生态乡镇、生态村 39 个,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 765 个。森林覆盖率提高了 1.6 个百分点,秦岭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巩固。陕北在保障国家能源开发建设的情况下,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全省新增 4 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升级 10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类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 61 个,总面

12、积占国土面积比例上升到 5.5%。以危险废物、核与辐射监管为重点的环境风险得到有效防以危险废物、核与辐射监管为重点的环境风险得到有效防控。控。建成咸阳、汉中两个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处置能力达3.2 万吨/年;建成 9 个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处置能力达2.95 万吨/年,全省危险废物和设区市医疗废物得到安全处置。建成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实行危险废物电子联单,全程监控危险废物省内转移,有效防范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等违法行为。全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全面加强。各类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得到有效管控,放射性废(源)物得到严格收贮,辐射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良好,环境风险安全可控。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得到

13、有效控制,潼关县等 6 个重点区域提前完成“十二五”削减目标。开展大气、饮用水源地、尾矿库、工业园区等专项环境安全隐患排查,组织环境应急演练 100 余次,全省 5 未发生重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妥善处置了陕北石油泄漏、甘肃锑污染等突发环境事件,有效保障了全省生态环境安全。以法治环保为导向的法规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加强。以法治环保为导向的法规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坚持将环保工作好的实践、经验、做法总结上升为政策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法制环保走在全国前列。一是一是紧扣社会关切,在全国率先出台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结合我省实际出台了渭河流域管理条例、放射性污染防治条例、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环保法规。二是二

14、是突出地域特点,制定发布了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关中地区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汉丹江流域(陕西段)重点行业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兰炭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等多项地方标准,倒逼当地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三是三是强化政策引领,制定实施了火电行业和水泥行业环保设施建设补助、燃煤锅炉黄标车淘汰补助、排污权质押融资、绿色电价等系列环境经济政策,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另外,环境违法有奖举报、燃煤锅炉拆改公示、总量刷卡管理等创新性制度措施成为推进环保工作的有力抓手。以环境监测监察执法能力为核心的环境监管体系不断完善。以环境监测监察执法能力为核心的环境监管体系不断完善。省环境监察局升格为副

15、厅级的省环境保护执法局,设立了副厅级的省大气污染治理办公室,新增各级环境监测站 27 家,西安、咸阳等 7 个市实现县级监测机构全覆盖。省级监测站监测项目扩大两倍,市级和县级站扩项 40%以上。全省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达标率 85%。新改建 143 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22 6 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和 5 个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新增 56 个地表水监测断面和 2 个核预警自动监测点,初步建成县区空气自动监测站、主要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重要目标核与辐射监测点位全覆盖的监测网络。建成覆盖全省环保机构的环保专网,完成全省 73 个环境信息监控中心应用平台、国家重点企业污染源实时在线监测监控系统的升级

16、改造,建成“陕西省环境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等信息网络平台。建成了大气细粒子等 4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物联网工程技术中心。建成陕北、关中、陕南 3 个区域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为环境应急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以党政同责为核心的环保管理新体制正在形成。以党政同责为核心的环保管理新体制正在形成。省委书记、省长连续三年 5 次召开治污降霾专题会议,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省委改革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将生态环保的权重由 8 分增加到25 分。省政府出台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美丽陕西建设的决定陕西省各级政府及部门环境保护责任规定(试行) ,夯实了各级各部门环境保护的职责。积极探索环境监管机制创新,制定了陕西省环境保护督察

17、方案(试行) 陕西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等生态文明建设改革配套政策,探索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推动建立“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全过程监管机制。全省党政同责、属地管理的环保新机制不断巩固,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合力推进的环保管理体制基本形成。环境宣 7 传引导机制不断创新,公众参与监督功能明显增强。聚焦群众广泛关注的热点环保问题,把正面激励推介与加大曝光力度结合起来,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表表 1 1 陕西省陕西省“十二五十二五”主要环保指标完成情况主要环保指标完成情况序号指标名称2010 年基数2015 年目 标完成情况备注1优良天数(天)138

18、 (2013 年)251(全省 276)西安市2重污染天数(天)67 (2013 年)19(全省 14)西安市3PM10年均浓度(微克/ 立方米)190 (2013 年)126(全省 99)西安市4PM2.5年均浓度(微克 / 立方米)105 (2013 年)58(全省 54)西安市5地表水国控断面劣 类水质的比例(%)37.56073.97渭河出境断面水质劣类类类8汉江出境断面水质类类类9丹江出境断面水质类类类10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 (万吨)56.9852.6548.91下降 14.16%11氨氮排放总量(万吨)6.445.815.56下降 13.61%12二氧化硫排放总量 (万吨)94.7

19、787.2873.51下降 22.44%13氮氧化物排放总量 (万吨)76.5869.0062.74下降 18.07%注:由于各市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时间不一致,选取最先实 8 施新标准的西安市进行空气质量比较。第二节第二节 生态环境是生态环境是“ “三个陕西三个陕西” ”迈向更高水平的突出短板迈向更高水平的突出短板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要求,将发展目标定位为建设“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 ,并在“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议中提出“到 2020 年,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 三个陕西建设迈上更高水平”的奋斗目标。对照我省发展目标,尤其是绿色发展的目标,生态环境是“三个陕西”迈向更高水平的突出短板。就富裕陕西而言,目前我省的发展模式还没有摆脱对传统产业的依赖,绿色发展的理念没有得到普遍确立,一些地方仍没有跳出“煤炭、石油”来抓发展,新的支撑点成长不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还没有完全落实为地方发展的指导思想,环境保护在党政综合决策中的地位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还不能完全做到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和谐陕西而言,我省生态环境质量距小康社会和“三个陕西”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还不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由于基础脆弱、历史欠账较多

21、等原因,我省经济发展规模、空间布局、增长速度与自然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 9 越来越突出,长期积累的生态环境问题正在集中显现,环境质量改善的程度、速度与公众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环境事件极易成为社会矛盾的激发点。就美丽陕西而言,我省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任务还很艰巨。一是我省污染物排放强度仍高位运行,环境空气和水体环境质量问题依然突出。2015 年,我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排在全国第11、12 位,全省 10 个设区市优良天数在 251-306 天之间,平均优良率 75.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除榆林、商洛、延安外的其他 7 个设区市的细颗粒物年

22、均浓度超标 50%以上。渭河干流仍有两个省控断面以及新河、皂河、临河等支流入渭断面水质为劣 V 类。二是山水林田湖缺乏统筹保护,生态保护和农村污染治理仍显不足。我省水土流失面积 12.18 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 1.41 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国土面积的59.2%,6.9%。沿江、河、城市周边湿地出现大面积萎缩,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农田过度开发利用,造成农田生态恶化。三是环境风险隐患日益显现,危化品运输交通事故引发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发生频率高、防控难度大。原油泄漏事故时有发生,陕北的油泥、陕南的重金属废渣、关中制造业危险废物、城市生活污泥处置方式有待规范,存在二次污染隐患。四是基层环保基础薄弱

23、,环保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10 第三节第三节 “ “十三五十三五” ”期间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期间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挑战与机遇“十三五”是陕西站在中等发达省份的新起点,全省经济社会保持较快发展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城镇化和工业化加速推进的势头不会减缓,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产业偏重化结构还将维持较长一段时期,这一期间将是我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凸显期、交错期,面临严峻挑战。首先,绿色发展理念没有全面确立将是最大障碍;其次,经济增速下降、财政减收可能导致各级政府环保投入不足,需要警惕;再次,企业利润下滑情况下,环保投入减少带来的污染增加问题不容忽视;第四,全社会对环境质量期望过高与环境

24、治理显效缓慢的矛盾,可能增加不稳定因素;第五,环保队伍整体能力水平与所承担任务不相匹配不相适应,成为重大瓶颈。同时要看到, “十三五”是陕西在追赶超越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生态环境保护也面临历史性的战略机遇。一是适应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的体制机制正在逐步建立,中央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生态文明已成为引领全球发展的重要理念与行动。二是“气十条” 、 “水十条”以及“土十条”的出台实施,新环境保护法施行,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发布,环境保护督察、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六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配套政策相继实施,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将实行垂直管理,

2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强环境保护的路线图已正 11 式确立。三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利于陕西进一步发挥科教优势, “一带一路”战略使陕西对外开放的地位进一步凸显,推进绿色发展赋予了我们一系列弥补发展短板、厚植发展优势的政策机遇。四是以“三去一降一补”为主要内容的供给侧改革,以及处置“僵尸企业”等重大举措,将淘汰化解一大批落后产能、过剩产能,压缩第二产业比例、推进第三产业适度增长,对环境保护起到“减负加力”的作用。“十三五”时期,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需冷静应对挑战,充分利用机遇,始终聚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聚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聚焦习近平总书记“追赶超

26、越”和“五个扎实”新要求,聚焦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确保陕西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个陕西”建设迈上更高水平。 12 第二章 确立改善环境质量的奋斗目标第一节第一节 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聚焦习近平总书记“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新要求,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以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强化山河江坡塬系统保护,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联动协同,实施最严格的生

27、态环境保护制度,不断提高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确保 2020 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为建设更高水平“三个陕西”做出重大贡献。第二节第二节 基本原则基本原则绿色发展、系统思维。绿色发展、系统思维。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途径,推进绿色生产、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绿色环境、倡导绿色生活。实施山河江坡塬综合治理,系统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质量核心、突出重点。质量核心、突出重点。坚持以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为核心,明确分区域、分流域、分阶段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任务。着眼生 13 态环境保护领域的薄弱环节,选准抓手,集中攻关

28、,着力解决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确保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差。改革创新、依法治理。改革创新、依法治理。坚持改革创新,理顺体制机制,完善制度政策。以构建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目标,建立健全有效衔接、运行顺畅、简便高效的管理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以落实环境保护法为龙头,加快资源环境重点领域立法,加强环境司法建设,强化法治。分区管控、联合防治。分区管控、联合防治。按照关中协同创新、陕北转型持续、陕南绿色循环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环境特征,实行差别化的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管理政策。坚持环保优先,生态优先,通过实行“联防联控” 、

29、 “流域共治” ,协调解决区域、流域环境问题,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化能力,管奖并重。强化能力,管奖并重。推进全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与建设“三个陕西”目标相适应的环境监管能力。坚持监管和激励并重。实行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切实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大力实施“以奖代补” 、 “以奖促治” ,积极推进绿色金融,强化市场驱动激励机制。信息公开、社会共治。信息公开、社会共治。按照信息公开有关要求,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及时公开环境信息,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落实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的环保责任,共同 14 参与环境决策、环境治理和环境监督,形成关注环保、参与环保的良

30、好社会氛围。第三节第三节 主要目标主要目标总体目标:总体目标:到 2020 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下降,突出环境问题有序解决,环境风险得到有效防控,生态系统稳定性持续增强,环境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更加完善,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促进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确保实现山青、水净、坡绿、天蓝的美丽陕西建设目标。主要指标:主要指标:(一)环境质量(一)环境质量到 2020 年,全省地级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明显增加,重污染天数大幅减少。关中城市优良天数达到 275 天以上,陕北城市优良天数达到 290 天以上,陕南城市优良天数达到 295 天以上。榆

31、林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率先达标,商洛市、延安市下降 15%,其他城市下降 20%以上。商洛市、安康市、汉中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率先达标,榆林市下降 5%,其他城市下降 20%以上。到 2020 年,汉江、丹江、嘉陵江等长江流域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类)比例达到 100%。渭河、延河、无定河等黄河流域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 56%以上, 15 渭河干流消灭劣类水体。各设区市、韩城市及杨凌示范区、西咸新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基本实现全达标。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控制在 10%以下。全省地下水质量极差比例控制在 15%以内。全省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点位达标率

32、不低于 81%。各地级市建成区环境噪声、道路交通噪声等级,以及城市功能区噪声达标率保持稳定。全省核与辐射环境质量继续保持良好。(二)总量控制(二)总量控制到 2020 年,全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比 2015 年减少 18%,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比 2015 年减少 5%。全省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比 2015 年减少 10%。 (三)生态保护(三)生态保护到 2020 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不断改善,县区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率较 2015 年提高 3 个百分点。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5%,森林蓄积量不低于 5 亿立方米,重点森林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完成 4200 个村的农村环境综

33、合整治任务。(四)环境风险(四)环境风险严格管控放射源,防止三级及以上核事故(事件)发生。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 10%。突发环境事件得到妥善处置。(五)能力建设(五)能力建设完善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大气、土壤监测点位覆盖全 16 省所有县区,地表水监测断面实现可监测河流全覆盖。基本建成以大数据为核心的环境管理统一平台。形成与省以下垂直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环境监测监察执法能力。表表 2 2 “十三五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主要指标环境保护规划主要指标类别序号指标2015 年2020 年属性优良天数(天)关中地区263275陕北地区2842901陕南地区292295约束性细颗粒物浓度年均值(PM

34、2.5, 微克/立方米)榆林市38达标 35商洛市、延安市43、48下降 15% 37、412其他地级以上城市5463下降 20% 4350约束性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年均值 (PM10,微克/立方米)商洛市、安康市、汉中市76、79、8 0达标 70榆林市84下降 5% 80大 气 环 境 质 量3其他地级以上城市103126下降 20% 82101约束性4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水质达到或优于类比例 (%)98全达标约束性黄河流域43.856 5地表水国控断 面环境质量优 良比例(%)长江流域100100约束性6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 体比例(%)10预期性环 境 质 量 指 标水 环

35、境 质 量7地下水环境质量极差比例15预期性 17 类别序号指标2015 年2020 年属性 (%)土壤环 境质量8全省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点位达 标率(%)81预期性9二氧化硫18约束性10氮氧化物18约束性大气污 染物总 量减少 (%)11挥发性有机物5预期性12化学需氧量10约束性污 染 减 排 指 标水污染 物总量 减少 (%)13氨氮10约束性14森林覆盖率(%)4345约束性15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4.795约束性16县区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率(%)6265预期性生态状 况指标17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个数38004200预期性18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强度下 降(%)10预期性 环境风 险

36、指标 19五年期突发环境事件总数下降 (%)10预期性注:表示五年累计数;国家考核的约束性指标以国家下达任务为准;延安市、榆林市“十三五”重污染天数特殊风沙天气除外。 18 第三章 加强源头管控,推进绿色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环保优先,强化环境宏观政策源头管控,建立环境预防体系,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强化空间、环评、准入三条红线对开发布局、建设规模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硬约束,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率,促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发展格局。第一节第一节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存量调结构腾空间,增量优结构扩空间”的思路,强化环境硬约束,推动去除

37、落后和过剩产能。以钢铁、煤炭等行业为重点,加大环境监管力度,突出抓好环境保护综合整治,严格落实各项整治措施,积极促进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严格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对于钢铁项目,各级环保部门不得审批以任何形式新增产能的建设项目。对于煤炭项目,从2016 年开始,3 年内原则上暂停审批新建煤矿项目、新增产能的技术改造项目和产能核增项目。清理整顿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对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淘汰关闭一批、整顿规范一批、完善备案一批” 。推进取缔严重污染企业,对于污染严重、达标无望的小企业,要依法实施取缔。积极开展排污权回购,依法为实施 19 市场化破产程序创造条件,鼓励符合条件的“僵尸企业”自动退出。鼓

38、励发展优质产能。对产品升级换代、工艺技术改造、环境综合治理、新兴产业以及环保产业等建设项目给予大力支持。发展循环产业。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全面推行循环生产方式,推进工业园区实施生态工业生产组织方式改造,提高物流能流循环利用率。推动低碳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发展以“低碳”为特征的新能源、互联网、生物、新材料、文化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推动形成以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低碳产业体系。实施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全面推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轻工等传统行业能效提升,清洁生产、节水治污、循环利用等专项技术改造。到 2020 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用水量分别下降 15%和 10%,重点行业重点污

39、染物排放强度下降 20%。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动低碳循环、治污减排、监测监控等核心环保技术、成套产品、装备设备研发,加强环保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扩大有效市场需求。按照“十三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和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要求,积极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制定支持性政策措施,推动实施一批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企业治污能力、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等环境治理工程项目。鼓励发展环境服务业。建立健全环境治理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管理制度。探索建立第三方运营 20 服务标准、管理规范、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鼓励工业污染源治理第三方运营。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开展小城镇、

40、园区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试点。开展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试点,大力推进环境监测服务主体多元化和服务方式多样化。第二节第二节 落实生态环境空间用途管制落实生态环境空间用途管制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不同主体功能区域的生态环境功能定位,制定完善各类功能区的生态环境管理目标、空间管制要求和环境政策规定,建立国土空间开发的生态安全管控体系,实施差异化绩效考核。实施环境分区分级管控,推进主体功能区在市县落地。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2016 年底前,完成省级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 2018 年底前,进一步扩大和优化红线范围,完成市级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到 2020 年,完成全省生态保护红线落地工作,建立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对红线区域实施严格保护,制定生态红线管理办法,分区分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