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三维”教学目标.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867955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三维”教学目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三维”教学目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三维”教学目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三维”教学目标.doc(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三维”教学目标液体的压强教学思路与过程 上海市建平实验学校 崔立群 物理学是以创新精神为主要特征的学科,现代物理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把促进学 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强调认知过程和认知过程对学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 新课 程标准在教学目标定位上的显著变化就是“知识的传授和落实”不再是教学的唯一目的, 在教学目标设计上更注重认知过程和学生价值观的体现,在教学目标定位上强调应该有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即“三维”教学目标,使教 学与学生的发展和谐统一。有人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形象地比喻为:情感与态度是认知的 根本;过程与方法是认知的枝干;

2、知识与技能是认知的花果;错误与失败是认知的绿叶。 由此可见,情感与态度目标是掌握知识与技能,形成时效性过程和科学性方法的动力性目 标,它必须通过科学的方法与过程以及必须的知识与技能逐渐形成。积极的情感与态度能 在探索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和方法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反之,好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 方法,又反作用于情感与态度。它们之间相辅相成,互为支撑。 那么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呢?液体的压强一课是笔者对 “三维”目标的构建与达成的一次探索。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学生探究的平台,构建“三维”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材不应该是教学的唯一依据,对教材的本质要求是“以怎样的方式 最有利

3、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学校的情况,充分合理的利用教育资 源,注重个人的思考和体验,灵活地根据课程标准调整教学内容,并在开展教学活动时, 根据需要调整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服务。 在液体的压强一课中,教材的安排是: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 的压强及其特点后直接给出了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然后利用给定的实验去验证。我认为这 样处理只能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接受老师的灌输,无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 性,更无法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所以我对教材的编排顺序和编写意图作了调整 把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放在第二课时,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在本节课中,利

4、用 大量的实验,完全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因此,液体内部压强特点不是老师灌输给学生的, 而是在学生的猜想和探究中逐步得出的。这样不仅使学生真正体验了探究过程和方法,在 体验中找出了液体压强的特点,而且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它们真正成 为学习的主人,在培养的同时更加强化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使“三维”目标有 机结合为一整体。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从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入手,实施三维目标 探究是满足学生求知欲望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学生珍贵的好奇心至关重要,学生可 以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兴奋感和好奇心,并焕发出内在的生命活力。教师精心设计演 示实验,创设探究情境,迅速激发学生

5、的兴趣和求知欲望,用科学家的研究历程感染学生, 是实施“三维”目标的重要前提。 在本节课的开始,我设计了一个模拟“帕斯卡桶裂实验” ,如图 1 所示,当 a 容器被提 起时,b 容器突然被胀裂,水柱四射,看到这一现象后学生叹为观止, 都被这神奇的现象所吸引,迫切地想知道其中的奥秘,这时我告诉学 生,要想解开这一现象之谜,需要我们掌握关于液体压强的相关知识, 同学们看到的现象就是著名物理学家帕斯卡在研究液体压强特点时设 计的著名实验。此时同学们都跃跃欲试,急于探究液体压强的奥秘; 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时,我先让学生观察自由游动的鱼,再向学生提 图 1问这些自由自在的鱼是否受到压强的作用呢?用什么方

6、法能证明你的结论呢?在好奇心的 驱使下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三、合理铺垫,为学生搭建必要的脚手架,促进三维目标的落实 二期课改的重要思想就是要转变以教师教为主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提倡以学生发 展为本,增强学生的体验,强调三个纬度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知识不再作为中心, 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刻意回避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相反,如果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 观游离于知识之外,凌驾于知识之上,只是一味的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做文章,在“情 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出花样,那将是建筑在沙滩上的楼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做 必要的知识、技能的准备和铺垫,将成为学生探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脚手架” ,不仅能

7、减 少探究过程的盲目性,有利于促成学生探究过程的完成,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 欲望,促进“三维”目标的落实。 在研究液体压强特点时,我首先让学生做了下面两个小实验: 1) 如图 2 所示:通过比较 a、b 图,学生知道了液体能够使物体发 生 形变,所以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再比较 b、c 图,由于形变的程度 不同,说明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不同,并通过比较可知液体深度越深, 压强越大。这时有学生提出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呢?对学生的大胆 猜想和提问我给与充分的肯定,并请同学们帮助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由于有前面的实验作 铺垫,学生已知道可通过观察橡皮膜形变的大小来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

8、,所以这个问题很 顺利的就解决了。 2) 如图 3 所示,由于水从侧壁射出,学生得出了液体对容器壁有压 强的结论,同时通过比较射程的远近进一步得出了液体对侧壁的压强 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这两个小实验并不难,但通过这两个实验学生知道了如何观察液 体压强的存在,怎样比较液体压强的大小,为学生自主探究液体内部 压强的特点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和铺垫。 四、 “合作探究”与“个性发展”相结合,让学生享受学习中探索和创造的乐趣 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责任是创设有意 义的探究情境,把学生引入学习情境,让学生亲自探求知识,体验和完成认知过程,重视 挖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

9、造力,让学生去感悟,去发现,最终获得属于自己的科学 知识,从中享受探索和创造的乐趣。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由于不使用 u 形管压强计,这就使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成为 了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了大量实验,目的就是让学生真正能体 验到液体内部压强的存在,并在体验中找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由于教师给了学生充分 的探究空间,所以充分调动了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设计出 许多有创意的、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实验。 在探究液体内部是否存在压强及其特点时,有的小组把塑料保鲜膜套在手上后伸入水 中,看到保鲜膜全部贴在手上,同时发现手所在深度越深,薄膜贴得越紧,他们在感受到

10、 液体内部压强存在的同时,也证明了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是朝向各个方向的,并得出了液 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有的小组则把一次性的空塑料杯正立着逐步 伸入水中,观察到塑料杯向内凹陷发生了形变,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有的小组则利用上面用过的侧壁刺有小孔的可乐瓶,反其道而用,把空 可乐瓶插入水中,发现外面的水从小孔向瓶内射入,不仅证明了液体内 部压强的存在,同时证明了内部压强的方向及其与液体深度的关系。等图 2图 3图 4等。 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有的小组作了如图 4 所示的实验,他们发 现,向双通管中倒入盐水时,当盐水的深度低于管外水面时,下面的塑料薄膜片就会落下, 以此得出相关

11、的结论;有的小组利用一端扎有橡皮膜的双通管,做如图 5 所示的实验,看到此时的橡皮膜仍向下突出,从而证明液体内部压强 与液体密度的关系。等等。 由于各个小组在实验中都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所以在汇报时也争先 恐后,同时在借鉴别人经验的同时还在不断的改进自己的实验,使之更 具说服力。这种探究与汇报,直至下课同学们仍意犹未尽。 在上述的探究过程中,学生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如液体的压强是否与容器的形状有关? 会不会受到液体重力的影响呢?对于学生的诸多想法,由于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有的在课 内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实验解决了,有的则启发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经验或设计新的实验进行 探究,这样不仅把课内外有效地结合起来,更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的热情和勇气。 学生们通过这样的活动从中领悟到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从问题产生、到研究方案 的制定、实验的设计和最后的交流总结,学生在探究中理解科学,培养了能力。同时在实 验中相互合作,交流时相互学习、借鉴、补充,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总之,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我认为对新课程的三维教育目标的理解,应该是有机的、 整体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渗透,而不是刻意的去追求、不是矫情的捏合,应该 是落实到行动上,融入平时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积极探索新的、更适合学生发展、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能力的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 力。图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