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doc

上传人:be****23 文档编号:18629173 上传时间:2022-06-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Script> 授课人:泰州市刁铺中学蔡俊 教学目的:疏通字词,了解文意,把握孔子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讲授课文重点可以放在文意的分析上,从而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更好地理解孔子“礼治”的思想。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列举所知道的孔子的名言(用投影显示),导入新课: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很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的人不是君子吗?

2、” 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没有能力。”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为师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3、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孔子说:“把所学的东西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得怎么样呢?” 7、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坦荡,小人永远局促忧愁。”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 9、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孔子说:“统治者自己要行得正,不用命令百姓也能照着做,自己身行不正,虽然发号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 10、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一定会

4、有眼前的忧患。” 11、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孔子说:“自己所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2、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译文】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在一起相互谋事。” 这些是孔子两千五百多年前留给我们的教诲和启示。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孔子以及论语的有关文学常识。 1、孔子,名,字,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思想核心是,政治上主张,鼓励人们,即“出来做事”。(参考答案:丘、仲尼、儒、圣人、仁、礼治、入仕;) 2、论语是体散文,是记录的的言行,它和、合称“四书”。(参考答案:语录、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孔子及其弟子。孟子、大学、中庸) 二、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课文,要求读

5、准字音、读清句读、理解文意,并能读出语气。 三、学生接力翻译,老师提示有关的疑难问题。 不吾知也即“不知吾也”,不了解我们。 如或知尔如果有人了解你们。 则何以哉那么(你们打算)做点什么呢? 加之以师旅“(别国)以师旅加之”。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 唯求则非邦也与?(难道)求(所言之事)就不是国家(政事)吗?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如果)赤(只能)做小事,谁能做大事呢? 四、自由朗读全文,并翻译全文: 五、整体把握文意并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孔子问志 第二部分(“子路率尔”“吾与点也”):学生应答 第三部分(“三子者出”文末):孔子点评 六、布置作业:熟读、背诵课文,能翻译全文。

6、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翻译: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2、集体背诵。 二、结合书后练习一,分析课文: 1、用原文说说四个弟子的“志”,即政治理想有何不同? 子路为“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冉有为“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公西华“宗庙之事,如会同”,“愿为小相”。 曾皙“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

7、雩,咏而归。” 2、概括孔子的不同评价并分析四个弟子的性格特征。 子路:直率、卤莽哂之 冉有:谦虚 公西华:更谦虚 曾皙:洒脱与之 对求、赤两人的评价及性格的概括,充分结合课文内容,其实并不难。 3、讨论: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 首先结合孔子的思想来分析。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即以礼治理国家。针对子路“率尔”作答,孔子“哂之”理由就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针对冉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回答,孔子当时不语,在回答曾皙的询问时,反问“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也是国家,既然如此,礼乐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针对公西华“愿为小相”的观

8、点,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只有曾皙真正了解老师的意图,结合“国情”,既陈述了自己的具体治国措施,又灵活地将老师的“礼治”思想体现出来: 何谓“舞雩”?鲁国的祈雨台!王充在论衡中解释曾点的所述是一种祭祀仪式,即舞雩的仪式。礼记中也有解释:“舞雩,祭水旱也。”由此可以基本得出结论,曾点讲的就是,在春天干旱时,率领人们行祈雨礼,以求得丰年,从而进一步实现他的治国理想。 三、集体朗读课文。 四、讨论课后练习二、三。 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完成相关练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3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