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发展与中国策略_瞿亢.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862 上传时间:2017-10-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43.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金融发展与中国策略_瞿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绿色金融发展与中国策略_瞿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绿色金融发展与中国策略_瞿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金融发展与中国策略_瞿亢.docx(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GLOBAL VIEW全球视线 Gr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Chinas Strategies 绿色金融发展与中国策略 i 瞿亢 赵威 引语:第 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该会 议将针对气候失常问题在全球范围内达成一项 “ 有目标、有约束 力 ” 的协议。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巴黎气候大会有可能会取得 超预期的成果,而其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要仰仗绿色金融的支 持,势必加速推进全球绿色金融的发展。在此背景之下,中国央 行和相关部委协商拟推出中国 “ 绿色金融计划 ” ,为应对气候变 化和确保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绿色金融支持。 蓬勃发展的全

2、球绿色金融市场 20世纪 90年代末,由于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日益重视,绿色 金融的理念开始萌芽。最初体现在绿色信贷,出台了赤道原则, 后来在欧洲引人了碳排放权交易的金融机制。 2007年欧洲投资 银行 (EIB)发行首个气候相关债券,之后直到 2013年国际金融公 司 ( 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 IFC)与纽约摩根大 通共同发行 IFC绿色债券之后,绿色金融市场开始蓬勃发展(图 1)。 2015年 3月国际资本市场协会 ( ICMA)公布的绿色债券 原则 ( Green Bond Principles, GBP)是绿色债券国际标准 的雏形,对绿色债

3、券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根据国际能源 机构 ( ElA)的估计,2050年全球对绿色项目的投资将增加 36万 亿美元。 目前,全球绿色金融主要集中在美国、英国、法国和澳大 利亚,主要行业包括能源、绿色建筑、低排放车辆、可持续的水 资源、废弃物和污染循环农业等。绿色金融的参与者追求绿色影 响,与仅仅由财务利益 回报驱动不同,因此资金的绿色流向与使 用是主要的关注重点之一。目前,绿色金融的参与者主要包括: 发行人、投资人和贷款人。绿色金融对不同的参与者都具有相当 的吸引力,参与者可实现共臝。 对发行人的好处。第一,绿色金融可作为发行人企业可持 续发展战略的沟通工具,配套企业发展战略、建设品牌。

4、比如联 合利华和苏黎世保险公司等。第二,绿色金融有助发行人提升 级投资者的分布。例如,非洲发展银行 ( African Development Bank,简称 AfDB) , 2013年 10月发行的第一只绿色债券,社会 责任投资 ( 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ment,简称 SRI)的投 资者占总投资人的 84%。一般而言,普通 AfDB债券,投资者主 要来自官方机构。绿色债券则兼顾各国央行和官方机构、银行、 资产管理公司和保险公司的投资人,使投资人的分布更为分散和 平衡。第三,提高在国际市场中资本评定等级、降低信用风险。 对投资人的好处。第一,绿色金融是资产管理

5、公司职责所 在,资产管理者需要为资产所有者应对资产面临的长期风险。全 球气候变化正在发生,人类没能阻止它的发生。八国集团在 2008 年的首脑会议中, 2050年前目标将气温上升限制在不超过 2摄氏 度,然而就目前情形看,实现 2摄氏度的难度非常大。第二,公 共养老基金面临外界较大压力,公共养老基金应是改善长期社会 环境主要责任者之一。第三,公共部门的责任毋庸置疑。公共部 门应该选择 “ 正确 ” 的基础设施建设。从历史上看,社会大型能 源系统与基础设施建设都由官方主导建设,并进行财政支持。对 政府而言,投资基础设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也是刚性需 求,同时绿色地发展这些项目是公共部门的职责所

6、在。 对贷款人的好处。作为贷款人,首先绿色债券将是一个流动 较好的产品,绿色贷款 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银行将能够盘活银 行资产负债表。此外绿色项目将是项目融资 (Project Finance)业 务的一个新方向,同时绿色债券或将作为一个新的资产类别,在 未来有很好的前景。此外,与投资人一样,贷款人参与绿色金融 也是其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随着全球能源、环境、气候的恶化,对绿色金融的需求愈来 愈旺盛,所有参与者包括发行人、投资人和贷款人等都能从绿色 金融中受益,未来支持和发展绿色金融也将是可持续、负责任企 业的重要标志之一。 不断丰富的全球绿色金融市场产品 国际金融公司 ( IFC

7、)关于企业绿色贷款方面提出的 “ 赤道 原则 ” 得到了国际银行业的广泛认同。在此基础上,绿色贷款、 绿色基金和绿色债券等创新型金融产品不断涌现,全球金融和生 态环境保护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深化。 绿色贷款。赤道原则 ( the Equator Principles)是目前全 球流行的自愿性绿色信贷原则,是绿色贷款的主要标准。该原则 于 2003年 6月由国际金融公司 ( IFC)发起,由来自 7个国家的 10 家国际领先银行率先实行。赤道原则要求金融机构审慎性地核查 项目融资中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只有在项目发起人能够证明该项 74 GLOBAL VIEW全球视线 目在执行中会对社会和环境负责的

8、前提下 , 金融机构才能对项目 提供融资。赤道原则在全球首次确立了项目融资的环境与社会最 低行业标准,为金融机构推进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提供了可参照 的一般准则。截至 2015年 9月,全球接受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已 达 81家,分布于全球 36个国家或地区,项目融资总额占新兴市场 国际项目融资总份额的 70%以上。 绿色 ETF和共同基金。在全球资本市场中,随着欧美证券市 场中绿色可持续指数的开发以及一些大型投资基金对于企业可持 续行为的关注,绿色可持续发展行业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金融 投资产业。根据欧洲可持续投资论坛 ( Europe-based National Sustainable Inv

9、estment Forums, SIF)的统计,截至 2014年欧 洲共有绿色可持续、社会责任道德等各类主题相关的绿色投资资 产达 6.7万亿欧元。全球约有 35%的专业管理投资资产价值明确 了 “ 社会责任投资 ” ( Social Responsible Investment, SRI) 的战略(图 2)。多家养老基金、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均 确立了可持续、担当社会责任的投资使命,并制定系列战略以应 对能源、环境、气候变化对长期投资经济价值的风险。 2012至 2014年间,全球社会责任投资资产从13.3万亿美元增至 21.4万亿 美元。 目前,欧洲金融市场上已有相当数量具备较好流动性

10、的绿 色金融产品,其中以 ETF指数和基金类产品为主,也包括碳排放 权类的衍生品等。其中,欧美资本市场中具有代表性的绿色指数 主要包括:英国富时社会责任指数系列、标准普尔全球情节能源 指数、及 MSCI ESG系列指数等(表 1)。这些指数背后都有相 当大规模的跟踪该指数的投资基金。此外,特色指数和基金还包 括德意志银行 x-trackers、 标普美国碳减排基金及巴克莱银行的 “ 全球碳指数基金 ” 。 绿色债券。近几年全球绿色债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气候 债券倡议机构 ( CBI)统计, 2013年全球绿色债券发行总额仅为 110亿美元, 2014年为 366亿美元, 2015年上半年(至

11、 6月)已增 至 659亿美元,预计 2015年将达到 1000亿美元左右。尽管绿色债 券市场增速较快,但目前其总规模仅占全球债券市场的 . 2%, 也无法满足各国环境投资计划对资金的需求。据国际能源机构 (EIA)估计,仅实现 “2050 年全球温度增加不超过 2摄氏度 ” 这一项目标,就需要增加 36万亿美元的投资。 绿色债券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应运而生,适应经济转型 大量的投资需求,所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可再生能源、建筑和工业 效率、低碳交通、污水处理、废物处理、农林业等方面项目(图 3) 2014年全球十大绿色债券的发行人主要来自于欧美国家 ( 表 2),以欧洲投资银行 ( EIB)、世界

12、银行为代表的开发银行依 然是绿色债券市场最主要的发行人(图 4)。对于 国际性开发银 行来说,投资于环境友好型的绿色项目符合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及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长期目标。由地方政府发行( 13%)的绿 色债券也逐渐增多。此外,越来越多的公司和公用事业企业债券 数据来源:气候债券倡议机构 CBI. 2015 图 2企业社会责任投资 ( SRI)理念及资产规模 表 1全球主要绿色股票指数 社会责任 0VG/SR1/Sl), 绿 fern行礙 富时 (FTSE) 富时社会责任指数系列 FTSE4Good Series 富时环境市场 FTSE Envi onmental Market 富时 CDP

13、碳战略 FTSE CDP Carbon Stratrgy 道琼斯 (Dow Jones) 道琼斯可持续发展 DJ Sustainability 标准普尔 (S&P) 标准普尔生态 S&P Eco 标准普尔清洁能源 S&P Clean Enery 标准普尔替代能源 S&P Alternative Energy 标准普尔高效碳 S&P Carbon Efficient 明晟 (MSCI) 明晟环境社会治理 /社会责任投资 MSCI ESG/SRI 明晟气候:环境 MSCI Climate.Environmental 汇丰银行 (HSBC)丨 汇丰气候变化 HSBC Climate Change 彭

14、博 (Bloomberg) 彭博清洁能源 Bloomberg Clean Energy Wilderhill Wilderhill 新能源创新 Wilderhill New Energy Inno vat ion (NEX 纳斯达克 (NASDAQ) NASDAQ MX绿色经济 NASDAQ 0N/1X Green Economy Mark it Markit 碳排放披露 Mark it Carbon Disclosure 数据来源: OECD. 2012 GLOBAL VIEW全球视线 表 2 20M年十大绿色债券 I发行人 发行规模(美元 ) 发行人类别 欧洲投资银行 56亿 开发银行 德

15、国复兴信贷银行 35亿 国家开发银行 法国燃气苏伊士集团 34亿 公用行业(电力 世界银行 31亿 开发银行 丰田汽车 14.5 亿 汽车行业 法国国家开发银行 ( AfD) 13亿 国家开发银行 西班牙电力公司 Iberdrola 10亿 公用行业(电力 ) 法国 -荷兰房地产集团 Unibail Rodamco 10亿 房地产行业 法兰西岛 8.3亿 地方政府 意大利电力公司 Hera 6.8亿 公用行业(电力 ) 出现在绿色债券市场上,成为 2014年全球绿色债券市场大幅增长 的主要动力 ( 占发行总额的 33%)。 欧洲发展绿色金融的经验 为在 2030年和 2050年分别实现碳减排

16、40%和 80%的目标,欧 洲需要在节能、低碳、清洁能源、交通体系和建筑等绿色领域大 量投资。在未来 1020年中,欧洲在电力领域需要相当于目前 2.5倍的投资增量;其节能方面的投资也需要大量增加,其平均 年投资量到 2020年时需超过 600亿欧元 /年 1000亿欧元 /年。 欧洲对支持此类绿色项目的金融配套不足。目前,欧洲市 场这方面融资主要是由能源公 司进行资产负债表内融资,需要巨 大启动资金的高科项目,如海上风能等项目则往往超出能源公司 的市场融资能力,因此一些前沿的绿色项目无法实施。为了应对 上述挑战,欧洲在绿色金融政策、体制建设和产品创新等方面对 绿色金融积极支持,从而推动经济转

17、型,并且培育的新经济增长 点。比如,欧洲通过绿色金融(包括绿色信贷、绿色贴息、绿 色基金、绿色债券等 ) 和其他手段支持绿色节能产业发展,创造 了大量绿色就业,每年在节能领域创造价值约达 2000亿欧元。 总体而言,欧洲的发展思路主要是政府通过制定规则、培育 市场支持绿色金融发展 。以绿色债券为例, 2015年 3月,国际资 本市场协会 ( ICMA)联合 130多家金融机构共同出台绿色债券 原则 ( Green Bond Principles, GBP), 指出绿色债券是 “ 将所 得资金专门用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或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等 绿色项目融资或再融资的债券工具 ” 。虽然绿色债券原

18、则并 非具有强制效力的自愿性规则,但欧洲政府仍然积极推动行业协 会等非官方机构制定此类规则。这些规则作为绿色金融市场基础 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绿色金融市场的重要基石。 目前 GBP绿色债券仍然视为为债券产品,在普通债券基础上 尽量减少对于绿色债券的附加条件,寄希望于通过培育专项的绿 色债券投资人市场,以促进绿色债券获得更优的融资利率。欧洲 着眼于培育绿色债券投资人群体,通过加强社会责任和投资人服 务等方面措施促进投资人更多关注投资绿色债券。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已经发力 中国的发展思路是政府直接推动将起到重要作用,因此相 关政策与欧洲绿色金融的有关规则也不完全相同。中国主要希望 通过监管制定

19、规则、增加控制辅以补贴、优惠等措施形成绿色金 融的运行体系,重点环节包括绿色债券的审批程序、资金用途管 理、专用账户管理,以及披露要求等。中国倾向于由监管机构直 接出台强制披露措施,发债资金设置专项账户管理要求,制定贴 息、税收等优惠政策。该思路也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工作思路中得 到充分体现。 中国人民银行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 “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绿色 金融体系 ” , “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发展绿色金融是实 资料来源:气候债券倡议机构 ( CBI) 图 3绿色债券收益使用项目分布 数据来源:气候债券倡议机构 CBI. 2015 图 420

20、1 4年绿色债券主要发行主体 76 GLOBAL VIEW全球视线 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通过创新性金融制度安排,引导和激励 更多社会资金投资于环保、节能、清洁能源、清洁交通等绿色产 业。 ” 主要政策方向 包括: 引导商业银行建立完善绿色信贷机制。具体可能的举措包 括:通过绿色金融再贷款、财政对绿色贷款的贴息和担保、对商 业银行进行绿色评级等手段,鼓励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绿色信 贷。充分发挥征信系统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支持 商业银行建立绿色金融事业部。支持排放权、排污权和碳收益权 等为抵(质)押的绿色信贷。 再贷款、贴息、担保等政策应该是央行或财政掌握主动权相 对较大鼓励政策,实施

21、的难点可能在于贷款范畴内的绿色界定。 一方面现有绿色贷款相较债券缺少更公认的原则,如绿色债券 原则 ( Green Bond Principle, GBP);另一方面,以往以加大 金融机构支持 “ 三农 ” 和小微企业正向激励为目的宏观政策实 施,实施中也同样面临着范畴界定和公平性难题。对商业银行绿 色评级、运用征信系统、支持商业银行成立绿色金融事业部等举 措由于涉及较复杂的系统调整和市场接受度等问题,预计需要较 长时间付诸实施并产生实质性效果。 发挥金融市场支持绿色融资的功能。具体可能的举措包括: 创新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投融资机制,发展交易 市场。支持和鼓励银行和企业发行绿色债

22、券。进一步明确绿色债 券的界定、分类 和披露标准,培育第三方绿色债券评估机构和绿 色评级能力。推动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绿色股票指数和相 关投资产品,鼓励机构投资者投资于绿色金融产品。建立要求上 市公司和发偾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制度安排。建立绿色产业基 金。推动发展碳租赁、碳基金、碳债券等碳金融产品。 关于进一步明确绿色债券的界定、分类和披露标准等措施, 相信实施起来比较容易,国际上已有较成型的体系借鉴,国内监 管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补充、调整和制定规则。绿色评估和 评级能力建设情况比较复杂,如政府确实对绿色偾券予以实质性 的经济补贴或政策优 惠,则该类机构将实质性获益。 2015年 12月

23、 2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 2015年 39号公告,在银 行间债券市场推出绿色金融债券。公告采用了政府引导和市场化 约束相结合的方式,对绿色金融债券从绿色产业项目界定、募集 资金投向、存续期间资金管理、信息披露和独立机构评估或认证 等方面进行了引导和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 强调募集资金只能用于支持绿色产业项目。二是对债券存续期间 募集资金管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三是严格信息披露要求,充分 发挥市场化约束机制的作用。四是引入独立的评估或认证机构。 中国进一步发展绿色金融的措施 绿色金融将成为未来国际金融的热点,当前无论中国还是国 际资本市场都在摸索中前行。绿色金融是为数不多的,尚未

24、成熟 却具有战略意义的国际金融高地。因此建议: 对内积极鼓励绿色金融发展,形成中国特色政策和规则。 尽管在国际市场的绿色债券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成熟的绿色金融产 品,然而总体而言绿色金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鉴于国际和国内 市场巨大需求,未来对内应积极鼓励绿色金融发展,加大绿色金 融产品开发力度和深度,打造国际领先的绿色金融全链条服务能 力。在此过程中,更应关注尽早完善和成熟中国国 内绿色金融政 策和规则,注意与国际规则互相适应,争取全球绿色金融的领先 地位。 对外积极参与国际绿色金融市场和国际规则制定。绿色金融 作为新兴的金融产品种类,还处于发展的初期。中资金融机构与 外资机构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应

25、有选择地积极参与国际绿色金 融市场。以绿色债券为例,在海外市场发行具有离岸人民币计价 绿色债券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助于提高中国绿色产业的国际影 响力,也为国内绿色金融发展积累经验,更有助于提高中资金融 机构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助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此外,发行 绿色债券也有助于中国加深与友好 国家的合作关系。比如, 2015 年 10月习主席访问英国之后,中英关系进入 “ 黄金时代 ” 辅以伦 敦欧洲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枢纽地位,在英发行离岸人民币绿色债 券将是中英合作的重要成果,提高中英金融合作的含金量。 无论监管政策、政府支持,还是市场培育和同业竞争等方 面,未来绿色金融都将日新月异。尤其绿色金

26、融的国际规则,虽 然已有包括绿色债券原则 ( Green Bond Principle, GBP)在 内的不具备法律强制力的自愿规则,但总体而言,相对于其他领 域的金融规则,绿色金融国际规则仍处于空白。 2016年 G20峰会将在中国举行, “ 绿色低碳发展,改善环境 质量 ” 将是重要议题,绿色金融也将成为 G20财金议题之一。因 此从全球协调的层面,预计不久的未来,绿色金融或将形成一定 的国际规则。目前尚一片空白绿色金融的国际规则将很可能来源 于目前正在发展的这些自愿性规则。 因此,身处国际金融中心的中资海外金融机构,应加强绿色 金融规则研究,持续跟踪其发展趋势,积极争取参与国际规则的 制定,将不仅有助于中国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若能以先进 成熟的中国规则带动国际准则,将对未来中国在国际绿色金融领 域的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伦敦分行) 责任编辑:韩晓宇 Xx_ymy2 7126.C 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事务文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