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856967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90 大小:5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漯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漯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漯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漯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9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漯河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漯漯河河市市人人民民政政府府 二二九九年年七七月月1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现状与形势.2第一节 市域概况.2 第二节 上轮规划实施评价.4 第三节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6 第四节 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11第二章 战略定位与土地利用目标.14第一节 战略定位.14 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目标.15 第三节 土地利用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16 第四节 土地利用基本原则.17 第五节 土地利用目标.18第三章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21第一节 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21 第二节 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24第四章 严格保护和高效利用农用地.30第一节

2、 贯彻落实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任务.30 第二节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32 第三节 加强耕地保护.33 第四节 强化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35 第五节 积极实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36 第六节 建立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新机制.392第五章 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41第一节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41 第二节 集约利用城镇工矿建设用地.42 第三节 加强中心城区用地调控.43 第四节 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46 第五节 统筹安排重大工程建设用地.47第六章 加强县级土地利用调控.50第一节 加强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指标与布局调控.50 第二节 加快临颍县和舞阳县城区发展.51 第三节 有序发展重点镇和一般镇.5

3、4第七章 加强土地利用区域调控.59第一节 强化土地利用功能区调控.59 第二节 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62第八章 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67第一节 加强土地生态环境建设.67 第二节 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68 第三节 预防和减轻开发建设对环境的不良影响.69第九章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措施.71第一节 强化规划的调控作用.71 第二节 强化规划实施行政管理制度.72 第三节 强化规划实施的经济调节手段.73 第四节 完善规划实施的基础保障.73 第五节 扩大规划民主决策和公众参与.741前 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按照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4、要求,漯河市编制了漯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依据,是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一项基本手段。规划全面分析了漯河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阐明了全市土地利用战略构想、总体目标和完成总体目标需着力开展的各项工作,制订了各业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调整方案,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规划以 2005 年为基期年,2010 年为近期目标年,2020 年为规划目标年。2第一章 现状与形势第一第一节节 市域概况市域概况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处于伏牛山前倾斜平原与黄淮冲积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平坦,总面积 2

5、693.72 平方公里。现辖舞阳县、临颍县和源汇区、郾城区、召陵区二县三区,2005 年全市总人口 252.89 万人,城镇人口 80.17 万人,城镇化率为 31.7%,国内生产总值 322.14 亿元。全市人口密度为 939 人/平方公里,远高于全省 591 人/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是我省人口密度最大的省辖市。漯河境内有大小河流 81 条,均属淮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沙河、澧河、颍河等。漯河市属暖湿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为 14.7,日照时数平均为 2181小时,年降水量为 786 毫米。全市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为岩盐,主要分布在舞阳县境内,面积 80 平方公

6、里,总储量为 400 亿吨。漯河市区位优越、交通发达,是豫中南城市群的中心。漯河是国家二类交通枢纽城市,京广、漯宝(丰)、漯阜(阳)3 条铁路和京珠、漯周、漯平高速公路及 107 国道、5 条省道贯穿全境,成为全省重要的铁路和高速公路“双十字”交通枢纽。2005 年全市公路密度 122 公里/百平方公里,是全省平均水平的 3 倍,基本实现“市3县通高速、县乡通二级、村村通油路”。优越的区位、发达的交通,为承接我国东部产业转移、推动漯河对外贸易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漯河市农产品资源丰富,食品加工业特色明显,是全省唯一的无公害食品基地示范市,是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名城”。全市共有 95 个无公害农产

7、品种植业生产基地,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产品产区之一。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全面发展,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食品加工体系;肉制品出口量占全省的90以上。双汇集团、南街村集团、澳的利集团等一大批食品企业闻名中外,2005 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了 60%以上。漯河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开放城市。现有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漯河,美国杜邦公司、美国泰森集团、日本火腿株式会社、日本丸红株式会社、日本丰田通商株式会社等 7 家世界 500 强企业以及金大地、新瑞、中旺、旺旺、康师傅等一批知名企业在漯河有投资项目。各种所有制经济竞相发展,既有一些国资控股企业,又

8、有外商独资、控股企业,既有南街村、龙堂、北徐等集体经济区,又有一些个体私营经济区,是各种经济成份都能快速成长的“百花园”。漯河是一个生态宜居的北方水城。淮河水系的两大支流沙河、澧河贯穿全境并在市区交汇,市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440.3%和 32.6%,是北方少有的水景城市、森林城市。凭借亲水融绿、环境秀美的独特城市风貌,漯河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和中国品牌城市。漯河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老城市。贾湖遗址发现的裴李岗文化刻画符号、出土的国宝七音骨笛和考古发掘的酿酒工艺,将中国的文字史、音乐史和造酒史都分别向前推进了 3000

9、年以上。漯河是文宗字祖许慎的故里,他编纂的说文解字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字典。三国时间汉魏政权交替的历史实证“受禅台”和“三绝碑”、早于赵州桥的隋代小商桥等名胜古迹,彰显了漯河深厚的文化底蕴。第二第二节节 上上轮规轮规划划实实施施评评价价漯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年)批准实施以来,在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强土地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实施土地用途管制、促进土地集约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力地保障了工业、基础设施和城镇合理发展用地,促进了漯河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土地利用和管理取得显著成效:加强了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稳定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10、19972005 年全市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 2735.09 公顷,5占上轮规划目标的 69.54%。到 2005 年底,全市耕地保有量为189220.95 公顷,比上轮规划目标(189016.27 公顷)多 204.68 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始终稳定在 162002 公顷以上,为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维护粮食安全奠定了基础。加强了规划的引导和调控,积极、有序地为经济建设提供用地保障。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同时,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保障了京珠高速公路许漯段、漯驻段、洛界路与高速公路连接、漯舞铁路、G107 线、漯双路、漯周高速公路、漯河市输变电站项目等重点建设项目和一大批城乡建设项目用地,促

11、进了全市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促进了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了用地效益。规划实施期间,大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积极促进用地方式转变,单位建设用地国内生产总值、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分别由 1996年的 25.8 万元/公顷、17.9 万元/公顷增长到 2005 年的 72.1 万元/公顷、59.2 万元/公顷,分别增长了 1.79 倍、1.90 倍,提高了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加大了土地整理复垦补充耕地力度,减缓了耕地下降的态势。规划实施以来,全市通过土地整理复垦补充耕地 1734.77公顷,完成了规划指标的 57.83%,全市总体上实现了建设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的平衡,减缓了耕地减少的

12、趋势。加大了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尤其是加大了对工业废水、6废气及生活污水等的处理,加大了水源涵养功能区生态建设,水土污染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规划实施机制,进一步规范了用地秩序,推动了土地利用方式向集约利用转变,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但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上轮规划编制时的预期等各种原因,造成了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一些诸如规划调整频繁、部分类别新增用地超出指标等问题,如何强化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有效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也对新一轮规划编制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三第三节节 土地土地资资源利用源利用现现状状一、土地利用结构及分布漯河市土地总面积为 269371.86 公顷,

13、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63%。(一)(一)农农用地用地2005 年全市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和其他农用地)面积为 217613.26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80.79%。耕地:面积为 189220.95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70.25%。其中水浇地面积 133749.57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49.65%;旱地面积 55379.53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20.57%;水田面7积 91.85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0.03%。园地:面积为 2093.05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0.78%。林地:面积为 5103.99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1.89%。其他

14、农用地:面积为 21195.27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87%。(二)建(二)建设设用地用地2005 年全市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 44677.25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16.59%。城乡建设用地:包括城市、建制镇、农村居民点、采矿用地和独立建设用地,面积为 39680.20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4.73%。其中城市用地面积为 5500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04%;建制镇用地面积为 4710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1.75%;农村居民点面积为 25866.85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9.60%;采矿用地面积为 1011.

15、86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0.38%独立建设用地面积为 2591.49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0.96%;交通水利用地:包括交通用地(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码头和管道运输等)、水利用地(水库水面、水工建筑用地),总面积4009.17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1.49%。其中,交通用地面积为 2724.40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1.01%;水利用地面积为1284.77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0.48%。8其他建设用地:包括风景名胜设施和特殊用地,总面积987.88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0.37%。(三)未利用地(三)未利用地2005 年全市未利用地面积 7081.35

16、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2.63%。其中水域面积 3000.27 公顷,滩涂沼泽面积 2342.23 公顷,自然保留地 1738.85 公顷,分别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11%、0.87%和 0.65%。二、土地利用特点土地开土地开发历发历史悠久,利用率高。史悠久,利用率高。漯河市地处暖温带,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开发历史悠久,土地利用率高,全市目前适宜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极少。2005 年全市土地利用率达到了 97.3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0.89 个百分点,未利用地只占全市土地面积的 2.63%。农农用地用地结结构相构相对单对单一,耕地比重大。一,耕地比重大。在漯河市农业产业中,种植业一

17、直是其中的主导产业,反映在农用地结构上,呈现相对单一的特征,耕地比重大,而园地、林地比重明显偏小。2005 年耕地面积占全市土地面积的比重为 70.2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2.58 个百分点,园地、林地占全市土地面积的比重分别为 0.78%和 1.89%,分别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1.14 个百分点和 16.35 个百分点。专栏一专栏一 漯河市土地利用现状漯河市土地利用现状地类面积(公顷)占土地总面积比重(%)9水田91.850.03 水浇地133749.5749.65 旱地55379.5320.57耕地小计189220.9570.25 园地2093.050.78 有林地4555.471.69

18、灌木林地3.880.00 其他林地544.640.20林地小计5103.991.89 设施农用地4554.631.69 农村道路7515.322.79 坑塘水面3289.731.22 农田水利用地5824.612.16 田坎10.970.00其他农用地小计21195.277.87农用地合计217613.2680.79 城市用地55002.04 建制镇用地47101.75 其他独立建设用地2591.490.96 采矿用地1011.860.38 农村居民点用地25866.859.60城乡建设用地小计39680.2014.73 风景名胜设施用地126.080.05 特殊用地861.80.32其他建设

19、用地小计987.880.37 铁路用地758.130.28 公路用地1964.030.73 管道运输2.240.00 水库水面0.830.00 水工建筑1283.940.48交通水利用地小计4009.171.49建设用地合计44677.2516.59 荒草地15.250.01 盐碱地2.550.00 沙地10.130.00 其他未利用土地1710.920.64自然保留地小计1738.850.65 沼泽地5.20.00 滩涂2337.030.87滩涂沼泽小计2342.230.87 河流水面2969.711.10 湖泊水面30.560.01水域小计3000.271.11未利用地合计7081.352

20、.63 总计269371.86100.00 三、土地利用主要问题10耕地面耕地面积总积总体体趋趋减,人地矛盾尖减,人地矛盾尖锐锐。 。全市耕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1996 年耕地面积 189949.67 公顷,2005 年下降到189220.95 公顷,9 年间净减少 728.72 公顷,同期全市人口从1996 年的 244 万人增加到 2005 年的 252.89 万人,增加近 9 万人,人均耕地下降到 1.12 亩,比全省人均水平低 0.1 亩,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0.32 亩,人地矛盾日益尖锐。土地后土地后备资备资源有限,源有限,补补充耕地能力充耕地能力严严重不足。重不足。全市尚有未利用地

21、面积 7081.35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2.63%,适宜开垦为耕地的后备资源已经非常有限。待开发土地资源主要分布在舞阳县、临颍县,资源类型主要以滩涂和自然保留地中的其他未利用土地为主,待整理土地资源主要有废弃地、农村道路、沟渠和“空心村”、闲散地等,由于受分布较散、资金投入、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制约,开发利用难度越来越大,补充耕地能力严重不足。建建设设用地集用地集约约利用程度低。利用程度低。2005 年漯河市单位建设用地国内生产总值、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分别为 72.1 万元/公顷、59.2 万元/公顷,虽然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9.2 万元/公顷和40.4 万元/公顷),但与郑州市的 10

22、2.9 万元/公顷和 98.4 万元/公顷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城城乡乡土地土地统统筹安排欠妥。筹安排欠妥。由于沿袭城乡二元发展模式,重城镇轻农村,再加上考核机制、投入收益机制、保障措施等不尽完备,对城乡土地的统筹安排和统筹利用明显欠妥,致使土地利11用结构与布局不能够得到优化,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益。生生态环态环境境问题问题依然突出。依然突出。主要是以造纸工业为主的工业污染源及城市污废水未得到充分处理而排入地表水,造成全市地表水水质下降和土壤污染。第四第四节节 土地利用面土地利用面临临的形的形势势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是漯河市顺应城乡经济不断融合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加快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

23、化,建设京广城镇发展带和伏牛东城镇发展带交汇处工业强市和经济强市,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全国最具竞争力的中国食品名城、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具有较高品位的生态宜居城市的关键时期,是土地利用供需矛盾与其他各种问题的凸现期,同时也是必须抓住的改进土地管理、推动土地利用转型的战略机遇期。耕地保耕地保护压护压力更重。力更重。2005 年,漯河市城镇化率为31.7%,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 1 个百分点,远低于同期中原城市群平均 39.5%的城镇化率,但是已经进入了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到 2010 年全市城镇化率将达到 42%、2020 年将达到 60%,快速的城镇化速度对建设用地的需求日益增加。规划期内,加

24、快食品工业、盐化工业发展及过境铁路、公路改造拓展、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和物流枢纽建设等重点项目也需要占用一定数量的耕地。 2005 年漯河市耕地面积 189220.95 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仅 1.12 亩,12预计到 2010 年和 2020 年,全市人口总规模将分别达到 260 万和290 万。即使现有耕地数量得到有效保护,人均耕地也将下降到1.09 亩和 0.98 亩。而漯河市适宜开垦的耕地后备资源已经非常有限,整理复垦补充耕地的难度越来越大,实现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双赢”的压力增大。做做强强做大国家食品工做大国家食品工业业基地基地对对土地利用提出了新要求。土地利用提出了新要求。以建设最具竞争

25、力的中国食品名城为目标,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食品加工基地,打造豫中南规模最大的食品交易基地、优而全的健康食品消费基地,打造全国领先的食品研发基地,把漯河建设成为一个规模领先、内涵丰富、品质优异、高端集约,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中国食品名城是漯河市未来一段时期内的战略目标。实施这一战略,不仅要求按照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原则壮大主导食品工业和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食品工业集群,而且还要大力推动食品工业原料生产,加快优质粮食生产基地、高效养殖基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等建设,而这些都将对当前和未来的全市土地利用产生巨大影响。城城乡乡一体化一体化战战略的略的实实施施对统对统筹城筹城乡乡土地利用提出了明土地利用提

26、出了明确要求。确要求。推进城乡一体化既是漯河市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要求,又是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和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用地需求持续增长和土地资源约束双重压力下,统筹城镇与农村发展,统筹食品工业、煤盐化工13业、高效生态农业和服务业发展,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构建城乡统一的基础设施等对城乡土地统筹利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生生态态宜居城市建宜居城市建设对设对城市土地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城市土地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漯河因水得城,因水兴城, “生态宜居名城”是城市腾飞的一翼。为了加快城市发展,建立和谐优美

27、的环境,规划期内,漯河市抓住“水”这一主题,发挥沙澧河穿城而过的优势,把沙澧河沿岸建设成为独具滨河特色的生态长廊、文化长廊和休闲长廊,带动房地产、休闲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城市发展的产业隆起带和增长极,打造“以水为本、以河为脉、以绿为体、以文为魂”的“中原江南、绿韵名城”。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构想,将为漯河市中心城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创造和谐、宜居环境提供良好的机遇。14第二章 战略定位与土地利用目标第一第一节节 战战略定位略定位漯河市定位:漯河市定位:河南省京广城镇发展带与伏牛东城镇发展带交汇处中心城市,全国性轻工、食品制造业基地和高效农业示范基地。中心城区定位:中心城区定

28、位:国家食品工业城;中原城市群重要城市,豫中区域性中心城市,商贸物流之城,生态水域之城,漯河市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充分发挥漯河市地处河南省京广城镇发展带与伏牛东城镇发展带交汇处的有利位置,在京广城镇发展带(漯河段)重点布局和发展食品、现代物流等产业,在伏牛东城镇发展带(漯河段)重点布局和发展盐化工、纺织、机械制造等产业;不断加强与中原城市群其他城市的经济合作,强化城市职能,壮大城市经济规模,提高经济集聚力和辐射力;充分发挥“中国食品名城”的品牌效应,加快引进和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巩固食品工业在全国中的地位,提升“中国漯河”在全球的知名度和影

29、响力。15第二第二节节 经济经济社会社会发发展展战战略与目略与目标标发发展展战战略:略:新型工新型工业业化化战战略。略。紧紧围绕“中国食品名城”建设,做大做强食品工业,稳步培育化工业,扶强造纸工业,大力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工业整体竞争力。农业现农业现代化代化战战略。略。围绕“中国食品名城”建设和“全国无公害食品基地市”建设,充分利用食品加工企业的加工优势,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农业,建设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市,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城城乡乡一体化一体化战战略。略。坚持走中心城市带动的城镇化道路,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对全市发展的主导作用、小城镇对农村经济

30、发展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发发展目展目标标: :宏宏观经济观经济目目标标。 。2010 年末,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59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22808 元;到 2020 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 1000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 40000 元。经济结经济结构构调调整目整目标标。 。到 2010 年,经济结构明显优化,二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和县(区)经济比重有较大提高,全市全部16工业销售收入 1500 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 380 亿元。到2020 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三、二、一。城城镇镇化目化目标标。 。到 2010 年,总人口控制在 260 万以

31、内,城镇化水平达到 42%左右;到 2020 年,总人口控制在 290 万人以内,城镇化水平达到 60%。城市建城市建设设目目标标。 。建设全国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中国食品名城”,区域性商贸物流之城和生态宜居之城。农产农产品基地建品基地建设设目目标标。 。建设优质粮食生产基地、高效养殖基地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基基础设础设施建施建设设目目标标。 。到 2010 年,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 4000 公里,公路网密度每平方公里154 公里以上。以增强“三河”(沙河、澧河、颍河)防洪安全为核心,全面提高河道防洪标准。第三第三节节 土地利用指土地利用指导导思想思想和主要任和主

32、要任务务指指导导思想: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严格保护土地资源、保障科学发展用地、高效集约利用土地的“两保一高”要求。加强宏观调控,转变用地观念,创新用地模式,注重开源节流,落实共同责任,构建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促进漯河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17主要任主要任务务: :继续贯彻落实更加严格的耕地保护战略,稳定粮食生产能力;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同时按照“有限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的基本思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用地;制定、完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各项政策,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为主线,推

33、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和区域土地利用。第四第四节节 土地利用基本原土地利用基本原则则严严格保格保护护耕地。耕地。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确保耕地数量的稳定与质量的逐步提高,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科学保障科学发发展用地。展用地。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合理安排非农业建设用地和生态环境保护用地,重点保障中心城区和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以及食品、盐化工等重点产业发展用地,保障廉租房等民生用地,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转变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方式。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目标,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定额标准,完善节约集约用地的奖惩机制,走

34、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道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引导和促18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优优化土地利用化土地利用结结构与布局。构与布局。从实现城乡统筹、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要求出发,优化城乡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促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健康发展。保保护护生生态环态环境。境。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切实加强对沙澧河等生态功能区的保护,积极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加大对水土流失、土地污染的防治力度,提高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第五第五节节 土地利用目土地利用目标标为落实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下达任务和保障漯河市经济社会

35、发展目标的实现,规划期内全市努力实现以下主要土地利用目标:耕地和基本耕地和基本农农田得到有效保田得到有效保护护。 。全市耕地保有量到 2010年和 2020 年均保持在 189220.95 公顷以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稳定在 159100 公顷以上。重大重大发发展用地得到保障。展用地得到保障。中心城区发展用地、京广城镇发展带漯河段和伏牛东城镇发展带漯河段两大发展带中心城镇发展用地、产业集聚区发展用地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得到保障。土地土地节约节约集集约约利用水平明利用水平明显显提高。提高。充分利用闲置和低效19建设用地,提高各业各类建设用地的容积率和经济产出率。单位建设用地国内生产总值由 200

36、5 年的 72.1 万元/公顷提高到 2010年的 125 万元/公顷、2020 年的 185 万元/公顷;人均城镇工矿用地由 2005 年的 172 平方米分别降到 2010 年的 145 平方米和 2020年的 117 平方米。专栏二专栏二 土地利用的主要调控指标土地利用的主要调控指标指标2005 年2010 年2020 年指标属性总量指标(单位:公顷)总量指标(单位:公顷)耕地保有量189220.95189220.95189220.95约束性基本农田面积162002159100159100约束性园地面积2093.052193.052293.05预期性林地面积5103.998003.991

37、3203.99预期性建设用地总规模44677.2047377.2554277.25预期性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39680.2041566.2045280.20约束性城镇工矿用地规模13813.3515813.3520413.35预期性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25866.8525752.8524866.85约束性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4997.055811.058997.05预期性增量指标(单位:公顷)增量指标(单位:公顷)新增建设用地总量281410600预期性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24685500预期性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23244694约束性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模24154929约束性效率指

38、标(单位:平方米)效率指标(单位:平方米)人均城镇工矿用地172145117约束性人均城镇用地12711297约束性注:1.2005 年现状数由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依据国土资厅发200951 号文件转换确认;2.2005 年城镇人口数来源于2006 年漯河市统计年鉴 ,2010 年和 2020 年城镇人口为预测值。20城城乡统乡统筹的土地利用格局基本形成。筹的土地利用格局基本形成。按照漯河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和产业空间分布,不断优化城乡用地空间布局,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规划期内统筹城镇建设、产业集聚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建设和生态涵养功能区建设等,形成功能合理、有机结合的土地利用

39、空间格局。土地利用土地利用结结构得到构得到优优化。化。农用地面积由 2005 年的217613.26 公顷减少到 2010 年的 215463.26 公顷,2020 年的210113.26 公顷,期内净减少 7500 公顷;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2010年控制在 41566.20 公顷,2020 年控制在 45280.20 公顷,期内净增加 5600 公顷;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 2010 年增加到5811.05 公顷,2020 年增加到 8997.05 公顷,期内净增加 4000 公顷。土地整理复土地整理复垦垦开开发发目目标标得到落得到落实实。 。至 2020 年,全市土地整理复垦和未利用土地

40、开发增加耕地面积 4929 公顷,保质保量完成补充耕地任务,其中至 2010 年,补充耕地面积 2415 公顷。21第三章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按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区域发展战略、城镇体系规划和各类产业发展规划,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第一第一节节 合理合理调调整土地利用整土地利用结结构构合理合理调调整整农农用地用地结结构。构。2005 年全市农用地面积为 217613.26公顷,2010 年减少到 215463.26 公顷,2020 年减少到 210113.26公顷,与 2005

41、年相比分别减少 2150 公顷和 7500 公顷。严严格保格保护护耕地与基本耕地与基本农农田田。严格控制耕地流失,20062010 年全市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 2324 公顷以内;保质保量完成耕地补充任务,20062010 年全市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 2415 公顷。规划至 2010 和 2020 年耕地面积始终稳定在189220.95 公顷,全市基本农田面积稳定在 159100 公顷以上。适当增加园地。适当增加园地。规划至 2010 年园地增加到 2193.05 公顷,2020 年增加到 2293.05 公顷,与 2005 年相比分别增加 100 公顷、200 公顷。稳稳步增加林地。步增加林地

42、。规划至 2010 年林地面积增加到 8003.9922公顷,至 2020 年增加到 13203.99 公顷,与 2005 年相比分别增加2900 公顷、8100 公顷。合理安排其他合理安排其他农农用地。用地。合理安排畜禽养殖等用地,提高产出效益,结合农田整理,优化沟渠、农村道路等其他农用地的结构与布局,规划至 2010 年,其他农用地减少到 16045.27 公顷,至2020 年减少到 5395.27 公顷,与 2005 年相比分别减少 5150 公顷、15800 公顷,减少类型以设施农用地(尤其是晒谷场)和农村道路等为主。合理增加建合理增加建设设用地。用地。基本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重点保障国家及省政府确定的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用地需求。2005 年全市建设用地面积 44677.25 公顷,规划至 2010 年调整为47377.25 公顷,至 2020 年调整为 54277.25 公顷,与 2005 年相比分别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