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愚公移山》]《愚公移山》原文.doc

上传人:be****23 文档编号:18549935 上传时间:2022-05-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愚公移山》]《愚公移山》原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愚公移山》]《愚公移山》原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愚公移山》]《愚公移山》原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愚公移山》]《愚公移山》原文.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愚公移山愚公移山原文教学目的:一重点学习下列文言词句:实词方、仞、阴、阳、惩、君、汝、孀、龀、长息、穷匮、加(增)、何苦、亡(以应)。虚词且、焉、诸、以。句式省主句(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倒装句(甚矣,汝之不惠)。二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树立为祖国“四化”建设努力奋斗的思想。教学设想:一布置自读,要求:凭借工具书和课文注解逐字逐句读懂课文,同时记下疑问,准备在老师教读时提出。自读在课内进行。二试改变由教师逐句串讲的传统教法,在学生认真自读的基础上,从抓字、词、句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心,务使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获得完整、鲜明的印象。三讲读过程根据“以思维训练带动语言学习,

2、以语言学习促进思维训练”的设想,尽可能把文言文的字、词、句教学和对学生的思维训练结合起来,做到在发展智能的前提下落实基础知识。四“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叶圣陶:语文教育书简),减轻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着眼于培养学生自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五安排三教时(包括课内自读。如自读放在课外进行,只需要安排两教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一解题,了解“寓言”的体裁特点。二学生自读全文。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解题。(一)板书课题:愚公移山。(二)布置学生看本文题注,了解文章出处。(三)提问:什么是“寓言”?(学生查词典,先说明“寓”字的含义,然后根据词典中“寓言”的条目说明这是一种什么体裁。)(四)教师小结,同时

3、布置自读:大家查了词典,知道了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愚公移山就是一则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好寓言。老愚公的故事是大家早就熟悉的,这是我们学习本文的一个有利条件。这一堂课,请同学们借助于词典和课本的注解,逐字逐句读懂课文,然后想一想:这个故事寄寓着什么深刻的道理?我们应该从中受到什么教育?自读中有什么疑问,请大家在书上打个问号,准备下一节课提出。二学生自读。教师板书要特别注意的词语(见“教学目的一”),学生边读边在这些词语下加着重号。教师行间巡视,随时了解学生自读情况。三布置作业:朗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第二

4、课时:教学要点:一人物分析。着重引导学生通过语言的比较,了解不同人物对待“移山”的不同态度。二在人物分析的过程中落实若干文言词句。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检查自读:(一)学生齐读全文,结合正音:仞()、惩()、塞()、迂()、荷()、箕畚()、龀()、匮()、亡(,同“无”)、厝(,同“措”)(二)学生质疑。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后,尽量要求他们自己查字典或在老师的引导下共同讨论求得解决。教师只解答学生经过努力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二教读新课。(一)初步理清“人”和“事”:同学们提了不少问题,说明预习是认真的。许多问题经过大家一起思考,都得到了解决,可见只要开动脑筋,同学们是能够自己读懂的。现在由老师提出一

5、些问题来问大家,看看大家对课文究竟理解得怎么样。1.提问:这则寓言一共写了哪些人物?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人物表:愚公、其妻、其子孙、遗男、智叟。2.提问:老愚公有多大年纪了?智叟是个年轻人吗?那个“遗男”姓什么?有几岁了?他去移山,他的爸爸肯吗?通过问答,明确下列词语的含义:年且九十且,将。智叟叟,老头。京城氏氏,姓;京城氏,姓京城的。始龀龀,齿旁,小孩换牙;始龀,七八岁。孀妻有遗男那孩子的爸爸死了,他母亲是“寡妇”,他自己是“孤儿”。“遗男”是生下来以前就死了父亲的孩子。3.提问:再请大家计算一下,参加移山的一共有多少人?通过问答,引导学生读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6、一句:本句省主语“愚公”;“荷担者三夫”即“三个能挑担的男子(子孙)”。全句意思是“愚公就率领了子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敲石挖土,用畚箕装了土石运到渤海边上(去扔掉)”。这样看来,愚公一家一共去了四个人,再加上京城氏孀妻的遗男,一共五个人参加移山劳动。4.提问:“移山”这件事做起来困难吗?他们的劳动艰苦吗?通过问答,明确下列词句的含义和作用:方七百里,高万仞方,方圆、面积,方七百里,写山之大,是约数;仞,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万仞,虚指,极言山之高。山又高又大,说明移山之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即一年),才返家一次。说明劳动的紧张、艰苦,也显示了愚公移山决心之大。教师小结:从上面的讨论

7、可以看出,太行、王屋二山又高又大,愚公他们人数不多,而且老的年近九十,小的才七八岁,工具又落后,要移山的确是千难万难的。在艰巨的任务面前,最能显示出人们不同的精神面貌。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人物表”里的这些人,在“移山”这个巨大的困难面前各自表现了怎样的精神面貌。(二)人物分析重点:智叟和愚公妻;并及愚公子孙、遗男。愚公妻和智叟讲的话差不多,态度似乎很接近。我们的分析就从这两个人入手:1.学生朗读有关语句,进行比较: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2.提问:哪些话只有愚公的妻

8、子讲而智叟不讲,哪些话只有智叟讲而愚公的妻子不讲?即使是两个人都讲的话,在内容和语气上有什么差别?通过问答,要求学生明确:“甚矣,汝之不惠。”这句话是只有智叟讲的。倒装句式的运用(谓语“甚矣”提前),强调了愚公不聪明的程度,说明了智叟对愚公的轻视。愚公的妻子是不会讲这样的话的。“且焉置土石?”这句话是只有愚公的妻子能讲的。“况且把土块和石头放到哪里去?”她有这个疑问,说明她对自己丈夫去移山更多的是关心和担心,不同于智叟的根本否定。智叟是不会提出这样的疑问的。“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这两句话,句式相同,内容相近,但表达的语气、

9、感情却很不相同。愚公的妻子说:“凭您的力气,还不能削平魁父这样的小山,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这是很合乎情理的疑问。智叟却说“凭你这一大把年纪和剩下的一点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棵草,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啊?”话说得过于夸张,带着讽嘲的意味;“其如土石何”与“如太行、王屋何”句式相同,但智叟的话中多一“其”,同“岂”,加强了反问的语气。这些都说明了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反对和嘲笑,亦即反对得更加强烈,跟愚公的妻子的“献疑”有所不同。再从称谓看,愚公的妻子称愚公为“君”,智叟则称愚公为“汝”,显得不客气,也说明了智叟对愚公轻视的态度。“汝”在文言里一般是轻贱的称呼。教师小结:愚公的妻子对移山的

10、态度是“疑”,智叟而是“笑”和“止”。“近似之迹,不可不察”,读书时经常注意从“近似之迹”的比较中找出它们的相异之处,就可以把死书读活,发展我们的思维能力。下面再来讨论另几个人对移山的态度:1.提问:愚公的子孙对移山的态度怎样?学生找出“杂然相许”、“杂曰:投诸渤海之尾”两句。“杂然”、“许”写出他们纷纷赞同、坚决支持的态度。“杂曰”句则进一步写他们不仅赞同,而且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解除了愚公的妻子的“疑”,使移山之役得以顺利开始。2.提问:那个“始龀”的“遗男”对移山怎样?学生找出“跳往助之”一句;“跳”、“助”,说明这个孩子是乐于相助、积极参加的。教师.总结:上面我们比较了除愚公以外的几个

11、人对移山的态度。现在我们把课文中的有关部分再朗读一遍。学生朗读(从文章开头读到“其如土石何”)。3.布置思考题:愚公是坚决主张移山的,有人就说他笨。“愚公”这个名字本身也表明他是个“笨老头”。请大家课外再认真读一读文章,想一想:愚公到底笨不笨?第三课时;教学要点:一人物分析:愚公实不愚,智叟未必智。二这则寓言的深刻教育意义。三继续学习和巩固若干文言词句。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一)提问:愚公多大年纪?(年且九十)太行、王屋二山有多大多高(方七百里,高万仞)凭愚公的一点力量能不能把山移掉?(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那么愚公坚决主张移山,是不是太笨了呢?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展开充分讨论以后,教师继续启发提问:要看愚公笨不笨,关键在于弄明白他对移山这件事是怎么考虑的。请先想想:是什么情况引起愚公移山的动机的?学生回答“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教师讲解“惩”字含义:惩,苦,是意动用法;此句意即“以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为苦”。板书:痛感迂、塞之苦。追问:山移掉以后的好处,愚公想过没有?学生找出“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指”、“达”与上文“迂”、“塞”相对;阴,是水南山北。教师板书:确知移山之利。Copyright © 2020 雨月范文网 版权所有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