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840248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DOC 页数:148 大小:5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8页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藤野先生》教学设计.doc(14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0( )年( )学期 第( )课时 备课:( )周 星期( )上课:( )周 星期( )1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要点: 1、体会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以使祖国强盛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2、通过对本篇内容和结构的分析,了解文章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和组织材料,并以时间 为顺序,以作者思想变化为线索,结构全文的方法。 3、学习通过几件事表现一个人的思想性格的写法。 课时安排:4 课时 教学设想: 1、本文教学重点是讲清“形散神聚”这个特点,可以通过完成“预习与思考”的练习题了 解“形散”这一特点;教师着重分析文中所选材料的内在联系,讲清“神聚”的特点。 (“研 讨与练习

2、2”14 题都是围绕这个知识点设计的) 2、对于文中难懂的句子,要简明扼要的讲清其中含义。 3、加深对鲁迅的认识。 第一课时 新授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1、复习已学过的鲁迅作品及相关知识。 2、简介本文出处及写作背景。 3、排除字词障碍。 4、初读全文。 教学重点: 1、简介写作背景。 2、扫除字词障碍。 教学难点: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从复习已学过的鲁迅作品入手) 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 小说:社戏 呐喊 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是鲁迅在北京至厦门这段时间写的,在广州编定。其实正是 鲁迅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鲁迅只

3、能借回忆旧时的美好的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丝安慰。 从百 草园到三味书屋正是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楼上写的,当时他“是被学者们挤出了集团 之后”,只好借这样一朵儿时的“小花”,来排遣寂寞。这是一。第二, 小引还说明,200( )年( )学期 第( )课时 备课:( )周 星期( )上课:( )周 星期( )2原来集名是旧事重提 ,编定时, “我还替它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 ”。这一改动, 是为了更符合散文的内容实际。因为,在苦闷失望中的鲁迅,当时常常回忆起儿时的故 乡的瓜果。这组散文,正是浸透着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的滋味的小品,就像鲁迅书 桌上那盆“水横枝”,树叶青葱得可爱

4、。所以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作一组晨光里 绽开的花朵。拾来自赏,自慰,而并不是直接为了战斗。可以说, 朝花夕拾是一曲 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而不是投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其中 的一篇,它的创作思想不可能游离于朝花夕拾之外。 二、题解: 1、鲁迅:原名周树人,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 2、写作背景: (1)鲁迅留学日本情况 本文记叙的是作者 1902 年赴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当时的中国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列 强的侵略,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其中就有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1902 年 4 月鲁迅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

5、清爱国活动,在 自题小像一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 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 族危亡。 1926 年 10 月 12 日写此文于厦门大学。 (2)清国留学生的情况 都是一些纨绔子弟,只为享乐。 三、生字: yng fi mn jin wn j 樱 绯 烂 熳 鉴 宛 髻 y yn l hu y gng y yang dn cu 驿 咽 芦 荟 芋 梗 抑 扬 顿 挫 pu j xn n lu ji 剖 畸 逊 匿 漏 诘 q yo hu pi w tng j 凄 杳 诲 瞥 深 恶 痛 疾 四、解词: 油光可鉴 标致 精通时事

6、抑扬顿挫 掌故 模胡 落第不逊 匿名 诘责 托辞 凄然 杳 正人君子 深恶痛疾 五、自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六、布置作业 预习与思考:一、二 生字词各写三遍 200( )年( )学期 第( )课时 备课:( )周 星期( )上课:( )周 星期( )3第二课时 理解赏析课 教学目的及重点: 1、精读课文,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选材的。 2、理清结构线索,分析理解以时间为序、以作者思想变化为线索、结构全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生字 2、解词 二、精读课文 三、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交代离开东京到别的地方去看看 的原因。 第二部分:写在仙台与

7、藤野先生从相识到相处到离别,通过典型事件表现藤野先生的高 尚品质。 第一层:写往仙台途中受到的“优待”。 (这一层写作者在仙台的表现,与上文清国留学 生在东京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 第二层:记叙与藤野先生相识和相处的几件事,多方面的表现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第三层:写作者弃医学文的原因。 (两个事件各有侧重:前者写弱国国民受人歧视,后 者写中国老百姓的不觉悟,但都激发作者立志报国。 ) 第四层:与藤野先生告别。 第三部分:写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四、自读课文完成作业 200( )年( )学期 第( )课时 备课:( )周 星期( )上课:( )周 星期( )4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8、 1、分析课文内容,通过对本篇内容和结构的分析,了解文章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和组织 材料,并以时间为顺序,以作者思想变化为线索,结构全文的方法。 2、进一步体会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以使祖国强盛为己任的爱国情 操。 教学重点: 学习文章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和组织材料,并以时间为顺序,以作者思想变化为线索, 结构全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二、分析第一部分: 1、朗读 2、分析: 1)本文开头一句有何作用? 表明对东京的失望之情。 “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由“这样” 二字引出下文的描写。 2)作者是怎样详细描写“清国留学生”的生活的? 用比喻、反语等修辞,辛辣的嘲讽“清国留

9、学生”,抓住人物特征来描写其丑态。 3)作者这样描写有何作用? 作者以及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描写了东京中国留学生浑浑噩噩、糜烂 庸俗的生活。他们白天迷恋樱花,并把象征种族压迫的辫子弄成各种花样,不以为丑, 反以为美;晚上则学跳舞,震得地板咚咚响,造成“满房烟尘斗乱”。通过这些描写,清 楚的表现了这批“清国留学生到日本留学的目的。他们是属于“速成班”,根本不想学什 么本领,纯粹是为了镀金,回国后可以求得一官半职。这种人的生活态度与鲁迅正好相 反。鲁迅到日本留学,是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革命真理,他以“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表示要把自己的生命和热血献给祖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3、小结: 这

10、也是作者要离开东京的原因。同时,这部分通过对东京的失望,对“清国留学生”的厌 恶,反映了作者的爱国思想,也间接的反映了藤野先生可尊敬、可怀念的原因,而这种 辛酸与隐痛,正是他忧国忧民的反映。 三、分析第二部分(理清线索): 本文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既写了若干人,又叙述了几件事,那么,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方200( )年( )学期 第( )课时 备课:( )周 星期( )上课:( )周 星期( )5法把这些材料组织、贯串在一起的呢?这就是文章的线索。 (附板书) 板书: 本文的线索明暗两条线索融合(暗线是明线的基础,是与藤野先生交往的感情基础)明线(时间顺序) 暗线(爱国思想) 清国留学生 白天漫步花

11、下 痛恨现状 认识先生前 的生活 晚上学跳舞 爱国爱民 经过“日暮里”“水户” 受到特殊优待(一层) 先生检查并修改“我”的讲义 学 相识相处 先生纠正“我”绘制的解剖图 与先生相处 (二层) 先生询问中国女人的裹脚 先生对“我”上解剖实习课的关注 医 受先生教育 匿名信事件 课上看枪毙中国人的幻灯片 思想转变 (三层) 告别(四层) 离开仙台 收藏讲义及寻找讲义 从 离开先生后 从未联系 将先生的照片挂在墙上 时时想起 文 主要人物藤野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生活简朴,待人诚恳热情,对学生严格要求, 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学者。 主 题本文记叙的是作者 1902 年赴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赞扬了日

12、本学者藤 野先生正直、无私、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他深切的怀念,追述了自 己为国为民而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全篇充满着爱国主义感情。 四、作业 研讨与练习四 200( )年( )学期 第( )课时 备课:( )周 星期( )上课:( )周 星期( )6第四课时 分析总结课 教学目的: 1、分析人物,学习藤野先生的精神品质。 2、学习通过几件事表现一个人的思想感情的写法。 3、分析练习,进一步体会鲁迅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二、分析人物: 1、作者是怎样描写藤野先生的外貌的? 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他的外貌特征。写他“黑瘦”;“戴着眼镜,夹着一叠大大小小

13、的 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有顿挫的声调开始讲课 2、作者是通过几件事来表现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的? 1) 检查并修改“我”的讲义认真、负责 2) 纠正“我”绘制的解剖图治学严谨、要求严格 3) 对“我”上解剖实习课的关注高度的责任感和诚恳热情的态度 4) 向“我”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治学严谨 以上几件事,不只是体现了一个教师学者应有的作风和品德,更表现出了他没有狭隘的 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 三、写作特点: 1、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和组织材料。 2、明线和暗线同进的叙述方法。 3、通过几件事表现人物的思想品格。 4、语言朴素含蓄,精练深刻。 四、分析并完成“研讨与练习”(参 P.70

14、) 200( )年( )学期 第( )课时 备课:( )周 星期( )上课:( )周 星期( )7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学中应抓住一个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学中应抓住一个“情情”字,紧扣精彩细腻的语字,紧扣精彩细腻的语 言,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母爱的真挚、深沉,进而理解生活中的母爱。让言,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母爱的真挚、深沉,进而理解生活中的母爱。让 学生学会感悟亲恩,学会做人。学生学会感悟亲恩,学会做人。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揣摩语言,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体会母爱,学会用截 取法来表现人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式、研究式学习

15、,整体感知课文,揣摩语言,体会母爱。学 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产生对妇女被旧社会压抑和埋没命运 的深切同情,从而更加热爱新中国、热爱新生活。 【教学重点】 目标 2、3 【教学难点】 目标 1 【教学安排】 二课时 【课前准备】 1. 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2.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请思考:本文回忆了母亲的哪几件事?表现了她怎样的性 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二、 积累成语: 蹑手蹑脚 一饱眼福 娓娓动听 热泪盈眶 循循善诱 饮泣吞声 辗转反侧 万籁俱寂 三、教师通过范读,在语速、重音、停顿等朗

16、读技巧方面作出示范,引导学生体会渗透 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配以苏格兰摇篮曲 ) 学生边听读,边思考: 本文回忆了母亲的哪几件事?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板书) 元宵夜的“巡阅” 涌流的眼泪 丰富的内心世界 200( )年( )学期 第( )课时 备课:( )周 星期( )上课:( )周 星期( )8劳碌的身影 四、布置作业: 收集自己母亲常说的饱含母爱的话语或一些最让你感动的关于母爱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 学生活动: 莫泊桑说:“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出现在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 ”请你讲一讲你熟悉 的饱含母爱的话语和一个最让你感动的关于母爱的故事。 (学生自由发言,进行交流)

17、2. 多媒体播放满军的歌曲懂你 ,创设情境。 二、默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 1.通过这些故事,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请你试着填空) 读了 ,我看到了一位 的母亲。 请学生自由发言: 参考答案: 读了母亲背“我”赏灯,我看到了一位无微不至地关爱孩子的母亲。 读了母亲讲故事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情感丰富、才具被埋没的母亲。 读了“我”受罚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既慈爱又识大体的母亲。 读了母亲熬夜做鞋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勤劳能干的母亲。 2. 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怀念、赞美 3. 教师小结: “我”的母亲是一个把全部的爱和希望都倾注在儿女身上,为家庭奉献了一生,有一定的 文化和丰富的情感,才具被

18、封建社会埋没的普通妇女。作者抒发了对母亲的怀念、赞美 之情,也表达了对旧社会妇女的同情。 作者是怎样表达母子深情的呢?(导入下一环节) 三、研读赏析语言: 1. 学生活动:四个片段中,哪些话语、哪些细节让你动情?请在书上圈点批注。 2. 学生活动:学生找出有关语句,把自己对作品的解读、感悟与大家交流;并把自己 对作品的感悟通过朗读展现出来。 3. 学生活动:议论的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常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你能从本文 中找出议论句吗? 4. 教师总结: 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是艰辛岁月里风霜雪雨的刻痕;母 亲的汗水和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而母亲的画像,是勇敢

19、和坚韧的象征。 母爱是最温馨的。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墨客抒写了他们所感受到的温情似水的母爱。 四、写作训练: 1.这感人的一幕幕,充分表现了母爱的光辉,情真意切,感人至深。那么,作者运用了200( )年( )学期 第( )课时 备课:( )周 星期( )上课:( )周 星期( )9哪些写作技巧来表达这些情感?(学生讨论) (1) 截取人物最典型的经历来写。 (2)细腻而饱含真情的语言。 (3)穿插必要的议论。 2.假如让你来写我的母亲 ,你准备捕捉哪些闪光的瞬间?你打算采用哪些写人的手 法? 3.学生列写作提纲,口述作文。 4.师生点评,对于能够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技巧并有所创新的学生,给予鼓励

20、。 五、课外阅读推荐: 感悟母爱震撼心灵的 118 个真情故事 六、布置作业: 每个人设计一张卡片,内容:最想母亲说的一句话。 参考: 你的前半生我无法参与, 你的后半生我奉陪到底。 200( )年( )学期 第( )课时 备课:( )周 星期( )上课:( )周 星期( )10我的第一本书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重点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牛汉的资料,一开阔视野,增加材料积累。课时安排

21、 一课时 教学内容 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 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谁都离不开书。想一想,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请学生说说,并谈谈阅读感受)不少同学对自己的第一本书 已经记不清了,那是因为我们的第一本书没有什么故事。但诗人牛汉对自己的第一本书 却永志难忘。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牛汉去了解,看围绕着第一本书演绎了怎样的 故事,在体味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把握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 2、默读课文,感知内容,复述课文。 要求:A、交代清楚时间、地

22、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说说“我的第一本书”的含义。 B、 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呢?200( )年( )学期 第( )课时 备课:( )周 星期( )上课:( )周 星期( )11三、研读与赏析 深深打动我们的不仅仅是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而且是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述, 以饱含热泪的笔触向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画面,以及由书引发的父子之情、同 学朋友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这些深刻的内容,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 现的。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体会重点

23、句子的深刻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当父亲听说我把那一半书给了同学时,为什么“深深叹着气”?“我”的父亲是怎样的 父亲? 3、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 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4、作者的第一本书为什么“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四、拓展延伸 “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人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想象一 下,然后揣摩人物的心理,对一段话。五、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课文所提供的资料,发挥你的想象,虚构一个“二黄毛的故事”。200( )年

24、( )学期 第( )课时 备课:( )周 星期( )上课:( )周 星期( )12列夫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文中“轩昂、器宇、犀利、郁郁寡欢、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等词语。 2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能力目标 1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2品评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 3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德育目标 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 诵读,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外貌的刻画,理解本文独特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联系背景材料,深透理

25、解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教学方法 诵读法 联想法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程序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投影显示托尔斯泰画像) 同学们,以累累巨著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因其真实深刻地 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则是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 走近这位磨难中造就的伟人,探访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资料助读作者简介 (参看三点一测)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范读课文后,学生自读,要求:听准字音,体会感情,理解词语含义。(投影) (1)注音 200( )年(

26、)学期 第( )课时 备课:( )周 星期( )上课:( )周 星期( )13髭 髯 鬈 黝黑 滞留 禁锢 颔首低眉 锃亮 犀利 广袤无垠 尴尬 炽热 (2)释义 犀利 器宇 禁锢 轩昂 尴尬 滞留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颔首低眉 诚惶诚恐 广袤无垠 2学生自由诵读,揣摩作品中描绘的托尔斯泰的独特的形貌特征。思考: (1)找出文中概括托尔斯泰的形貌给人的总体印象的语句。 (2)从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比喻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发肤、鼻子、眼睛的语 句,并品评其表达效果。 (结合课后练习三) (3)文中第 8 语段“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 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

27、的甲壳而已”粗鄙的外表反衬出他眼睛的无比精美,文意的重心落 在通过写眼睛揭示他敏察、深刻的内心世界,那么文中对托尔斯泰的眼睛作了怎样的评 价?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明确: (1)如:“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 胡子。 ”“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托尔斯泰并没有自己独特 的面相,他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因为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 文中对托尔斯泰的外貌描写,大量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不仅使形象鲜明,特 征突出,而且使人产生无尽的联想。比喻不是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肖;夸张是故意言 过其实。尽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更

28、加突显托翁的形貌特征。 “形”“神”的独到刻画, 使文意深刻,韵味无穷。 (2)略 (3)课文描写了托尔斯泰目光的犀利,如“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 又准,击中要害。 ”表现他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 写他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如“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 样的感情”“愤怒使之冷峻,不悦使之结冰,友善使之和缓,激情使之炽烈如火”。 写托尔斯泰跟睛的威力揭示他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深度和 广度。 文章的结尾语段则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3学生精读全文,充分想象,揣摩文章的丰富内涵。 200( )年( )学期 第( )

29、课时 备课:( )周 星期( )上课:( )周 星期( )14第二课时 一、联系背景材料,深层感悟思想内涵 1教师指名诵读课文 69 语段,请学生仔细揣摩课后练习二中描写托尔斯泰眼睛语句 的含意。 学生研讨后积极发言,教师明确。 2合作研讨: (1)如何理解“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 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 悲凉之地解冻”这段话的含意? (2)练习四 (3)练习一 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提示: (1)托尔斯泰到晚年实现了他世界观的转变,坚决站到农民的立场亡来,对富裕而有教 养的阶级的生活及其基础土地私有

30、制表示强烈的否定,对国家和教会进行猛烈的抨 击。然而,他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修身,要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 决社会矛盾的道路。关于晚年的托尔斯泰肖像,他的同时代作家列尼安德烈耶夫逝 世前的半年一文有过描述, “他以接近数学般的正确性在走完生命的历程时,性格变得 非常柔和,感情变得十分纯洁,剩下像孩子一般的善良。 ”“这种柔和的性格是不同寻常 的,不仅可望,而且可即。他那似乎并非由物质构成的,富有光华的白发是柔和的, 老人的嗓子是柔和的,笑容和目光是柔和的。 ” (2)、(3)略 3学生感情诵读全文,深入体会课文的描述手法和思想感情。 教师简要小结:本文在艺术手法上的独特性表现在两

31、个方面,一是作者写出自己心中伟 人的平庸粗陋的一面,二是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写托尔斯泰外貌平庸、普通的一面,不仅是对托尔斯泰肖像真实的刻画,同时也揭示了 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一员;写他面容粗鄙、丑陋的一面,实际上是反衬他眼睛的无比精 美。托尔斯泰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统一体。进一步探究,可以发现,写他形貌的矛盾统 一,实质上也是写他的人生追求、人生态度与自己的阶级和身份的矛盾统一,以及他本 身的思想也是矛盾统一的,列宁曾说过:“托尔斯泰观点中的矛盾,的确是一面反映农 民在俄国革命中的历史活动所处的各种矛盾状况的镜子。 ” 文中的比喻和夸张把读者带进无穷想象的空间,尺水兴波,纵横捭阖。 五

32、、课堂小结 重读大师一书中王祥夫著文说:“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总似乎让人能听到一种深深200( )年( )学期 第( )课时 备课:( )周 星期( )上课:( )周 星期( )15的叹息,感受到作家在无情地鞭挞着人类的灵魂,而同时,也能让你感到他对人的深深 的爱,一切都基于深深的爱。 ”学习了茨威格通过托尔斯泰的眼睛展示出的他的深邃的内 心世界,我们对这 样的评价更多了些理解。静心去品读代表他艺术高峰的战争与和 平 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 ,我想,那长着大胡子穿着布衣经常去和农民一起耙草的 伟人会更深刻地走进我们的心灵。再塑生命再塑生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企盼、油然而生、花团锦

33、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艾”等词语。2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 神。 3培养学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把握课文一体两面的思路结 构,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 4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 的教育艺术。 教学重点 研读课文,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深人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教学方法 诵读法 质疑研讨法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程序设计 第一课时 一、介绍海伦凯勒,引起阅读兴趣,导入新课 结合课下注释,了解海伦凯勒,设问:是什么原因让她成为有如此

34、杰出成就的伟人呢?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再塑生命 ,去感受一个病弱生命的顽强成长的足迹和引领她人 生转机走向光明的莎莉文老师。(板书文题、作者) 二、朗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分读课文,余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疏解下列词语: 企盼 迁徙 繁衍 油然而生 花团锦簇 美不胜收 不可名状 期期艾艾 3学生自由诵读,理解课文描述的生活世界。体会莎莉文这位富有爱心的教师形象以 及她高超的教育艺术。带着下列问题,从文中筛选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 (1)莎莉文是怎样教育“我”认识事物的?试举例说明。 200( )年( )学期 第( )课时 备课:( )周 星期( )上课:( )周 星期( )16研讨课后练习

35、三 (2)莎莉文走进海伦的生活后,她的生活起了怎样的变化? (3)幼年的海伦得病致残以后,愚昧而又乖戾,但后来却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 这个“再塑生命”奇迹的创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科 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文中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提示: (1)教师提供旁证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文意。如莎莉文在和人通信中提到她与众不同的教 育方法。 “我们经常在旷野中进行活动。什么词需要用就教什么词。当某一行动需要用上 某一词的时候教给她,她很少会忘记。当某一行动需要用某一短语或句子去叙述的时候, 她学这个短语或句子就像学一个单词那么容易。显然地

36、,当孩子们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 中间走动时学习语言成效特别快。他们学会了词语,同时也学到了知识。一进教室他 们就刁;再是戏剧主角,他们呆坐着看老师动嘴讲这讲那。这不能引起他们的求知。消 极被动不能刺激起兴趣和精力。孩子们都热心学习他们想知道的东西,而对你要他们知 道的东西则不感兴趣。 ”莎莉文正是用这种方法教给了海伦与世界沟通的技巧。 (2)莎莉文启开了海伦智慧和情感的大门,让海伦获得了生命的意识和感情,拥有了求知 的美妙的感受。莎莉文老师引导海伦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在与自然的相处中感受自然 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她还引导海伦从“能触摸的东西”中获得思维的提升, “领悟到抽象 的概念”。是莎莉文老

37、师再塑了海伦的生命。 (3)课文开头写道:“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联 系文题,这句话的含意也就是说,莎莉文老师到来的这一天?是“我”生命的重新开始, 甚至作者把莎莉文称之为再塑生命的人。在作者的心目中莎莉文老师就是光明的使者, 她到来时作者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情感受:“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 明!恰恰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 我深切的爱的人。 ”课文更多地还是通过写莎莉文老师对“我”的理解、关爱、教育的具体 言行,来表达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崇敬之情。 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倾诉了她对生活的礼赞

38、。其中假定自己获得视力 后第一天凝视莎莉文的情节就充分表现了她的感念和尊敬。文中说:啊,如果我有三天 视力的话,我该看些什么东西呢? 第一天,我要看到那些好心的、温和的、友好的、使 我的生活变得有价值的人们。首先,我想长时间地凝视着我亲爱的教师安妮莎莉文麦 西夫人的脸,当我还在孩稚时她就来到我家,是她给我打开了外部世界。我不仅要看 她的脸部的轮廓,为了将她牢牢地放进我的记忆,还要仔细研究那张脸,并从中找出同 情的温柔和耐心的生动的形迹,她就是靠温柔与耐心来完成教育我的困难任务。我要从 她的眼睛里看出那使她能坚定地面对困难的坚强毅力和她那经常向我显示出的对于人类 的同情心。 200( )年( )

39、学期 第( )课时 备课:( )周 星期( )上课:( )周 星期( )17第二课时 一、海伦能走出黑暗,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莎莉文老师是光明的引领者,但同时也是 海伦自己努力的结果。课文展示了儿时海伦的性格特点和人生起步的足迹。请学生通读 全文,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说说海伦性格中的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归结: 文中的“我”是个好学、聪明、坚毅而情感丰富的女孩。海伦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极强 的求知欲、极高的悟性和敏感而丰富的心灵。她不单是用触觉感知事物,更是用心灵体 验事物?在求知中获得一种幸福的体验。文中在春光中,她热切体察和探索大自然的奥 秘。当掌握了语言的钥匙之后,她运用于生活寻求进一步

40、的理解,如对“爱”的执著探 求。联系全文内容看,好学、坚毅、敏察、极高的悟性以及丰富的情感是海伦的突出特 点。 二、深层研读,体察文意 1课文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请学生再读全文,品评并积累文中优美而精警的语 句。 学生品评,积累的语句可能有: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 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唯恐发生意外。 ”十分形象地展示了坠人黑暗而沉寂世 界的海伦的心灵历程。 (2)“我又获得了一种新的知识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 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与自然的相处中感受自然的严厉暴躁的一面,以“利爪”形象说 出。 (3

41、)“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作者在执著痴想后体 悟到的“爱”的情感。 2合作研讨 (1)指名学生感情诵读课文 1012 语段,研讨课后练习二。 (2) 研讨课后练习一。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教师点拨。 (参阅三点一测 ) 3拓展延伸 海伦是世界有名的残疾成功人土。请学生联系阅读体验,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卓 绝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 教师提示: 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 在病榻上完成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鼓舞了几代热血青年。几乎全聋的贝200( )年( )学期 第( )课时 备课:( )周 星期( )上课:(

42、)周 星期( )18多芬扼着命运的咽喉,奏出了与命运抗争的最强音一一命运交响曲 。失去光明的民 间艺人阿炳的二泉映月给我们描画了一个凄凉哀怨的世界,也让我们感到了命运的 残酷和抗争的力量。史铁生身残志坚直面人生写有我与地坛 ,成为著名作家。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是莎莉文无私的爱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爱,确是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 当它升华时,可以奔流不息,可以惊天动地,可以发挥非凡的潜力,可以能人所不能。 唱响爱的颂歌,会使人,情思无限,胸怀宽阔。海伦说:“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 明当作我的光明,别人耳朵听见的音乐当成我的交响乐,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幸福。 ”再塑后海伦的生命如歌,所延续传

43、承的也是一个涵义丰富的爱的故事。 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活动目标: (1)能把自己所搜集的有关资料,用不同的方式展示出来,与大家共享。 (2)培养用多种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能力。 (3)通过活动,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热爱并孝敬母亲的感情。 (4)通过活动,学会用适当的方法向母亲表达感情,感悟“爱”的内涵。 课前准备: (1)教师搜集有关“母爱”的资料。 (2)给学生划分学习小组,确定学习小组长,明确学习小组长的职责。 (3)明确任务,提出要求,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 活动过程: 导语:母亲是疲惫中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消几口,就使你神清气

44、爽;母亲 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意懒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飘荡,眼前立即一片青翠;母亲 是寒夜里的一床丝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梦 提起“母亲”这个词语,我们感觉尤为熟悉、亲切,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母亲是与我们的 生命联系最亲密的人。为了子女的成长,她付出了很多很多,儿女一天天长大了,母亲 却一天天的老了今天,就让我们同唱一首献给母亲的歌! 1、道不尽的母爱 A、与母亲有关的格言或俗语。B、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 C、展现母亲形象的绘画、歌曲、电影、广告等。 2、说真话、诉真情 举出一件倾注着母亲无尽关怀的生活小事,并说出你的感受。 (尽量每组 1 人,教

45、师也参与其中) (过渡语)母爱是一种最无私的感情,它像春天的甘霖,洒落在我们的心田,虽然悄无 声息,却滋润着一棵棵生命的幼苗。但是,由于生活环境、文化背景、个人性格的差异, 母爱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 让我们多角度看母爱 3、多角度看母爱 狐狸的母亲在自己的孩子长大后会把它赶出巢穴,强迫它开始独立生活。你怎样看待狐200( )年( )学期 第( )课时 备课:( )周 星期( )上课:( )周 星期( )19狸母亲的这种行为? (引导)思考:你认为理智的母爱应该是怎样的? 4、报得三春晖有这样一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你今后打算怎么做?(在小组中交流,选代表在班

46、内交流) 5、推荐作业 A、每天为母亲做一件小事。如:端一杯水,扫一次地等,用你的一生去爱你的母亲。 B、找时间与母亲聊天,了解母亲在养育子女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以及母亲对你的希望和 要求。 C、以“母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雪雪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阅读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2、初步了解散文诗的特点把诗的精炼、音乐美和散文灵活多样的表现力融为一 体。3、品味语言,理解本诗语言中的寓意。4、培养学生追求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勇于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点:1、课文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体味作者情感,理解诗歌含义。2、比较南方和北方雪的异同,加深对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