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点填报志愿四大窍门.wps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1836388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WPS 页数:8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家指点填报志愿四大窍门.wps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专家指点填报志愿四大窍门.wps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家指点填报志愿四大窍门.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家指点填报志愿四大窍门.wps(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家指点填报志愿四大窍门我们不能满足现状,我们必须改革,但我们要形成共识,稳中求进。跟许多对北大教改方案的支持者和反对者的激进态度迥异,直面北大的改革,许智宏校长留给记者的印象与其说是一个大刀阔斧的改革家,毋宁说是一个重视步骤和数据的科学家。“北大园里没小事。”许智宏尽管知道这次教师人事体制改革会引起社会上一些关注,但“没有料到,各方面的反响这么大!”细想之下,人事改革在中国的哪个行业不是难度最大?喜欢低调行事的许智宏决定接受采访,给记者作些说明。许智宏 1942 年生于江苏无锡,1965 年北大生物系毕业此后一直致力于学术研究,先后担任过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中科院副院长等职

2、务,1999年任北大校长。“作为北大人,能在退出工作岗位前服务母校,心里十分高兴,也希望能给北大作些贡献。但是北大这么大,当校长这么忙,像个家长,要管的面这么宽,出了任何事情书记校长都是第一责任人,责任重大。难怪有的兄弟大学的校长跟我开玩笑说人家正要逃出火海,你怎么反要跳进来呢?”许智宏自述当北大校长的感受。如此的重责,也许是促使许智宏强调“稳妥”的原因之一。他说:“休克疗法没有生命力,中国普遍的改革经验说明了这一点。”记者问及,现在方案已出第二稿,一些方面似乎“软”了,以后还要出第三稿,那么秋季开学时的最终定稿会不会是一个实质意义不大的方案。许智宏认为,方案要有力度,但也要有可操作性,因此必

3、须经过充分的讨论,使大多数的师生达成共识,循序渐进。中外校长中,最令许智宏佩服的还是大刀阔斧的改革教育家蔡元培:“蔡校长的确伟大,在那种情况下,管好北大真不简单,实际上那时也有相当一批教授是很差劲的但他来北大后能够大刀阔斧地改革,引进当时国外很多先进的办学理念,引进一大批有新思想和真学问的教授,使得北大面貌一新。他有很多创新,像招收女学生,蔡校长是第一人,此后北大才有女生;再如我们现在提倡综合素质教育,实际上蔡校长早就提倡德智体美。他很超前,他自己并不满意,因为他办学的理念受到当时许多方面的制约。但是他的理念和措施,为以后北大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身为北大校长的许智宏,今年 2 月卸去中科

4、院副院长职务,3 月起又担任全国人大常委。“我想可以通过人大这个渠道,反映科技界教育界存在的问题,从国家宏观管理的层面来推动工作。”许智宏如是说。21世纪:关于这次人事改革的动因,比如北大面临国内其他高校的竞争,跟国际一流大学还有很大差距,跟全社会各方面的预期也有距离等,这些说法很多,但我想知道你们最初的动因何在?许智宏:人事制度的改革太重要了,恐怕不光是科教界,社会各方面都是如此。几年来,我国的高校、科研单位进行了一些改革,也有很大发展,但下一步如果人事制度的改革没有新的进展,就会面临很大的问题。为什么?因为前几年的改革,我们是充分利用了一个有利机会,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正值“老人”退休高峰,

5、他们逐步退出,就空出了很多位置,使每个单位都可以在不触动原体制的前提下,吸引进来一批优秀的年轻人,包括海外的和国内的。但是这个机会很快就用完了,该退的都退了。北大不可能再像前几年那样每年都提多少教授了,岗位不可能不断地增加,编制不可能不断地增加。这是我们最初遇到的一个问题。在计划体制下,大学的成本比较低。但今天,人的成本虽然工资比国外低得多每个人员的费用在大学的开支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这是对的。人是最重要的因素。过去计划体制不太重视人,把人的成本弄得很低;但在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必须给真正能干的人更高的待遇,真正做到按劳取酬,按能力取酬。这样,大学的成本就越来越大,这时候假如没有一个流动体

6、制,北大就这么多岗位,现在的岗位都已占满了,很多优秀的年轻人就没法进来,结果势必是新一轮的人员同步老化。若干年后,问题就会很严重。即使提倡科教兴国,国家增加投入,面对国内外激烈的竞争,这样一支队伍是无法胜任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任的。这是我们当初最大的担忧。21世纪:北大是否也面临国内其他大学对优秀教师的竞争?许智宏:竞争是有的,但北大还是有很强的吸引力来吸引人才,像教育部的“长江学者”北大有五十多个,属全国高校中最多;国家基金会“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北大也是最多的。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这一现状。科学在进步,社会在进步,北大五年后、十年后会是什么样子?你不改人家也会改。所以,北大必须要改革。当

7、然人事改革有很大难度,有内部的因素,也有外部的因素,都会影响到改革能否顺利进行。21世纪:北大教授自觉在国内排在前头,但是拿到国际舞台上一比,是不是差距还是很大呢?许智宏:那是肯定的。首先中国现在还没有一所世界一流大学,但我们要争取,不光是北大清华,而且要有更多的中国的大学在国际上有地位。“世界一流大学”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但大家有些共识,就是在国际上要非常有名。为什么有名?她有一大批杰出的学者和科研成果,对科技、经济等方面的发展都有极大的影响;同时还产生许多新的思想和观念,对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发生很大的影响。从这方面看,我们跟国际一流大学是有很大的差距。当然这也有很多历史的原因。现在我们整个

8、国家的经济发展很快,社会发展也很快。科教兴国,教育为本,大学尤其重要,她要为社会培养高层次人才。这批人怎么样,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所以,我们要瞄准国际上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发展。21世纪:全社会对北大的支持比较大,期望也比较高,但北大的现实是否距离这种期望很远呢?许智宏: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个漫长的过程;北大已经订立了一个计划,大概要用十七年的时间,分两个阶段,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但十七年后能否达到目标,受到很多内部外部因素的制约。这一点,我们心中很清楚。现在这个改革的目的,就是使北大更有竞争力,更能吸引优秀的教师,更能吸引全国最好的学生,使他们受到最好的教育,对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北大的目标

9、是瞄准国际一流水准。但是,我们不能用一种功利主义的眼光来办大学,因为学术的发展、人的成长都不是一年两年的事。如果说这几年已给了你一笔钱了,就要求你这个大学一下子变成世界一流大学,这不可能。我想说明:我们要的是对于一个大学的稳定的支持,而不是像有些人说的已经给了你这么多钱了,怎么还没有一流啊?那就不应该支持了。那样中国永远都不会出现世界一流大学。21世纪:国际上的一流大学都有自己的侧重或特色,北大具体瞄准谁?许智宏:中国的大学有自己的特色,不可能跟着哪所国外大学照着学。我觉得我们北大的目标或标准是多元的。北大各个院系都自己选定参照一个学习。像化学学院就可以找美国最好的几个化学学院,以他们为参照,

10、看看我们差在哪里。我们希望把不同大学的优点都能给吸收进来,不光是美国的,也包括欧洲和其他地区的一些大学。21世纪:北大在教师聘任和晋升中引入国际因素,引入外部评审;全世界的华人学者竞聘北大的教职。这些能不能做到?许智宏:这要有一个过程。总体上是这个目标。但是不同院系条件不同。理科院系和一部分人文、社会科学院系的反应也不一样。我觉得这个可以不作硬性比例的规定,但是一定要有校外的专家来参与评审。21世纪:这次人事改革方案讨论,最终的定稿会不会是一个没有太大力度的方案?许智宏:前段时间有人讲,这次改革是“休克疗法”。这是不对的。“休克疗法”都是没有生命力的,中国的改革经验说明了这一点。我们的改革必须

11、是循序渐进的,要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现在出第二稿,还会有第三稿。我们要使北大广大的师生,经过充分的讨论,达到共识,同时我们也不断地完善方案,有可操作性。否则再好的设想,若不能操作也无法推行。很多人批评北大“醒得早起得晚”,就是说你有很好的理念,但操作上可能不行,那就不行。我们这次讨论,充分发扬民主,因为改革关系到的是学校的这么一个主流的群体,关系到每一个教师的切身利益,而他们对北大的发展是那么的重要。所以我们非常注意倾听大家的意见,吸收合理的成分,大家逐步逐步地有更多的共识,这个方案成功的把握也就会更大。方案要在讨论过程中尽可能地完善。有人觉得第二稿是不是“棱角”磨掉了一点,是不是有些妥协。这

12、要看怎么理解了。像第一稿规定四分之一副教授三分之一讲师要离职,但现在考虑到,不同院系有很大差异:有的院系早就达到了这一点,有的院系要一下子这么做有困难。再像第一稿规定向校外招聘的岗位的比例,但现在强调对于校内外都是公开、平等竞争。我们不排除校内也有一批很优秀的讲师和副教授,但这部分比例随整个国家的人才流动环境的改善应该下降。21世纪:要推进改革,就需要有一些资源和条件的支持。北大还需要哪些资源、条件或者政策的配合?许智宏:国务院办公厅(2002)35 号文件转发的国家人事部的那个文件很重要,所有的事业单位必须实行聘任制。很多单位,很长时间了,已经订立了聘任合同制,但实际上没有人下来。为什么?外部环境不配套。但是不能等所有条件都配套了,再推行改革。我觉得可以通过不同的办法我一直不太愿意用“淘汰”这个词各自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有些人不能在北大升教授,但可以在其他岗位上干,每个人应对自己的发展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特长有个合理的预期,这方面,国家要有配套政策,需要给学校留一定的自主权。国家至少对于一些重点大学,应该鼓励或者有个明确的规定,所有的教职,都必须向全社会公开招聘。这样,每个人的可选择的余地就大了,人才就流动起来了。对此,国家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导向性的意见和政策。至少国家给予重点支持的七八所大学必须这样,这样就能够形成一个比较宽松的有助于改革的人才流动的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