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生产技术矿山测量规程.doc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1831496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348.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山生产技术矿山测量规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矿山生产技术矿山测量规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矿山生产技术矿山测量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山生产技术矿山测量规程.doc(3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矿山生产技术矿山生产技术矿山测量规程矿山测量规程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总则总则15.0.1 矿山测量是矿山生产建设中一项重要基础技术工作,是正确指导生 产,监督资源合理开采,进行科学管理,实现矿山生产技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矿山必须加强测量工作及其业务技术管理,配备足够的人员、设备 和仪器。 15.0.2 矿山测量工作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建立足够精度的矿区基本控制网及建立满足井下(或露采)生产所需的 测量控制系统; 2、测绘矿区地形图及矿界; 3、进行地上、地下各种工程的施工、竣工测量; 4、填绘反映矿山生产现状的各种采掘(剥)工程图和专用图; 5、验收采掘(剥)工程量和质量; 6、

2、开展岩层移动、地压、边坡滑动及建(构)筑物变形等的观测研究。 15.0.3 矿山必须遵照国家测绘局颁发的测绘许可证试行条例的规定, 申请办理和取得“测绘许可证” 。在矿山测绘活动中,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 关测绘法规和本规程的规定,认真开展测量工作的全面质量管理,切实保 证测绘质量。 15.0.4 矿区基本控制测量、坐标系统改算、矿井联系测量、重要贯通测量、 岩层移动观测等重大测量项目,均应编制技术设计与技术总结报告。 15.0.5 测量成果的精度评定以中误差为标准,当观测误差的观测值本身大 小有关时,应同时用相对误差来评定观察结果的质量。允许误差(限差)一般 采用中误差的二倍值(接近限差的应

3、是少数) 。小型矿山和次要工程,可采用中 误差的三倍值。 15.0.6 在测量实践中,应经常对实测成果进行各项精度的评定和分析,总 结经验,积累资料,以求得各种测绘误差的基本参数。 15.0.7 建立测绘仪器的管理与使用制度,并定期检校,使之经常处于良好 状态。在进行重要测量工作前,还应按检校规定作必要项目的检验和校正。因 正常磨损,自然老化等原因,致使仪器达不到精度要求时,应予降低使用或申 请报废。 15.0.8 对各项工程的测设标定,必须以审批的设计为依据。用于测设标定 的测量控制点及其成果,应认真检查核对。重要工程测量必须对计算的标定数 据和标定位置进行复核。 15.0.9 外业测量记录

4、和内业计算资料必须经过严格检查。提交使用和呈报 的测绘资料均应通过审核。 15.0.10 矿山测绘资料必须系统整理编录,并按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归档和 提供使用。 15.0.11 为加强矿山测量工作的管理,矿山应建立、生产测量的规章制度 和测绘操作规程,实现测绘工作及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15.0.12 随着测绘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测量和制图方面应尽量采用新仪器、 新技术、新方法及电子计算机技术。 15.0.13 本规程对测量精度与作业要求未做出规定的,矿山应参照 有色金属矿山测量手册执行。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矿区基本测绘矿区基本测绘第一节第一节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16.1.1 矿山均必须首先建

5、立矿区统一的基本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 16.1.2 一个矿区的井上、井下基本控制,必须采用统一的平面作标系统和 高程系统。有条件的矿山应尽量采用国家统一的测绘基准。 16.1.3 生产矿山的基本控制网原则上采用勘探时期的坐标和高程基准。当 此基准是假定坐标和高程系时,应尽量与国家相应等级的三角点和水准点进行 联测。第二节第二节 矿区基本控制网的联测和改建矿区基本控制网的联测和改建16.2.1 矿区基本平面控制网的联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用作起算数据的成果,能保证经过加密和扩展后的 5小三角相邻点的 点位中误差、及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均符合本规程规定的要求; 2、为考虑矿山生产建设发展需要,对

6、所用起算数据的精度,还应有适当的 储备; 3、所利用的网点,必须首先于实地调查核实,确认其可靠性,点位便于加 密和扩展,标石稳固,保存良好,标志易于辨认。 16.2.2 矿区基本控制网点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考虑改建: 1、点位标石大不分被破坏,难以补建; 2、一个矿区内坐标系统不统一; 3、与矿山整体规划、矿区定点划界、环境治理、地籍管理等要求不相符; 4、等级或精度偏低; 5、已有测量资料不齐全,无法与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 6、控制面积过小; 7、发现原网有错误。 16.2.3 改建、联测工作应根据情况采用以下方式: 1、重新全面布网; 2、以新网内高一级的三角点为控制,将旧网点联测为新网的

7、加密网点; 3、选取旧网中某些可靠的三角点,纳入作为新网中相应等级的点; 4、当旧网距新网较远和新网精度不足以控制旧网的改建时,可联测旧网中 一点的坐标及一边的坐标方位角,必要时重量起算边,将旧网改建为新网坐标 系之独立网。 16.2.4 联测换算的要求:四等以上(含四等)的基本控制网,应尽量选取 多个重合点进行联测,并按最小二乘法原理求出精确的新旧换算元素。当受客观条件限制,只有两、三个重合点时,可采用简化方法求算,取其平均值作为 换算元素。 16.2.5 换算成果及同轴技术处理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矿区原有基本控制网点,按换算元素一次性改算完毕; 2、矿区原有坐标系统的各种比例尺地形图

8、(原图或底图)应以图幅为单位 一次性地全部改标出新坐标方格网线; 3、井下(或露采区)控制成果的改算和测量图的方格网改绘,可按轻重缓 急的原则,区别情况分区分期进行技术处理。 16.2.6 矿区高程系统的改算,应以相应等级的水准测量方法和精度要求, 联测不少于三个可靠的高一级水准网点,求出两个高程系统间的相差值(最或 是值) ,作为矿区高程的改正常数。 16.2.7 矿山测和资料中若有两种坐标系的成果在同一表册或文字资料中出 现,或在同在图纸中同时标绘有两种坐标系的方格网时,必须分别做出不同的 标注和必要的说明。第三节第三节 矿区平面控制测量矿区平面控制测量16.3.1 矿区平面控制网应采用高

9、斯正形投影,按 3(或 1.5)分带计 算其平面直角坐标。 当控制网边长变形每公里大于 5 厘米时,可用选择“抵偿面”的方法限制 长度变形。 小型矿山,当采用独立平面控制系统时,可将控制测量观测结果投影在某 一平面上直接进行平差和计算其平面直角坐标。 16.3.2 矿区首级控制网的布设范围和等级的选择,必须适当考虑矿区发展 的远景。加密网以满足当前生产建设的需要为主。 16.3.3 矿区基本控制网的布设,应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逐级控制,首 级控制网的三角形应近似等边;一般三角形内角不应小于 30,特殊情况下个 别角亦不应小于 25。当采用插网、插点或导线加忙时,可越级布设。但 5 和 10小

10、三角应布设成近于直伸形的线形锁。 16.3.4 矿区各等级三角网(锁)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161 的规定。表 161 三角网(锁)主要技术规格与精度要求 平均边长(KM)起始边边长相对中误差等级 边长范围(KM)侧角中误 差首级加密最弱边长相 对中误差三角形最 大闭合差 二等111200003.5 三等5371.8115000011200001800007 四等21-32.511000001800001400009 510.51.5515000014000012000015 100.50.30.7101200001100003016.3.5 三角网(锁)的起始边边长,应尽量采用相应精度的

11、电磁波测距仪 测定;小三角网(锁)的起始边,也可用经过检定的钢尺直接丈量测定。 16.3.6 当矿区首级控制采用导线形式时,应满足下列要求:1、导线应尽可能布设成直伸形,相邻边长不宜相差太大; 2、导线布设的要求应满足表 162 规定; 3、当附合导线长度超过规定时,宜布设成结点网形;高级点与结点间和结 点与结点间的路线长度,不应大于表 162 规定长度的 0.7 倍。 表 162 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 水平角测回数等级附和导 线长度 (KM)平均 边长 (M)往返丈量 边长相对 误差测角中 误差导线全长相 对闭合差J2J6方位角闭合差 ()三等1.893n四等2.565n5“2.42001/2

12、000051/100002410n10“1.21001/10000101/50001220n注:n测点 16.3.7 水平角观测应选择在大气稳定和成象清晰的条件下进行,并严格遵 守操作规程。 16.3.8 归心元素的测定可参照国家三角测量规范进行。 16.3.9 各等级三角网(锁)水平角按方向观测法,其测回数及观测各项限 差规定如表 163。 表 163 水平角测回数及观测限差的规定 等级观测 仪器 型号测 回 数光学测微 器两次重 合读数差 ()半测回 归零差 ()一测回内两 倍照准差 2C 变动范围 ()化归同一方向 后同一方向值 各测回互差 ()三角形 最大闭 合差 ()测角中 误差 (

13、)三等J19169671.8J21238139J161696四等J293813992.5J2331218125J66181815510J2231218123010J632424注:(1)当照准点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时,该方向的 2C 较差可按同一 观测时间段内的相邻测回进行比较,其差值仍按上表规定,按此法比较应在手 薄中注明; (2)三角形的最大闭合差个数,在一个三角网(锁)中只能是极个别的。 各等级导线水平角的观测,当只有两个方向时,宜按左、右角观测(多于 两个方向时,仍按方向法观测) 。在总测回数中应以奇数测回和偶数测回(各为 总测回数的一半)分别观测但线前进方向的左角和右角。 观测右角时仍

14、以左角起始方向为准变换度盘位置,左角和右角分别取中数 后,按左角中+右角中360,所计算的值限差不应超过限值规 定。 16.3.10 水平角观测误差不符合要求时,应在原来度盘位置上进行重测, 重测原则按下列规定进行: 1、2C 较差或各测回互差超限时,应重测超限方向并联测零方向;因测回 互差超限重测时,除明显孤值外,原则上应重测观测结果中最大和最小值的测 回; 2、零方向的 2C 互差,或下半测回的归零差超限,该测回应重测; 3、一测回中重测方向数超过本站所测方向总数的 1/3 时(包括观测三个方 向有一个方向重测) ,该测回应重测; 4、每测站基本测回重测的方向测回数超过本站全部总测回数的

15、1/3(重测 的不完整测回不计入重测测回数)或边角校验超限时,则该站应全部重测; 5、因三角形闭合差、极条件、基线条件、方位角条件自由项超限而重测时, 应进行认真分析后择取有关测站整站重测。 16.3.11 外业观测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和检查验算观测成果是否满足 各项限差要求,确认全部符合规定后,方可提交内业投入计算。并检验以下项 目: 1、三角网(锁)测角中误差; 2、导线(网)测角中误差(可按左、右角观测值或方位角闭合差求得) ; 3、圆周角闭合条件自由项的限值; 4、三角网极条件(边长条件)自由项的限值; 5、基线条件(起始边条件)自由项的限值; 6、方位角条件自由项的限值。 16.3

16、.12 三、四等三角网的方向观测值应进行高斯投影的方向改化,以及 距离的改化。 16.3.13 平差计算应根据布网形式合理选择平差方法,要求如下: 1、三、四等三角网的计算应按最小二乘法原理采用条件观测平差或间接 观测平差; 2、5、10小三角及以下控制网计算,可采用简化方法平差和近似方法 估算其精度。 16.3.14 平差计算工作应满足下列要求: 1、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平差计算时,对数据及数据输入应仔细核对,打印 出的成果进行校验,编制的成果资料中注明所使用的语言、程序号及上机机型,成果中有代码的说明其含义; 2、不用电子计算机平差计算时,应由二人各自独立计算一份平差计算成果 进行核对; 3

17、、平差计算成果应有点的坐标值、方位角、边长、精度评定统计等数据。第四节第四节 电磁波测距电磁波测距16.4.1 电磁波测距仪按测程划分为:短程(3 公里以内) 、中程(315 公 里) 、远程(15 公里以上)三类。按精度(按 1 公里测距中误差 mD计) ,划分为 三级: 一级:mD5 毫米; 二级:5 毫米mD10 毫米; 三级:10 毫米mD20 毫米。 本节的规定,适用于中、短程电磁波测距仪作业。 16.4.2 应定期或作作业前对测距仪及其附件按规定项目作全面检验和校正。16.4.3 测距仪的测距边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测距边的边长应尽量选在仪器最佳测距量程范围内; 2、测距边两端

18、点的高差不宜过大,以减少倾斜改正误差; 3、测线通视良好; 4、测线应避免通过发热体(如散热塔、烟囱等) 、及较宽水面(如湖泊、 大河等) ; 5、测站应避开受电磁场干扰的地方,若测线与高压输电线平行时,则测线 应和高压线 5 米以外; 6、选择测距边时应避免视线背景部分(镜站一端的后边)有强光源和强反 光物体; 7、测距视线离地面或距障碍物高度应在 1.3 米以上; 8、在两端点量测的气象数据,应有较好的代表性。 16.4.4 测距仪测距应选择在大气稳定、成象清晰、信号传播稳定的气象条 件下进行。如遭大风或大气流影响严重时,应关机停止观测。 16.4.5 测距仪测距时应严格按作业要求进行。

19、16.4.6 电磁波测距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 1、三、四等网的起始边或边长,使用一级或二级测距仪测定,每边同时段 往和返的测回数各不得少于四测回(照准目标一次读数四次为一测回) ,或用不 同时段(上午、下午和不同的白天)代替往返测; 2、5、10小三角边长测回,可只作一个时间段的往测,用一级或二级 测距仪测定时,每边为二测回,用三级测距仪测定时,为四测回; 3、等外边的测定,可根据测距仪的精度和稳定性情况采用同时段往返测观 测或单向观测,总测回数均不得少于二测回; 4、测距仪测定边长时,可分段进行观测;在干扰因素较大的地区测距时, 应进行往返观测; 5、当观测数据出现分群时,应增加测回数,增加

20、的测回数,不应少于总测 回数的 0.5 倍; 6、两个时间段观测时,宜选择不同时间进行,如上午、下午,或白天、黄昏时分别观测;7、观测数据的取用,必须是整测回、同人次。16.4.7 电磁波测距仪观测结果的各项限差,应满足表 164 的要求。N表 164 电磁波测距的各项限差要求 仪器精度级别同一测回读数间的较差值 (mm)单程测回间的较差限 值(mm)往返或不同时间段较 差极限(mm) 一级57(a+bDD)2二级1015(a+bDD)2三级2030(a+bDD)2注:往返测较差必须将斜距化算到同一水平面上方可进行比较。 16.4.8 电磁波测距两端点的高差不宜过大。当采用等级水准测量测定的两

21、 端点高差进行改正时,则一般可不受限制;当采用观测的垂直角进行改正时, 则两端点高差(h)不得超过下式计算的限值:h10 (米)TS83式中: S实测边长,米; T测距边要求的相对中误差分母的数值。 16.4.9 电磁波测距边采用三角高程测定的高差进行倾斜改正时,必须进行 对观测,其往返观测的高差较差(h)的限值,不应超过下式的规定:h0.1S10 (米)3式中:S测距边斜距,米。 16.4.10 采用垂直角直接计算平距时,垂直角测角中误差要求按下式计算:m= 式中:ma单程观测时所需垂直角测角中误a sin52 T 差; 206262;垂直角;T测距边要求的相对中误差分母的数 值。 以上式计

22、算的垂直角测角中误差为引数,其观测方法及测回数,应符合表 165 的规定。 表 165 测距边垂直角观测方法及测回数 测 角 中 误 差 及 仪 器 观测方法小于01 0301 以上03 J2J2J6J6中丝法2121 三丝法111116.4.11 各项修正值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经过气象、加常数、乘常数(必要时应顾及周期误差)修正后的斜距, 才能化算为水平距离; 2、上述的气象修正和加常数修正两项,可按不同的测边精度要求和测距仪 的性能,在仪器中预置或手算; 3、若进行偏心设站时,则还应对水平距离进行归心修正; 4、如果还必须对斜距加入精测频率修正值,则需在计算加乘常数之前先进 行此项

23、修正。 16.4.12 测距边应进行下列计算: 1、斜距化算为水平距离; 2、水平距离归算到参考椭球面上的长度; 3、椭球面上的长度再归算到高斯平面上的长度。 16.4.13 测距边的对向观测或单向观测,均必须对观测精度和边长精度进 行评定。 对向观测的边长精度评定包括:一次测量的观测值中误差;对向观测值的 平均值中误差;边长相对中误差。 单向观测边长的精度评定,一般可根据测距误差源的大小估算测距精度。第五节第五节 矿区高程控制测量矿区高程控制测量16.5.1 一时难以联测的新建矿山,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允许暂时采用假 定高程,但应在新区适当位置建立假定高程的“水准原点”和“辅助水准原点” 各

24、一个,以利后续的联测。 16.5.2 矿区的高程控制测量分为: 1、水准测量:主要用于建立矿区的基本高程控制。 2、三角高程测量:主要用于山地的高程控制和矿区各等级平面控制网点的 高程测定。 也可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代替局部的水准测量。 16.5.3 水准网的布设应与矿区相适应,首级网应布设成闭会环线。加密时 可布设为附合路线、结点网、或闭合环。特殊困难的情况下,才允许布设水准 支线。 16.5.4 三、四等水准网点和重要的水准基点,均应埋置永久性固定标石。 16.5.5 水准观测必须在标石稳定(埋没一周后)进行。水准观测前,应对 水准仪和水准标尺进行检校,并达到如下指标: 1、仪器视准轴与

25、水准管轴在铅垂面上投影的夹角(i): S1型仪器,不得超过 15; S3型仪器,不得超过 20; S10型仪器,不得超过 30。2、一根标尺上的米间隔平均真长与名义长之差: 因瓦水准尺,不得超过0.15 毫米; 区格式普通木质双面水准尺,不得超过0.5 毫米。 16.5.616.5.6 各等级水准测量路线的长度,不应超过表 166 的规定。 表 166 各等级水准路线设计规格水准路线长度(公里) 等级闭合环线周长或附合于高 级点间的路线长度结点之间或结点与一级点 间路线长度支线水准路线长度三等453012四等15105等外1063注: 水准路线中水准点的距离(即区段或测段长度) ,一般为 1

26、至 3 公里; 在困难条件下,引测矿区或测区起算高程点的支线水准路线,可放长相 应等级的 40。 16.5.716.5.7 水准测量的观测结果凡超出规定限差要求的,均必须进行重测。 16.5.816.5.8 三角高程测量分为两级:I 经起迄于四等水准联测的高程点上,一 般沿各等级三角点和小三角点布设;经附合在 I 级线路点上,一般沿图根控 制点布设。 16.5.9 I 级起闭点间,单一路线的间隔边数不应超过表 167 的规定。 表 167 三角高程起算点的间隔边数平均边长(公里)平差后三角点高程 起中误差(米)等高距 0.20.5123451 米161410420.052 米16106430.

27、105 米1610860.25注:三角高程路线的边数超过规定时,应布设成结点网。 16.5.1016.5.10 三角高程路线应尽量选择路线最短和由近似相等的短边组成。凡 组成三角高程路线上的各边均应进行对向观测。 16.5.1116.5.11 三角高程计算,应按组成的高程网或结点等,用等权代替法、逐 渐趋近法、多边形法等方法进行平差计算。单一路线高程闭合差可按边长比例 进行配赋。平差计算后,应作有关精度评定。第六节第六节 矿区地形测绘矿区地形测绘16.6.1 矿区地形图的基本比例尺一般为 1:500,1:1000,1:2000,1:5000。矿山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生产需要,选用 其中的一种或二种

28、比例尺进行测绘。亦可利用较大比例尺地形图进行缩小编绘, 但不得采用放大编制。16.6.2 地形测图可采用大平板测绘法,经纬仪小平板联合测绘法,摄影测 量法;当地形简单、范围不大时,也可采用经纬仪野外测记室内成图法,但外 业一定要绘制草图。 16.6.3 图根点的加密方法,可采用测角图根三角锁(网) ,经纬仪图根导 线(包括量距导线和各种精密视距导线) ,以及测角会点等方法进行。 16.6.416.6.4 图根点的密度应根据测图比例尺、地形条件和满足一般的施工测量 确定,保证有足够的点数,个别地方图根点密度仍不够时,可布设一条边的支 导线。 16.6.516.6.5 图根三角锁(网)的求距角一般

29、不应小于 30,特殊情况下个别图 形的传距角也不应小于 20。线形三角锁的三角形个数不应超过 12 个。 16.6.616.6.6 采用单三角形,前、侧、后方交会法测定时,其交会角均不应小于 30和不应大于 150。 16.6.716.6.7 凡组成三角高程路线各边的垂直角,均应对向观测。 16.6.816.6.8 采用航空摄影测量像片成图时,其外业调绘和内业成图要求,按国 家现行的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和内业规范的规定执行。 16.6.916.6.9 地形点间距和碎部点视距最大长度的要求,不应超过表 168 的规 定。 表 168 地形点间距和碎部点视距的最大长度最大视距长度(米) 比例尺地形

30、点最大间距(米)主要地物点地形及次要地物点1:50015601001:1000301001501:2000502002501:5000100300350注:垂直角超过10时,视距长度应适当缩短。 16.6.1016.6.10 矿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均应进行测绘。房屋一般 以墙角为准,图上区别建筑材料和质量分类,并注记层次。 独立地物能依比例尺绘出的应实测外廓填绘符合,不能依比例尺绘出的应 准确测绘其定位点和定位线。 16.6.1116.6.11 厂矿、居民地、独立物、管线、车间、机关、学校、医院、山岭、 河流、境界、植被、矿井(坑口) 、废石场等的测绘,均应按现有名称做出注记。16

31、.6.1216.6.12 地貌以等高线表示为主,当首曲线不能显示地貌特征时,可测绘 1/2 基本等高线的间曲线。 山顶、鞍部、凹地等不明显处的等高线上,应加绘示坡线。 在地面倾斜变换处及建(构)筑物处,或空旷地,图上应测有高程注记点。16.6.1316.6.13 计曲线上的高程注明:其字头朝向高处,不得倒置,每一计曲线 上应注明高程,整齐向上排列。 16.6.1416.6.14 地形图接边误差超过限差时,应到实地检查纠正。 16.6.1516.6.15 地形图的修测一般不宜在原测绘的原图或薄膜图上进行,应另用图纸进行测绘后再进行套描成图。 16.6.1616.6.16 当一幅图的地形变化面积超

32、过 1/2 时,或图幅内的修测内容较多, 应全幅图重测。第十七章第十七章 矿山境界测量矿山境界测量第一节第一节 矿区矿界测量矿区矿界测量17.1.1 矿区矿界具有法律的采矿权属功能。因此,矿界测量工作,必须遵 照依法划定的矿区范围图及其文件进行实地测设和标桩。 17.1.2 矿界放样测量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建立矿界放样控制; 2、测设矿界标桩点位; 3、矿界碑石埋置; 4、矿界碑石位置测定; 5、编制矿界测量资料。 17.1.3 矿界桩址位置的放样测设,其平面坐标值与法定值之差不应大于 0.5 米。 17.1.4 界桩碑石和标志,应按国家确定的规格和要求预制埋设。 17.1.5 碑石埋置

33、后,必须做好碑石位置的点志记图。 17.1.6 矿界界碑设置和最后点位的实际坐标测定工作完成后,应及时呈报。17.1.7 矿界定点划界资料,界桩设置资料,矿界测量资料等,经系统整理 后归单位技术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作为永久性的矿界法律文件保存。第二节第二节 矿区地籍测量矿区地籍测量17.2.1 矿区地籍测量是对矿区范围内的土地与利用及其上的附着物(如房 屋、植被及其它设施等)位置、数量、质量、归属等基本状况进行的测绘工作。17.2.2 地籍测量的内容,主要包括地籍元素和必要的要素,以及少量的主 要部位的高程点。一般不标绘等高线。 17.2.3 地籍测量对外业和内业的要求,可按照国家测绘总局颁发

34、的地籍 测量规范进行。 17.2.4 编制的地籍薄册,是地籍元素的登记册。登记的内容通常有:地界 点号、地界点坐标、地块号、归属地块面积、土地使用情况、建筑物占有土地 面积等。第十八章第十八章 矿区地面工程测量矿区地面工程测量18.0.1 矿区地面工程主要有:铁路、公路、桥梁、架空输电线路、工业厂房、工业烟囱、大宗设备安装、高压水池、高架矿仓、 高层铁架(塔) 、卷扬 机斜坡道、架空索道、自流或压力管线、地下电缆线、水库(坝) 、尾矿库(坝) 、地质勘探以及民用建筑等等。 18.0.2 施工控制网的敷设应与工程相适应其精度可根据工程设计和施工 误差的限差要求确定。 18.0.3 施工测量应包括

35、下列主要内容: 1、按设计和施工要求测设标定各工序的施工中心线和点的准确位置标 高,作为施工的基本依据; 2、施工过程中经常进行施工检查测量,及时就施工偏差进行纠偏指导; 3、工程竣工后检查关键部位的实际点位和高度、中心线、相关规格尺寸、 垂直度、斜坡度、水平度等,并进行竣工测量。 18.0.4 用于放样标定的测量控制点和计算的放样标定资料应进行检查核对。 重要工程的施工测量及资料,必须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施测和计算。 18.0.5 凡属隐蔽工程,必须做好施工测量记录,测定隐蔽部分主要拐点的 坐标,建立隐蔽工程测量资料。 18.0.6 重要工程应定期进行沉降变形观测。第十九章第十九章 矿井工程

36、测量矿井工程测量第一节第一节 近井点和高程基点的建立近井点和高程基点的建立19.1.1 近井点和井口高程基点是进行矿井工程测量的重要基准点,建立时 应遵守下列原则: 1、选择在能长期保存不受开采和其他影响便于观测的地点; 2、近井点到井口之间的距离尽量缩短,其间的连接导线边数不应超过三条;3、每一井口至少应建立一个近井点和两个水准高程基准点; 4、近井点应在矿区首级控制网的基础上建立,其精度要求与加密控制网精 度相同。 19.1.2 为了满足井巷贯通测量的精度要求,多井口的近井点应统一规划, 合理布设,尽可能使各近井点位于同一个三角网或导线网中,并使相邻井口的 近井点构成三角网中的一条边,或力

37、求其间的间隔边数最少。 19.1.3 由近井点向井口定向连接点连测时,应按 5或 10级的闭合导线 或复成支导线施测。 19.1.4 井口高程基准点的高程,从附近的矿区三、四等水准网点按四等水 准测量要求测定。第二节第二节 建井测量建井测量19.2.1 建井施工过程中的一切测量标定工作,应以井筒十字中心线基点和 井口水准基点为依据。 19.2.2 井筒中心点的平面坐标和井筒的十字中心线的坐标方位角按设计数字标定,其实测与设计的允许误差不得超过表 191 的规定。 表 191 标定允许偏差要求实测与设计的允许偏差 标定条件井筒中心(米)井口标高(米)主中心线方位角十字中心线垂 直程度的偏差与井筒

38、有关的井巷工 程和建筑物尚未施工 时0.50.130030与井筒有关的井巷工 程和建筑物已经施工 时0.10.051303019.2.3 井筒正字中心线的基点应按下列要求埋设: 1、十字中心线的基点布设在井筒四侧,每个方向不应少于三个点; 2、点间距离不得小于 20 米,离井口最近的十字中心线基点,距井口边缘 不小于 15 米;用沉井法和冻结法施工的井筒不应小于 30 米; 3、每条十字中心线上至少有一个点能直接瞄视天轮平台,且视线倾角应小 于 45。 19.2.4 井筒掘砌施工以悬挂的井筒十字中心线垂线为依据,垂球线的位置 应离砌碹后的井壁 0.10.3 米。 19.2.5 下放垂线的数目和

39、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圆形井筒,应下放井筒中心垂线指导掘进。为了指导砌壁、预留梁窝和 检查井壁的竖直程度,还需下放边垂线,其数目视井筒大小和施工要求而定; 2、方形井筒,在井筒四个角上下放四条边垂线; 3、椭圆形井筒,在长轴和短轴端点各设一边垂线。 19.2.6 用激光指向仪指导进时,应经常检查仪器光束方向的正确性。 19.2.7 在井筒掘砌过程中,应沿井筒十字中心线方向每隔 510 米检查和 测量井壁实际位置,并绘制纵、横断面图。 19.2.8 井筒砌壁时,应根据井筒十字中心垂线或边垂线检查模板和预留梁 窝的平面位置,并用牌子线和钢尺检查模板托盘和预留梁窝的标高。同层各梁 窝的水平度,可

40、用连通水准器方法标定。 19.2.9 安装罐梁和罐道时,垂线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垂线的布置应能满足主梁和其他峒室设备的安装; 2、垂线距主梁或罐道的边缘为 60100 毫米,同一垂线点两次标定之差不 得大于2 毫米; 3、各垂线间不同水平的距离之差不得大于2 毫米。 19.2.10 安装第一层罐道梁(基准梁)时,应进行下列测量工作: 1、用水准仪测量每根罐梁的高程和水平; 2、检查井筒十字中心线距罐道中心位置的距离,和各梁间的水平间距; 罐道梁的实际平面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安装金属罐道不应大于5 毫 米;安装木罐道不应大于15 毫米。罐道梁两端的高差不应大于罐道梁长度的 1/500。

41、19.2.11 井架安装:斜撑支座中心的实际平面位置与设计位置之差不应大 于15 毫米;高程以满足二次灌浆的高度为准。 19.2.12 提升绞车的提升中心线和绞车准轴中心线应标定于机房内四壁墙上(比绞车稍高的地方) ,其两次标定的互差不应大于3 毫米。 19.2.13 提升系统安装竣工后,应对整个提升系统进行全面的测量和检查。19.2.14 井筒掘至马头门时,应在井盖上沿主十字中心线放下两条边垂线 和牌子线标定出马头门的中、腰线和拱基线,其标定误差;中心线位置误差不 应大于30 毫米;高程位置误差不应大于50 毫米;方位角误差不应大于 30。装载峒室施工测量同此法。 19.2.15 马头门 1

42、5 米以内的掘进方向可根据井筒内的垂线采用瞄直法指导; 1550 米以内的应进行简易测量指导;50 米以外则应根据本规程有关规定 进行联系测量指导。 19.2.16 延深井筒的中心和十字中心线的方向应与原井筒的实测值一致。 19.2.17 往岩柱下延深井筒中心和十字中心线时,导线测量应独立进行两 次,终点的位置误差不应大于20 毫米,取其平均值作为标定的依据。两次标 定的井筒中心点之差不应大于 40 毫米,取其平均值作为延深井筒的中心点;两 次标定主十字中心线的方向较差不应大于 2,其标定结果与诗集英雄无用武 之地偏差不应大于 1。 19.2.18 自下而上延深井筒时,井筒中心点和十字中心线可

43、分别设在打反 井的水平巷道底板上和顶板上。当工作面向上掘进 510 米时,应将十字中心 线向上移设一次,其投点误差不应大于5 毫米。第三节第三节 矿井联系测量矿井联系测量19.3.1 为建立地面与井下统一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应进行矿井联 系测量。联系测量至少应独立进行两次,其互差未超限时,取用加权平均值或 算术平均值作为定向测量的最终成果。 19.3.2 在进行联系测量前,必须制定测量方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同时 在井口附近建立近井点、水准基点和连接导线点。在定向水平(阶段)埋设不 少于三个永久导线点和两个水准基点。 19.3.3 通过斜井或平峒的联系测量,井下导线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可由

44、近 井点采用经纬仪导线、三角高程或水准测量的方法直接进行联测。 19.3.4 采用几何定向测量方法时,由近井点推算至井下起始边方位角的两 次独立定向结果互差为:一井定向不得大于 2;两井定向不得大于 1,在满 足采矿工程需要的前提下,视具体条件可适当放宽。 井田一翼长度小于 300 米的小矿井,两次独立定向结果的互差可适当放宽 至 10。 19.3.5 使用陀螺经纬仪定向时,须用一次定向中误差小于60的仪器进 行。井下陀螺定向边坐标方位角对测定仪器常数的已知边其中误差应小于 30。 19.3.6 在进行联系测量时,应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来确保人身和仪器设备 的安全,并由一名测量负责人全面指挥,做

45、到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作业。 19.3.7 当垂球线摆动很小时(投点线量误差小于 0.7 毫米) ,几何定向投 点可采用单重稳定投点法。 19.3.8 当垂球线摆幅较大时,可采用标尺法、定点盘法和其他方法确定钢 丝稳定的位置。采用标尺或定点盘法定位时,应按垂球线摆幅最外缘在标尺上连续各取 13 个以上的奇数读数,取左右读数平均值作为钢丝在标尺上的稳定值。 需独立进行两次,两次结果的互差不大于 1 毫米,则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的稳 定值。 19.3.9 用陀螺仪进行定向时,坐标传递用钢丝投点,但是投点误差不应大 于 3 毫米。如果无高精度的贯通工程亦可采用激光投点,但必须保证投点误差 不大于 20

46、 毫米。 19.3.10 缠绕钢丝的手摇绞车的直径不得小于 250 米,绞车的全部零件应 当能承受井内工作时荷重的三倍;并且绞车应具有两个棘轮爪,以防止其自由 转动。导向轮的直径也应不小于 150 毫米。 19.3.11 钢丝上悬挂的重锤,应考虑其重心的平衡,最好用生铁铸成砝码 式。如果在磁性矿床中,则采用铅制作。 19.3.12 定向投点时应尽可能采用小直径的高强度钢丝,钢丝上悬挂的重 锤重量视井筒深度而定,但不应大于钢丝极限强度值的 6070。 19.3.13 往井筒中下放钢丝应悬挂 23 公斤的重锤,并且下放速度不得大 于 12 米/秒,每下放 50 米左右应稍停一下,当钢丝下放到定向水

47、平(阶段) 时,再换挂“工作重锤”放入带有粘性的稳定液铁桶中,用信号圈法、比距法、 钟摆法(振摆法)检查钢丝是否与井壁或其他物体接触。 19.3.14 几何定向测量方法应根据现场具体条件选择,尽量采用延伸三角 形法;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采用瞄直法或连接四边形法。为减小定向错误,布 置垂线位置时力求两垂线间距最大。 19.3.15 丈量连接三角形的各边长时,应用钢尺施以比长时的拉力丈量, 并记录量边时的温度。 在垂线稳定情况下,应以不同起点丈量六次,读至毫米。同一边长各次丈 量值的互差不应大于 2 毫米,取其平均值。 在垂线摆动情况下的井下量边,应将钢尺沿所量边的方向固定,然后用摆 动观测法(至少

48、连续读取六个读数)确定钢丝在钢尺上的稳定位置,以取得边 长。每边均需独立进行两次丈量,其互差不应大于 3 毫米,取其平均值作为丈 量结果。 19.3.16 采用连接三角形进行井上、井下连接时,计算值与观测值之允许 差不得超过:井上 2 毫米,井下 4 毫米。 19.3.17 解算连接四边形时,除采用假定坐标方位角法外,还可以采用假 定比例尺法或辅助点法。计算的两垂线间的长度与直接丈量的长度值的较差不 应大于 3 毫米。 19.3.18 凡有条件的矿山,应尽量采用两井定向,在进行两井定向前,应 根据一次定向测量中误差不大于20的要求,并通过误差预计选择井上下连 接方案。 19.3.19 两井定向

49、计算所得的井上下两垂线间距离,经投影改正后的较差 (D) ,不应超过下式规定:D2212 22 )(yxllmRm式中:-井下连接导线测角中误差; -m22)206265(-井下连接导线各点到 B 点的距离在 AB 连接的垂直方向投影2 xR长度的平方总和(见采矿手册第一卷,冶金工业出版社,1988 年,254 页 图 4-10) ;/-井下连接导线边丈量的相对中误差;1ml-井下连接导线各边在 AB 连线方向上投影长度的平方总和。2yl19.3.20 两井定向,从井下导线一端推算到另一端的导线相对闭合差,对 于 7级不应超过 1/8000;对于 15级不应超过 1/6000。其坐标闭合差按导线 边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规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