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通史复习测试卷:第4单元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doc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1807591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通史复习测试卷:第4单元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通史复习测试卷:第4单元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通史复习测试卷:第4单元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doc(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页第第 4 4 单元单元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2525 题,共题,共 5050 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宋史。职官志提到:“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 。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有利于( )A. 平稳实现人事权力的转移 B. 奠定重文轻武的政治局面C. 提高官僚队伍的整体素质 D. 建立精干有效的行政体系2、宋人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卷 3 记载,北宋曹州(今山东菏泽)商人于令仪的子侄多人考中进士。书中还记载了朝廷对考生试卷实行糊名密封和誊录等方法

2、。该材料反映出( )A商人子弟开始有了科举考试的权利 B考试内容在四书之内C宋代开始打破世族垄断官场的局面 D科举考试相对公平公正3、北宋时期,枢密院长官有些是文职出身,有些是武职出身。下表统计了北宋历朝枢密院长官文、武出身的情况。由此可知当时( )出身时间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宋徽宗宋钦宗武职出身正职(人)366700000文职出身正职(人)21622575105A. 边境战乱日趋减少 B. 理学思想影响日益深远C. 科举取士日渐盛行 D. 以文驭武方针逐步确立4、 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考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下表是宋

3、代部分地区发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终场者)的比例,这反映出宋代( )地区时间赴试人数分配名额录取比例庆历中200450:1平江府(苏州)绍兴二十六年201913153:1第 2 页绍兴二十六年34006256:1淳熙十年1500062242:1福州开禧间1800054333:1A. 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 B. 政府意在优化官僚体系的结构C. 科举考试失去笼络士人的作用 D. 教育发展难以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5、 “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又别置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悉隶三司。 ”材料表明宋代的中央机构设置( )A. 在唐朝的基础上有所精简 B.

4、不再设立宰相这一官职C. 实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D. 分化事权以强化君权6、宋神宗元丰年间对职官制度进行了一次重要改革,三省、六部、诸寺监行政体系职权回归,改变了北宋初年三省职司尽归政事堂,六部诸寺监尽为闲职,官、职、差遣交杂的局面。这一改革有助于( )A. 加强中央集权 B. 提高决策效率C. 加强宰相权力 D. 规范政务运作7、李孔怀在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中说:中国的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元朝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的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元朝统治者如此调整地方区域的主要目的在于( )A. 扩大统治区域 B. 缓和蒙汉矛盾C. 加强控制地方 D

5、. 发展地方经济8、元代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元代行省实行这种权力运行机制的主要目的是( )A分化地方权力 B加强中央集权 C缓和民族关系 D提高行政效率9、 “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 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北宋设立枢密院A B C D第 3 页10、 元史百官志七记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 ”.这表明元朝行省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6、)A.中央直接控制地方行政 B.地方分权,机构相互牵制C.中央对地方实行多渠道管理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11、钱穆曾经评价:“行省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 ”他强调这种制度( )A. 使地方权力不再受中央的节制 B. 有利于维护地方治安稳定C. 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 D. 易于形成地方割据的局面12、 “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这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最早可能发生在( )A. 汉都长安 B. 唐都洛阳 C. 宋都东京 D. 元都大都13、宋代土

7、地模井的现象非常严重,但大土地所有者在遇到水早灾年的时候,大多数人都能够做到主动减免田租、给佃户提供种子,他们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在于( )A.担心佃户因负担过重而放弃续租 B.具有富则兼齐天下的社会责任感C.防止流民增多而影响社会的稳定 D.宋代佃户的社会经济地值高于地主14、 下表为北宋某时期赋税变化表,据此可知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997 年)2408.11567.360:40天禧末年(1021 年)2611.23874.040:60熙宁十年(1077 年)2021.35117.228:72A. 此时期北宋农业生产有减弱趋势B. 非

8、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C. 非农业税逐渐超过农业税表明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D. 此时期农业不再占据主导地位15、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裁:“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 ”这表明当时民间手工业( 第 4 页)A. 开始超越了官营手工业 B. 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C. 在官府压制艰难发展 D. 手工技术传承其有封闭性16、据北宋毕仲衍中书备对所记,神宗熙宁年间杭州、明州和广州三市舶司所收乳香354449 斤,其中明州所收 4739 斤,杭州 637 斤,而广州则有 348673 斤。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北宋时期( )A

9、海外贸易管理较为松懈 B海外贸易区域差异明显C商业市镇促进海外贸易 D区域贸易贩运规模巨大17、 “在筑城技术方面,宋以前的城市,城墙主要为夯土或版筑,城门多有木柱支撑而成。宋代一些重要城市开始包砖,明代城门包铁皮,筑砖拱门等。 ” (中国城市建设史 )这种变化反映了( )A. 民族矛盾推动了中原防御体系的升级 B. 工商业的发展刺激重农抑商政策强化C. 封建社会晚期中国社会的浮华之风 D. 火药用于军事导致筑城技术的改变18、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画卷从东水门外虹桥以东的田园开始,向西是汴河上的市桥及周围的街市、城门口的街市、十字街头的街市。画面人物达 770 多人、房屋楼阁 100 多间、大小

10、船舶 20 多艘,街道两旁随处可见各类商店的招牌幌子,酒楼、茶坊与“瓦子”都通宵营业。这些可以佐证开封城( )A. 设计体现皇权至上风格 B. “瓦子”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C. 布局凸显浓厚商业色彩 D. 市场监管相对宽松19、宋理学家追求“平天下” ,即建立以“均平”为特征的至理、至公、至正的理想社会;陆九渊提出“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主张。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平天下”体现了理学家的济世精神 B. 理学家的追求超越了他们的阶级属性C. 宋金对峙成为“平天下”的思想源泉 D. 陆九渊的自信超越了当时的知识分子20、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

11、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中已经断绝。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由此可知宋代理学对儒学有所发展的是( )A. 继承“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等主张 B. 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C. 回归孔孟之道,使儒学思辨化并形成谱系 D. 否定汉代以来的儒学21、 “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者的相同点是( )第 5 页A. 强调社会责任感 B. 提倡知行合一C. 构建新儒学体系 D. 重建伦理秩序22、 “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欲能无?”

12、 。 “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 ”材料中朱熹要表达的本意是( )A. 人欲与天理是一致的 B. 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C. 人欲与人的正常欲望是同一概念 D. 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23、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 ,佛教“大无为”而“治心” ,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 。这反映了( )A. 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 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 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 儒学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24、南宋思想家朱熹把论语 、 大学 、 中庸 、 孟子四部典籍也列为儒家

13、经典,与汉代五经并称为“四书五经” ,这表明了( )A四书的地位逐渐高于五经 B南宋理学体系趋于哲学化C儒家的理论内涵日渐丰富 D朱熹欲构建新的儒家道统25、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 劝学文 劝农文 谕俗文等,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据此可知,南宋时期( )A理学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 B政府注重提高民众素养C理学走向世俗化、社会化 D理学压抑了人性的发展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 4 小题,共 50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划分为 15 路,陆续在各

14、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管司法兼监察) 、按抚使(管军事,有时也兼管民政) 、提举常平(管长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等四司,统称“监司” , 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使用武人。摘编自朱绍候中国古代史材料二 元史记载: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第 6 页摘编自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宋代为加强地方管理采取的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二

15、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代行省制的特点及影响。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元朝的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基本仿照汉法,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分裂为前提。地方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简称行省,长官为丞相。全国分十个行省,即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由中书省直辖的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地称为腹里,有关事务由中书省下辖的六部掌管。中书省和行中书省以下的行政区划为路、府、州、县,其长官均称达鲁花赤。基层行政机构,农村有社、乡、都,乡设里正,都设主首。城市有隅、坊,设隅正、坊正。至元七年二月,元政府下令全国各地以自然村编社,50-100 家为一社,设社长,专管农业。

16、元朝明令限制蒙古贵族在封地内自行派遣官吏之权,不允许其在封地内横征暴敛。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等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元朝地方行政机构改革的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元朝地方行政机构改革的意义。28、在中国,宋朝在许多方面都是个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朝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尤其是

17、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材料二 日本学者薮内清在中国?科学?文明中说:“北宋时代儒学方面兴起了后来被称作宋学或朱子学的新儒学。 ”新儒学讲究由心而发,格物致知,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宋徽宗赵佶以画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第 7 页(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新儒学的产生对宋代文人、绘画特点的影响。(3)明代晚期,思想家李贽对统治阶级极力推崇的新儒学大加鞭挞,痛

18、斥孔子为“庸众人类”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李贽这样做的社会原因。29、 宋明理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郁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朱熹集中了前人(特别是程颐系统)的儒学研究成果,形成丁新儒学体系。他把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理论根据,构建上自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一整套周密的社会秩序。他编著四书集注 ,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通过编撰童蒙须知等启蒙著作,对儿童的衣着、饮食等日常行为都作了道德规定。比如,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 程朱一派专在士阶层中求发展,终于成为新儒家的正

19、统。直到王阳明出现后,陆王才真正能和程朱分庭抗礼。王阳明的“致良知”教以“简易直接”为特色,是和朱子“格物致知”的理论长期奋斗而获得的。他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因而打破了朱子“读书明理”之教在新儒家伦理和农工商贾之间所造成的隔阂。王阳明以来有“满街都是圣人”之说,新儒家伦理因阳明学的出现而走完了它的社会化的历程。 摘编自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朱熹学说形成的原因,概括朱熹推广儒学的路径。 (2)据材料二,比较王阳明学说与朱熹学说的不同点,归纳王阳明思想的社会意义。 (3)据材料一、二,分析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主要趋势。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

20、化? 答案答案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 【答案】A【解析】从材料来看,宋代在官职上采用分权,这不仅在于加强皇权,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政府管理的有效性,有利于人事权力的平稳过度,所以本题选择 A 选项。B 选项错误,材料的描述与重文轻武无关;C 选项错误,这与官员素质无关;D 选项说法不够准确,材料强调的是人事问题。2、D第 8 页3、 【答案】D【解析】据材料“北宋历朝枢密院长官文、武出身的情况”可知,从宋仁宗之后,枢密院长官以文官出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以文驭武方针反映在枢密院长官的人选问题上就表现为以文出身,故 D 项正确;北宋边境战乱一直持续,没有日趋减少,故 A

21、 项错误;理学思想与以文驭武方针没有直接的关系,故 B 项错误;科举取士从隋唐时期已经实行,且科举也有武举,这无法解释枢密院长官以文出身的问题,故 C 项错误。故选 D。4、B5、 【答案】D【解析】从“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又别置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可以看出材料描述的是宋代相权三分的状况,宰相权力被削弱,皇权得到加强,因此本题选择 D 项。A 项错误,应该是在唐朝基础上有所繁化;B 项错误,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在明朝;C 项错误,宰相权力被削弱皇帝权力增强,这并不是一种平衡的关系。6、D7、 【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

22、使得地方势力凭借自然条件(大江大河和高山等)成为地方割据势力。元朝“人为的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显然是为了打破地方割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 C 项正确;A 不是材料中主要目的;B 材料中没有体现;D 也不是行省主要目的。8、B9、D10、D11、 【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A 项说法夸张,钱穆先生虽然强调了地方权力存在不稳定性,但并未说地方完全不再受中央节制,排除。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分裂割据,对地方治安稳定不利,排除 B。行省制度不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是地方权重而中央权轻,排除 C。钱穆先生认为行省制度在平时增加了中央与政府之间的隔阂,一旦中央权力削弱,就容

23、易造成地方反抗中央的割据局面,D 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D。正确理解题干“行省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 “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意思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第 9 页12、 【答案】C【解析】据材料“夜市直至三更尽通晓不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都长安对商业进行严格的控制,没有夜市,故 A 选项错误;唐都长安实行坊市分开的制度,也有严格的限制,故 B 选项错误;宋都东京商业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故 C 选项正确;元都大都不是该现象最早发生的时期,故 D 选项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夜市通晓不绝”的关

24、键信息,学生可以正确理解为商业突破了时间的限制,再结合古代中国的城市商业布局的变化的相关知识即可对选项进行逐一的分析和判断,即可得出正确答案。13、A14、 【答案】B【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农业税总趋势有下滑,非农业税猛增,农非比例显示非农税地位提高,反映宋代工商业的发展,故 B 项正确。农业税在赋税比例中的占比减少,不能等同于农业生产有减弱趋势,该时期农业相对发展较快,故 A 项错误。宋代只是重农抑商政策松动,不能体现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故 C 项错误。中国古代经济,农业一直占主导,故 D 项错误。15、 【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中“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

25、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描述的是赡创造了墨,并发明和胶法,但因其女婿早亡,未能流传于世的故事,说明了手工技术传承具有不外传的特点,即手工技术的传承具有封闭性,D 正确;但不能体现官府对于私营手工业的干预,也没有体现产品和市场之间的联系以及官营、私营之间的发展情况的对比,故排除 A、B、C。抓住关键信息“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即可解答。16、 【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其中明州所收 4739 斤,杭州 637 斤,而广州则有 348 673 斤”来看,广州区域的对外贸易比其他地区更为繁荣,反映出北宋时期海外贸易区域差异明显。故

26、答案为 B 项。从材料采取的措施看,不能说明海外贸易管理松懈,排除 A 项;材料没有反映商业市镇的作用,排除 C 项;材料反映的是对外贸易,不是本国内的区域贸易,排除D 项。17、 【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唐末的时候,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宋代的时候,由于民族矛盾第 10 页比较尖锐,火药及火药武器广泛用于军事,这就对城防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故出现题干材料所描述的情况。所以应选 D。18、 【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北宋风俗画的代表之作,展现了北宋都城的市井生活和繁荣的商品经济,所以此题选 C;画卷上的建筑多为商店、酒楼、茶坊等,这是无法体现皇权至上的建筑风

27、格的,故可排除 A;重农抑商政策在宋代以后还在推行,B 的说法明显违背史实,故可排除 B;材料没有涉及到政府对市场进行监管的问题,故可排除 D。19、 【答案】A【解析】由材料“平天下” ,即建立以“均平”为特征的至理、至公、至正的理想社会” ,可见“平天下”体现了理学家的济世精神,故选 A;理学家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排除 B;早期儒学思想是“平天下”的思想源泉,排除 C;陆九渊的自信也受当时时代和阶级的限制,没有超越当时的知识分子,排除 D。20、 【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韩愈的观点,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而“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等主张是西汉董仲舒提出

28、来的,故 A.D 项错误;材料信息“排斥佛、道” ,故B 项错误;根据材料“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中已经断绝。 ”可知,宋代儒学回归孔孟之道,继承和发扬了韩愈的观点,故 C项正确。21、 【答案】A【解析】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为万世开太平”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本题实际上考查古代中国儒学发展相关内容宋明理学与明末清初的批判继承儒学。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 项符合题干材料的核心意思,即是二者的相同点,A 正确。其余 BCD 三项的表述,题干材料无从体现,属于无关项,

29、排除。综上,故正确答案选 A。22、 【答案】D【解析】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 “天理”就是封建伦理纲常,而“人欲”是指不符合“天理”的欲望,故答案为 D 项。人欲是违反儒家伦理道德的欲望,不属于天理,与正常欲望不是一回事,排除 A、C 项;材料明确提出正常欲望不在禁止之列,排除 B 项。23、 【答案】A第 11 页【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解读古文史料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契嵩和尚认为儒家与佛教都是圣人之学,对治世治心都有帮助。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契嵩和尚是看到了当时儒家文化的庞大影响力,想借助于儒家文化来宣扬佛教,这是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的表现,故 A 项正确;佛教与儒家在宋以前就开始了合

30、流, “开始出现合流”说法错误,故 B 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契嵩和尚虽认为儒教和佛教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但儒教仍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其统治地位并未发生动摇,故 CD 项均错误。24、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称为四书五经 ” ,二者地位均等,故 A 项错误;儒学哲学化,主要指代儒学上升到“理”的高度,与材料无关,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论语 、 大学 、中庸 、 孟子 ” ,是属于早期入学作品,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把论语 、 大学 、中庸 、 孟子四部典籍也列为儒家经典并称为四书五经 ” ,朱熹想确立儒学经典的构架,为后世儒学建立标准,故 D 项正确。25、C二、非选择题二、

31、非选择题26、 (1)措施:抽调地方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任用文臣担任地方官,设通判监督;设转运使,将地方大部分的财政收入收交中央。(2)特点:行省权力较大;行省的设置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影响: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27、 (1)地方设行中书省,共设十个行省;大都周围地区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和行省以下另设路、府、州、县等下属机构;全国各地以自然村编社,设社长,专管农业。(2)元朝行省制度的确立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统一,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这是我国地方行政机构的一次重大改革,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

32、;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初步奥定了明清以后的地方政治格局。【解析】 (1)措施: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解读和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地方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全国分十个行省,即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可归纳出地方设行中书省,共设十个行省;依据“由中书省直辖的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地称为腹里,有关事务由中书省下辖的六部掌管”可归纳出大都周围地区由中书省直辖;依据“中书省和行中书省以下的行政区划为路、府、州、县,其长官均称达鲁花赤”可归纳出中书省和行省以下另设路、府、州、县等下属机构;依据第 12 页“至元七年二月,元政府下令全国各地以自然村编社,50-100

33、家为一社,设社长,专管农业”可归纳出全国各地以自然村编社,设社长,专管农业。(2)意义:本小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对材料分析后可看到,材料主要介绍了元代的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基本上没有涉及其意义。这就要求学生需联系所学知识进行作答。回顾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行省制度的确立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统一,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这是我国地方行政机构的一次重大改革,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初步奠定了明清以后的地方政治格局。28、 (1)市场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监控;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或都市商业繁盛) ;海外贸易更加兴盛;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2)宋

34、代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意内心的修养,绘画上更加注重意境。(3)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新儒学进一步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或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愿望) 。【解析】 (1)从材料中的“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可知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从材料中的“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 ,可以得出海外贸易更加兴盛;再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市场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监控;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2)从材料中的“新儒学讲究由心而发,格物致知,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可知宋代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意内

35、心的修养;由材料中的“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 ,可以得知绘画上更加注重意境。(3)结合所学知识,从李贽所处的时代,即明末清初的社会形势进行探讨,最后从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加以概括。29、 (1)原因: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儒学家关注社会。 路径:著书立说,阐释儒家经典;将儒学教育渗透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 (2)不同点:传播对象:朱熹:士大夫阶层;王阳明:发展到普通民众。 认识论:朱熹:格物致知;王阳明:致良知(反省内心) 。 社会意义:有利于思想解放;有利于提高民众的道德修养。 (3)主要趋势:世俗化、社会化。 认识:辩证继承,创新发展;面向大众

36、,联系实际。【解析】 (1)由材料“朱熹集中了前人(特别是程颐系统)的儒学研究成果,形成了新儒第 13 页学体系”和“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结合所学,宋明理学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儒学家关注社会。第二小问,由材料“编著四书集注 ,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和“编撰童蒙须知等启蒙著作,对儿童的衣着、饮食等日常行为都作了道德规定” ,可见朱熹传播理学的路径有:著书立说,阐释儒家经典;将儒学教育渗透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2) 由材料“程朱一派专在士阶层中求发展,终于成为新儒家的正统。直到王阳明出现后,陆王才真正能和程朱分庭抗礼。王阳明的“致良知”教以“简易直接”为特色,是和朱子“格物致知”的理论长期奋斗而获得的。 ” ,可见,王阳明学说与朱熹学说的不同点可以从传播对象、社会论和社会意义归纳。(3)由材料“王阳明以来有满街都是圣人之说,新儒家伦理因阳明学的出现而走完了它的社会化的历程。 ” ,可见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世俗化、社会化。而如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一般思路是一分为二,批判继承,开拓创新。可以答为:辩证继承,创新发展;面向大众,联系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