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人物形象.ppt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8017202 上传时间:2022-05-28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1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人物形象.ppt(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学目标分析近三年新课标高考卷的诗词鉴赏题,总结出题规律、题目类型总结答题模式,学习在操作中规范答题语言通过练习强化巩固术语的使用 第第 1 1、鉴赏诗歌作品的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达技巧。 2 2、评价诗歌作品的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观点态度。 一、明确考纲要求一、明确考纲要求 (考什么考什么) 【考点分布【考点分布 】 形象:包括主人公形象、诗人形象、景物形象、意象和意境。 语言:包括品味词语、明确风格。 表达技巧:指的是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行文结构、材料取舍、修辞方法等。 评价:包括内容主题的评价、思想感情的评价、作者观点态度

2、的评价。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的形象什么是诗歌作品的形象?什么是诗歌作品的形象? 定义: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定义: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形象。 诗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诗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 诗歌的形象,包括三个方面:诗歌的形象,包括三个方面:人物形象人物形象事物形象事物形象 景物形象景物形

3、象 诗歌鉴赏诗歌鉴赏人物形象人物形象:1 1主人公形象主人公形象2 2诗人形象诗人形象主人公形象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氓氓刻画了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的女主人公形象;女主人公形象; 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刻画的:刻画的同封建家长制同封建家长制作斗争作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等。的刘兰芝、焦仲卿等。诗人形象:诗人形象: 诗人诗人“我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上是“诗化了的作者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代言人人”。 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在古代诗

4、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 (1 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2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4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7)爱恨情长的形象爱恨情长的形象 1.明确诗歌人物形象的提问形式明确诗歌人物形象的提问形式 2.把握诗歌人物形象的解题切入点把握诗歌人物形象的解题切入点 3

5、.规范诗歌人物形象的答题步骤规范诗歌人物形象的答题步骤 1.提问方式:提问方式: (1)这首诗歌刻画了一个什么形象?这首诗歌刻画了一个什么形象? (2) 这首诗歌中的这首诗歌中的“xx”表达了诗人怎样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的感情? 2.把握鉴赏人物形象切入点把握鉴赏人物形象切入点 诉衷情诉衷情 陆游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

6、绍兴镜湖边的三山。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例题例题简析下面这首宋词中的人物形象。简析下面这首宋词中的人物形象。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知人论世,关注背景:人:陆游;世:南宋,抗金;背景:人:陆游;世:南宋,抗金;背景:词后词后“沧州沧州”的注释,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三山时所写。人晚年闲居三山时所写。2.抓人物心理,抓人物神态抓人物心理,抓人物神态“万里匹马万里匹马”、“关河梦断关河梦断”、“身老沧州身老沧州” “泪空流泪空流”等词句等词句理解全词。理解全词。 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生活,匹马征万

7、里,其飒爽英姿、卓越不凡之气可见,下片表达敌人卓越不凡之气可见,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形成了形成了一种对比一种对比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2、抓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关键字词,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鉴赏依据)3、把握诗歌塑造人物的方法 答案:诗中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答案:诗中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

8、己壮志未酬、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报国无门的感慨。 3.规范答题步骤规范答题步骤例: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例: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寻寻陆鸿渐不遇陆鸿渐不遇 皎然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分析。分析:分析:从环境描写看,从环境描写看,陆鸿渐的

9、新居虽离城不远,但陆鸿渐的新居虽离城不远,但已很幽静,需沿着野外小径直到桑麻之中才能见到。已很幽静,需沿着野外小径直到桑麻之中才能见到。再加再加“篱边菊篱边菊”的点缀,可看出是一个的点缀,可看出是一个幽僻、高雅幽僻、高雅的的隐居之地。隐居之地。作者的动作作者的动作(扣门)、(扣门)、心理心理(欲去问西家)(欲去问西家)及及邻人的叙述邻人的叙述(归来每日斜),烘托出陆鸿渐的潇洒(归来每日斜),烘托出陆鸿渐的潇洒疏 放 , 也 表 现 出疏 放 , 也 表 现 出 作 者 对 隐 居 生 活 的 向 往 。作 者 对 隐 居 生 活 的 向 往 。 答案:答案: 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诗中的陆鸿渐是一

10、个寄情山水、不以尘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的高人逸士形象。( (第一步第一步) ) 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第二(第二步)步) 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三步)(第三步)答题步骤答题步骤 诗中形象诗中形象+ +形象特征形象特征+ +形象意义形象意

11、义 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从哪些地方体现这一、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从哪些地方体现这一形象;形象; 3、这一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观、这一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点态度)(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等) 巩固练习巩固练习例:例:试赏析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试赏析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答案:本诗刻画了一个因在客中度节而思念家人的答案:本诗刻画了一个因在客中度节而思念家人

12、的形象。形象。(诗中形象诗中形象)“抱膝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神态。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子, “还应说着远行人还应说着远行人”既说明诗人对家人的思既说明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也体现了家人对诗人的思念。念也体现了家人对诗人的思念。 (结合诗句分析结合诗句分析)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形象形象意义意义) 分析李清照的点绛唇中女主人公形象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

13、和羞走,倚门回首,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却把青梅嗅。 【答案】 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诗中形象诗中形象)第一句是动作描)第一句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写少女的神态,写,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写少女的神态,展现了人物娇媚的风姿;第三句写少女含羞躲避的情展现了人物娇媚的风姿;第三句写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状;第四句在状;第四句在“走走”与与“回首回首”的矛盾和的矛盾和“却把青梅却把青梅嗅嗅”的掩饰中展现了想见又怕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的掩饰中展现了想见又怕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含羞、好奇、爱恋等)。(含羞、好奇、爱恋等)。(形象特征形象特征)这表现了她)这表现了她的天真、勇敢,和对封建礼教束缚的轻视的一面。的天真、勇敢,和对封建礼教束缚的轻视的一面。(形象意义形象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