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训练1(2).docx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1785822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训练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训练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训练1(2).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页专题训练一(2)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秦 汉1.(20192 月浙江温州选考模拟)顾炎武论及某一制度时,认为其最大的弊端是“尽天下之权,而收之在 上”。该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世官制2.(2019浙江金华十校联考高三上期末)秦汉时期中央政府担心郡守的权力太大,与己不利。于是每 郡派一个官员去监视他。该官员的职务是( )A.郡尉B.枢密使C.监御史D.刺史3.(2019浙江宁波十校联考高三上期末)下列关于两汉“刺史”与“州”的说法正确的是( )汉武帝时设刺史 刺史最初主要监察地方政治 该制度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州在东 汉后期演变为郡县之上的高一级地方机构

2、A.B.C.D.4.(20198 月浙江桐乡选考模拟)有史书记载:“牛拉三个犁铧,由一人操纵,滴下种子,并同时握住条播机。 这样,一天内可播种 667 公亩。”材料中提到的“条播机”最早出现于( )A.春秋战国B.秦代C.汉代D.唐代5.(20193 月浙江稽阳联谊学校高三联考)萧雄的西疆杂述诗描述了古代中国某一水利工程:“道 出行回火焰山,高昌城郭胜连环。疏泉穴地分浇灌,禾黍盈盈万顷间。”该水利工程( )A.是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B.是汉代新疆农民创造的,又名井渠法C.结构是由竖井、暗渠和明渠等部分组成D.位于黄河流域,使关中平原成为肥沃之地6.(20199 月浙江台州选考模拟)中国

3、是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下列能够代表或反映古代中国丝织业 水平的有( )第 2 页浙江钱山漾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甲骨文中出现了祭祀蚕神的内容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 的素纱衤 单衣 汉代丝织品远销地中海地区A.B.C.D.7.(20199 月浙江嘉兴选考模拟)据说,西汉都城长安有正式的“市”九处。“市”的中央设置亭楼,四面建 有门、墙。由此可见当时( )A.社会秩序紧张B.商业非常繁华C.管理相当严格D.经营时间短暂8.(20193 月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西汉有人向汉武帝建议说:“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 也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据此可知太学( )A.为先秦教育史和学术史揭

4、开新的一页B.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儒学的传播与发展C.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D.以培养官僚后备力量为主要办学目的9.(2019浙江金华十校联考高三上期末)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法家和道家思想都曾经是“大一统”政体 下的治国理念。下列按其成为治国理念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儒家法家道家B.法家道家儒家C.法家儒家道家D.道家法家儒家10.(201910 月浙江选考模拟)有一种书法,在造型上出现两个倾向:一、结构上倾向于扁平,强调水平 线条;二、每一字中夸张一条水平线,以毛笔“逆入、平出、挑起”,造成明显的“波磔”。这种书法是( )11.(2019浙江湖州高二上期末) 【加试题】两千

5、多年来,围绕长城产生了很多民间传说、诗词歌赋、 绘画雕塑等文学艺术作品。下列诗句与长城有关的是( )A.“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B.“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C.“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第 3 页12.(2019浙江温州十五校联合体高二上期末)【加试题】秦始皇陵地下的宫殿,象征着咸阳宫;外城垣 东侧的兵马俑坑,象征着守卫京城的宿卫军;陵封土西侧的铜车马坑,象征着宫廷的乘舆。这从本质上 体现出( )A.“灵魂不灭”观念B.“神人共治”思想C.“天人合一”理念D.法家“集权”思想13.从秦到清,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

6、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代虽然确立了郡县制这一具有进步意义的制度,但是由于他的残暴统治,这一制度的优越 性尚未得以体现刘邦不愿意重蹈秦短命的覆辙采用的是混合体。后汉书刘焉 传记载:东汉末灵帝中平五年,朝廷派中央的高级官员九卿出任州牧,“镇安方夏”,“州任之重,自 此而始”。东汉州郡县三级制随之形成。据李晓杰体国经野:历代行政区划材料二 由北方民族建立的元朝,政治制度与前朝比,具有一些鲜明的特色元朝行省制度的定型, 标志着地方大行政区划形成就全国而言,行省并未覆盖全部路府州县设立数目有限的行省, 代表中书省对其力所不及的地方进行管理,中央再从大局上对诸行省实施节制,确实也是一种具有

7、明 显优点的统治模式。据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研究材料三 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 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 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损益,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中华文化通志(1)依据材料指出刘邦采用“混合体”的原因。东汉地方上出现的新行政设置“州”与西汉时形成的哪一 制度有关?(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就全国而言,行省并未覆盖全部路府州县”,并说明行省制的优点。(3)根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14.(20199 月浙江台州选考模拟)【加试题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对秦的统一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秦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不专因秦国地势之险要及其兵力之强盛,而最重要的还是当 时一般意向所促成。秦始皇对征服后的土地注重统治和制度建设,不似其他同时代的征服者只重 征服,不重制度建设,因此使统一稳固。摘编自过秦论国史大纲等阅读材料,你更侧重于哪一种认识?请结合所学进行阐述。第 4 页专题训练一(2)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秦汉1.C 本题考查郡县制的弊端。依据材料“尽天下之权,而收之在上”可得出顾炎武强调该制 度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 B、D 两项错误,这一制度对地方控制过死,分封制

9、下,诸侯国有很大 的自主权力,故 A 项错误;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故 C 项正确。2.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官僚机构。据材料“秦汉时期中央政府每郡派一个官员去监 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尉不是监察官员,故 A 项错误;枢密使不属于秦汉时期,且掌管军事职 能,故 B 项错误;秦朝开始派监御史监察地方郡守,故 C 项正确;刺史出现于汉武帝时,且监察区域 是州,故 D 项错误。3.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时从中央派刺史监察地方官 员,故正确;刺史制度反映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与相权、皇权关系无关,故错误;刺史的管 辖区域称“州”,州在东汉后期演变为郡县之

10、上的高一级地方机构,故正确。故组合正确, 故选 B 项。4.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根据材料“牛拉三个犁铧”“滴下种子”“并同时握住条播 机”等信息可知该播种工具是耧车,它是汉代赵过发明的,C 项正确。材料中的播种工具是汉代的 耧车,与春秋战国、秦代不符,排除 A、B 两项。唐代迟于汉代,与设问要求“条播机最早出 现于”不符,排除 D 项。5.C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依据材料中西疆杂述诗及“道出行回火焰山” 可知该水利工程是由新疆的坎儿井,由竖井、暗渠和明渠等组成,故 C 项正确;都江堰在四川成都,故 A 项错误;井渠法是技术方法不是水利工程,故 B 项错误;位于黄河流域的是

11、郑国渠,与地理位置 不符合,故 D 项错误。6.D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丝织业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浙江钱山漾新石器时代文化遗 存出土了家蚕丝绸片,反映了古代中国丝织业水平,故正确;甲骨文中出现了祭祀蚕神的内容,蚕 神也反映了丝织业相关现象,故正确;汉代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衤单衣,丝织品经由丝绸 之路远销地中海地区,都反映了中国丝织业水平,故正确。故选 D 项。7.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市的中央设置亭楼,四面建 有门、墙”,可说明这些是用于监控市场交易行为的,反映出西汉对市的管理相当严格,故 C 项正 确。8.D 本题考查汉代太学的设立。材料大意是太学是培养贤

12、士和教化的重要机构,希望皇帝 能够兴太学,来培养天下的贤士,故 D 项符合题意;太学是在汉武帝时期才开始被建议兴建的,A 项时间不符合,故排除;题干没有提到儒学和其他学派的内容,故 B、C 两项与题意无关,故排除。9.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治国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大一统”政体从秦朝开始,秦朝以法家 思想为治国思想,西汉初以道家无为思想为治国思想,汉武帝罢黜百家、推尊儒术,儒家开始成为 治国思想,故 B 项正确。第 5 页10.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依据材料“结构上倾向于扁平,强调水平线条” “造成明显的波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出该书法是隶书,观察图片,A 项是小篆,应排除;B

13、 项是 隶书,符合题意;C 项是楷书,应排除;D 项是草书,应排除。11.C 本题考查中国文化遗产长城。联系所学知识,A 项描述的是京杭大运河,B 项是 表达了诗人对钟山的眷恋,D 项是对庐山的描述,均不符合题意;只有 C 项中的阳关是汉长城重要 关隘,因在玉门关之南而得名,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故选 C 项。12.A 本题考查中国文化遗产秦始皇陵。材料体现了秦始皇陵建造时依照“事死如生” 的原则,体现的是灵魂不灭的观念,故 A 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神”的管理、“天人合一”和集权思 想,故排除 B、C、D 三项。13.参考答案 (1)原因:郡县制的优越性尚未得以体现;刘邦不愿意重蹈秦短命

14、的覆辙。制度:刺史制度。(2)说明:元朝除行省外,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一是宣政院管 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或者答“腹里”和“宣政院辖地”)优点: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具有 重要意义。(3)理解:从秦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都以加强中央集权为根本目的,外在形式变化,但根本性质 不变。解析 本题考查汉朝州刺史的设置、元朝行省制度、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第(1)问第一小问原因,依据材料一“这一制度的优越性尚未得以体现”“不愿意重蹈秦短命的覆辙” 得出郡县制的优越性尚未得以体现;刘邦不愿意重蹈秦短命的覆辙;

15、第二小问制度,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与刺史制度有关。第(2)问第一小问说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除了在全国设立十大行省 之外,还设立了二个单列的行政区划即“腹里”“宣政院辖地”;第二小问优点,据材料二“对其力所不 及的地方进行管理,中央再从大局上对诸行省实施节制”得出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对于加强 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第(3)问依据材料三“发挥这一集权 的功能”“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损益”可得出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 度的根本目的都是加强中央集权,故得出“无根本性质的变动”。14.参考答案 侧重:商鞅变法奠定的基础;地势险峻;人民渴望统一;统一成为时代潮流等 因素促成统一。侧重:建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推广郡县制;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度量衡等 制度建设促成了统一。解析 本题考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缔造者秦始皇。侧重可据材料“秦奋六世之余烈, 振长策而御宇内最重要的还是当时一般意向所促成”和统一的条件如商鞅变法、地势险峻、 人民渴望统一、时代潮流等因素进行阐述;侧重可依据材料“秦始皇对征服后的土地注重统治 和制度建设因此使统一稳固”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巩固统治、制度建设的角度阐述巩固统一 的措施,无论哪种选择都要注意史论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试题库答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