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净化作用.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7841021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净化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净化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净化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净化作用.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净化作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5年第二期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区大概情况试验地位于汩罗市桃林林场及汩罗市郊小洲湖稻田。桃林林场地处汨罗江北,位于湖南省汨罗市桃林寺镇境内,介于东经11303151130619,北纬285552285818之间。南北纵长4.49km,东西横跨4.97km,土地总面积386.7hm2。桃林国有林场地处丘岗地区,地势平缓,海拔5580m,坡度一般在10下面,土壤为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红壤,pH值5.56.5,土层深度大于80cm,土壤腐殖质含量较少,土壤肥力中等。该地域属于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具有“春温多变、寒流频繁、热量丰富、无霜期长、夏秋

2、多旱、四季分明的特点,年平均温度16.9,年平均降雨量1353.6mm,年平均雨日152d,年平均相对湿度81%,无霜期263d。选择的试验区位于林场内的土里塘和汩字区。两区外侧为半围合的丘岗林地,中间是低洼的山塘和稻田。土里塘的林地是针阔混交林,无人为干扰措施,汩字区林地是湿地松人工林,每年4月每亩林地施40kg钙镁磷肥、20kg碳铵、500g溴氰菊酯,6月施750mL草苷膦,12月施40kg钙镁磷肥。小洲湖稻田是试验对照区。该区位于汩罗市郊,北依汩罗江,地处北纬2850,东经11303。土壤母质为河流沉积物,质地为沙壤质土壤。海拔29m,属湖洲平原。1.2实验方法农药残留分析样土样、水样、

3、植物样保存于-20环境中,保存期不超过3天;微生物分析样及待测水样保存在4环境中;土壤有机质待测样须阴干、磨细过100目筛,保存待测;土壤pH待测样须阴干过10目筛;水样pH值不能保存,立即测定。根据五点采样法采取土样,同时在稻田、山塘及灌溉沟渠采取水样,在稻田中采取稻根、稻茎样。农药残留的分析利用液相色谱法7;土壤有机质测定利用外加热重铬酸钾氧化法;水体有机质含量利用高锰酸钾氧化法;土壤及水体微生物活度测定利用二乙酸荧光素FDA水解法;pH测定利用电极法。1.3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利用相关分析法分析农药残留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探明环境因子对农药残留量的影响。使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

4、的处理与分析。2结果与分析2.1不同系统的农药残留研究表明,农药残留在人体内长期蓄积滞留会引发慢性中毒8,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表1为不同生态系统土壤农药残留情况。松稻系统林地土壤中敌敌畏、百菌清、三唑酮、甲氰菊酯指标无检出,而草甘膦、溴氰菊酯含量较高,其中草甘膦含量达45100g/kg;在混稻复合系统的林地七种农药残留皆无检出,这与林地有无施用农药及不同农药的稳定性有关。松稻系统与混稻系统比拟,稻田土壤中敌敌畏、百菌清、三唑酮、溴氰菊酯、甲氰菊酯含量两者之间差异都不显著P0.05,而克百威及草甘膦含量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这可能与前者林地中的草甘膦、克百威随径流进入稻田有关。与对照比拟,杀

5、虫剂类的敌敌畏、溴氰菊酯和甲氰菊酯及除草剂类的草甘膦在水稻土表层的残留较低,平均降幅在25.2%83.3%之间;杀菌剂类的百菌清、三唑酮农林系统稻田土壤含量较高,平均增幅在35.8%42.4%之间。与混稻复合系统一样,对照稻田系统土壤中也没有检出克百威成分。2.2不同系统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微生物活度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中,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低于稻田土壤;混稻复合系统较之于松稻复合系统,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低20%,而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相近。与对照稻田系统比拟,农林系统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29.8%,差异显著P0.05,这可能与稻田的利用方式和稻田质地有关系。不同农林复合系统林地土壤微生物活度

6、差异显著P0.05,其中混交林地比湿地松林地高48.1%,而两系统稻田土壤微生物活度相近,且均显著高于林地土壤。农林复合系统与洲湖平原对照稻田系统比拟,前者高于后者,平均增幅31.7%。土壤微生物活度与土壤有机质的关系在不同地块有差异。稻田土壤微生物活度与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P=0.053,R=0.700,n=8,而在湿地松林地和针阔混交林地土壤微生物活度均与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P0.01。其原因在于不同地块土壤有机质组成及性质有差异,在稻田土壤中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水稻秸杆、属于芳香度较低的富里酸,容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故相近环境背景下的稻田土壤微生物活度越高,其分解的有机质量越多,留存的有机质量越

7、低,表现为两者间的负相关关系。在针阔混交林地和湿地松林地,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林木凋落物,且以针叶凋落物为主,其中阔叶凋落物构成的有机质芳香度较低易于分解,针叶凋落物构成的有机质芳香度较高不易分解,土壤微生物活度越高,留存土壤中的高芳香度有机质相对量越多,故两者关系表现为正相关。2.3不同系统土壤农药残留与影响因子的关系在湿地松林地土壤检出了百克威、草甘膦和溴氰菊酯残留成分表2,三种农药残留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呈不显著、极显著、显著正相关,讲明湿地松林地中土壤有机质对该三类农药吸附作用强;此外,林地中土壤微生物活度也与该三种农药呈极显著、显著、显著正相关,表明通过微生物作用促进芳香度较高的有

8、机质含量增加,进而有利于吸附三种残留的农药。在农林复合系统的稻田土壤中,土壤有机质与土壤残留农药的关系与湿地松林地不同表2,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敌敌畏残留量不相关,与克百威呈不显著负相关,与其余五种农药残留量呈不显著正相关,表明稻田土壤有机质对农药成分的吸附作用比湿地松林地土壤有机质弱,原因可能在于稻田土壤有机质芳香度低、易于被微生物分解,进而充当农药分解共代谢经过中微生物的能量来源,导致吸附作用降低。土壤微生物活度与敌敌畏、克百威呈不显著正相关,而与其余五种农药残留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敌敌畏的稳定性受热、土壤酸碱度影响大,故受有机质、微生物活度影响较小;克百威在水田中与芳香度较低的富里酸类

9、有机质结合容易随水迁移,故它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不显著负相关,又由于稻田有机质含量与微生物活度呈负相关,因而它与微生物活度呈正相关。其余五种农药受理化因子影响较小,它们的降解主要受土壤微生物影响,因而微生物活动加强能加快它们的降解,其关系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3结论1农林复合系统稻田土壤农药残留量低于对照平原稻田系统,源于两个层面的机制:土壤层面是农林系统稻田土壤微生物对残留农药的降解能力强于平原稻田土壤;空间层面则是农林系统周围被森林屏蔽进而阻隔农业病虫进入,减少农药施用量,进而从源头上降低了农药残留土壤的机率。2湿地松林、针阔混交林地土壤有机质芳香度较高,与稻田土壤比拟不利于微生物生命活

10、动,导致以生物因子为主要降解途径的土壤残留农药在土壤中积累;另外,其中芳香度较高的土壤有机质利于吸附各类有机农药。4讨论微生物对不同农药残留的影响试验地土壤中检出的七种残留农药中,敌敌畏受热易蒸发,同时在碱性条件下容易分解,故微生物对它的影响较小。有研究表明,在淹水土壤中微生物对百克威呋喃丹的降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非生物降解因子往往作用更强烈进而使微生物的促进作用被掩盖,本研究中的结果证明了这种观点。百菌清、三唑酮、草甘膦、溴氰菊酯、甲氰菊酯受土壤理化因子影响较小,稳定性较强,它们的降解主要依靠土壤微生物途径来完成。稻田土壤有机质以芳香度较低的富里酸为主,容易被微生物分解而成为微生物的主要碳

11、源,故微生物活度较大;存在于稻田土壤中的以上五种残留农药受土壤微生物活动影响大,其降解经过主要受微生物生命活动所控制。在湿地松林地,由于土壤有机质芳香度较高而难于被微生物利用,微生物生命活动较弱,存在于这种土壤环境中的残留农药其存在经过受微生物的影响较弱,相反非生物因子对土壤农药存在经过影响较为重要。植物能够多种方式协助微生物转化氯代有机化合物,其根际在微生物降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能够加速很多农药以及三氯乙烯的降解9。植物在整个生长期间进行着活跃的新陈代谢活动,根系不仅从环境中摄取养分和水分,同时也不断地向生长介质中分泌大量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如糖类、有机酸、氨基酸、脂肪、酚类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和植物表皮组织的不断死亡和脱落改变了根际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这种改变使根际微生物不仅种类和数量远高于非根际土壤,而且其代谢活动也比非根际微生物高10。胡立芳等研究发现,接种Penicilliums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升学试题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