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个人礼仪-精品文档-精品文档.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7707677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的个人礼仪-精品文档-精品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的个人礼仪-精品文档-精品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的个人礼仪-精品文档-精品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的个人礼仪-精品文档-精品文档.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的个人礼仪中国的个人礼仪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正所谓有礼仪之大谓之夏,中国的礼节与仪式.中国的个人礼仪有哪些?下面是学习啦我搜集整理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中国的个人礼仪:政治礼仪祭天始于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古人首先重视的是实体崇拜,对天的崇拜还体如今对月亮的崇拜及对星星的崇拜。所有这些详细崇拜,在到达一定数量之后,才抽象为对天的崇拜。周代人崇拜天,是从殷代出现帝崇拜发展而来的,最高统治者为天子,君权神授,祭天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因而,祭天盛行到清代才宣告结束。祭地夏至是祭地之日,礼仪与祭天大致一样。汉代称地神为地母,讲她是赐福人类的女神,也叫社神。最早祭

2、地是以血祭祀。汉代以后,不宜动土的风水信仰盛行,祭地礼仪还有祭山川、祭土神、谷神、社稷等。宗庙之祭宗庙制度是祖先崇拜的产物。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宗庙的位置,天子、诸侯设于门中左侧。大夫则庙左而右寝。庶民则是寝室中灶堂旁设祖宗神位。祭祀时还要卜筮选尸。尸一般由孙辈小儿充当。庙中的神主是木制的长方体,祭祀时才摆放,祭品不能直呼其名。祭祀时行九拜礼,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宗庙祭祀还有对先代帝王的祭祀,据(礼记曲礼)记述,凡于民有功的先帝如帝喾、尧、舜、禹、黄帝、文王、武王等都要祭祀。自汉

3、代起始修陵园立祠祭祀先代帝王。明太祖则始创在京都总立历代帝王庙。嘉靖时在北京阜成门内建立历代帝王庙,祭祀先王三十六帝。祭祀汉魏以后,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唐代尊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唐宋以后一直沿用释奠礼(设荐俎馔酌而祭,有音乐没有尸),作为学礼,也作为祭孔礼。南北朝时,每年春秋两次行释奠礼,各地郡学也设孔、颜之庙。明代称孔子为至圣先师。清代,盛京(辽宁沈阳)设有孔庙,定都北京后,以京师国子监为太学,立文庙,孔子称大成至圣文宣先师。曲阜的庙制、祭器、乐器及礼仪以北京太学为准式。乡饮酒礼是祭祀先师先圣的产物。相见礼下级向上级拜见时要行拜见礼,官员之间行揖拜礼,公、侯、驸马相见行两拜礼,下级

4、居西先行拜礼,上级居东答拜。平民相见,依长幼行礼,幼者施礼。外别行四拜礼,近别行揖礼。军礼包括征伐、征税、狩猎、营建等。中国的个人礼仪:生活礼仪诞生礼从妇女未孕时的求子到婴儿周岁,一切礼仪都围绕着长命的主题。高禖之祭即是乞子礼仪。此时,设坛于南郊,后妃九嫔都参加。汉魏时皆有高禖之祭,唐宋时制定了高禖之祀的礼仪,金代高禖祭青帝,在皇城东永安门北建木制方台,台下设高禖神位,清代无高禖之祭,却有与之意义一样的换索仪式。诞生礼自古就有重男轻女的倾向。诞生礼还包括三朝、满月、百日、周岁等。三朝是婴儿降生三日时接受各方面的贺礼。满月在婴儿满一个月时剃胎发。百日时行认舅礼,命名礼。周岁时行抓周礼,以预测小儿

5、一生命运、事业吉凶。成年礼也叫冠礼,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礼仪。冠礼从氏族社会盛行的男女青年发育成熟时参加的成丁礼演变而来。汉代沿袭周代冠礼制度。魏晋时,加冠开场用音乐伴奏。唐宋元明都实行冠礼,清代废止。中国少数民族不少地区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成年礼,如拔牙、染牙、穿裙、穿裤、盘发髻等仪式。飨燕饮食礼仪飨在太庙举行,烹太牢以饮宾客,重点在礼仪往来而不在饮食,燕即宴,燕礼在寝宫举行,主宾能够开怀畅饮。燕礼对中国饮食文化构成有深远的影响。节日设宴在中国民间食俗上构成节日饮食礼仪。正月十五吃元宵,清明节吃冷饭寒食,五月端阳的粽子和雄黄酒,中秋月饼,腊八粥,辞岁饺子等都是节日仪礼的饮食。在特定的节日

6、吃特定的食物,这也是一种饮食礼仪。宴席上的座次,上菜的顺序,劝酒、敬酒的礼节,也都有社会往来风俗中男女、尊卑、长幼关系和祈福避讳上的要求。宾礼主要是对客人的接待之礼。与客人往来的馈赠礼仪有等级差异。士相见,宾见主人要以雉为贽;下大夫相见,以雁为贽;上大夫相见,以羔为贽。五祀指祭门、户、井、灶、中霤(中室)。周代是春祀户,夏祀灶,六月祀中霤,秋祀门,冬祭井。汉魏时按季节行五祀,孟冬三月腊五祀,总祭一次。唐、宋、元时采用天子七祀之讲,祀司命(宫中小神)、中霤、国门、国行、泰厉(野鬼)、户、灶。明清两代仍祭五祀,清康熙之后,罢去门、户、中霤、井的专祀,只在腊月二十三日祭灶,与民间传讲的灶王爷腊月二十

7、四朝天言事的故事相合,国家祀典采用了民间形式。傩仪滥觞于史前,盛行于商周。周代的傩仪是四季驱邪逐疫。周人以为自然的运转与人事的吉凶息息相通。四季转换,寒暑变异,瘟疫流行,鬼魂乘势作祟,所以必须适时行傩以逐邪恶。傩仪中的主神是方相氏。两汉,傩仪中出现了与方相氏相配的十二兽。魏晋南北朝隋唐沿袭汉制,傩仪中参加了娱乐成分,方相氏和十二神兽角色,由乐人扮演。至今仍有遗存的贵州土家族傩堂仪最为完好典型。中国的个人礼仪:握手礼仪握手礼节源于古代欧洲人向对方表明手中未带武器,表明亲切友好之意.其后成为风气,通行于欧美.辛亥革命后我国也习以为礼.在当今商务交往中,握手是最常使用的一种见面礼.握手的方式:双方各

8、自伸出右手,相互间保持一米左右的距离,手掌略向前下方伸直,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向上,掌心向左,手的高度大致与腰部平齐,手握住对方时,应面带微笑地凝视对方,相互应寒暄几句。握手时应注意:1不要三心二意,双眼要凝视对方;2握手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3秒至5秒左右);3握手时不要拍对方的臂膀;4握手不可用力过度。(关系一般,双方稍用力相握,上下晃一晃即可;假如关系密切,可略用力并上下摇几下,表示特别友好或双方的深厚情意。但只握指尖或只递指尖或双手包住对方的手,则是失礼之举)。握手时应遵循的原则:尊者居前。上下级之间,应上级先伸手;长晚辈之间,应长辈先伸手男女之间,应女士先伸手;同级同辈之间,不分谁先伸手

9、。注意:当握手双方符合以上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顺序时,一般先考虑职位,再考虑年龄,再考虑性别。注意:介绍时应尊者居后(先介绍职位低者,后介绍职位高者);但握手时应尊者居前(职位高者先伸手)。客人和主人握手时,伸手顺序有所不同。迎接客人,主人先伸手;送走客人,客人先伸手。客人到来时,一般主人先伸手,表示欢迎;客人离开的时候,一般是客人先伸手。客人先伸手,表示让主人留步。握手的禁忌不双手握手不左手握手不穿插握手不戴着手套握手不用不洁之手与别人相握不在握手时将另一只手放在衣袋里不戴着墨镜握手,患有眼疾或眼部有缺陷者例外中国的个人礼仪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正所谓有礼仪之大谓之夏,中国的礼节与仪式.中国的个人礼仪有哪些?下面是学习啦我搜集整理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中国的个人礼仪:政治礼仪祭天始于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推荐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汇报体会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