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方法.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683222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方法.doc(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方法.精品文档.表面粗糙度的標注方法文件名稱:表面粗糙度的標注方法版本:第一版本版本日期:Apr.8, 2005目錄1 目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 範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 參攷文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34 內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1 表面粗糙度圖形符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2 表面粗糙度要求的標注方法及解釋. . . . . . . . . . . . . . . . . . . . . . 44.3 表面粗糙度標注位置及方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4.4 簡化標注.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4.5 兩個或更多加工方法的標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5 附錄A 表面鍍覆的標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6 附錄B 概要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7 附錄C 表面粗糙度標注示例. . . . . . . . . . . . . .

4、. . . . . . . . . .11 8 附錄D 術語和定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9 附錄E 粗糙度符號的比例和尺寸. . . . . . . . . . . . . . . . . . . . . .1910 附錄F 在不同的標准中表面粗糙度的不同標注方法. . . . . . . . . . . . . .20 1. 目的:本文明確了表面粗糙度標注方法以及表面粗糙度圖形符號的意義.2. 範圍:本文适用于所有工程文件及圖紙中有表面粗糙度要求時标注表面粗糙度方法.3. 參攷文件:a) ISO 13

5、02:2002 產品幾何技術規範 技術產品文件中表面結構的標注;b) ISO 4287:1997 產品幾何技術規範 表面結構: 輪廓法 表面結構的術語,定義及參數;c) ISO 4288:1996 產品幾何技術規範 表面結構: 輪廓法 評定表面結構的規則和方法;4. 內容:4.1 表面粗糙度圖形符號 4.1.1 完整的表面粗糙度图形符号如图1所示a) 允许任何工艺 (APA) b) 去除材料 (MRR) c) 不去除材料 (NMR)图1 完整的图形符号在文字描述中,图1所示a, b, c三种情形分別用 APA, MRR, NMR表示。4.1.2 当環繞工件轮廓的所有外圍表面(完整特征)有相同的

6、表面粗糙度时,在图1所示的完整图形符号上加一圆圈,在图形中代表工件的封闭轮廓,如图2所示。图2 封闭轮廓表面有相同的粗糙度要求4.1.3 完整的粗糙度符号的组成 不同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标注位置必须如图3所示的完整图形符号的位置,其中圖形 符號的比例和尺寸要求見附錄E.图3 位置(a到e):补充要求的位置图3中: a) 位置a 單個表面粗糙度的要求。b) 位置a和b 兩個或更多個表面粗糙度要求。 在位置a标注第一个表面粗糙度的要求。在位置b标注第二个表面粗糙度的要求。如果要 标注第三个,或更多个表面粗糙度要求,图形符号相应在垂直方向扩大,以空出更多的位置. 当扩大图形符号时,a和b的位置需上移.c

7、) 位置c 加工方法 标注加工方法、表面处理、涂层或其它加工工艺要求等。如车,辊,镀等加工表面。d) 位置d 表面鍍覆 加工过程中有表面镀覆和方向要求时可按照如附錄A中表A1所示的符号(如“=”,“X”,“M”) 标注在完整表面粗糙度图形符号中。e) 位置e 加工余量 加工余量通常只有在同一图形中有多个加工工艺阶段时标注.例如,在鑄造或鍛壓件的毛胚图 上要給出成品零件的尺寸時通常标注加工余量.注: 1)在位置a或b或者a&b處,除了標注表面粗糙度參數及其規格值外,也可能有必要標注其它的附加 要求.例如傳輸帶或者取樣長度,評定長度,極限值解釋如16%原則或最大原則.如果未標注,則認 為是采用默認

8、值.2)為了確保表面粗糙度要求是明確的,可能有必要在其他位置補充標注一些附加要求.例如在位置 c處標注加工方法,在位置d處標注表面鍍覆,在位置e處標注加工余量.4.2 表面粗糙度要求的標注方法及解釋 图4是在工程圖紙中完整的單個表面粗糙度要求標注示例。图4 在工程图纸中标注单个完整的表面粗糙度要求示例4.2.1 規格上限U或下限L 当标注参数代号、参数值和传输带时,它们应被理解为粗糙度参数的单项公差的上限值. 当标注参数代号、参数值和传输带时,作为参数的单项下限值时,参数代号前加L。例如L Ra 0.3 Ra 0.3 MRR Ra 0.3; MRR L Ra 0.3 a) 文字描述 b) 图形

9、符号 当有多个表面粗糙度要求时,作为双项公差应该是在每个完全图形符号上加两个公差极限, 上限值前加U,下限值前加L。例如 MRR U Rz 0.9; L Ra 0.3 a) 文字描述 b) 图形符号 上下极限用相同参数的不同极限值表示時,如果不妨碍理解的话,可以不加U和L。例如 MRR Rz 0.9; Rz 0.3 a) 文字描述 b) 图形符号注意: 为了避免误解,在参数代号和数字极限值间应插入两个空格。4.2.2 传输带 当与参数代号连接的传输带不标注时,表面粗糙度要求认为是采用默认的传输带(详情见 附录DD20)。 传输带标注应该包含滤波器的截止值(用毫米为单位).短波滤波器ls标注在前

10、,长波滤波器 lc 标注在后, 中间用连字符 “-”隔开。例如: MRR 0.0025-0.8 / Rz 3.0 a) 文字描述 b) 图形符号 如果在传输带中只标注一个滤波器,另一个為默认值,无论是标注短波滤波器或长波滤波器都 应该保持连字号“-”。例如 MRR 0.8 / Rz 3.0 (长波滤波器) (长波滤波器) MRR 0.0025- / Rz 3.0 (短波滤波器) (短波滤波器) a) 文字描述 b) 图形符号注: 标注传输带(或取样长度)时后面应该有一斜线“/”,接着后面是表面粗糙度参数代号,然后再 是使用文本的数值。4.2.3 评定长度 用于判别被评定轮廓的X轴方向上的长度。

11、粗糙度参数的评定长度 (ln)通常是默认的五个 取样长度(lr),即ln=5xlr。如果评定长度不是默认的五个取样长度,取样长度个數应该标注在参数代号后面。例如Ra8 3.3; Rz3 3.0。4.2.4 公差极限的标注有两种不同的方法标注和解释表面粗糙度的公差极限.一种是16%原则,另一种是最大原则. “16%原则”被定义为所有表面粗糙度标注要求的默认规则。如果“最大原则”适用于表面粗糙度的要求, “max” 应该加在参数名的后面(详情 见附录D D16, D17)。 MRR Ra 0.7; Rz1 3.3 (16%原则) MRR Ramax 0.7; Rz1max 3.3 (最大原则) a

12、) 文字描述 b) 图形符号4.2.5 加工方法及有關信息 如有必要,指定表面的加工方法可以用文字描述加入到完整表面粗糙度图形符号中。例如:Rz 3.1Turned Rz 0.6Fe/Ni15p Cr r MRR turned Rz 3.1 (机加工) NMR Fe/Ni15p Cr r; Rz 0.6 (涂鍍) a) 文字描述 b) 图形符号4.3 表面粗糙度标注位置及方向4.3.1 總則 表面粗糙度符号与补充信息应该同向标注,方便从图纸底部或右边看图,如图5所示。图5 读表面粗糙度要求的方向4.3.2 在轮廓线上标注 表面粗糙度的要求可以被直接标注在延长线上或者通过一端有箭头的参考线/引导

13、线连接 到表面,或者直接标注在表面,如图6和图7所示。 图6 轮廓线上标注表面粗糙度要求 图7 参考线和引导线的使用选择 4.3.3 在尺寸线上标注 在不引起误解的前提下,表面粗糙度要求可以与显示的尺寸一起标注,如图8所示。图8 在尺寸线上标注表面粗糙度要求4.3.4 在几何公差的公差框上标注 表面粗糙度要求可以标注在几何公差的公差框上, 如图9所示。 a) b)图9 在几何公差的公差框上标注表面粗糙度要求4.3.5 在圆柱和棱柱表面上标注 如果通过中心线标注和每个棱柱表面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要求,圆柱和棱柱表面可以只 标注一次,如图10所示。 但是,如果个别的棱柱表面有不同的表面粗糙度要求,则

14、应该分别单独标注,如图11所示.图10 在圆柱表面的延长线标注表面粗糙度要求图11 在圆柱和棱柱表面标注表面粗糙度要求4.4 简化标注4.4.1 大多数表面有相同的粗糙度要求 如果一个工件的大多数表面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要求,个表面粗糙度要求应该接近图形 的标题框标注。应这种表面粗糙度要求的一般图形符号后面应该有1) 无任何其它标注的以圆括号形式给出的基本图形符号,如图12-a 。2) 特殊的偏离表面粗糙度要求或者以圆括号形式给出的要求如图12-b, 以便标注与一般表面粗糙 度要求相偏离的要求。 与一般表面粗糙度要求相偏离的表面粗糙度要求应该直接标在特殊表面的相同视图中,见 图12.a) b)图

15、12 简化标注 大多数表面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要求4.4.2 多表面的相同要求 带字母的图形符号标注 - 如果它的含义被解释在工件附近,或者在标题框附近,或者在注释 中注明,简化参考标注可以用于多表面,如图13所示。 图13 简化标注 - 在最小图纸空间的参考标注4.5 两个或更多加工方法的标注 如果表面处理前后都必须定义表面粗糙度,應在一个注释或用如图14所示的方法表示.图14 在表面处理前后标注表面粗糙度要求附录A 表面镀覆的标注表A1 表面镀覆的标注图形符号解释和示例平行于标注符号的视图投影平面 垂直于标注符号的视图投影平面X相对于标注符号的视图投影平面斜向相交. M多向 C相对于标注符号

16、的表面中心近似圆形的R相对于标注符号的表面中心近似放射状的P镀层是微粒,无方向或突起如果有必要说明表面类型,应该通过加附加的注释来实现.附录B 概要表表B1 没有说明的图形符号符号含义基本图形符号: 当它的含义用注释来解释时或者表示表面在考虑中,可以单独使用扩展图形符号: 没有标注其它说明的加工表面; 当其含义是“加工表面” 时可以单独使用。扩展图形符号:禁止去除材料的表面,这个扩展图形符号可以用于图纸中与加工工艺相关的表面,用来说明表面经过前面的加工工艺所处的状态,不管这种状况是否通过去除材料或者其他的方法获得.表 B2 表面粗糙度标注的图形符号符号含义/解释不允许去除材料的工艺,单项上限值

17、,默认传输带,R-轮廓,粗糙度 0.5 mm的 最大高度,5个取样长度(默认)中的评定长度,“16%原则”(默认).工艺应该去除材料,单项上限值,默认传输带,R-轮廓,粗糙度0.3 mm的最大高 度,5个取样长度(默认)中的评定长度,“最大原则”.工艺应该去除材料,单项上限值,传输带(0.008-0.8)mm,R-轮廓,算术平均 偏差3.1mm,5个取样长度(默认)中的评定长度,“16%原则”(默认).工艺应该去除材料,单项上限值,传输带:0.8m取样长度(默认0.0025mm), R-轮廓,算术平均偏差3.1mm,3个取样长度中的评定长度,16%原则”.不允许去除材料的工艺,双项上下极限值,

18、两极限值的默认传输带,R-轮廓,上限 值:算术平均偏差3.1mm,5个取样长度(默认)中的评定长度,“最大原则”,下限值:算术平均偏差0.9mm,5个取样长度(默认)中的评定长度,“16%原则”(默认)注意: 以上所给出的表面粗糙度参数, 传输带/采样长度,参数值以及所选择的符号仅作为示例表B3 带有补充信息符号这些标注可以与以上表B2中适当的图形符号一起使用。符号含义 加工方法:磨削.表面类型:多向镀覆的方向.应用于投影视图完全封闭轮廓的表面粗糙度要求加工余量3mm注意: 以上給出的加工方法,表面類型和加工余量僅作為示例附录C 表面粗糙度标注示例表C1 表面粗糙度要求标注示例要求示例表面粗糙

19、度:- 双项规范: - 上限值Ra =55 m, - 下限值Ra =6.2 m; - 两个“16%原则”默认- 两个传输带0.008-4 mm; - 默认评定长度: 54=20 mm; - 表面中心近似圆形的表面镀覆; - 加工工艺:磨削注: 因为不会引起歧义,不必加U和L所有表面的粗糙度,除了- 一个单项/上限值;- Rz =6.1 m; - “16%原则”默认;- 默认传输带- 默认评定长度 (5 x c)- 表面镀层,无要求;- 应该去除材料的工艺,表面有不同粗糙度要求:- 一个单一的,单项上限值;- Ra =0.7 m;- “16%原则”默认;- 默认传输带;- 默认评定长度 (5 x

20、 c)- 表面镀层,无要求;- 应该去除材料的工艺.表面粗糙度:一个单项上限值和一个双项极限值;- 单项Ra =3.1 m;- 默认16%原则;- 传输带 0.8 mm- 评定长度5 x0.8 =4 mm- 双项 Rz:- 上限值Rz =18 m;- 下限值Rz =6.5 m;- 两个:传输带 2.5mm- 两个:评定长度5x2.5=12.5 mm;(即使不会引起歧义,也可以标注U和L符号)- 表面处理,镀镍/铬。附录C 表面粗糙度标注示例表C1 表面粗糙度要求标注示例要求示例表面粗糙度:- 一个单项/上限值;- Rz =1 m;- “16%原则”默认;- 默认传输带;- 默认评定长度- 表面

21、镀覆,无要求;- 表面处理,镀镍/铬;表面要求对所有封闭轮廓代表的表面有效.表面粗糙度和尺寸可以标注的方式有:- 一起标注在延长线上,或- 分别标注在各自的投影线和尺寸线上。示例中的三个表面粗糙度要求都是:- 一个单一的单项/上限值;- 分别是:Ra =1.5 m, Ra =6.2 m, Rz =50 m;- “16%原则”默认;- 默认评定长度 (5c)- 默认传输带;- 表面镀层,无要求;应该去除材料的工艺;表面粗糙度,尺寸和表面处理标注.示例是三个连续的加工工艺.第一道工序:- 一个单一的单项/上限值;- Rz =1.7 m, 默认16%原则- 默认评定长度;- 默认传输带;- 表面镀覆

22、,无要求;- 应该去除材料的工艺。第二道工序:无表面粗糙度要求,除了:- 镀铬。第三道工序:- 一个单一的单项/上限值,仅对第一个圆柱表面的前50mm有效- Rz =6.5 m,默认16%原则- 默认评定长度;- 默认传输带;- 表面镀层,无要求;磨削加工工艺附录D 術語和定义D1 R参数 从粗糙度轮廓上计算所得的参数。它包括表D1中的參數。表D1 R参数幅度參數間距參數混合參數曲率和相關參數最大值平均值R- 輪廓參數 (粗糙度參數)RpRvRzRcRtRaRqRskRkuRSmRDqRmr(c)RdcRmrD2 最大轮廓峰高 Rp 在一个取样长度内, 最大的轮廓峰高Zp,见图D1.图D1 最

23、大轮廓峰高D3 最大轮廓谷深 Rv 在一个取样长度内最大的轮廓谷深Zv, 见图D2.图D2 最大轮廓谷深附录D 術語和定义D4 轮廓的最大高度Rz 在一个取样长度内,最大轮廓峰高Zp 和最大轮廓谷深Zv之和的高度见图D3.图D3 轮廓的最大高度 Rz注:1) 在GB/T3505-1983, ISO 4287-1:1984 中,Rz符号曾用于指示“不平度的十点高度”.在使用中 的一些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器大多是测量以前的Rz参数。因此,当采用现行的技术文件和 图样时必须小心慎重,因为用不同类型的仪器按不同的规定计算所取得结果之间的差别并不都是非常微小而可忽略。.2) 在ISO4287-1:1984,

24、 GB/T3505-983中,曾用Ry符號來表達轮廓的最大高度.Rymax在數值上與Rmax 相等.Rymax為舊的美國名字.3) 在德昌測量表面粗糙度的儀器中,Rz参數符號也用于指示“不平度的十点高度”.其含義表示 為:在取樣長度內,五個最大轮廓峰高和五個最大轮廓谷深之間的平均距離.見圖4,公式表述為: 當按照本標准規定的表面粗糙度標注方式標注時,但又需用這個含義“不平度的十点高度”時,建議用 “RzISO84” 作為整體來表達Rz參數.圖D4 不平度的十點高度附录D 術語和定义D5 轮廓的总高度 Rt 在评定长度内最大轮廓峰高Zp和最大轮廓谷深 Zv之和。 注: 由 于Rt是根据评定长度而

25、不是在取样长度上定义的,以下关系总是成立的。Rt RzD6 评定轮廓的算术平均偏差 Ra 在一个取样长度内纵坐标值Z(x)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Ra = D7 轮廓单元的平均线高度 Rc 在一个取样长度内轮廓单元高度Zt的平均值,见图D5.Rc = 注:参数Rc需要辨别高度和间距。除非另有要求,省略标注的高度分辨力按Rz的10%选取。省略标注的间距分辨力应按取样长度的1%选取。上述两个条件都应满足。图D5 轮廓单元的高度D8 轮廓单元的平均宽度 RSm 在一个取样长度内轮廓单元宽度Xs的平均值.(见图D6)RSm = 注:参数RSm需要辨别高度和间距.若未另外规定,省略标注的高度分辨力为Rz的

26、10%,省略标注的间距分辨力为取样长度的1%。上述两个条件都应满足.附录D 術語和定义图D6 轮廓单元的宽度D9 轮廓的支承长度率 Rmr(c) 在给定水平位置C上轮廓的实体材料长度Ml(c)与评定长度的比率. Rmr(c) = D10 表面轮廓 平面与实际表面相交所得的轮廓,见图D7.图D7 表面轮廓D11 原始轮廓 在应用短波长滤波器ls之后的总的轮廓。D12 粗糙度轮廓 粗糙度轮廓是对原始轮廓采用lc 滤波器抑制长波成分以后形成的轮廓.这是故意修正的 轮廓.附录D 術語和定义D13 轮廓滤波器 把轮廓分成长波和短波成分的滤波器.D14 ls 滤波器 确定存在于表面上的粗糙度与比它更短的波

27、的成分之间相交界限的滤波器,见图D8.D15 lc 滤波器 确定粗糙度与波纹度成分之间相交界限的滤波器,见图D8.图D8 粗糙度和波纹度轮廓的传输特性D16 16% 原则 对于按一个参数的上限值规定要求时,如果在所选参数都用同一评定长度上的全部实测值中, 大于图样中规定值的个数不超过总数的16%,则该表面是合格的。 对于给定表面参数下限值的情况,如果在同一评定长度上的全部测得值中,小于图样中规定值的 个数不超过总数的16%,则该表面是合格的.D17 最大原则 检验时,若规定了参数的最大值要求,则在被检的整个表面上测得的参数值一个也不应超过 图样中的规定值.为了指明参数的最大值,应在参数符号后面

28、增加一个 “max” 的标记.注: 为了指明参数的上,下限值,所用参数符号没有 “max” 标记.D18 取样长度 lr 用于判别被评定轮廓的不规则特征的X轴方向上的长度.评定长度粗糙度轮廓的取样长度 lr在数值上与轮廓滤波器lc的标志波长相等。D19 评定长度 ln 用于判别被评定轮廓的X轴方向上的长度.评定长度包含一个或几个取样长度.粗糙度 参数的缺省评定长度 ln 含5个取样长度 lr: ln = 5 x lr。D20 传输带 两个定义的滤波器之间的波长范围.对于R-轮廓(粗糙度参数),传输带被一个切断表面短波长 (短波滤波器ls)和另一个切断表面长波长(长波滤波器lc)所限制.滤波器根

29、据切断值表示. 粗糙度参数默认的传输带见下表,其中表D2,D3,D4代表默认的取样长度lc(长波滤波器),表D5代表与lc相关的默认的短波滤波器ls.附录D 術語和定义表D2 测量Ra值的取样长度Ramm粗糙度取樣長度lr (mm)粗糙度評定長度ln (mm)(0.006) Ra 0.020.080.40.02 Ra 0.10.251.250.1 Ra 20.842 Ra 102.512.510 Ra 80840表D3 测量Rz,Rz1max值的取样长度Rz, Rz1max, mm粗糙度取樣長度lr (mm)粗糙度評定長度 ln (mm)(0.025) Rz, Rz1max 0.10.080.

30、40.1 Rz, Rz1max 0.50.251.250.5 Rz, Rz1max 100.8410 Rz, Rz1max 502.512.550 Rz, Rz1max 200840表D4 测量RSm值的取样长度RSmmm粗糙度取樣長度 lr (mm)粗糙度評定長度 ln (mm)0.013 RSm 0.040.080.40.04 RSm 0.130.251.250.13 RSm 0.40.840.4 RSm 1.32.512.51.3 RSm 4840表D5 粗糙度截止波長lc, 與lc相關的短波濾波器ls,粗糙度之間的關係lc, mmls, mm lc/ls取大取樣空間 mm0.082.5

31、300.50.252.51000.50.82.53000.52.583001.58253005附录E 粗糙度符号的比例和尺寸基本图形符号应该根据图E1到图E3画。图E2中c)到g)中的符号形状用大写字母表示。至于尺寸要求,见圖E3和表E1。在图E1中b)符号的水平线长度取决于上下的标注。图E1图E2注: 1) 在图E3中“a”,“b”,“d”和“e”中的所有字母高应该等于h.2) 因为图E3中位置c中的符号可能由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组成,这个域的高度应该允许小写字母的末尾一笔比h大。图E3 表E1 单位为毫米数字和字母高, h 2.53.557101420符号线宽d0.250.350.50.71

32、.01.42.0字母线宽, d高, H1 3.55.07.010142028高(最小)H2 7.510.51521304260H2 取决于标注线的数量.附录 F 在不同的標準中表面粗糙度的不同標注方法表F1 不同標准表面粗糙度要求标注位置cad beISO 1302 : 2002JIS B 0031: 2003(推薦)a and b Two or more surface texture requirementsa Single surface texture requirementsc Manufacturing methodd Surface lay and orientatione Ma

33、chining allowancec d geabfcgedJIS B 0031 (1994)(僅供參攷)a: Ra valueb: Processing methodc: Cut-off value. Evaluation lengthc: Reference length. Evaluation lengthd: Symbol of directionf: Parameter other than Ra (with tp, parameter/cutoff point)g: Surface Waviness (according to JIS B 0601)bc/fd (e)a1a2GB/

34、T 131-93(僅供參攷)a1, a2 粗糙度高度参数代號及其數值(單位為微米);b 加工要求,鍍覆,涂覆,表面處理或其它說明等;c 取樣長度(單位為毫米)或波紋度(單位為微米);d 加工紋理方向符號;e 加工余量(單位為毫米);f 粗糙度間距参数值(單位為毫米)或轮廓支承長度率。表F2 GB/T 131-93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示例SymbolMeaning Symbol Meaning 3Rz3.2 maxRz1.6 min3. 3.2用任何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度Ra的上限值为3.2mm.用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度,Rz的最大值为3.2 mm,最小值为 1.6 mm. 3.2 Ry12.

35、53.3.2max用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度,Ra的最大值为3.2mm.用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度,Ra的上限值为3.2mm,Ry的上限值为12.5mm.3. Ry3.23.Ry3.2 max用任何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度,Ry的上限值为3.2mm.用不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度,Ry的最大值为 3.2mm.3. 3.2 2.53 3.2 1.6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度, Ra的上限值为3.2mm, Ra的下限值 为1.6mm.用不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度,Ra的上限值为3.2mm, 取样长度 为2.5mm. 3.2 Sm0.05 max3.2 max1.6 min用去除材料方法

36、获得的表面粗糙度, Ra的最大值为3.2mm, Ra的最小值 为 1.6mm.用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度,Ra的上限值为3.2mm,轮廓微观不平度的平均间距Sm最大值为0.05mm附录 F 在不同的標準中表面粗糙度的不同標注方法表F3 ISO 1302表面粗糙度图示标注的发展ISO 1302的不同版本說明主要問題的示例1971 (推薦)1 1974 (第一版本)1 1978 (第二版本)1 1992 (第三版本)2001 (第四版本)2a)标注Ra - 16%原則b)除Ra之外的參數 - 16%原則c) _ 3最大原則d)Ra 加上取樣長度e) _ 3 _ 3傳輸帶f)除Ra之外的參數加上取樣長度g)Ra與Ra之外的參數h) _ 3評定長度中取樣長度的數 - 不是5的情況j) _ 3 _ 3下限值k)上,下限值注:1 無默認值也沒有其它的說明,尤其是 - 沒有默認的評定長度; - 沒有默認的取樣長度; - 沒有16%原則或最大原則。2 大多數Ry參數定義的默認值和說明已更名為Rz,原來的Rz不再標準化。 3 不包括附录 F 在不同的標準中表面粗糙度的不同標注方法表F4 算术平均偏差Ra与粗糙度等级对照表 (ISO1302: 1992)粗糙度值Ra 粗糙度等級粗糙度值Ra 粗糙度等級mmminmmmin502000N 120.832N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