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复习题大专.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669606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3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化复习题大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生化复习题大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化复习题大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化复习题大专.doc(6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生化复习题大专.精品文档.前言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正常人体的化学组成及其在生命活动中代谢变化规律的科学。是医学院校一门十分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本门课程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其它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的学习,而且本学科内容抽象、新知识较多,历届学生普遍反映难以理解和掌握。为使广大同学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生化课的基础知识和重点要求,根据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生化课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大纲,我们编写了本复习资料,以期为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掌握生物化学这门课程提供帮助。本书为全国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材的同步练习册,共十三章,每章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

2、断正误题、名词解释、综合题五种类型。每章试题后均附有参考答案。最后还附有全国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生化考试模拟试题五套,以供参考。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生物化学2、新陈代谢二、综合题1、简述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2、简述生物化学发展的过程。3、生物化学与医学有何联系。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物质组成和结构以及生物体内发生的各种化学变化的科学。2、新陈代谢:是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以及生物体内发生的物质和能量代谢。是生物和非生物的根本区别。二、综合题1、(1)物质组成:组成人体的物质可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它们为生命活动的进行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2)物质代谢(3)遗传信息的

3、传递 (4)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对生物分子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以及它们与生命活动的联系应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5)物质代谢的调节:通过体内对代谢速度和代谢方向的调节,使机体在内外环境不断变化时能够保持稳态和进行各种活动的能力。2、(1)18世纪中叶,随着化学、物理学的发展以及医学、农学的发展的需要,生物化学逐步发展(2)1903年,生物化学于有机化学、生理学脱离,走向独立学科(3)20世纪50年代,生物化学迅速发展:对于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代谢途径与生理功能的关系有了深入的了解。3、医学 的发展和生物化学的发展紧密联系,相互促进。为了保证人的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治疗疾病,医学必须建立在

4、对人体形态和功能详尽了解的基础上、建立在对内外环境的致病因子是如何引起疾病的基础上,医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学科,生物化学也渗透到基础医学领域。第二章 蛋白质与核酸化学一、选择题1、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 )A L-氨基酸 B D-氨基酸C L-氨基酸 D D-氨基酸E L、D-氨基酸2、 蛋白质分子结构中的主键是( )A 肽键 B氢键C离子键 D疏水键 E 次级键3、 维系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作用力是( )A肽键 B氢键C离子键 D二硫键 E 盐键4、 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 ) A核苷酸 B核苷C碱基 D氨基酸 E戊糖5、-转角结构存在于蛋白质的几级结构?( )A一级结构 B二级结构 C

5、三级结构 D四级结构 E侧链构象6、关于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A天然蛋白质分子均有的这种结构B 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都具有生物活性。C三级结构的稳定性主要是次级键维系D 亲水基团多聚集在三级结构的表面E 决定盘曲折叠的因素是氨基酸残基 7、维系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作用力是( )A 肽键 B 盐键 C 氢键 D 疏水键 E 次级键 8、DNA的主要分布场所是( ) A 细胞核 B 细胞质 C 细胞膜 D 线粒体 E 内质网9、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及高级结构决定于( )A分子中氢键 B分子中盐键C氨基酸组成和顺序 D分子内部疏水键 E亚基10、许多核苷酸连接成的化合物称为( )A 多

6、核苷酸链 B 核苷 C 肽 D 多肽链 E 单核苷酸11、核酸分子中核苷酸的连接方式是( )A 35-磷酸二酯键 B 肽键 C 盐键 D 疏水键 E范德华力12、体内最重要的直接供能物质是( )A AMP B CDP C UTP D ATP E TTP13、测得某一蛋白质样品的氮含量为0.4g,此样品约含蛋白质( )A 2.00 g B 2.50 g C 6.40 g D 3.00 g E 6.25 g14、蛋白质的等电点是( )A 蛋白质溶液的PH等于7时的PH值B蛋白质溶液的PH等于7.4时溶液的PH 值C蛋白质分子呈正离子状态时溶液的PH值D蛋白质分子呈负离子状态时溶液的PH值E蛋白质的

7、正电荷与负电荷相等时溶液的PH值15、血清白蛋白(PI为4.7)在下列那种PH值溶液中带正电荷( )A PH4.0 B PH5.0 C PH6.0 D PH7.0 E PH8.016、蛋白质溶液的稳定因素是( )A 蛋白质溶液有分子扩散现象B蛋白质在溶液中有“布朗运动”C蛋白质分子表面带有水化膜和同种电荷D蛋白质溶液的粘度大E蛋白质分子带有电荷17、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 )A 10种 B 15种C 20种 D 25种E 30种18、蛋白质变性是由于:( )A 氨基酸排列顺序的改变 B 氨基酸组成的改变C 肽键的断裂 D 蛋白质空间构象的破坏E 蛋白质的水解19、蛋白质变性不包括( )A 氢键

8、断裂 B肽键断裂C疏水键断裂 D盐键断裂E二硫键断裂20、下列哪种因素不能使蛋白质变性( )A 加热振荡 B 强酸强碱 C 有机溶剂 D 重金属盐 E 盐析21、下列哪种碱基只存在于RNA而不存在于DNA:A 尿嘧啶 B腺嘌呤C胞嘧啶 D鸟嘌呤E胸腺嘧啶22、核酸对紫外线的最大吸收峰在哪一波长附近?()A280nm B260nm C200nm D340nm E220nm23、关于DNA的二级结构,下列说法哪种是错误的()A DNA二级结构是双螺旋结构 B双螺旋结构中碱基之间相互配对C双螺旋结构中两条碳链方向相同D磷酸与脱氧核糖组成了双螺旋的骨架E双螺旋内侧碱基之间借氢键相连24、 DNA的二级

9、结构是()A 螺旋 B 片层C 转角 D超螺旋结构E 双螺旋结构25、关于tRNA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tRNA二级结构呈三叶草形 B tRNA分子中含有稀有碱基 C tRNA的二级结构有二氢尿嘧啶环D 反密码环上有CCA三个碱基组成反密码子26、在DNA双螺旋结构中,互补碱基配对规律是()A A-T,G-U B A-T,U-C C G-C,T-A D A-C,G-T E A-G,T-C二、填空题1、使蛋白质溶液稳定的因素有 和 。2、蛋白质沉淀的方法有 、 、 和 ,其中 和 法沉淀可保持蛋白质不变性。3、核酸可分为 和 两类。4、核酸的基本成分有 、 和 。5、碱基与戊糖形成的化合物

10、叫 ,后者再与磷酸结合则生成 。6、ATP的中文名称是 。7、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包括 、 、 。8、结合蛋白质的组成成分有 和 。9、体内的嘌呤碱主要有 和,嘧啶碱主要有, 和。10、体内主要的环核苷酸是 和。11、RNA可分为三类,即、和 。12、蛋白质变性后理化性质最明显的改变是_、_、_、_。三、判断题1、蛋白质变性实质是指肽键断裂,一级结构被破坏。( )2、重金属盐是通过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蛋白质沉淀。( )3、DNA的主要功用是指导蛋白质合成。( )4、RNA的空间结构是由一条多肽链通过自身盘曲形成的空间构型。( )5、许多氨基酸互相连接成的化合物称为肽键。( )6、体内所有的氨基酸

11、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7、DNA的空间结构是由两条多肽链盘旋成的双螺旋结构。( )8、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破坏称为蛋白质的水解。( ) 9、肽键是蛋白质分子结构中的主键。( )10、有机溶剂通过破坏蛋白质水化膜使蛋白质沉淀。( )四、名词解释1、肽键:2、肽:3、多肽链:4、蛋白质变性:5、 蛋白质水解:6、 核苷酸:7、 亚基:8、 蛋白质沉淀:9、蛋白质一级结构:10、DNA的一级结构:11、核酸的变性:12、电泳:五、综合题1、举例说明蛋白质变性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2、什么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维持空间结构的作用力是什么?3、指出酸类化合物使蛋白质沉淀的原理。4、指出重金属离子使蛋白质沉淀

12、的原理。5、试比较RNA和DNA在分子组成及结构上的异同点。6、叙述DNA的双螺旋结构。7、说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2.A 3.B 4.A 5.B 6.B 7.A 8.A 9.C 10.A11.A 12.D 13.D 14.E 15.A 16.C 17.C 18.D 19.B 20.E21.A 22.B 23.C 24.E 25.D 26.C二、填空题1、 蛋白质颗粒表面的同种电荷、蛋白质颗粒表面的水化膜2、 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重金属盐沉淀、某些酸类沉淀、盐析、低温有机溶剂3、 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4、 磷酸、戊糖、碱基5、 核苷、核苷酸6、 三磷酸腺苷

13、7、 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8、 蛋白质、非蛋白质9、 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尿嘧啶、胸腺嘧啶10、 cAMP、cGMP11、 rRNA、mRNA、rRNA12、 溶解度降低、扩散系数降低、溶液粘度增高、易结絮凝固三、判断题1、蛋白质变性实质是维系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的次级键断裂。2、重金属盐是通过破坏蛋白质颗粒表面的同种电荷使蛋白质变性。3、DNA的主要功用是储存遗传信息。4、RNA的空间结构是由一条多核苷酸链通过自身盘曲形成的空间构型。5、许多氨基酸互相连接成的化合物称为肽。6、20种氨基酸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7、DNA的空间结构是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的双螺旋结构。8、蛋白质

14、多肽链中肽键断裂,一级结构破坏称为蛋白质水解。9、维持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肽键,它是蛋白质结构中的主键。10、有机溶剂通过破坏蛋白质水化膜和降低蛋白质的电离程度使蛋白质沉淀。四、名词解释1、肽键: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脱水缩合所形成的酰胺键。2、肽: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通过肽键相连形成的化合物。3、多肽链:一般由10个以上的氨基酸缩合形成的肽。4、蛋白质变性:蛋白质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或破坏,导致某些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和生物化学丧失的现象。5、 蛋白质水解:维持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作用力肽键断裂。6、核苷酸:核苷与磷酸通过磷酸酯键连接即为核苷酸。7、亚基

15、:蛋白质四级结构中,每条多肽链多具有独立的三级结构,称为亚基。8、蛋白质沉淀:蛋白质由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沉淀。9、蛋白质一级结构:蛋白质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10、核酸的一级结构:多核苷酸链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为核酸的一级结构。11、核酸的变性:受理化因素的影响,维系核酸三维结构的碱基堆积力和氢键被破坏,其三维结构改变,理化性质及生物学功能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核酸的变性。12、电泳:溶液中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电性相反的方向的电极移动的现象。五、综合题1、蛋白质的变性作用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如用酒精、紫外线、加热、高压消毒灭菌,以及用加热使蛋白质变性凝固的反应检查尿蛋白等,都是应用蛋白质

16、变性的原理。2、蛋白质的肽链折叠、盘曲,使分子内各原子形成一定的空间排布及相互关系,称为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也称构像。维持蛋白质空间结构稳定的化学键主要有氢键、盐键、疏水键、范德华力、等非共价键和二硫键,统称为次级键或副键。3、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酸类,如苦味酸、鞣酸、三氯醋酸等酸根能与蛋白质阳离子结合成不溶性的蛋白盐而沉淀。4、当溶液pH值大于等电点时,蛋白质电离成负离子,可与重金属离子如Cu2+、Hg2+、Pb2+、Ag等结合成不溶性的蛋白盐而沉淀。5、分子组成空间结构磷酸碱基戊糖RNA磷酸A、G、C、U核糖RNA为单链结构,其单链经回折、盘曲形成局部的双链结构DNA磷酸A、G、C、T脱氧

17、核糖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一共同的中心轴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6、DNA的双螺旋结构由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一共同的中心轴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其中磷酸、戊糖骨架位于螺旋的外侧,碱基位于内侧,而且两条链上相对的碱基两两之间形成氢键构成碱基对,碱基配对遵循碱基互补规律即A与T、G与C通过氢键互补配对。7、(1)蛋白质一级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一部分氨基酸残基直接参与构成蛋白质的功能区,其侧链的特殊基团即为蛋白质的功能基团一部分氨基酸残基在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中处于关键位置(2)蛋白质空间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蛋白质空间结构决定蛋白质的功能。空间结构一旦改变,就会影响蛋白质的生

18、物活性。第三章酶一、选择题1、酶的化学本质是( )A 蛋白质 B 糖类 C 脂类 D 核酸2、酶的主要功用是( )A 氧化供能 B 催化作用C 储存能量 D 构成生物膜3、体内酶的最适温度约为( )A 35 B 37 C 38 D 404、生物体内多数酶的最适pH接近于( )A pH1.8 B pH4.0 C pH7.0 D pH9.05、结合酶的化学组成正确的是( )A 全部由氨基酸组成 B 多个辅助因子组成 C 由维生素和金属离子组成 D 由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组成6、关于酶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A 所有的酶都含有辅基或辅酶B 都只能在体内起催化作用C 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不考虑有酶作用的RN

19、A)D 都能增大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加速反应的进行7、酶的辅基是指()A 经透析易于酶蛋白分离者B 经透析不能与酶蛋白分离者C 与酶蛋白结合较牢固的金属离子D 与酶蛋白结合牢固的B族维生素8、酶原所以没有活性是因为()A 酶蛋白肽链合成不完全 B 活性中心未形成或未暴露C 酶原是普通的蛋白质 D 缺乏辅酶或辅基9、磺胺类药物的类似物是()A 四氢叶酸 B二氢叶酸C 对氨基苯甲酸 D叶酸10、酶能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是由于哪一种效应的结果()A 向反应体系提供能量B 降低反应的活化能C 降低底物的能量水平D 提高产物的能量水平11、辅酶NADP+分子中含有哪种B族维生素()A 磷酸吡哆醛 B核黄素C

20、 叶酸 D尼克酰胺12、有机磷杀虫剂对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属于()A 可逆性抑制作用 B竞争性抑制作用C 非竞争性抑制作用 D不可逆抑制作用13、下列哪种成分可作为转氨酶的辅酶()A 尼克酰胺 B生物素 C硫胺素 D吡哆醛14、下列关于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的叙述,哪一点是不正确的( )A 酶蛋白或辅助因子单独存在时均无催化作用B 一种酶蛋白只与一种辅助因子结合成一种全酶C 一种辅助因子只能与一种酶蛋白结合成一种全酶D 酶蛋白决定结合蛋白酶反应的专一性15、关于pH对酶活性的影响,以下哪项不对( )A 影响必需基团解离状态 B 也能影响底物的解离状态 C 酶在一定的pH范围内发挥最高活性 D 破坏酶蛋

21、白的一级结构16、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影响属于( )A 反馈抑制 B 底物抑制 C 竞争性抑制 D 非竞争性抑制17、同工酶是指( )A 催化的化学反应相同 B 催化的化学反应不同 C 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相同 D 电泳行为相同18、乳酸脱氢酶是由两种不同的亚基组成的四聚体,经随机组合,可形成多少种同工酶(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19、酶在催化反应中决定专一性的部分是( )A 酶蛋白 B 辅基或辅酶 C 金属离子 D B族维生素二、填空题1、作为生物催化剂的酶与一般催化剂的不同点在于它具有下述特点_、_、_、_。2、单纯酶的组成成份是_ 。3、结合酶的组成成份是_、_

22、 。4、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_、_、_、 _、_、 _。5、根据抑制剂与酶的结合方式不同,可将抑制作用分为_、_。6、根据抑制剂与酶的结合部位不同,可逆性抑制作用分为_、_。三、判断题1、酶蛋白就是蛋白酶。( )2、一种酶可作用于一类化合物或化学键,这种选择性称为酶的绝对专一性。( )3、结合酶是指由不同种类的氨基酸结合而成的酶。( )4、酶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不起催化作用。( )5、酶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强是有限度的。( )6、体内所有的酶的最适pH是相同的。( )7、竞争性抑制剂不与酶活性中心结合。( )8、不可逆抑制是指抑制剂与酶结合的牢固。( )9、非竞争性抑制可用增加底物浓度的方法

23、消除抑制作用。( )10、磺胺类药物的抑菌原理是竞争性抑制作用。( )四、名词解释1、 酶:2、 酶活性:3、 酶失活:4、 底物:5、 产物:6、 必需基团:7、 活性中心:8、 酶原:9、 酶原激活:10、 激活剂:11、 抑制剂:12、 同工酶:13、 可逆性抑制:14、 不可逆性抑制:15、 竞争性抑制:16、 非竞争性抑制:五、综合题1、指出竞争性抑制与非竞争性抑制的特点。2、分别举一例,说明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以及酶在疾病诊断和疾病治疗中的应用。3、举例说明竞争性抑制作用在临床上的应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2.B 3.B 4.C 5.D 6.C 7.B 8.B 9.C 10.B

24、11.D 12.D 13.D 14.C 15.D 16.C 17.A 18.D 19.A二、填空题1、 极高的催化效率、高度专一性、不稳定性、酶活性的可调节性2、 氨基酸3、 蛋白质、非蛋白质4、 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酸碱度、激活剂、抑制剂5、 不可逆抑制、可逆性抑制6、 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三、判断题1、酶蛋白是结合酶中的蛋白质部分,单独存在无催化作用,而蛋白酶有催化作用。2、一种酶可作用于一类化合物或化学键,这种选择性称为酶的相对专一性。3、结合酶是由酶蛋白和辅助因子构成。4、酶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维持酶的空间构像。5、在一定范围内(0-40)酶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强。6、体内多数酶

25、的pH接近中性,但也有例外,如胃蛋白酶最适pH为1.8,肝精氨酸酶最适pH为9.8。7、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与酶活性中心结合。8、不可逆抑制作用是指抑制剂与酶以共价键结合,较牢固,用一般的分离方法不易将抑制剂除去,因而不能恢复。9、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剂能与酶结合,也能与酶-底物复合物结合,抑制作用取决于抑制剂本身浓度,不能用增加底物浓度的方法消除抑制作用。10、磺胺类药物是通过竞争性抑制作用发挥药效的。因此,使用磺胺类药物时,必须保持血液中药物的有效浓度,才能发挥抑菌作用。四、名词解释1、酶:活细胞合成的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2、酶活性:酶的催化能力。3、酶失活:酶失去催化能力。4、底物

26、:在酶促反应中被酶催化的物质。5、产物:在酶促反应中生成物。6、必需基团:在酶的活性中心区域集中了与酶活性有关的基团,称为必需基团。7、活性中心:酶与底物结合成复合物时,由于底物分子远比酶分子小,所以底物只结合在酶分子表面的一个区域,该部位称为酶的活性中心。8、酶原: 某些酶在细胞内合成和分泌时,并无催化活性,但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有活性的酶,这种无活性酶的前体称为酶原。9、酶原激活:酶原转变成有活性酶称为酶原激活。10、激活剂:凡能使酶活性升高或使酶从无活性变为有活性的物质统称为激活剂。11、抑制剂:凡能降低酶活性的物质称为抑制剂。12、同工酶:催化同一化学反应,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

27、免疫特征等不同的一组酶。13、可逆性抑制:抑制剂以共价键结合与酶结合,以使其活性降低或失活,可用透析法除去抑制剂,这种抑制作用称为可逆性抑制。14、不可逆性抑制:抑制剂与酶以共价键结合, 不能用透析法除去抑制剂使酶活性恢复,这种抑制作用称为不可逆性抑制。15、竞争性抑制: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因而能竞争性地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使底物与酶结合的机率减少,酶促反应速度降低,这种抑制作用称为竞争性抑制。16、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不能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而是与活性中心外部位结合,这种抑制作用称为非竞争性抑制。五、综合题1、(1)竞争性抑制作用的特点:竞争性抑制作用的强弱取决于抑制剂

28、与底物的浓度的相对比例。在抑制剂浓度不变情况下,增加底物浓度能减弱抑制剂的抑制作用。(2)非竞争性抑制的特点:抑制作用程度取决于抑制剂本身浓度,不能用增加底物的方法消除抑制作用。2、(1)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某些疾病的发生是由于酶的质和量异常引起的。如酪氨酸酶缺乏的人,不能将酪氨酸转变成黑色素,使皮肤、毛发中缺乏中缺乏黑色素而呈白色,称为白化病。(2)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某些器官组织细胞损伤时,细胞内某些酶释放入体液,使体液中该酶含量增高。如急性肝炎时,肝细胞损伤,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使肝细胞内所含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大量释放入血,导致血液中该酶活性升高。(3)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将

29、酶作为药物用于治疗疾病,最早是用于助消化,如胃蛋白酶、多酶片、淀粉酶等。3、体内某些细菌可利用对氨基苯甲酸等在二氢叶酸合成酶催化下合成二氢叶酸,进一步还原成四氢叶酸,后者是细菌合成核苷酸不可缺少的辅酶,而磺胺类药物的结构与对氨基苯甲酸结构相似,可竞争性的抑制细菌的二氢叶酸合成酶,从而抑制了二氢叶酸的合成,进而减少四氢叶酸的合成,抑制了细菌的生长繁殖。第四章维生素一、选择题1、下列哪种维生素含有金属元素( )A VB1 B VD C VB2 D VB12 E 叶酸2、经常食用未完全煮熟的鸡蛋,可影响哪种维生素的吸收( )A 生物素 B VA C VPP D VB6 E VC3、尼克酸是哪种维生素

30、的别名( )A VA B VPP C VB6 D VC E 生物素4、VB2是下列哪种辅酶的组成成份( )A NAD B NADP+ C FAD D TPPE 磷酸吡哆醛5、下列哪种维生素主要参与钙、磷代谢调节,有利于骨组织生长。( )A VB1 B VD C VB2 D VB12 E 叶酸6、缺乏下列哪种维生素可引起坏血病( )A 泛酸 B VPP C VD D VC E VB67、夜盲症是缺乏下列哪种维生素引起的( )A VA B VPP C VB6 D VC E 生物素8、下列哪种维生素促进血液凝固( )A VB1 B VD C VB2 D VB12 E VK9、下列哪种维生素可用于治疗

31、婴儿惊厥和妊娠呕吐( )A VA B VPP C VB6 D VC E 生物素二、填空题1、与红细胞成熟有关的维生素是_、_。2、VD的活性形式是_。3、VE的主要功能是_和_。4、维生素缺乏病的原因主要有_、_、_、_。5、常晒太阳可预防_维生素缺乏。三、判断题1、水溶性维生素可在体内大量储存。( )2、植物性食物中不含维生素A。( )3、脚气病是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的病变。( )4、维生素的营养作用在于可为机体提供能量。( )5、所有的维生素全部依赖食物供给。( )四、名词解释1、维生素:2、维生素缺乏病:3、VA原:4、VD3原:5、活性形式:五、综合题1、写出下列维生素的别名:VA、VD、

32、VE、VB1、VB2、VB6、泛酸、VB12、VC、VPP2、缺乏下列维生素可引起哪些疾病?VA、VD、VB1、VB2、VB12、VC、VPP3、为什么缺乏VA可引起夜盲症?4、写出脚气病的发病机理?5、为什么缺乏会VD引起佝偻病?6、什么是坏血病?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 2.A 3.B 4.C 5.B 6.D 7.A 8.E 9.C二、填空题1、VB12、叶酸2、1,25-(OH)2-D33、与动物的生殖功能有关、抗氧化作用4、摄入量不足、吸收障碍、需要量增加、某些药物引起的维生素缺乏5、VD三、判断题1、水溶性维生素过量后,即随尿排出,不能在体内大量储存。2、植物性食物中不含维生素A,含

33、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3、脚气病是由于VB1缺乏,糖代谢障碍,机体能源减少,致使神经系统功能异常,表现为表现为健忘、易怒、肢体麻木、肌肉萎缩、下肢浮肿、末梢神经炎等症状。4、维生素既不供给能量也不构成组织成份,其生理重要性在于参与物质和能量代谢过程。5、有些维生素可有肠道细菌合成,但合成量小。四、名词解释1、维生素: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2、维生素缺乏病:人体缺乏维生素,代谢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疾病,称为维生素缺乏病。3、VA原:本身不具有维生素A的活性,但在体内可以转变为维生素A的物质称为VA原。4、VD3原: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可以转变成VD3,因此7-脱氢胆固醇称为VD3原。5、活性形式:有些维生素本身无生物活性,但与某种成份结合后即可发挥生化作用这种具有生化功能的维生素的衍生物即是其活性形式。五、综合题1、VA:视黄醇 VD:钙化醇 VE:生育酚 VB1:硫胺素VB2:核黄素 VB6:吡哆素 泛酸:遍多酸 VB12:钴胺素VC:抗坏血酸 VPP:尼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