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666042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doc(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精品文档.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说教材:牛顿第三定律是司南版必修1第六章“力与运动”第3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章主要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是高中物理的基础,所以本章内容教学的好坏关系到高中物理教学的成败,因此本章的教学尤其重要。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有: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2、牛顿第三定律;3、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本节讲述 :研究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力作用的相互性。结合教材的内容和特点,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培养学生。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标提出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2、: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能用该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能区分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过程与方法 学习研究物理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高一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并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变。本节的重点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教学的难点是: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区别。说教法 物理教学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学生对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指导学生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3、,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教师通过实例来引导学生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并利用实物或作图法进行分析,进一步的区别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使学生全面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难点;因此,本节课综合运用直观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总结并结合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加强师生双向活动,合理提问、评价,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说学法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更加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在学习了牛顿第一、第二定律的基础上,知道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概念;来引导学生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实验

4、探究,分析、总结实验结论。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并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巧用提问、评价激活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在轻松、自主、讨论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说教学过程从以上分析,教学中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1.导入新课:(大约需要5分钟的时间)教师举生活中的实例(手拍桌子,手会痛;脚踢足球,脚的感觉怎样?等),学生觉得很简单,这时教师把例子转化为物理模型,进行受力分析。定性的说明力是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把学生的思维带入课堂。2.新课教学(大约需要35分钟的时间) 教师复习:力的概念,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并举例说明

5、(手压桌面,手是施力物体,桌面是受力物体)。那么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那么桌面会对手有力的作用吗?引导学生作图分析(课本图6-20),教师引出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概念。提出问题: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有着怎样的关系?提供实验仪器:两个弹簧测力计(116页迷你实验)。学生进行分组设计实验,讨论、归纳总结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在学生对牛顿第三定律的形成过程有了体验后,教师给出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用一些概念辨析的题目(如117页,作业2 .3)来帮助学生理解牛顿第三定律。从中,学生有疑难点是:平衡力

6、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这是教师通过举例,作图分析,详细讲解来区别,并列表对比分析。 相同点 不同点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等大、反向、共线 ,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同时产生、消灭。 力的作用效果不能抵消一对平衡力 :同一物体 、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 不一定同时产生、消灭 。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抵消教师总结本节的内容,(有时间的话)再进行例题的讲解与巩固,使学生学习的知识具有稳定性。最后布置作业。结束语 : 在以上设计中,我力求“以学生为中心”,以物理实验为基础,积极倡导学生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课堂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在此,

7、还请各位老师,领导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山东省泗水县实验中学刘彦贺一、学习任务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牛顿第一、二定律描述了一个物体受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是把一个物体受到的力与其他物体受到的力联系起来的桥梁,它独立的反映了力学规律的另一侧面。因此它是对牛顿第一、二定律最有效的补充,有了它就会把受力分析的对象从一个物体扩展到多个物体,拓宽了分析思路和解题范围。因此牛顿第三定律和牛顿第一、二定律一起建立了一个完整了理论体系,奠定了整个力学的基础。2学习的主要任务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已经学习了力和运动的有关知识,对力和运动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本章中最重要的知识点是“牛顿第二

8、定律”,但是学生对研究对象仍然是分辨不清,经常混淆物体系间的内力和外力。最难的是学生不清楚物体系间单个物体的受力,及它们之间力的关系。经过本节课对物理现象的分析总结恰好能够解决以上所有的疑问。另外,本节课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于通过对第三定律的学习,能够启发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分析该现象的物理原理,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3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分析实际问题。(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二力平衡的异同。二、学习者情况分析学生已经学过几个具体的力,学会了对物体的受力分析,掌握了物体的运动规律。但是在学生的头脑中往往有这样一种错误认识:当一个大人和

9、一个小孩在拔河比赛时,大人之所以会胜,是由于大人施加给小孩的力大于小孩施加给大人的力。如果直接给出牛顿第三定律,学生的感觉是简单无味,实则理解不透,更不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而当年牛顿便是经过大量的实验和前人的总结才得出“牛顿第三定律”。教学中如果我们采取分组进行实验探究的方法,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教学目标根据上述对学习任务和学习者情况的分析,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3)能区分“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10、”。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2)通过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可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3情感、态度、价值观(1)结合有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感受物理学科研究的方法和意义。(2)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意识。四、教学方法在课堂中通过探究实验和列举生活实例,创设物理情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形象直观的认识,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的

11、内容;同时通过同学间的分组实验和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五、教学器材每组学生:弹簧测力计(2个)、细绳套(一个)、橡皮筋(两条)条形磁铁(两个)、细玻璃棒(四根)、长木板(一个)、小木块(一个)视频材料、多媒体课件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达到目标引入新课联系生活实例引入:(1)“在鼓掌时右手用力拍打左手,左手掌是否有感觉,右手掌是否也有感觉?”总结:在这里我们就把两手间相互存在的一对力,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板书),如果左手受到的力叫做作用力,则左手给右手的力叫做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广泛存在的。(2)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有关作用力

12、和反作用力的其他实例。教师总结,引入新课(板书:牛顿第三定律)。学生鼓掌,并回答:“两只手同时都有感觉。”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体验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1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2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观念。认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定性关系:实验一:定性探究两弹簧间的相互作用的拉力请两位同学将两弹簧秤挂钩挂在一起,用力向相反的方向拉两弹簧,观察弹簧秤的示数变化情况。实验二:在两块蹄形磁铁下面分别垫两个玻璃棒,相互靠近,先是同名磁极相对,然后异名磁极相对,分别由静止释放,观察两磁铁的运动情

13、况。实验三:将一底部垫有试管的长木板上面放一小木块,左端固结一个弹簧秤,该弹簧秤左端固定,在小木块右端用另一弹簧秤向右缓慢拉动小木块,提示学生通过观察两弹簧秤的示数变化,思考小木块和长木板间的摩擦力怎样变化?提问:总结以上三个实验,可得到什么样的结论?总结:经过大量实验证明,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性质相同,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而且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那么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间又有什么样的定量关系呢?两同学合作进行实验,总结得出:两弹簧间相互作用的弹力性质相同,有同时性。学生实验,总结得出:两磁铁间的相互作用力性质相同,有同时性。学生观察并思考:两弹簧秤的示数缓慢变大,进一步说明小木块

14、和长木板所受的静摩擦力逐渐变大。学生分析得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定性关系,如性质相同、有同时性、等等。3让学生明确研究物理现象的一般都要经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定性到定量的过程。4通过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总结归纳实验信息的能力。5通过和同学合作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探究牛顿第三定律二、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定量关系:实验四: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关系请两位同学将两个弹簧秤的挂钩挂在一起,然后对拉。拉到一定的状态,保持稳定,学生观察比较两弹簧秤的读数,看是否相等。改变几次

15、读数,重复以上实验。启发思考:本实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得出结论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实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实验五: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方向关系甲橡皮筋一端挂在铁架台上,另一端通过细绳套与乙橡皮筋某一端相挂,乙橡皮筋另一端用手抓住用力将两橡皮筋拉直观察两橡皮筋的方向。多次改变拉力方向,重复以上实验。启发思考:(1)本实验的现象又说明了什么?(2)总结实验四和实验五,可得到什么结论?总结: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板书)牛顿第三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表述:(负号表示反作用力与作用力F的方相反)三、应用:列举

16、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跟牛顿第三定律有关的实例。两位同学相互配合,进行对拉,比较两弹簧秤的读数,并进行多次实验。学生讨论、总结:作用力、反作用力大小相等。学生实验,得出结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引导学生,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体会牛顿第三定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6鼓励学生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并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认识到实验、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7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感受科学知识给人类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课堂巩固【例】如图所示,人站在木块上,通过滑轮

17、拉动木块和人一起匀速前进。(1)请分析人的受力,并找出各力的施力物体,和各力的反作用力。(2)人所受的哪些力是一对平衡力。(3)结合以上两问,比较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异同,结论填入下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对平衡力大小方向是否共线力的性质是否相同作用点能否抵消回顾总结结合本节课的探究过程体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并能够利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然后学生归纳总结这节课的知识要点,提出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疑问。教师答疑,深化知识。作业布置教材P88页 2、3题七、板书设计五、牛顿第三定律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1)定义:物体间由于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对力。(2

18、)特点:性质相同,有同时性,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2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2公式: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一对平衡力的比较八、本设计主要特点本节课教学设计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亲身体验,体现了“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思想。其主要特点是:1安排学生分组探究实验,代替以前的演示实验,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结合生活实例,创设物理情景,启发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形象直观的认识,提高课堂教学和学习的效率。3在学法上突出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开展合作探究,进行实验探究,引导分析总结等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尤其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差异产生新的教学资源并较好地进行利用,运用评价手段不断引导学生学习,较好地将新课程理念结合于教学实际中。2008-11-27人教网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