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新全册教案.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651646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3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新全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新全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新全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新全册教案.doc(6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新全册教案.精品文档.七年级地理教案第六章 认识大洲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思路本节亚洲及欧洲是世界区域地理的第一节,也是大洲地理中最重要的一节。学习内容较多,共分为6课时进行讲授,第1课时认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第2课时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第3课时学习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征,第4课时学习亚洲和欧洲的气候特征,第5课时学习亚洲和欧洲的河流情况,了解亚洲和欧洲的人口与国家情况。本节教材安排的特点是“学习亚洲,练习欧洲”,关于欧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作为练习题,本节只要求了解,不要求掌握。关于“西欧气候的成因”,作为

2、练习题,本节只要求了解,不要求掌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3、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4、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能力目标: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

3、生的自豪感。2、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2、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归纳、对比分析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3亚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教学难点1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2亚洲和欧洲的气候及成因。3亚洲及欧洲河流特点的成因。教学方法: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教学课时:五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大家看

4、一组图片,猜一猜图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图片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板书 第六章 认识大洲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 160E)。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板书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大洲名称的由来2、亚欧大陆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学生通过阅读图6-1,进行讨论后总结。提问 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板书 【亚洲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 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但同时又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5、海陆位置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亚洲南部,北极圈穿过亚洲北部,亚洲跨五带中的热带、北温带、北寒带三个温度带。过渡: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知道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3、学生通过读地图6-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活动 分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板书 【欧洲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欧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全部位于北半球。海陆位置:欧洲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隔地中海与非

6、洲相望,东和东南与亚洲相连。纬度位置:北极圈穿过欧洲的北部,欧洲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一小部分位于寒带,没有热带。4、亚洲与相邻大洲的分界线亚洲与欧洲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三、应用迁移,拓展延伸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学生回答 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点拨 利用你所掌握的描述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来分析掌握欧洲的地理位置。(学生小组探究完成)(1)读图6-1:欧洲大陆经度范围:9W66E;纬度范围:36N71N。(2)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3)

7、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亚洲相邻。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四、课堂总结,复习巩固本节课我们重点掌握了如何利用地图去分析某一大洲的地理位置,即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分析。了解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完成P3活动题【板书设计】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大洲名称的由来2、亚欧大陆3、亚洲的地理位置【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们现在是北京时间上午11点的时候,那么现在美国应该是什么时间呢?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这与什么有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世界上的时间?指导学生读图6

8、-2世界时区图并通过自制的时钟模型演示6城市的区时,以北京(东八区)正午12点为准。也可用数轴图表示学生回答:晚上。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板书 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1、【地方时】讲述 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定为当地的12点,并依此推定一天的时间。这就是地方时间,简称世界时。板书 2、【时区及换算】讲述 全球一共划分成24个时区,每一个时区跨15度经度。其中零时区(也叫中时区),从西经75度东经75度。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和为一个时区,称东西十二区。范围是东经1725西经1725。依据数轴图示法讨论、完成课文中的思考题。3、阅读 材料: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学生小组讨论:1)为什么会产生“地方

9、时”? 2)时区是怎样划分的?3)什么是“区时”?4)我国采用的是哪个时区的区时?5)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在哪里?点拨:某地时区数经度/15某地时间已知时间(区时)1小时时区差注:已知西面区,求东面区用“”号;反之,用“”号。3、【时区差】:若a、b在中时区同侧,则:ab。若a、b在中时区两侧,则:ab。结果处理:若在0-24间,则为当天时间;若大于24,则减去24,日期加一天,余数为次日时间;若为负数,则加24,日期减一天,余数为前一天时间。例:北京为20点(东8区)求纽约(西5区)几点?201(85)7点4、【北京时间】讲述 北京时间即为东八区的区时。5、【国际日期变更线】讲述

10、 为了避免日期上的混乱,国际上规定大致以180度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减去一天。 三、应用迁移,拓展延伸 我国一艘远洋货轮,从上海出发,东渡太平洋到美国洛杉矶,5月1日6点钟越过日界线后,当地的日期和时间是多少?答案:4月30日6点四、课堂总结,复习巩固本节课学习世界时区的知识,学生的掌握情况不是很好。作为初一的学生,对于时区,国际日期变更线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要用比喻的方法,做出形象的比喻,使学生形成较深的印象,并且加深理解能力。五、板书设计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1、地方时2、时区及换算3、北京时间4、国际日期变更线【教学反思】第三课时一、

1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等风光图,引入亚洲地形的学习。复习提问:陆地地形可分为哪几种基本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亚洲全有地形复杂)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板书 三、【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1、提问 亚洲地形有什么特征?活动:(1)读图6-3,亚洲地形图,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西西伯利亚平原、死海的位置。(填图练习)(2)依据地理方位说明亚洲的山地、高原主要分布在哪里?中部(3)亚洲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有哪些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喜玛拉雅山脉、兴都库什山脉等)(4)亚洲大陆四周有哪些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

12、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恒河平原等)归纳 亚洲地势有什么特点?中部高,四周低(5)小组讨论:找出亚欧大陆东侧、东南侧的一组弧形群岛,说明这组岛弧的形成原因以及典型的地质现象是什么?讲解 从北向南分别是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硫球群岛、马来群岛。利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2、请根据对亚洲地形特征的分析说出大洲地形的特点主要从哪几方面来总结?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特征、相对高差、平均海拔、特色地形等方面。小结 亚洲地形的特征:(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较高。(除南极洲外,平均海拔最高)(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世界最底点:死海)(3)地势中部高,西部

13、低。(中部是山地,四周是平原)三、应用迁移,拓展延伸根据以上步骤和方法,依据图6-3和资料总结归纳欧洲地形特征。四、课堂总结,复习巩固1、这节课主要学习亚洲的地形特征,结合对亚洲地形的分析方法,来总结出欧洲的地形特征并进行对比识记。2、当堂检测 完成P6表格内容亚洲欧洲平均海拔高度除南极洲外,平均海拔最高的大州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地形起伏状况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地面起伏不大,地势平坦主要地形类型以高原、山地为主以平原为主地形分布格局高原、山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山脉分布在南北两侧特色地形大陆外侧多岛弧北部和南部多为冰川地貌【板书设计】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较高

14、;(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3)、地势中部高,西部低。【教学反思】第四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展示冬季亚洲北部西伯利亚地区冰天雪地,气候严寒;而亚洲南部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等过的黄金海岸却是一派妩媚的热带海滨风光,是世界著名的海滨浴场。亚洲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差异显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亚洲的气候特征以及成因。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板书【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1、教师指图讲述,学生进行回忆后回答问题。讲述 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提问 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学生看图回答。2

15、、引导 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结论 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板书 A、【气候复杂多样】3、提问 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且地形复杂,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亚洲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加上气流和地形的影响,干湿差异悬殊。板书 B、【大陆性特征明显】4、继续引导:距离海洋的远近如何?距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并在上面点出孟买和哈尔宾、雅库茨克、乌兰巴托的位置)(引导学生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

16、注意逻辑层次、由简到难,有分到总)讲述气候两大要素:降水和气温。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哪些特点?我们来观察位于这个气候区内的两个城市:“利物浦”和“漠河”,分析它们的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展示“利物浦”和“漠河”)5、学生分析讨论 小结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过渡 降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陆地上的淡水来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引导:亚洲降水比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外,还有几种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相对比较多,是哪几种?主要分布在哪儿? 热带季风气候三种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

17、东部和南部。(教师简单解释何谓季风气候,在亚洲图上画箭头简单示意,补充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帮助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小结:降水的多少与夏季风有什么关系?夏季风强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6、继续启发:如果降水过多或过少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展示有关干旱和洪涝的视频、图片) 学生看材料分析,旱涝灾害对农业影响大。小结:所以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内,由于夏季风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板书【季风气候显著】引导 根据以上分析,从气候类型及分布范围看,亚洲的气候主要有什么特点?结论 【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特征明显、季风气候显著。】过渡 我们学习了亚洲的气候特征,那么欧洲的气候特征

18、又如何呢?以学生自学的形式为主,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应用迁移,拓展延伸列表比较亚洲和欧洲气候特征的不同。利用书上的练习总结欧洲的气候特点:1、气候类型少,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的气候;2、海洋性特征显著;3、具有面积最广、最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妙招巧计 欧洲气候特点气温北冷南方暖,西部湿润东部干。北部沿海冬季寒,夏季凉爽但短促。南欧靠海正相反,冬暖多雨夏季早。西欧沿海各地段,海洋气候南北贯。还有东欧大平原,温带大陆很明显。四、课堂总结,复习巩固1、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读图及学习方法的掌握,通过对亚洲气候特征的分析,掌握其分析方法,来了解欧洲的气候特征。所以,要多提醒

19、学生从地图上找有用的知识,增加读图的练习。 2、完成P8P9活动题 【板书设计】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1、气候复杂多样 2、大陆性特征明显3、季风气候显著【教学反思】第五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复习提问 判断下列有关气候的描述哪些是有关亚洲的,哪些是有关欧洲的?(1)、除温带海洋气候外,大多数气候类型都有分布。(2)、是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的分布范围最广、最典型的区域。(3)、季风气候显著。(4)、大陆性特征显著。(5)、终年盛行来自大西洋的温暖湿润的西风。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我们都知道李白的将进酒中的句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说说我国黄河注入到那个海洋中去?看图6-3,

20、找找亚洲还有哪些大和分别注入到周围的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中去?知识点一【亚洲的河流】1大河众多。讲述 亚洲的大江大河很多。长江的长度和流量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三。湄公河在我国境内叫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河流。2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四周奔流入海。3内流区面积广大。(中部的锡尔河和阿姆河)活动 学生在1-1图上找到这些湖泊的位置,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这些湖泊的位置。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的湖泊;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死海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最高的湖泊;巴尔喀什湖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学生读图、讨论回答问题。学生在地图上找到欧洲的河流,并根据亚洲河流的特点,总结欧洲河流的特点

21、有哪些。通过地形图,让学生自己进行讨论、总结。知识点二【欧洲的河流】气候温暖湿润水量丰富,大部分无结冰期地形平坦流程长,航运价值高。活动 完成教材P11的活动来认识多瑙河和莱茵河。小结 欧洲河流的特征:1河网稠密、水流平缓;2河流短小、水量丰富;3航运价值高。练习:利用地图找出欧洲著名的伏尔加河、莱茵河、多瑙河等,观察河流流经的国家。列表总结亚洲、欧洲河流与湖泊的特点、河流特点。尤其是多瑙河干流流经:德国、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前南斯拉夫(今塞黑)、克罗地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9个国家,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三)课堂总结河流的特征与天气、地形的联系十分密切,所以,掌握亚洲和

22、欧洲的河流有助于学习气候和地形特征,在讲授是要注意指导学生结合地图,总体学生的掌握情况较好。【板书设计】河流(一)亚洲1、大河众多。2、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四周奔流入海。3、内流区面积广大。(二)欧洲1、河网稠密、水流平缓;2、河流短小、水量丰富;3、航运价值高。知识点三【亚洲的人口与国家】1、指导学生读图6-15,亚欧人口密度图,回答人口分布的特点。板书 1人口最多的大洲学生看书回答问题。列举。讲述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2000年总人口达367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超过1亿人口的国家占十分之六)2、亚洲有6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分别是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

23、国、日本。板书 2人口分布不均匀过渡 前面我们了解了亚洲的人口与国家,那么欧洲的情况如何呢?学生阅读图615知识点四【欧洲的人口与国家】1、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洲。2、城市文化水平高3、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 4、人口老龄化现象较严重。活动 课下搜集亚洲和欧洲的世界之最。三、课堂总结,复习巩固1、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可以通过大量的材料指导学生自学。在今后的讲述中,可以让学生自己讲课,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2、完成P12活动题四、应用迁移,拓展延伸1、为什么亚洲的河流呈辐射状流向四周?2、如何解决亚洲的人口问题?【板书设计】亚洲的人口与国家1、人口最多的大洲2、人口分布不均匀3、亚洲的人种

24、和民族4、亚洲的国家欧洲的人口1、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洲。2、城市文化水平高3、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 4、人口老龄化现象较严重。【教学反思】第二节 非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2、初步学会从自然角度分析非洲的人种特征;从历史原因分析非洲的人口分布,以及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这一现象。3、运用地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几个著名地形区.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教育目标:训练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人人平等的观念。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地

25、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运用地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几个著名地形区.教学难点:训练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人人平等的观念。教学方法:启发 讨论 讲授式教学课时: 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海陆分布的内容,可以考察学生亚洲、欧洲相临近的大洲非洲。而非洲的名称“亚非利加”的本意是“阳光灼热”的意思。为什么会这样呢?在上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也了解到,居住在非洲的人大都是黑色人种,这又是为什么呢?创设地理情境,提出假设,调动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图。板书:国家最多的大洲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使学生进一步

26、熟悉分析某一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阅读地图学习地理的方法。知识点一【非洲的地理位置】:1、通过读图616,总结海陆位置:北面与欧洲之间隔着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东北与亚洲之间隔苏伊士运河、红海东临印度洋,与大洋洲隔海相望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西临大西洋,与美洲隔海相望经纬位置:最北在30N以北,最南在30S以南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都穿过非洲最东在50E以东,最西在20W左右半球位置:多半在北半球,少半在南半球 主要在东半球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非洲的民族斗争历史,重点知道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知识点二【高原为主的地形】学生回答问题。引导学生自学,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自己总结。通过读

27、地形图和各种统计图表,逐步回答问题总结亚洲地形的特点。1、根据“不同海拔高度的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饼状图)及地形图上山脉高原的名称总结“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2、根据“全球、各大洲平均海拔高度比较”(柱状图)总结“非洲的平均海拔一般”定基础。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地形图,及各种统计图表,掌握读图的方法,锻炼读图能力熟练读图的技巧。3、根据“全球、各大洲最高、最低海拔高度比较”(柱状图),计算相对高度,总结“非地形地面起伏不太大”4、根据地形图6-17,总结“非洲地势东南高,西北低”通过地图、课本使学生观察到非洲的几处特别之处:非洲东部的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陆地裂谷非洲

28、中部的刚果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非洲的海岸线十分平直。请了解这部分知识的学生介绍。阅读课文,简单介绍、以人文教育、德育为主。5、找到东非大裂谷的位置,根据板块的知识解释一下是如何形成的?再看撒哈拉沙漠这里为什么气候干燥?结合课本上的地图解释一下。三、课堂总结,复习巩固1、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问式)、号称“非洲屋脊”的高原是哪个?、非洲的最高峰是什么?、赤道横穿什么盆地,是世界最大的盆地?、非洲东部世界陆地上最长的裂谷带是什么?、非洲的北部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叫什么?2、小练习:利用书、目标检测当堂练习。 完成P14活动题四、应用迁移,拓展延伸提前看图尝试分析非洲的气候突出的特点,旨在让学生熟练

29、这种方法。【教学后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对气候资料、地图的分析,了解非洲以热带为主的气候。2、读图分析非洲气温、降水的特点,以及气候类型对称分布的特点。能力目标:1、练习看各种气候图,训练读图分析能力2、判读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图。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3、学会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水文特征。4、从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等方面了解非洲富饶的物产。教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口管自然环境观的教育。教学重点:1、气候资料、地图的分析,了解非洲以热带为主的气候。2、分析非洲气温、降水的特点,以及气候类型对称分布的特点。3、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图。了解

30、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教学难点:1、练习看各种气候图,训练读图分析能力2、读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图。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非洲地理位置、地形等直接过渡到非洲的气候板书:非洲的气候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读图6-21【非洲1月平均气温分布】1、看读数,2、看分布,等温线稀疏3、看走向,大致与纬线平行,西北、东部、南部有小面积闭合曲线。用一连串的小问题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大部分在2030之间,北部以及东部南部一些地区在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读图分析读图6-22【非洲7月平均气温分布】1、看读数,2、看分布,等温线稀疏,比

31、1月时密集3、看走向,大致与纬线平行,北部撒哈拉沙漠地区为明显的闭合曲线,是非洲的炎热中心。通过这两幅图可以总结,非洲无论冬夏气温总在0以上,且绝大部分地区在20以上,说明非洲是“热带大陆”并试着分析其中原因。读图6-23【非洲年降水量分布】1、看读数,小于200,到大于2000的地区都有分布。2、看分布,等降水量线密集,差异显著3、看走向,北部地区大致与纬线平行,中部、南部沿海地区大致与海岸线平行。读图6-24【非洲气候类型分布】1、看类型,非洲的气候类型很少,除高山气候外都是热带气候类型2、看典型,非洲的热带草原面积在各大洲中最大;非洲的热带沙漠(撒哈拉沙漠)面积在各大洲中面积最大;非洲刚

32、果盆地是世界三大热带雨林区之一。3、看分布,气候类型呈带状分布,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1020之间,小部分在010之间,没有高于30的地区,也没有低于0的地区。大部分在2030之间,北部撒哈拉沙漠在3040之间,东部南部一些地区在1020之间,小部分在010之间,没有高于40的地区,也没有低于0的地区。由此可以总结非洲的降水分布很不平衡。赤道附近和几内亚湾沿岸是世界上年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南北回归线两侧的热带沙漠地区则降水很少。小结非洲气候特点:赤道穿过非洲中,南北气候正对称。热带大陆最明显,刚果盆地雨涟涟。草原气候干湿季,回归沙漠降水稀。南北两端地中气,冬雨夏旱实在奇。读图6-25,【气候

33、、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指导学生读图归纳,完成题目要求,学生读图分析,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练习读图分析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图分析。1、乞立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为什么山顶却终年被积雪覆盖,成为“赤道雪峰”乞力马扎罗山以5895米的海拔为非洲的最高峰2、说说从山下至山顶自然景观发生了哪些变化?训练读图分析能力。根据上学期所学的知识总结原因(而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下降0.6)。过渡:非洲的降水分布很不平衡,也就使得非洲的河流作用显著。读图6-26【尼罗河和刚果河】1说出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流向,比一比哪一条河的支流更多。2尼罗河和刚果河的干流各流经哪些气候区?想一想,哪条河的水量较小、水

34、位季节变化大?3找出尼罗河的两个源头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结合图6-24,看看他们分别位于哪个气候区。你能解释历史上尼罗河定期泛滥的原因吗?4、尼罗河与刚果河在流经山区时,形成一系列峡谷,多险滩瀑布。所以,尼罗河与刚果河的水利资源都很丰富。请问这种推断是不是正确?读图6-27【物产丰饶的非洲】指导学生读图,尤其是培养学生读图的习惯,强调图例的作用。观察非洲主要的矿产品:石油、金、铁、铜、铀、铝土、磷灰石、金刚石非洲的主要农产品:可可、咖啡、花生、棉花、香蕉、油棕、剑麻。对照图例在图中找出各种矿产品、农产品的名称、分布地区。三、课堂总结,复习巩固1、通过阅读课文总结:1)、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

35、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2)、植物资源丰富(热带雨林、热带草原、名贵树种、热带经济作物)3)、动物资源丰富(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均居世界各洲之首) 2、非洲的别称有哪些?地形:“高原大陆”(非洲大陆高原面积广大,高原面积占全洲面积的60以上。气候:“热带大陆”(非洲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绝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资源:“富饶大陆”(非洲物产富饶,矿产资源种类多,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经济:“贫穷大陆”(历史上长期的殖民统治使非洲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下。)3、完成导学案的相关内容。四、应用迁移,拓展延伸讨论。列举。初步了解自然资源的含义,养成科学的资源观。【板书设计】 海陆位

36、置: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与欧洲隔海相望,地理位置 东北与亚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 纬度位置:地跨赤道南北,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国家:国家和地区数目最多的大陆。 非 地形以高原为主,称为“高原大陆” 洲 高原为主的地形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气温高,被称为“热带大陆”炎热的气候 干旱面积广 气候类型以赤道为中轴,南北对称分布。【教学后记】第三节 美洲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2、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以及这里居民组成和语言与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的差异。能力目标:1、培养学

37、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2、通过读地形图、统计图表对比北美洲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的地形的异同之处。教育目标: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事学生了解部分美洲国家的主要特点。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运用地图,说明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2、通过读图,分别了解两个大洲自然环境在地形方面的特征3、通过对书地形图进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地形的特点。教学难点:运用地图,说明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使学生逐步学

38、会熟练的掌握对比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教学课时: 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讲述:公元1507年,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根据他对美洲大陆的考察见闻,写了一本海上旅行故事集,向世界宣布美洲这个“新大陆”的存在,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塔,便以亚美利哥的名字为这个“新大陆”命名,并仿照其他大洲的名称词尾形式称为“亚美利加州”,简称美洲。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了解美洲。板书:第三节 美洲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知识点一【新大陆】1、(简单介绍教材P20页的导入,以趣味为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9、2、简单介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穿过白令海峡的三线,中美地峡,巴拿马运河,西印度群岛。强调白令海峡以及巴拿马运河的地理分界线作用和交通作用。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俄罗斯与美国的国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3、读图628 总结美洲的地理位置(对照前面所学方法,通过读图分析完成要求,逐步提高读图分析能力。)【北美洲】:纬度位置:最北在北极圈以北,最南在赤道以北,最东在30w以东,最东在180经线以东。海陆位置: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南面与南美洲相连,以巴拿马运河为分界线,西北隔白令海峡与亚洲望相望。半球位置:主要位于西半球、北半球。【南美洲】:纬度位置:最

40、北在赤道以北,最南在60S以北,最东在30w以东,最西在80w以西。海陆位置:临墨西哥湾、加勒比海,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麦哲伦海峡)。半球位置:主要位于西半球、南半球。(查漏补缺,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指导学生。最后教师进行综述。)4、介绍美洲的来源、含义、语言、国家等。有学生了解这些知识,鼓励学生讲解,锻炼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平日中对地理事物、地理问题的搜集、思考。逐步养成独立自主思考地理问题的习惯。知识点二【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1、对比分析南美洲、北美洲的地形特征运用地形图632、638读图分析小组讨论互助合作。对照板图回答各地形区的名称。在板图中分别标出代表南北

41、美洲主要地形区的代号:海岸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大平原、拉布拉多高原、奥里诺科平原、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2、指导学生读图对比分析。【北美洲】:l平均海拔较高居世界第三(700米)l地势起伏较大l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山地【南美洲】:l世界第四(600米)l地势起伏一般西部是年轻高大的山脉,东部高原平原相间分布3、找出南北美洲主要的地形区,尤其是在世界上居第一位的地理事物格陵兰岛是世界上出南极洲外冰川最广的地区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科第勒拉山系是世界上最长的山系亚马逊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 北美洲

42、的不少湖泊是冰川作用的产物。4、小结:南北美洲的地形特点【北美洲】 西部:高达的山系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 中部:广阔的平原 东部:低缓的山地和丘陵【南美洲】 西部:高达的山系地形 东部:高原和平原相间分布三、课堂总结,复习巩固:1、在黑板上绘制出代表南北美洲的两个三角形,利用板图加深学生印象。(学生回忆,并回答南北美洲的相关问题,强调南北美洲地理位置、地形特征的对比。)2、完成“导学案”相关作业。四、应用迁移,拓展延伸如何区别美洲、中美洲和拉丁美洲?【板书设计】 北美 北美洲 墨西哥 美洲 中美地峡 西印度群岛 拉丁美洲 南美洲【教学后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x k b 1.c o m知识目标:

43、1、通过对书25页26页的气候图进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气候的特点。2、通过对图6-44、图6-47的分析突出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3、了解美洲的主要国家、语言,政治区划等4、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使学生了解部分美洲国家的主要经济部门。能力目标:通过读地形图、统计图表对比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的水文特征。教育目标:使学生逐步学会熟练的掌握对比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书25页、26页的气候图进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气候的特点。教学难点:通过对图6-44、图6-47的分析突出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教学方法: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通过展示“世界气候类型图”提出问题,美洲的气候与我们亚洲有没有相似之处?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对照前面所学方法,通过读图分析完成要求。知识点一【气候特征】 (指导学生读图、读书)1、根据书25页图6-41和图6-42分析美洲的1月、7月平均气温。(分别从等温线的读数、等温线的分布、等温线的走向来分析。)2、根据书26页图6-43分析美洲的降水量。(分别从等降水量线的读数、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等降水量线的走向来分析。)3、根据书26页图6-4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