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学习大纲.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627946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学-学习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植物学-学习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学-学习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学-学习大纲.doc(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植物学-学习大纲.精品文档.植物学教学大纲 (供生物科学专业使用) 2007年修订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Botany 授课对象:生物科学专业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建议学时:108 学分:6 与相关课程的衔接:为生物科学专业的植物生理学、细胞学、遗传学、生态学等后续课程打基础。 考核方式:集中考试 成绩评定:考试占70%,平时占30%。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和生殖的规律;2、通过实验,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及徒手切片、装片、染色、生物绘图等方法和技术;3、了解植物界

2、中各类群的特征及代表植物的形态结构、繁殖生活史和亲缘关系等知识,从而建立植物演化发展的概念;4、掌握种子植物分类的一般知识和重要科、属、种的特征,认识当地常见的代表植物,并通过实验和实习,掌握观察、解剖、描述、检索、鉴定植物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采集、制作植物标本的方法;5、了解国内外植物学发展的新成就;6、通过学习,使学生毕业后能胜任中等学校生物学课程中有关植物学部分的教学工作(包括讲授、指导实验和课外活动)。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 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验科学,要求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实验课,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植物学的基本方法与实验技术,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

3、验课一人一组,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上课独立操作、实验报告规范。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1学时安排 总学时108,其中理论课讲授54学时,实验课54学时,用二个学期完成授课。 学 时 分 配 表 内 容 总学时 讲授 实验 绪论 1 1 植物形态解剖学部分 植物细胞 5 2 3 植物组织 6 3 3 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21 12 9 种子植物的繁殖及繁殖器官 15 9 6 植物形态结构的综合实验 6 6 小 计 54 27 27 植物系统分类学部分 引言 1 1 藻类植物 8 5 3 苔藓植物 3 2 1 蕨类植物 6 4 2 裸子植物 7 4 3 被子植物 20 11 9 植物检索表的使用和编

4、制 3 3 植物系统分类的综合实验 6 6 小 计 54 27 27 合 计 108 54 54 内 容 总学时 讲授 实验 2教学内容 植物形态解剖学部分 绪论(1学时) (一)教学基本内容:1、植物在生物分界中的地位(略讲)2、植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略讲)3、我国丰富的植物资源(略讲)4、植物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重点介绍) 5、植物学的发展简史和当代植物学的发展趋势(略讲) 6、学习植物学的要求和方法(略讲) (二)教学方式: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 第一章 植物细胞(2学时)(一)教学目的: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规律。 (二)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基本

5、构造(简单复习)1、植物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2、 植物细胞的形态和大小 明确细胞是立体的。3、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重点介绍显微镜下可见的细胞器及细胞壁) 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繁殖 (复习为主)第三节 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复习为主)介绍生长、分化的概念(三)教学方式: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 第二章 植物组织(3学时) (一)教学目的:了解植物组织的类型、特点及分布规律。 (二)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 植物的组织 (重点)1、 植物组织的概念2、植物组织的类型分生组织、成熟组织(保护组织、薄壁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组织)第二节 植物组织系统(自学) (三)教学方式:用多媒体课件课堂

6、讲授。 第三章 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12学时)(重点)(一)教学目的:掌握各营养器官的结构特点及其发育过程,了解根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二)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根1、根和根系的类型 2、根的发育 (以自学为主)3、根的初生结构 (围绕根的吸收作用分析根的结构特点)(重点) 4、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重点)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结果木栓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结果5、根的生理功能(自学,只介绍根的重要的经济价值)6、根瘤和菌根(略讲)第二节 茎1、茎的形态(略讲)2、茎的发育 (略讲)3、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重点)4、裸子植物茎、单子叶植物茎的特点(略讲) 5、双子叶植物茎

7、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重点) 6、茎的生理功能(略讲)第三节 叶1、叶的形态(详讲)2、叶的发育(略讲)3、叶的结构(重点) 以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作重点介绍,包括表皮,叶肉,叶脉,与单子叶植物叶作比较;松树叶的结构:重点联系对旱生的适应结构特点4、叶的生态类型(略讲)5、落叶和离层(简单介绍)6、叶的生理功能(略讲)第四节 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 1、营养器官间结构的联系(详讲) 2、营养器官生长的相关性(略讲) 第五节 营养器官的变态(与正常形态比较讲解)1、根的变态2、茎的变态3、叶的变态 (三)教学方式: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 第四章 种子植物的繁殖和繁殖器官(9学时)(一)教学目的:1

8、了解种子植物各繁殖器官的发生、构造和发育;学习和运用有关名词术语,为学习植物分类学打下基础。(二)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植物的繁殖(自学)第二节 花(重点)1、介绍花的组成,花冠类型,雄蕊类型,花序。2、了解花药的类型,雄蕊的类型,胎座类型,子房位置,花的对称类型等。3、边讲边练习花程式和花图式,边讲边观察禾本科植物的花。第三节 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重点)1、花药的发育(成熟花药的结构)2、小孢子的形成(减数分裂)(略讲)3、花粉粒的形成和形态结构4、花粉败育和雄性不育(略讲)第四节 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重点)1、胚珠的发育、结构和类型2、胚囊的发育和结构第五节 开花、传粉与授精重

9、点介绍双受精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第六节 种子和果实(重点)1、种子和幼苗 种子的形成(结合胚囊和种子的结构略讲)胚的发育种子的基本类型(简单介绍) 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学生以宿舍为小组,播种观察种子萌发过程、幼苗的类型,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 2、果实的形成和类型(详讲)介绍果实的形成和结构、果实类型,让学生分析、判断各种果实类型第七节 被子植物生活史概述1、生活史概述2、被子植物生活史特点 (三)教学方式: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要求学生采集和制作叶形和叶序的标本。 植物系统分类学部分 引言(1学时) (一)教学基本内容:1、植物界的分类2、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和命名3、拉丁文简介 (二)教学方

10、式: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 第五章 藻类植物(Algae)(5学时)(一)教学目的:了解藻类植物的分类依据和代表植物;各类群形态特征和生活史的主要特点。(二)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 藻类植物的概述(重点)1、藻类植物的一般特征2、藻类植物的分类依据第二节 蓝藻门1、蓝藻门的代表植物(详讲)色球藻属(Chroococcus);颤藻属(Oscillatoria);念珠藻属(Nostoc);鱼腥藻属(Anabeana)2、蓝藻门的系统地位第三节 绿藻门1、绿藻门的一般特征(详讲)2、绿藻门的代表植物衣藻属(Chlamydomonas),团藻属(Volvox):形态结构及生活史水绵属(Spirogyra

11、):形态结构(丝状体)及接合生殖石莼属(Ulva),轮藻属(Chara) :形态结构及生活史3、绿藻门的系统地位第四节 红藻门1、红藻门的一般特征(详讲)2、红藻门的代表植物紫菜属(Porphyra):形态结构及生活史 3、红藻门的系统地位第五节 褐藻门1、褐藻门的一般特征(详讲)2、褐藻门的代表植物水云属(Ectocarpus):形态结构及生活史。海带属(Laminaria):形态结构及生活史。3、褐藻门的系统地位 (三)教学方式: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 第六章 菌类(Fungi)(自学) 第七章 地衣 (Lichens)(自学) 第八章 苔藓植物(Bryophyta)(2学时) (一)教学

12、目的:了解苔藓植物的分类依据和代表植物;各类群代表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史特点。(二)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 苔纲(Hepaticae)1、苔纲的一般特征(重点)2、苔纲的代表植物地钱属(Marchantia):地钱目的常见植物地钱(Marchantia polymorpha). 生活史主要阶段的形态结构及生活史的特点第二节 藓纲(Musci)1、藓纲的一般特征(重点)2、藓纲的代表植物葫芦藓属(Funaria):真藓目的常见的藓类以葫芦藓(F. hygrometrica)为代表说明形态结构及生活史的特点。第三节 苔藓植物小结1、苔藓植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2、苔藓植物的起源与演化3、苔藓植物在自然界

13、中的作用及经济意义 (三)教学方式: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 第九章 蕨类植物(Pteridophyta)(4学时)(一)教学目的:了解蕨类植物的分类依据和代表植物;各类群代表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史特点。 (二)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 维管植物(略讲)1、维管植物的特征2、中柱类型3、维管植物的分类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特征(重点)1、蕨类植物的一般特征2、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3、蕨类植物的生活史3、蕨类植物的分类系统第三节 蕨类植物的分类(略讲) 1、石松类(Lycophytina)一般特征和代表植物2、木贼类(Isoephytina) 一般特征和代表植物 3、真蕨类(Filicophytina)(重

14、点) 一般特征和代表植物现存蕨类植物中最繁盛,分为厚囊蕨纲、原始薄囊蕨纲、薄囊蕨纲。水龙骨目:蕨类植物最大目,占现存蕨类植物的95%。第四节 蕨类植物的起源和演化(略讲) 1、蕨类植物的起源2、蕨类植物的演化 (三)教学方式: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标本课堂讲授。 第十章 裸子植物(Gymnosperm)(4学时)(一)教学目的:了解裸子植物的分类依据和代表植物;掌握重点科、属的形态特征和生活史特点。(二)教学基本内容:1、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重点)2、苏铁纲(Cycadopsida)3、银杏纲(Ginkgopsida)4、 松柏纲(球果纲)(Coniferopsida)松柏纲的主要特征(重点)松柏

15、纲植物的生活史(以松属为代表)孢子体、雄配子体、雌配子体、传粉与受精、种子松柏纲的分类及代表植物(详讲) 5、红豆杉纲(Taxopsida)6、买麻藤纲(Gnetopsida)7、裸子植物的起源与进化 (三)教学方式: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标本课堂讲授。 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 (Angiosperm)(11学时)(一)教学目的:了解被子植物的分类依据和主要的科、属、种;了解主要的分类系统。 (二)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 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第二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重点)第三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 重点讲述科的特征、主要属种和系统位置。1、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重点讲述的科:木兰科

16、(Magnoliaceae)、樟科(Laur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桑科(Moraceae)、葫芦科(Cucurbitaceae)、十字花科(Cruciferae)、蔷薇科(Rosaceae)、豆目(Fabales)(含羞草科Mimosaceae、苏木科Caesalpiniaceae、蝶形花科Fab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菊科(Compositae)等。 二、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重点讲述的科:百合科(Liliaceae)、禾本科(Gramineae)、兰科(Orchidaceae)等。 第四节 被子植物的起源

17、与系统发育(略讲)1、被子植物的起源 2、被子植物的系统演化及主要分类系统(详讲) 系统演化的两大学派(恩格勒学派:假花说理论;毛茛学派:真花说理论) 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三)教学方式: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标本课堂讲授。 五实验内容 14个基础实验(验证性实验)每个实验3学时,2个综合实验每个实验6学时,共54学时。 实验一 生物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植物细胞的结构 实验二 植物的组织 实验三 根的结构 实验四 茎的结构 实验五 叶的结构 实验六 花的形态和结构实验七 胚的发育、种子和果实的结构与类型 综合实验1 植物形态结构的综合实验 实验八 藻类植物 实验九 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实验十 裸子

18、植物植物检索表的使用和编制实验十一 植物检索表的使用和编制(木兰科、锦葵科、十字花科)实验十二 双子叶植物(一):葫芦科、蔷薇科、豆目 实验十三 双子叶植物(二):桑科、大戟科、茄科、唇形科、菊科 实验十四 单子叶植物(三):天南星科、百合科、禾本科、棕榈科、兰科综合实验2 植物系统分类的综合实验 六、教材: 刘胜祥, 黎维平. 植物学科学出版社, 2007 七、主要教学参考资料: 1. 叶创兴,朱念德等. 植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1陆时万等. 植物学(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 2吴国芳等. 植物学(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3吴国芳等. 种子植物图谱.

19、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4强胜. 植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5周云龙. 植物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6胡宝忠等. 植物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7中学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1 5册)、补编1- 2册),科学出版社,1978-1982. 8高信曾. 植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2004 9汪劲武. 种子植物分类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510马炜梁. 高等植物及其多样性. 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 199811滕崇德. 植物学.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12张景钺、梁家骥著. 植物系统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65 13黎维平等. 植物学学习指导.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14许鸿川. 植物学学习指导.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15李正理, 张新英. 植物解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416胡适宜. 被子植物胚胎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3 八、必要的说明 1、本大纲参考华南师范大学植物学教学大纲修编而成。 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理论讲授及实验在内容与顺序上可适当增删或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