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城市转型规划.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614341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2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枣庄城市转型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枣庄城市转型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枣庄城市转型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枣庄城市转型规划.doc(4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枣庄城市转型规划.精品文档.枣政发201148号枣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枣庄市资源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区(市)人民政府,枣庄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大企业:枣庄市资源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转型规划是确定转型目标、转型战略和转型任务,明确转型工作重点的纲领性文件。实施好城市转型规划,对于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型步伐,保障改善民生,建设幸福枣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区(市)、枣庄高新区要认真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要

2、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具体方案,出台配套政策,落实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市直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按照省政府批复和规划要求,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支持和督促检查,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进一步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抓好各项转型任务的落实,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二一一年九月二十九日枣庄市资源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规划(20102020年)二一一年九月目 录前言6一、城市转型背景和现实基础7(一)转型背景7(二)转型现状7(三)转型优势9二、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10(一)指导思想10(二)基本原则11(三)发展目标11(四)战略举措13三、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壮大接续替代产业15(一)延伸资源型产业链

3、,建设三大产业基地15(二)壮大接续替代产业,打造四大产业集群18(三)拓展产业空间布局,调整优化工业结构22四、跨越式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4(一)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产业24(二)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26(三)持续完善现代商贸体系29五、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农业基础地位31(一)发展四大现代农业,丰富农业产业类型31(二)加快农业基地建设,完善农业产业体系32(三)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转变农业发展方式33六、提升城市功能,带动城市空间转型35(一)明确区域定位35(二)完善交通体系37(三)优化网络格局37七、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提升区域环境质量39(一)控制废气排放,提高

4、环境质量39(二)减少资源浪费,发展循环经济40(三)完善塌陷治理,注重生态复原40(四)明确功能分区,实现差异管理41(五)建设生态廊道,美化区域环境43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人民安居乐业44(一)构建市民安居工程44(二)加强就业扶持工作45(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47九、完善政策措施,健全保障机制48(一)完善政策支撑48(二)健全保障机制49枣庄市资源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规划(20102020年)前 言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大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近年来,特别是列入全国资源枯竭城市名单以来,我市以培植壮大接续替代产业、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

5、障改善民生为重点,打响了城市转型“三大战役”,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作为资源枯竭城市,我市长期积累下来的经济、民生、生态、城建等难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转型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和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 号),以及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枣庄市做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工作的意见(鲁政发2009134号),为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建设幸福枣庄,特编制本规划。 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枣庄市行政辖区,包括薛城、山亭、市中、峄城、台儿庄五个城区和滕州市。2009年,规划

6、区总面积 4563平方公里,人口386.79万人。规划近中期为20102015年,远期为 20162020年。一、城市转型背景和现实基础(一)转型背景枣庄位于山东省南部,1961年建制为省辖地级市。计划经济时期,枣庄市为国家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仅煤炭、电力、化工三大支柱产业在执行价格双轨政策方面就为国家贡献高达64亿元,是同期地方财政收入的1.53倍。近年来,随着煤炭资源的衰减,枣庄市经济结构失衡、民生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趋严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2007年1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

7、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2009年3月,枣庄市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2009年12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枣庄市做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工作的意见(鲁政发2009134号)。国家和省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为枣庄市城市转型带来了重大历史性机遇。因此,未来 10 年需要抢抓机遇、发挥优势,促进城市全面转型,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区域地位,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二)转型现状 1.煤炭资源濒临枯竭。目前,枣庄东部统配煤矿都已破产关闭,西部矿区也已临近行政区划边缘。寨子、安城、朱庄、官地等近 10处煤矿已于 1990年前关闭,田屯、枣庄、朱子埠、黄庄

8、、木石、山家林煤矿相继于 1997、1998、1999、2001、2004、2007年关闭。预计到2015年前,陶枣煤田的大甘林、南石、防备、宏达、宏村、甘霖等6处煤矿将关闭。2.产业结构调整压力较大。农业基础地位较为薄弱,资源产业所占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欠发达,替代性产业发展不充分。2009年,全市三次产业比例为8.7:62.2:29.1,工业经济中轻重工业比例为28.4:71.6,属于典型的重工业经济结构。行业发展环保压力大,抗经济周期能力差,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且延伸难度大,新兴接续替代产业尚未培植起来,高技术产业比重偏低,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任务非常繁重。3.城市空间缺乏整合。城区依

9、据资源情况而分布,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分散,城市呈现出小而散的组团式结构,各城区规模偏小且发展极不平衡,城市的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和聚集效应不强,综合功能不完善,影响区域一体化发展。4.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污染物排放量大,空气质量不理想,二氧化硫和工业粉尘排放量均高于山东省平均水平;矿山挖掘造成塌陷区面积较大,且未得到有效修复治理,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每年还产生新的煤矸石,煤矸石自燃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5.民生社会问题凸显。城区、矿区居住条件差,棚户区改造任务重,全市棚改和旧城改造总面积1147万平方米,其中纳入山东省改造规划的棚户区面积545万平方米,占全省的42.9

10、%;失业人口多,就业压力大;现有城市低保人员5.7万人,占全省低保人数8.6%,居全省各市第一位。(三)转型优势1.外部转型机遇难得,内部转型思路明确。枣庄市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资源枯竭城市,中央给予一系列政策和资金支持;是山东省唯一进入国家资源枯竭城市名单的城市,省政府已出台专项扶持政策。枣庄将城市转型作为统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明确了转型目标和任务,为加快城市转型创造了有利条件。2.经济基础较为稳固,接续产业基础较好。经济总量在国务院批准的资源枯竭城市中位居前列。2009年,全市GDP实现1196.04亿元,人均32698元。全市已建成煤化工企业16家,形成固定资产总额110亿元,在

11、建煤化工项目8个,总投资121亿元,已完成投资40.9亿元,枣庄已成为全国发展势头最强劲、最具竞争力的煤化工基地之一。水泥、石膏产能均居全省第一。获得“山东省中小机床制造业基地”、“中国中小机床之都”称号,中小机床跻身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特色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规模和实力不断壮大。3.城市历史文化悠久,旅游产业潜力巨大。具有7300 年的始祖文化、4300年的城邦文化、2700年的运河文化、130年的工业文化。依托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经多年开发建设,集文化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红色旅游为一体的旅游格局基本形成,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4.节能减排初见成效,生态建设稳步推进

12、。截至2009年底,全市共淘汰落后水泥生产线170条,产能 1655万吨,关停小火电 67.32万千瓦。实施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7条主要河流水质明显改善,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到 311天。2009年 3月,代表山东省迎接国家淮河流域水污染核查荣获第一名,“防治用保管”水污染治理经验被环保部总结为“枣庄模式”。5.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内向联系逐渐加强。枣庄毗邻青岛、日照、连云港港口和徐州、临沂机场,京沪铁路、京台高速公路、京沪高速铁路穿境而过,枣临铁路与枣临高速公路将打通枣庄的出海通道,京杭大运河是枣庄连接苏沪杭的“黄金水道”,铁路、高速公路、运河和周边空港构成了便捷的交通网络。一批加强城区同城

13、化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各城区之间的联系更加方便快捷。二、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枣庄市做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工作的意见(鲁政发2009134号)精神,紧紧抓住被列为全国资源枯竭城市的重大机遇,实施城市转型战略。以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为突破口,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以完善城市功能和改善社会民生为重点,统筹城乡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基本原则1.规划先导原则。充分发挥规划的宏观引领作用,加快接续替代产业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各种资源科学配置,努力满足城市发展和人

14、民生活的全面需求。 2.发展拉动原则。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夯实转型基础,增强发展后劲,以产业转型全面推动城市转型。3.突出优势原则。根据自身比较优势,壮大以煤化工和精细化工为主的接续产业,培育以生物医药、新能源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替代产业,改变产业结构单一的现状,实现传统产业新型化、支柱产业多元化、新兴产业特色化。4.和谐发展原则。统筹经济社会、城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三)发展目标转型总体目标是:建设富强、文明、和谐、幸福新枣庄,成为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示范区,东部地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先行区,鲁南经济带快速崛起的门户城市。近期(20

15、15年)的阶段目标是实现“基本转型”。全面打赢城市转型“三大战役”,全市GDP达到2400亿元,年均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48亿元,年均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三次产业比重为7:54.2:38.8;非煤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0%;城市化率提高到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产业方面:农业内部结构更趋优化,建立起煤化工、机械制造、新型建材、新能源等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文化旅游、现代物流成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空

16、间方面:各城区实现功能转型,城镇等级体系更加健全,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同城化。生态方面:构建绿色生态体系,加快塌陷区治理,单位GDP能耗不断下降,主要污染物减排量达到国家标准。民生方面:就业状况显著改善,公共服务更加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远期(2020年)的阶段目标是实现“全面转型”。全市GDP达到4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5万元;三次产业比重为5:52:43;非煤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90;城市化水平达到60%。产业方面:形成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多元化,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空间方面:各城区功能进一步优化,形成分工明确、功能

17、互补、资源共享、联系紧密的城市网络,全面实现同城化。生态方面:建成蓝天碧水、景色优美、空气清新、生态健康的山水城市。民生方面:实现充分就业,公共服务优良,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表1-1 主要转型目标序号类别近期目标(2015年)远期目标(2020年)1总体目标基本转型全面转型2GDP(亿元)240040003三次产业比重7:54.2:38.85:52:434非煤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85905城市化水平(%)55606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完成省下达指标完成省下达指标7研发投入占GDP比重(%)22.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12119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1

18、312(四)战略举措1.实施四大战略,破解发展困境。产业多元战略。由原来资源采掘加工和传统制造业等单一产业向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多元产业格局转变,避免单纯依赖资源型产业求发展。继续改造提升煤化工、水泥和新型建材等支柱产业,培育和推动精细化工、机床、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和现代服务业等替代产业发展。空间同城战略。通过交通、市政设施、公共服务以及组织管理同城化,调整优化城市空间,高度融合城区功能,构筑半小时交通圈,使不同城区的城市功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现全市共享。生态文明战略。改变物耗多、能耗多、水耗多、占地多的粗放型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发展低投入、高产

19、出、低能耗、少排放的产业,开展清洁生产,倡导循环经济,鼓励绿色消费,有效避免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社会和谐战略。不断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多地关爱弱势群体,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有效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积极推进文明枣庄、平安枣庄、和谐枣庄、幸福枣庄建设。2.建设四大工程,带动全面转型。兴业工程。通过拓展产业门类、延伸产业链和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改变目前资源依赖性过强、产业结构单一的现状,实现接续替代产业协调发展,建立现代新型产业体系。便捷工程。以交通快捷为目标,重点建设高等级公路、主要城区节点之间的快速交通网,实现低等级公路和次要节点能够便捷地并入快速交通网。重点实施城市

20、核心区快速公交系统和城乡公交一体化工程建设。蓝天工程。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废气排放,改善大气质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行严格的环境监督,限制高排放产业发展;实施优惠政策,推动产业用地调整优化布局,鼓励环境友好型产业投资;实行合理的城市建设空间发展模式,调整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改善生活环境;普及城区集中供暖,实行机动车尾气检查制度,大力推进城乡公共交通;增加城乡绿色空间,提高城区绿化率和绿化绩效密度。安居工程。加快城市棚户区改造步伐,统筹安排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和普通商品住房建设。把棚户区改造为环境优雅、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社区,使之成为新的城市发展增长极。配套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

21、市形象和品位。三、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壮大接续替代产业以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为目标,建设“煤化工及精细化工、能源、新型建材”三大产业基地,打造“机械制造、纺织服装、战略性新兴产业、农副产品加工”四大产业集群。(一)延伸资源型产业链,建设三大产业基地1.打造四大产业链,建设全国煤化工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做强精细化工产业链,发展就地深加工,重点发展碳化工产品、焦化及下游加工产品、配套气体系列,形成醋酸深加工、甲醛深加工和醋酐深加工等产业集群(中心)。做大清洁能源产业链,建成煤制甲醇、二甲醚燃料等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煤基烯烃与合成材料产业链,建设甲醇制烯烃装置,以煤基烯烃技术为龙头,重点发展乙烯、丙

22、烯及下游衍生产业,进一步加工为聚丙烯、苯酚/丙酮等合成材料。发展化肥产业链,进行合成氨、尿素的延伸加工,发展三聚氰胺、脲醛胶等产品。图3-1 煤化工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示意图2.稳步发展煤电产业,建设全国能源产业基地。开拓市外资源。充分发挥人才、技术、装备、管理优势,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拓贵州、云南、内蒙古等市外煤炭资源,为煤炭企业寻求后备基地。控制市内煤炭生产规模,整合现有煤炭企业,科学开采、有序开采、限量开采,节约资源,提高回采率,稳定产量,延长现役矿井服务年限。发展电力工业。贯彻国家电力工业政策,逐步关停单机10万千瓦以下常规火电机组,发展高参数、高效超超临界清洁煤发电机组,重点建设

23、华电国际十里泉发电厂260万千瓦级超超临界发电机组、滕州新源电厂260万千瓦超超临界热电机组、八一热电厂330万千瓦煤矸石综合利用热电机组、田陈富源煤矸石电厂220万千瓦发电机组等项目,提高山东南部电网的稳定性。3.重点发展六大产品,建设全国新型建材产业基地。旋窑水泥。关停立窑水泥生产线,适度发展新型旋窑水泥生产线,形成行业优势;发展特种水泥、水泥制品,拉长水泥产品产业链。新型墙体材料。采用新技术,提高石膏采收率,发展纸面石膏板等轻质墙体材料。新型装饰材料。重点发展模塑、板材和配套材料。新型化学建材。重点发展塑料管材、全塑门窗,塑钢、塑铝复合门窗、聚氨酯类门窗以及建筑涂料、建筑防水材料、密封材

24、料等。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重点发展纳米级高档新材料,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高温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密封材料和矿物填料等。玻璃深加工。发展玻璃新品种,提高产品技术含量,重点发展优质浮法玻璃、热反射玻璃,形成建筑玻璃、日用玻璃、工艺玻璃、特种玻璃为主的玻璃深加工系列产品。(二)壮大接续替代产业,打造四大产业集群1.机械制造产业集群。重点发展中高档数控机床、特种车辆、机床零部件及功能部件。中高档数控机床。以鲁南机床、鲁南华源数控等骨干企业、重点产品为龙头,以数控设备、精密机械加工产学研基地建设为城市转型示范项目,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形成机床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特种车辆。鼓励生产半挂车、搅拌车、农用推土机

25、、挖掘机、履带式挖掘机、电动车等特种车辆,完善汽车产业链,积极发展汽车轮胎、汽车模具、汽车零部件等产业。机床零部件及功能部件。大力发展金属制品、数控系统主轴等功能部件和配套产品。图3-2 机械制造产业集群示意图2.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建设重点园区,加快发展棉纺、绢纺和丝织加工、环保针织服装产业、全成型针织服装产业和品牌出口服装产业,大力发展服装商贸、专业物流等下游和配套产业,积极培育上游高端产业龙头,支持万泰纺织、海扬纺织、海之杰纺织、天意纺织、华派服饰、鲁棉纺织、华棉纺织、祥源制衣、青纺联等20户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重点骨干企业发展,建设区域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形成纺织服装产业集群。3.战略性新兴

26、产业集群。电子信息领域。加快光伏、光电、光纤等产业发展,重点开发新型光电子材料与元器件、数字化电子产品及配件、光通讯传输系统产品和软件的开发应用。生物医药领域。加大生物医药重大研发平台和企业实验室建设,加快研发中西药新品种,推动医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以益康药业、三九药业等企业为依托,开发生产核糖核酸、生物饲料制剂等生物产品,加快心血管新药、单细胞蛋白酶等研发步伐,搞好农作物制剂、动物基因生长激素、新型工业酶制剂等项目的研发,建设生物医药生产基地。清洁能源领域。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合理布局生物质发电项目;加强风力资源开发,在山亭、滕州等区域集中连片建设单机规模1.5兆瓦以上、总规模20万千瓦以上

27、的风力发电项目;研发地热供暖、热泵技术,开发热泵空调和无机超导热管等产品;发展先进高效全玻璃太阳能毛坯管、集热管、太阳能热水器及相关组件;发展碳化硅微粉、晶硅和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建设光伏发电示范项目,推进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进程;发展高频无极灯、LED光电显示和节能照明技术及产品。新能源汽车领域。重点发展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汽车、电动车、电动轿车、电动公交车、电动清扫机等,加快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新型装备和配套设备的研发创新,逐步形成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智能电网领域。研制和生产电网智能化改造配套产品,加快推进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电网建设。节能环保领域。

28、大力研究节能降耗、清洁生产、污染防治、生物多样化和生态保护等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积极打造环保装备产业链,重点发展空气污染防治设备和环境监测仪器设备。4.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粮油加工产业。发展加工专用粮,扶持一批面粉、膨化食品、淀粉和油脂类企业,力争粮食加工转化率达到 60以上。蔬菜加工产业。培育品牌知名度较高的大型企业集团,完善以专业批发市场为主的蔬菜流通体系,扶持一批运行规范、服务能力强的中介组织,蔬菜精深加工率达到40%以上。果品加工产业。重点建设山亭大枣、葡萄等果品加工集中区和峄城石榴加工集中区,力争果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0%以上。畜禽产品加工产业。重点建设市中、台儿庄乳制品加工区,滕州

29、和薛城肉猪、肉兔加工区,滕州、山亭和市中肉鸡、肉鸭加工区,销售收入总额达到 70亿元以上。木材加工产业。依托薛城木材加工企业群、滕州张汪木材加工园,扩大胶合板、密度板、装饰板、木纸浆的加工规模,带动木材生产和运输等相关产业,走林纸、林板一体化之路,年销售收入总额达到 30亿元以上。其它产品加工产业。重点培植台儿庄、峄城桑蚕生产加工企业,市中税郭桑蚕加工企业,湖区、库区、塌陷地水产加工企业,城郊园艺花卉生产企业,秸秆转化加工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企业,年销售收入总额达到 20亿元以上。(三)拓展产业空间布局,调整优化工业结构1.产业基地。煤化工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主体布局按照“一区三园”进行安排,

30、即以木石煤化工产业园为核心园,西集煤化工产业园、海化煤化工产业园为辅助园,组成枣庄市煤化工产业区。木石煤化工产业园现有产业、技术、交通及水、电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远期可适度向周边延伸至官桥、柴胡店、西岗、陶庄、邹坞等乡镇。西集煤化工产业园作为核心园的延伸园区,重点承接木石煤化工产业园的下游产品项目;薛城海化煤化工产业园(包括新区)作为核心园的配套项目园区,重点完善已有的煤焦化产业链。峄城区依托现有大企业集团,开展煤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工作。煤电热能源产业基地。以滕南、滕北、韩台三大煤田为主,加大补充勘探力度,充分挖掘本地资源潜力,拓宽资源开发领域。实施热电联产,重点建设华电十里泉、滕州新源等电厂新

31、建或扩建发电项目,关停小锅炉和能耗高、污染重的小火电机组,城市居民取暖和企业用热全部实现集中供热。新型建材产业基地。建成资源开发与建材生产、加工为一体的矿业经济区。其中,水泥生产主要以山亭、市中、峄城和台儿庄等为中心布局;石膏生产以峄城底阁,石膏板生产以山亭城区等为中心布局;煤矸石、粉煤灰利用产业以峄城、市中等为中心布局;玻璃生产以滕州鲍沟为中心布局。2.产业集群。机械制造产业集群。巩固发展以鲁南机床、鑫泰机床、威达重工、鲁南同锐、愚公机械、三合机械等为代表的滕州数控机床,以鲁南华源为代表的山亭数控机床,以威能为代表的高新区数控机床,形成“金三角”格局。特种车辆制造以薛城、滕州、山亭为中心布局

32、。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完善市中区税郭针织产业集群、沙特纺织工业园、山亭区服装产业园、峄城区服装玩具产业园。实施山东万泰纺织公司退城进园工程,在枣庄经济开发区建设以服装、家纺为主要产品,发展产品配套、功能齐全、规模较大的万泰纺织工业园;依托青纺联和枣庄海扬王朝公司,在台儿庄建设高端纺织品和牛仔服装工业园。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枣庄高新区、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为龙头,推动枣庄高新区实现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加快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建设,发展以煤气化为核心的新型高附加值煤化工产品。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以滕州、峄城、台儿庄、薛城为主,发展粮食加工业;以滕州、市中、峄城为主,发展蔬菜加工业;以山亭、

33、峄城为主,发展林果加工业;以滕州、薛城、山亭和市中为主,积极发展壮大肉猪、肉鸡、肉兔、肉羊、肉鸭加工业;以薛城和滕州为主,发展沿湖禽蛋加工业;以峄城、台儿庄为主,建设沿运水产品加工业经济带。四、跨越式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发展理念为导向,强化项目建设,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按照“突出旅游业、发展物流业、提升商贸业”的思路,调整服务业结构、拓展服务业功能、优化服务业空间格局,建立与接续替代产业相配套、与城市化进程相契合、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城乡居民生活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一)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产业1.整合优势旅游资源,发展四大特色

34、旅游。遵循“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区域联动”原则,大力发展“运河文化、生态观光、工业遗产、远古文化”四大特色旅游;重点建设“运河古城文化旅游区、微山湖湿地休闲度假旅游区”两大龙头景区和“自然观光旅游区、生态农业旅游区、中兴工业旅游区、远古文化旅游区、红色旅游区和温泉休闲度假旅游区”六个节点景区,把枣庄市打造成为“运河文化旅游的中心城市,中国最美的原生态湿地旅游度假地”。运河文化与红色文化旅游。运河古城文化旅游区:按照“存古、复古、创古”原则,高标准规划建设运河古城核心景区,充分发挥运河文化“南北交融、古今辉映、生态优良、底蕴深厚”的鲜明特色,建成枣庄市南端旅游集散地。发展创意产业为核心的国家文化

35、产业创意基地,打造影视、古建设计与建设、文化创意产业。红色文化旅游区:以铁道游击队纪念园、铁道游击队遗址、铁道游击队影视城、台儿庄大战纪念馆为核心,包括台儿庄战史陈列馆、李宗仁史料馆,丰富史料内涵,提升景区档次,建成集旅游、观光、体验、教育为一体的红色文化旅游区。生态观光旅游。微山湖湿地休闲度假旅游区:以原生态微山湖湿地景区为核心,建成集湿地生态旅游观光、温泉康体、山地度假为一体的高档时尚生态度假旅游区、国家一流的湿地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抱犊崮熊耳山为核心的自然观光旅游区:以抱犊崮熊耳山为核心,包括莲青山、龟山公园、岩马湖、洪门葡萄村、万亩梨园等旅游资源,发展山地森林观光和乡村观光;依托山亭石

36、板房部落,增加保护性投入,开发影视基地和民俗风情村项目。冠世榴园青檀寺为核心的生态农业旅游区:以冠世榴园和青檀寺为主体,包括坛山森林公园、文峰山、铁脚山、天柱山、阴平枣园、永安休闲度假区等旅游资源,发展生态农业观光、乡村休闲旅游。盈泰温泉为核心的温泉休闲度假旅游区:以盈泰温泉为核心,建设市中温泉小镇、山亭汉诺温泉、峄城仙沐温泉等项目,建成集温泉洗浴、旅游度假、休闲娱乐、体育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度假旅游区。工业遗产旅游。以中兴工业遗址为核心,建成集工业遗产观光体验、文化教育、安全探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工业遗产旅游区。充分利用市南工业区存量土地,打造五十年现代工业历史街区和工业文明博览区,建

37、设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示范区、工业文明博览区、创意产业园区、新兴时尚生活社区。远古文化旅游。以北辛文化遗址纪念馆、汉画像石馆、鲁班纪念馆、墨子纪念馆、滕国故城、奚仲墓、孟尝君墓、毛遂墓等景点为核心,挖掘北辛文化内涵,弘扬班墨文化和奚仲文化精髓,建成集观光、历史文化教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远古文化旅游区。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服务功能转型。加强龙头景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以星级酒店为主体、经济型酒店为补充的服务接待体系;积极建设集特色餐饮、商品购物、休闲娱乐等多功能特色购物街区;加快地方名优土特产品、文化艺术品向旅游商品转化;开发一批创意独特、构思新颖的主题文化旅游节目;注重发展特色、品牌

38、餐饮,丰富和挖掘特色饮食文化。3.启动集群管理战略,促进区域旅游联动。引导行业协会和旅游企业建立交流合作的长效机制,注重培养集群意识,促进企业融入集群品牌建设,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促进旅游产业创新。按照“区域联动、市场共享、产品互补、客源互送”的原则,积极开展区域合作,优化旅游线路,形成无障碍旅游循环体系。(二)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发挥区位和交通优势,突出“基础设施、企业主体、技术支撑、市场环境”建设,努力构筑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现代物流体系。1.优化物流节点布局,构建物流体系。整合物流资源,构筑“一条沿运物流带、一个物流核心圈、两大区域物流中心、三大物流区”的物流体系,形成内外双向物流、

39、区域分工合理、重点突出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沿运物流带:依托枣庄港、滕州港、台儿庄港和峄城港,建设临港物流(工业)园区,发展多式联运,构筑沿运物流带。薛城鲁南铁水联运物流园区:北部铁路物流区建成集建材、煤化工、煤炭、粮食等产品为主的大型综合性物流中心;南部港口作业区提供商品仓储、装卸、加工、配送等现代化、专业化物流服务。滕州临港物流园区:以煤炭、化工、机械、建材、农副产品等为物流对象,建成集港航铁路运输、仓储、船舶修造、工业产品组装、农产品加工包装、商贸洽谈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物流中心。峄城古邵临港物流园区:以煤炭、水泥建材、粮食、农副产品为物流对象,建成集休闲娱乐、观光旅游、餐饮、运输、

40、仓储、加工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临港物流园区。台儿庄临港物流园区:以化工、水泥建材、粮食、农副产品为物流对象,建成集港航运输、仓储、船舶修造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临港物流园区。物流核心圈:以薛城新城为中心,以京台高速、京沪铁路、枣庄港“两站一港”为依托,构建物流核心圈。建设完善满足多式联运需要的交通基础设施,提高货物集散、中转能力,建成鲁南地区物资集散地。区域物流中心:以滕州市和市中区为主,建立两大区域物流中心。滕州物流中心:依托京沪铁路、京台高速,以机械制造、建材、农副产品为物流对象,建成集运输配送、物流、仓储、停车、住宿、饮食为一体的综合商贸物流园区。市中物流中心:依托交通优势和产业基础,重点建

41、设东大物流园和鲁南物流园,依托鲁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二手车交易中心和建筑装饰材料等专业市场,发展专业物流。物流区:依托产业、区位和交通优势,建立以山亭、峄城和台儿庄为主的三大物流区,促进区域物流产业协调发展,形成完整的区域物流网络体系。山亭物流区:以农副产品、造纸、能源、建材、机械制造、精细化工等为物流对象,建设以零售服务、物流配送、批发市场为主体的流通体系。峄城物流区:充分发挥公路和水运的交通优势,重点发展粮食、煤炭、水泥、石膏等专业物流。台儿庄物流区:依托交通优势和产业基础,重点发展粮食、化工、建材等专业物流。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支撑体系转型。加强公路、铁路、港口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42、促进各物流节点及各种运输方式衔接配套;完善鲜活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物流设施。建立全市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及其它相关信息基础设施,推动物流协会、产业联盟和沟通平台建设,营造适合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3.加快物流企业转型,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物流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大型现代物流企业;支持中小物流企业创新服务模式,满足多样性物流需求;培育和引进专业化第三方物流企业,稳步提升第三方物流比重。4.发展特色产业供应链体系,推动重点领域物流转型。以煤炭、化工、建材、粮食、机械、农副产品和旅游业等为主要物流对象,以特色物流中心、分拨物流为支撑,建设集运输、仓储、搬运装卸、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

43、功能于一体的特色物流业服务体系;积极提升水运货运能力,建设专用仓库、码头,发展专业运输交通工具;大力发展冷链运输体系,降低花卉、果蔬等鲜活农产品物流服务成本。(三)持续完善现代商贸体系以丰富业态、建立流通网络、完善市场体系为主线,构筑层次清晰、功能完善、布局合理、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现代商贸体系。1.促进传统商贸转型,丰富新型商业业态。以新型业态改造提升大型百货企业,引导小商品市场、日用品交易市场向专业化商场、品牌展示中心等新型经营方式转型;积极发展贴近居民生活的中小型综合超市、便利店、折扣店,鼓励发展专业性较强的家电、农副食品、建材等专业连锁超市,补充发展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专卖店等业态

44、形式;积极开展“超市下乡”活动,提高农村市场的连锁经营覆盖率和统一配送率。2.建设三级专业市场,强化市场分类管理。中心城区以构建大型、现代化综合批发市场为主,适度发展大型特色专业市场;重点乡镇(街道)以建设特色专业市场为主,适度发展大中型综合交易市场;一般乡镇(街道)以标准化农贸市场为主,改造提升大中型批发市场,规范发展小型批发市场。3.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构建现代流通网络。以伦达国际商贸城、贵诚购物中心、银座商城为带动,积极发展网上、电话、电视购物等现代商业零售形式;设立社区服务信息网,为社区消费者提供定向、快捷、周到的电子商务服务;提高干杂海货、农副产品、花卉、建材等专业批发市场的信息集中、

45、处理和传播能力,鼓励大型批发企业将产业链条延伸到产品供应、加工、配送和销售领域。4.优化商贸空间格局,构建“三核两心”商业体系。以“层次鲜明、覆盖城乡、业态繁荣、交易高效”为原则,建立网络化、多样化、信息化的现代商贸网络体系。“三核”:以市中峄城、薛城新城、滕州的中心城区为核心,建立三个一级商贸中心。市中峄城商贸中心:加强以三角花园为中心的省级服务业园区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形成集商务、商贸、金融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业中心;加快中国(枣庄)二手车交易中心、大运河物流中心、鲁南农副产品批发中心、鲁南建筑装饰材料市场等专业市场群建设;培育打造枣庄西街酒吧一条街、华山路休闲娱乐美食街、吉品购物

46、一条街、中天巾帼品牌街;改造提升鲁南商城、君山商城、新华商城等商贸区;加快峄城区亚菲商贸中心和檀翠御都商业区建设。薛城新城商贸中心:加快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重点建设锦绣大地数字化物流中心、舜天购物中心广场、张范汽车交易城等项目,打造黄河路中心商务区,形成管理现代、业态新型、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的商业服务中心。滕州商贸中心:提升现有服务设施,加快老城区、城东和城北商业中心建设,完善新兴路商业步行街、杏坛路商业街、荆河路商业街基础设施;培植壮大干杂海货、花卉、机械、装饰建材、农副产品、五金钢材等专业批发市场。“两心”:依托山亭、台儿庄中心城区,建立两个商贸次中心。山亭商贸次中心:发展以农副产品集散为

47、主的二级商贸中心;建设以桑村红椒、城头豆制品、店子长红枣、水泉火樱桃、金属材料等为主的专业市场。台儿庄商贸次中心:发展以旅游服务、商品集散为主的二级商贸中心;建设古城配套商业体系,加快建设苏鲁家居广场、鲁南干鲜果品市场等专业市场。五、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农业基础地位按照“市场导向、融合发展、龙头带动、科技支撑”的原则,以建设鲁南地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集中发展区、农产品加工中心、现代农业物流中心、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转化中心为目标,发展特色、生态、设施和观光现代农业,建设优质商品粮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和组织化进程,把枣庄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现代农业示范带动区。(一)发展四大现代农业,丰富农业产业类型1.发挥比较优势,重点发展特色农业。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巩固中国火樱桃之乡、芸豆之乡、石榴之乡、马铃薯之乡的优势,重点发展火樱桃、石榴、马铃薯、大枣、芸豆、花椒、甜桃、食用菌种养植和深加工,推进畜牧、水产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壮大特色花卉、苗木产业。2.推进生态文明,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和太阳能综合开发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