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基本理念.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613117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基本理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新课程基本理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基本理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基本理念.doc(2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新课程基本理念.精品文档.新课程下你将怎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 各课程标准要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要促进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教育将使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 教材编写的改变要倡导新的学习方式; 评价与考试的改革要有利于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新的学习方式涉及学生学习的三个方面。 动机与态度 被动 主动 自主 教学方式偏好 接受 探究 社会环境偏好 个人(单独) 同伴(合作) 新课程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而能够自主学习;

2、 鼓励学生独立而富有个性地学习,进而能够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亲历并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 同时应当注意,学习方式的三个方面并不是相互独立、互不相容的。 探究学习活动可以由小组合作完成,也可以只是个人的行为; 合作学习并不必然是探究学习; 接受学习也可能是主动理解的过程,甚至可能是自主的学习,如自主选择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教育节目进行学习。1什么是课程?为什么要掌握课程?新课程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活动的总和:是学生主动与教材、与教师、与同学、与环境等相关课程要素进行互联互动、共生共创、整合建构的“生态系统”。原因

3、:课本P2课程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集中体现,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课程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对课程概念的准确把握,了解课程内涵的发展变化,有助于我们用新的课程观指导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将课程改革实施到位,使自己尽快成为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的新型人民教师和教育管理者。2课程内涵认识有哪些误区?1、把学科教材当作课程 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学科本位,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满堂灌。以偏概全,见物不见人,丧失了师生的经验资源。2、把大纲、目标、计划当作课程。国成与结果割裂,忽视了能力形成的过程与方法。后果: 3

4、、把学习者的经验当作课程。忽视了知识结构、理性结构对儿童成长发展的价值。4、课程概念不完整,不组织、不支持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补充)3、什么是校本课程?为何要增设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当地课程资源、学校教育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而研制开发的课程。P436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从本校学生的需求和当地与学校的课程资源出发,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原因:增设校本课程,可以在执行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同时,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再结合本地的传统和优势,开发和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这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又

5、可以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4、旧课程结构有何区别?399 过去:传统的课程结构是单一的学科课程、分科课程,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 现在: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分科课程、 综合课程、 经验课程相结合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 选择性,新课程开设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选择。5,认识并掌握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知识与技能”既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础,又是通过两维目标要实现的预期性目标。 “ 过程与方法”是滋长,生成“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的土壤,是实现“知识与技能”预期目标

6、的载体,是学会形成能力的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预期性目标的实现,对程序性目标的设计与实施,对三维目标的整合与发展,起着促进优化调控作用。 (4) 三维目标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整合发展的结构整体,课程强调通过三维目标的整合发展养成素质(5) 在综合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情感和体验去学习掌握新和学习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中,以生成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的体验性目标产生内动力,促进优化调控,学习通过新的过程与方法去获取新知识等多项学习能力及其品质。 三维目标反复渗透、循序整合,不断发展是呈现规律。6、 知识与技能”三个台阶目标各有哪些基本要求?再结合书上的解释p14(1)学懂:水平要求:

7、了解、理解、巩固转化。(2)学会: 水平要求:模拟运用、独立运用、灵活运用。(3)会学: 水平要求:优化选择、自我评价、认识品质7、期性“过程与方法”的基本动程有哪些?p18周期 动程结构:学中做-做中学-反思调控 (1)学中做: 基本程序方法:尝试学习-群体学习-独立作业 (2)做中学: 基本程序方法:独立作业-实践活动-测评矫正。(3)反思调控:基本程序方法:测评矫正- 体验交流-领悟品质8、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潜在性,体验的过程,即价值激发情感产生态度行为,或态度促进了情感,提升了价值主要是潜藏在行为的心理活动。2)反刍性:就是对经历过的事实进行反思品味所究加工的

8、体验过程。 (3)后摄 调控性:用体悟的优良品质去调控人的心态行为去优化过程与方法提升能力水平, 4)乐观向上、求真、求善、求美的进取性,精神态度特点 (补充)体验性目标是三维目标中的第一目标。 9、新旧课程价值观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传统课程把甄别、选拔功能放在第一位,培养夺取高分的考生,作为教育的根本价值取向,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分数论高低,以升学率定输赢至今仍为学校教育的顽疾。 l 新课程要把传统课程价值的扭曲修正过来,始终坚持把学生的发展为本放到压倒一切的位置。新课程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课程的育人功能作为根本的价值取向,放到学校压倒一切的位置。把课程的甄别、选拔功能作为工具价值,为根本价

9、值服务,放在从属地位。从而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完整的课程观10、课程知识观的含义是什么?知识是人们感知、改造、建设世界的经验与认识l ,知识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正面经验与反面经验不断碰撞、分化,不断活化、综合而产生发展的。新课程强调要让学生掌握使其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学生亲历体悟所获得的知识,反应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知识,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构成新课程知识体系。11、有人说,学生只要动起来就是自主学习,你认为对吗?为什么?新课程反对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提倡和掌握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6种学习方式。 6种学习方式特点不尽相同,学习目标侧重解决的问题不同,所要着重培养

10、的能力也不同。 实际操作中,学生往往把几种学习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不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对学习方式进行选择。12、自主学习体现的特点: 1、强调每个学生都要以良好的心态发掘自己的潜在智能,努力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学会独立自主地去获取知识,去探究解决问题,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式,在挑战自我、战胜自我中学会自我管理、自我完善。 2、强调大胆尝试、勤于动手,学会通过“做中学”,通过亲历事实索取反思体悟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3、强调在与同学、与老师、与社会人的交往沟通、合作探究、团结拼搏中,进行资源共享,交流分享,学会用合力提升自己,用合力促进共同发展。 4在自主互动中学会寻找事物整合点

11、进行综合思维,在综合学习活动中实现个性智能建构。评析:新课程强调学生积极进行互动,于是在一些课堂上出现了一个活动接着一个活动的现象,表面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气氛粉活跃了,但由于没有进行及时反思体验,领悟概括。吃到嘴里 肚里的东西并没有消化吸收、内化成自己的认识,能力或品质。所以,题中的观点不对。13、新课程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新课程的培养目标 使学生成为四有新人,n nnnn全面和谐发展的学生。n个性充分发展的学生n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学生。n全体发展的学生。具体的说: 1、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2、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

12、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3、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4、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5、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6、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7、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8、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14、新旧知识观的主要区别1、传统知识观认为学习时接受知识、记忆知识、占有知识、积累知识,新学习观强调学习是学生的经验生成,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碰撞,强调能力的生成,知识经验的建构。2、传统知识观强调学习是对人类经验的接收,获得间接的正面经验(苏联凯洛夫教育学影响),新学习观强调学习用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碰撞生成的学习

13、,综合吸取正面经验和反面经验的多种营养,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经验14、新旧学习观的主要区别1、传统知识观认为学习时接受知识、记忆知识、占有知识、积累知识,新学习观强调学习是学生的经验生成,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碰撞,强调能力的生成,知识经验的建构。2、传统知识观强调学习是对人类经验的接收,获得间接的正面经验,(苏联凯洛夫教育学影响)新学习观强调学习用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碰撞生成的学习,综合吸取正面经验和反面经验的多种营养,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经验3、传统知识观强调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教师讲,学生听。新学习观强调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反思体验的学习方式,综合建构的学习方式,是促进学

14、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发展,促进终身学习、终生发展所必备的知识的学习。13、什么是新课程的教学观?新教学观是完整课程的大教学观,是建构主义的教学观,是多元互动的教学观,这也是新课程教学的三条基本理念。(1).完整课程的大教学观 新课程强调,要围绕课程的培养目标,将复合型的课程结构纳入到开放的创生发展的周期教学的良好循环轨道;师生在多元互动教学中,通过对学科课程课堂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教学的实施、研发、转化、建构,创建适合学生发展、成长的完整课程文化。 课程与教学是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共同发展的有机整体。(2).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教学是师生交往沟通、互动合作、共同发展、共同进行智能建构的

15、过程。根据课程目标和不同差异学生的内在需求,教师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互动教学中,提供足够的针对性服务,以帮助每个学生实现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智能建构。 师教与生学,都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个性化智能建构。(3)多元互动的教学观 新课程强调过程,注重通过“过程与方法”的设计与实施,去生成情感,去获取知能,去养成素质与能力。注重过程方能实现学会,才能有好的结果。教师的教学旨在通过课程内容、新知识的教学指导学生学会与各种问题情境、与多种课程资源进行多角度、多样式的多元互动,以学会自主学习,促进自主发展。 学会多元互动,才能处理好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关系。14、什么是新课程的评价观?新课程强调评价的

16、教育调控发展功能,着眼于促进被评价者更好地发展,这是素质教育课程评价的根本要求。 新课程评价重视综合、关注差异,突出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取向多元化。在综合全面评价基础上,要尊重个性发展的差异和独特价值。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整体素质都得到提高。 改革考试命题与考试评价。 新课程反对片面追求升学率,把甄别选拔功能放到压倒一切的位置。作为教育评价根本取向,新课程不是不要考试,而是要改革考试命题与考试评价的弊端。突出能力考察和综合素质评价。15、多元互动主要运作方式有哪些?(1)学生对教科书、信息资料、对环境的同化互动: 凭借已有知能理解消化新知,生成同化结构的个体互动。同化互动是正向多元互动。(2)环境

17、、教科书对学生的顺化互动: 指教材、环境对学生的同化结构进行改造、重组性多元互动。 (3)、循环递升的平衡互动 由学生向教材、环境、新知进行正向同化运动,再由教材,环境、新知向经过同化互动的学生进行逆向顺化互动。在同化互动与顺化互动互逆交替进行的完整过程中,促使学生个性智能结构由原有水平向新的水平递升(4)学生与师生的人际互动 新课程概念 新课程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活动的总和:是学生主动与教材、与教师、与同学、与环境等相关课程要素进行互联互动、共生共创、整合建构的“生态系统”。新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特定阶段教育质量指标所作的基本规定 (如: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18、、教学建议和教学评价建议),是国家对不同学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的功能性基本要求。三维目标是课程标准的灵魂、统帅 知识与技能: 指在一定时间内,学生凭借已有知识经验获取新知识的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是每门课程教学中预设的要现实的结果性目标。知识与技能: 1.学懂 : 水平要求:了解、理解、巩固转化。 2.学会: 水平要求:模拟运用、独立运用、灵活运用。3.会学: 水平要求:优化选择、自我评价、认识品质。过程与方法 周期动程结构:学中做-做中学- 反思

19、调控 (1)学中做: 基本程序方法:尝试学习-群体学习-独立作业 (2)做中学: 基本程序方法:独立作业-实践活动-测评矫正。(3)反思调控:基本程序方法:测评矫正- 体验交流-领悟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指人对亲身经历过事实的体验性认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态度行为与习惯。又称之为体验性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反应: 顺从反应主动反应满足反应 2.体验价值:反思、接受某价值体味、偏爱某价值信奉、追求某价值 3.领悟品格:价值概念化价值综合化价值性格化。体验性目标的实施误区: 1.笼统泛化,缺乏层递性 ()体验对象与程序不明确()浅尝辄止,缺乏体悟概括 新课程的价值观l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的

20、发展为本,把课程的育人功能作为根本的价值取向,放到学校压倒一切的位置。把课程的甄别、选拔功能作为工具价值,为根本价值服务,放在从属地位。从而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完整的课程观。l知识 l知识是人们感知、改造、建设世界的经验与认识l lll l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策略性知识新课程的知识价值观 新课程强调要让学生掌握使其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学生亲历体悟所获得的知识,反应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知识,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构成新课程知识体系。ll 学习n “学习是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施良方学习论) nn新课程的学习观 n学习是学生在获

21、取新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用自己的直接经验(已有的知能结构)与间接经验(教科书上的知识,教师、同学与社会人的经验)互动、碰撞,引发心理变化、规范行为、生长能力、建构智能、养成素质。学习方式(6类)自主性学习方式n(1)主动性是自主性学习的基本品质 n(2)独立性是自主性学习的核心品质:n(3)体验性是自主性学习的重要品质n(4)内省性是自主性学习的最佳品质: 1、自主性学习的方式 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设计,自我获取,自我监控,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方式n2、探究性学习的方式 指在学科课程领域内以选取某个问题为突破点,展开质疑,发现问题,分析研讨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22、。n 3、合作性学习的方式 指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一问题或完成某个任务,以小组或团队形式,进行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能力的品质n(1)诚实求真是基本品质(2)和谐互动,博采众长是核心品质(3)求同存异,共同发展是最佳品质4、nn体验学习的方式, 就是在老师组织指导下,学生亲自参与、动手操作,并对自己亲历事实进行反思、体味、研究、领悟的学习方式。 nn体验学习方式. 审视历程,突出反思性。. 综合事实,突出探究性。. 体验特质,突出领悟性。(4) 调控自我,突出完善性5、综合性学习的方式, 就是将相关知识综合起来去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6、建构性学习 学习者在与多种

23、异构对象进行多元互动中,借助一定程序与方法,按照某一线索将获取的外部信息进行某种意义的内部结构重组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教学 是教师、学生为主体进行多元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对课程实施、研发、建构、发展的创造性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会自主进行个性化智能建构的过程。新教学观的对联描述 横批互动出彩(两者的互动整合) 上联: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中做”,学做教互动合一; (描写课堂教学特点) 下联: 先做后导,以做论导,导“做中学”,做学导协调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 多元互动的教学策略: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从多角度,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资源进行个性需求的多种整合互动,形成多元智能结构的

24、个性化的教学策略。 多元互动基本特征: q自主性: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各自需求和预期目标进行独立的、主动的、自我调控的多元互动。q交互性:互动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发展。q整体性:在开放的多元互动中,指导学生认识互动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求其交叉点,渗透点,整合点,以求互动的整体效果。q建构性:指导学生在各自起点上,根据各自的互动进展生成或建构各自的智能结构。 多元互动的三大教学策略: (1)掌握衡动递升互动律 (2)学会资助合作探究的谐动探究(3)学会在多元互动的循环流程中,寻找三维目标的交叉点,联结点,渗透点和整合点。同化互动:凭借已有知能理解消化新知,生成同化结构的个体互动。顺化互动:指教材

25、、环境对学生的同化结构进行改造、重组性多元互动 方式:逆向多元互动。平衡互动 由学生向教材、环境、新知进行正向同化运动,再由教材,环境、新知向经过同化互动的学生进行逆向顺化互动。在同化互动与顺化互动互逆交替进行的完整过程中,促使学生个性智能结构由原有水平向新的水平递升 方式:周期台阶递升多元互动。人际互动 教师指导下,围绕共同教学目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学习经验、体会的沟通互动。 问题情境策略:指借助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规则与技巧。具体地说,就是把知识渗透到奇妙有趣、引人入胜的情境之中,指导学生通过情境感化、问题激趣、矛盾

26、解决去获取知识,从而树立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科学态度,培养创新探究能力。 问题情境策略有那些主要特点? (新课程为什么特别倡导问题情境策略?)情感冲击力强:内部驱动力强:合作互动力强整合建构力强 信息运用策略: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加工信息、如何提取信息的基本规则及运用方法、技巧,提高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探究的策略:就是围绕共同的教学目标,谋求高效合作,共生共创,协调发展的互动规则与技巧。把手整合策略 就是抓住相关事物的联结点或事物发展的线索,进行整体突破,整体推进的教学策略。 其目标:培养学生的研究突破能力、综合建构能力和整体发展能力把手整合策略的特点贯穿性强。整体着眼,线索

27、入手。强调了整体线索整体的过程特点和思维特点。同点整合,一举多得。强调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高效益。3、程序与方法:寻找把手整合设计与实施反思体验与整合建构赏识激励策略, 指通过挖掘,激发调动学生内部的积极因素与内动力,使不同差异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与发展的规则与技巧。 赏识激励策略特点(1)以心灵沟通激活学生的内心需求(2)用内部正因素战胜负因素,调动各种因素。教学评价策略 就是以课程目标规定要求为 标准,灵活应用教学评价原则、过程与方法,力求取得理想教学效益的规则与技巧。教与学的调控策略, 就是对教学心态、情绪、方式、行为,针对性地进行调节、控制、监测、比较、矫正、完善的规则与技巧。

28、时间运筹策略,就是充分利用时间,科学分配和管理时,在可能支配的时间内提高教与学的效率的策略。时间运筹策略基本策略要求1、学会把自己的发展目标调控到最佳值。2、学会把情绪迅速调整到最佳状态。3、学会把优势因素调整组合到最佳结构。 4、学会善于通过多元反馈看自己。复习应考策略复习应考策略有序复习四步复习法(1)自拟自答,自测自评深入理解全面复习。(2)结构概括,以纲带目系统建构,浓缩把握。(3)谐动探究,重点突破。 以合作复习为主 (4)互考互评,反思体悟课程 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集中体现,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课程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国家课程 是政府为保障国民的基础学历、基本

29、素质而开发研制的课程,是国家规定的课程。地方课程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授权下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根据当地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是 学校根据当地课程资源、学校教育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而研制开发的课程。综合课程 是双学科与多学科融合沟通的课程形态,是为了改革传统与现行课程科目过多和突破学科本位而增设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利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自变量是由研究者操纵对被试产生影响的条件或变量,是研究者呈现给被试的刺激量。自我调控能力就是个体

30、自我检查、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矫正、自我控制、自我体验和管理的能力教育实验研究是研究者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以一定的教育理论及假设为指导,有目的的操纵某些教育因素或教育条件,观察教育措施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文献研究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个案追踪法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连续跟踪研究单个的人和事,收集各种资料,揭示其发展变化的情况和趋势的研究方法教育科研报告是描述教育研究工作的结果或进展的文件,是报告情况、建议、新发现和新成果的文献教育观察法教育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仪器,对研究对象进行自然条

31、件下,有目的、有计划、比较系统地观察,并作出具体和详细地记录,进而获取精确而全面的资料的方法教育实验报告是在教育实验之后,对教育实验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客观、概括地反映的书面材料。探索性试验是以探索某种教育想象及其因果关系,获取新的教育理论为目的的实验验证性试验是以验证某种理论的正确性或某项改革举措的可行性为目的的实验教育调查法是在科学方法论和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问卷、访谈、测量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搜集有关教育问题或教育现状的资料,从而获得有关教育现象的科学事实,并形成关于教育现象的科学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是通过不同案例的收集、展示、分析、研究和概括,验证课题研究的假设,

32、继而概括出一般规律方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国家教育部为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所颁布的文件。是为了贯彻国务院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2001年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这两个文件制定的。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心脏工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的新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具体体现了新课程的各项政策性规定与导向性要求。这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新课程理念1具有简约性、概括性、理念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的是教学模式 2新课程的课程价值观是 学生发展为本 3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

33、课堂运行体系要做到变“教案剧”为“教育诗” 4课程内容包含的主要信息是材料信息 结构信息 方法信息13“相机引导”属于学生学习方式指导中的探究学习的指导14下面的叙述中属于体验的途径的是感知活动经历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新课程要求树立回归生活世界的生态观。用“动”方法来转化“静”的知识是认知性加工策略中的课程内容的操作化策略。新课程的教材观念强调教材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简述学校层面的新课程实施需要树立的教学观念。学校层面的新课程实施需要树立以下教学观念:学校是教育改革的中心、科学探究的中心;课程是经验;教材是范例;教室是实验室;教

34、学是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活动;教师即研究者;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家长是教育伙伴。2简述怎样利用“情境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新颖信息,造成耳目一新的惊异感。教学引语新颖,提供的信息具有时代性。制造认知冲突,引起追本求源的好奇心。实验法,将错就错法,问题探究法等。创设悬念情境,激发欲罢不能的探究欲。推动学生卷入,调动自主参与积极性。3简述言语讲授的操作要义。了解学生实际;调适自我心态;研究讲授的内容;设计学生的活动;增强语言的魅力。(每种要义要给予适当说明。)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6分)1结合实际,谈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怎样运用调节策略。倡导积极关注。(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

35、调节后续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一直保持在最佳状态。)学生总是希望教师能关注他,这是他们的一种社会心理需求。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和厚望,能改变学生的“自我”期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业成效。调控课堂气氛。(营造民主、平等、尊重、理解、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可表现为三种:一是以教师设身处境地理解学生为特征的“支持型气氛”;二是以学生提心吊胆地提防某种打击为特征的“防卫型气氛”;三是以师生相互反对为特征的“对抗型气氛”。积极的、师生相互理解与支持的气氛,会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导致更多的努力和创造性探索。讲究强化艺术。课堂教学中的“强化”,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一系列促进和增强学生反应和

36、保持学习力量的方式。强化主要包括外部的奖赏作用。赞赏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物质的,如奖金、奖品等;一种是精神的,如表扬、鼓励、赞赏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表扬、赞许乃至奖励的各种强化手段,发挥积极评价的作用;要善于把褒贬巧妙地结合起来,还要善于使比赛、竞争之类的活动产生激励的正效用。控制焦虑水平。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创造一种宽松的、激励学生进步与努力的环境,减少各种过激反应,控制考试、竞争等带来的负面影响,防止因焦虑带来的心理偏异的产生。(在每种做法中结合你的实际举一些具体的例子即可。)1下面关于教学活动必须具备的条件,错误的是 C A引起学生的学习意向 B阐释学生所学的内容C促进学生的发展 D

37、采用易于为学生觉知的方式7在课程内容的活动性展开方式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是 探索研究 8“制造认知冲突、引起追本求源的好奇心”属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 情景策略 9新课程的教材观念强调教材是学生发展的 文化中介10言语讲授的基本要求可以一言以蔽之:采用 启发式 11“接触真实问题”属于 置疑问难策略的操作要义 12下面关于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最重要的内容,错误的是 D A学习方式的指导 B具体学法的指导 C练习作业的指导 D记忆方法的指导13全员互动合作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动力 14下面关于“学法”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完成课业的方法 B智力活动的方法C矫正的方法 D调控学习活动的方法15根据

38、课堂纪律形成的方式,班规属于集体促成的纪律1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转变课程功能。2建立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3在课程内容的情境设计中,学习中的角色模拟是运用模拟情境。4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5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集中反映在成就动机上。1简述新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新课程实施在以下一些基本要求:改革育人模式,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能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

39、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做中学”、“用中学”。提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应促进教学相长;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育,要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3简述指导自主学习要抓哪些环节。明晰目标。教师要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认清应该做什么,每一步要解决什么问题,怎么去做,做的情况怎么样,让他们通过自主的活动逐步地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解放”学生。教师要把学生放到一个自由的天地中去,让他们有机会放飞想像、抒发创意、释放潜能。具体要求。学习习得自主学习的方式,

40、离不开教师的具体指点,教师应当对学生怎样做提出明确的要求,引导他们有效地把握、逐步地迁移。巧妙提示。教师善“导”充分地表现在巧妙的提示上,巧妙,应当是不着痕迹地提醒,不事张扬地启示,要言不烦地点到为止。循序渐进。教师要细致分析学生的“学情”,根据教材提供的各种可能,耐心地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技能,增强信心,勇于践履。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6分)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新课程下的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认识。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教学交往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教学交往具有以下特点:具有目的性:就交往目的来说,教学交往是有目的的、“自觉”的活动,它的目标主要指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一过程

41、中教师获得的发展,是由这一目标派生出来的“产品”;具有互为主体性:就交往主体来说,学生与教师都是活动的主体,他们在人格、权利和自主性方面是“平等”的,但在信息的拥有和交往中的作用方面却又是不“对等”的;具有“规定”性:就交往内容来说,其主题是被“规定”了的、具有“规范”意义的,因此,教学的交往是以教材为“话题”的师生相互作用;具有计划性:就交往的结构来说,这种交往常常是有计划的、相对“有序”的,或者说,是被精心组织起来围绕一定目标展开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实现师生对话要求师生关系发生根本的转变:教学不再是有知识的教师教授无知的学生,而是师生共同探索、相互影响;教师应更多地作为一个学生的倾

42、听者、交谈者,而不仅仅是一个讲解者;教师应和学生共同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仅仅是实施者。实现对话要求师生双方内心世界的敞开,真正的倾听和接纳对方。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哈泰帕把互动分为“水平互动”和“垂直互动”,“水平互动”是年龄特征、知识经验与发展水平大体相近的学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常采用小组讨论、相互教学等形式,它可以使学生学会倾听、比较和发现从不同角度提出的有差异的见解,促进“节约思维”、深入思考与反观自身而获得创见。“垂直性互动”是指儿童同成人、教师或高手之间的一种互动,它是在教师传递社会文化的活动中,在教师指导之下的参与,“认知学徒制”、作为“脚手架”的互动,都属于这

43、类互动。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者的自主建构,必须在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中,在由交流合作而推动的积极深入思考中,才能实现。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理解。理解的基本涵义是:意义沟通、相互解释、设身处地、共同体验、宽容悦纳。从理解的意义上讲,教育过程是一种“唤醒”,是一种体验,是一种“视界融合”,是一种对话,也是一种学生自我理解的过程。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课程辅导第一编 教学策略概观序言1学会生存一书认为“策略”的概念包括哪三个观点?(P1)把各种要素组织成一个融会贯通的整体;估计到在事物开展过程中会出现的偶然事件;具有面对这种偶然事件并加以控制的意志。3策略的目的是什么?(P1)要把政策转化为一套

44、视条件而定的决定,并根据将来可能发生的不同情况,决定需要采取的行动。2教学策略具有哪三个特点?(P1)综合性、操作性和灵活性。第一章 教学策略的涵义解析一、从“教学”的概念说起1教学的要义有哪些?(P3)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与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2我国学者从“教学理论”的角度揭示的教学活动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什么?(P3)引起学生的学习意志;阐释学生所学的内容;采用易为学生觉知的方式。3现代教育视野中的教育是什么?(P3)“教育可以被看成是一系列精心安排的外部事件,这些经过设计的外部事件的目的是为了支持内部的学习过

45、程。”(加涅布里格斯等)二、教学策略的基本含义1什么是教学策略?(P4)教学策略是为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清晰分析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对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做出安排并进行调节与控制的执行过程。2教学策略具有哪些特征?(P4)教学策略是为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的教学设计中的一个指向实践操作的项目;教学策略是遵循教学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以一定的教育理念和策略思想为依据,选择、安排和统合教学的形式与方法;教学策略既是一种对教学形式与方法的相对有序和有机的构造,又是一个有目的的审视、调节和不断控制的执行活动;如果说“模式”侧重于程序与架构,“策略”则更接近于方法与形式。可以说,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情境中的一种操作智慧和有效行动。三、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1什么是教学设计?(P6)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2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有着怎样的关系?(P7)教学理论到教学实践的转化过程: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实践。教学模式包含教学策略,属于较高层次。教学模式的特点:简约性、概括性、理论性、相对稳定性。教学策略是对教学模式的具体化,比教学模式更详细、更具体,受教学模式的制约,属于较低层次。(作为简答题,在前面加上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的概念。)3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有着怎样的关系?(P7)教学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